从海南看湖南①丨湖南打造改革开放高地“湖海谈”
蟹黄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湖南牢记嘱托,正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如何传承开放基因,进一步在全省激发改革开放思潮,为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探寻更多参考样本和思路方法,红网“观潮的螃蟹”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风来了,如何启航,唯有改革。
海南被党中央赋予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使命。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相关方案,海南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成为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考察,为湖南擘画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9月22日,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既是“省之大计”中湖南发展的新机遇,也是“国之大者”里湖南要担起的新使命。
湖南与海南,一字之差,地理相隔千里。
当下之势,面对相似的命题,湖与海之间,或许值得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对谈。
全省谈改革、人人想创新
不足40平米的办公室中挨着墙摆放着五张办公桌,每张办公桌上都堆着厚厚的资料,挡住了坐着办公的人。
8月4日,当观潮君走进海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改革与制度创新处时,一度以为自己走进的是一间高考前的高三教室。
“那都是从全省各市、各县、各部门、各园区收集来的相关改革创新办法。”改革与制度创新处负责人告诉观潮君,眼下的海南,是一个全省谈改革、人人想创新的地方,是一个处处都飞舞着想象力的地方。
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是头一遭。路怎么探?革怎么改?港怎么建?
在海南,每个市,每个行业,每个部门都在积极探索自己的道路,都在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革。先在小范围试点,成功后再逐级上报。
“每一级都要经过针对性的调研、筛选、验证,才能进入更大范围的试行”,改革与制度创新处将通过多轮PK得以入围的优秀改革创新方案,再一次收集整理优化后发布到全省推广。
由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申报的商事登记“全省通办”制度就是经过千锤百炼后,才脱颖而出的制度创新典型案例之一。
海南省原有的企业登记模式行政审批程序繁杂,注册官分别归属于省市场监管局和各市县工商局,导致商事登记的标准、流程和尺度并不统一,且多为现场受理商事主体登记业务,提交的登记材料多,申请人申报企业登记不够便利化、人性化、智能化,不利于群众办事。
“全省通办”实施后,对商事登记申请人填报的格式化登记信息,登记机关通过全程电子化的登记平台自动进行审核,对非格式化电子文件,以及需要审核、核验的特别情况,由登记机关从全省范围内随机选派注册官依法进行审核。
商事登记“全省通办”制度是全国首个打通省级的新尝试,统一了商事登记的标准、流程和尺度,并打破了管辖地的限制,减少了注册官的自由裁量权。同时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即到即办。
据观潮君了解,该制度不仅成功在海南省内实施,还作为优秀案例继续上报,成功在全国推广。
“我们的改革创新要从实际出发,又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进行检验”,改革和制度创新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打磨与升级,海南的改革创新案例收集、验证、发布、推广工作已形成多层级闭环。
观潮君了解到,至今,改革与制度创新处已在海南全省范围内完成15个批次共134项改革创新案例的收集、优化与发布。
从决策层到执行层,都拿出敢试敢干的气魄,都铆足敢创敢为的劲头,改革的经验和成果自然就会更多,路才能越走越宽,脚步才能越走越快。
把“集成”摆在突出位置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对海南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我们谈论改革,往往集中于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项工作。因为改革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往往充满阻力,更多的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逐步向前推动。
但观潮君在海南却见到了另一番景象,海南的改革坚持全局思维,系统推进,统筹开展。
海南方面,将之称为制度集成创新。
“制度集成创新的核心在于‘集成’。”改革与制度创新处的一位负责同志向观潮君解释道,相较以往的单项制度突破,制度集成创新要求站在整体和全局高度,统筹协调和推动各领域、各子项、各事项间的制度创新,避免出现“碎片化”“分散化”“单打独斗”“创新成果相互抵消”等不利局面。
而这,极考验决策者的视野格局,以及改革的战略定力。
2022年12月,海南发布的项目审批“一体集成”“一果多用”就是制度集成创新的典型案例之一。
传统审批模式下,项目前期有多个环节工作,分别由不同部门完成。
东方市打破部门壁垒、工作边界,把原来分散在4家单位逐项进行的初步设计及概算、预算、行业审查、施工图编制等4个环节工作进行有机整合,将“散点式”工作变为“集成式”一体化推进。
同时,由一家工程咨询单位进行整体性审查、出具综合性评审报告,各主管部门共用评审报告,完成“多审合一+结果共享”的评审制度重塑,实现评审结果通用化。真正实现一次评审、多方共享。
此外,为进一步鼓励改革创新,海南出台《海南省改革和制度创新奖评选表彰奖励办法》,从首创性、已实施、效果好、可复制等四个方面进行评定,并配发相应奖金到个人账户。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制度,海南均以立法的方式,对其连续性与稳定性给予强有力的支撑。
向南向海 湖海共进
那么,从海南身上,湖南又该借鉴或思考些什么呢?
“政策环境是海南自贸港最大的优势”,作为离海南“最近”的湖南人之一,湖南省人民政府驻海南办事处党组成员、副主任祝拥军一直在观察和思考,希望能为家乡的“开放事业”输送“海南营养”。
在观潮君看来,这种政策环境并不单指国家给予的政策利好,更多是当地政府自力更生、解放思想、破除壁垒所形成的改革环境,是一种紧张与宽松交织的发展氛围。
作为湖南在海南国际自贸港建设前沿的重要窗口,湖南省人民政府驻海南办事处不仅是湖南加强与海南交流联系的桥梁纽带,也在加强两地重大国家战略对接,促进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合作上,担负着新的职能和历史使命。
“新形势下,湖南自贸试验区要进一步优化升级,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深入交流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既要学干法,更要学想法。”祝拥军举例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制度创新成果,有助于打破束缚湖南自贸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加强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政策对接,有利于在推动高水平开放的新征程中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观潮君了解到,以引进外资为例,海南实施全国最短,仅27项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大幅减少了对外商投资禁止和限制条款政策,为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也为湖南自贸区制度创新提供了诸多可借鉴的经验。
再比如在海南举办的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不仅是新的国际交流平台,也是畅通国内外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渠道,还是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于带动海南的发展,集聚各类生产要素,吸引相关产业链落地海南,推动海南创新贸易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湖南,某种意义上,中非经贸博览会正承担着这样的角色,但是否还有其他的进阶路径呢?
“为何我们不能借船出海?”祝拥军说,可以以消博会为契机,自贸区对接自贸港,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在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等多方面制度集成创新的优势,辐射带动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促进中非经贸博览会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湖南自贸区的对外开放、园区建设、营商环境塑造等方方面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