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村赛”出圈,对湖南乡村振兴有哪些启示?

观潮君 观潮的螃蟹 2023-09-13


这个夏天什么最火?“村赛”绝对榜上有名。

8月11日至17日,2023年湖南省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暨全国选拔赛在怀化辰溪孝坪镇爱国村举行。揭幕战当晚,能容纳4000多人的篮球场座无虚席,还有不少观众在居民楼上远观,呐喊声响彻云霄。

▲2023年湖南省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暨全国选拔赛在怀化辰溪孝坪镇爱国村打响。(张昌六 摄)

比赛期间,孝坪镇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周边宾馆酒店一房难求。可以说,一个篮球、一场大赛,为辰溪县打出了发展新机遇。
湖南作为“村赛”的“新手玩家”,有必要进一步思考——“村赛”出圈,对湖南乡村振兴有哪些启示?湖南进一步将“村赛”办得漂亮、玩出新意、做出影响,具体应该怎么做?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弄清楚四对关系。
“物质塑形”与“文化铸魂”的关系。
我们谈论乡村振兴,往往把目光聚焦于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人居环境等物质层面,随着绝对贫困的消除,乡村物质基础普遍提升,我们应将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更深刻的层面,甚至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广大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我们之所以为中国人,而不是美国人或英国人,其本质是因为植根于乡村文化的民族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同,尤其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地方文化熏陶不同。而建立在乡村文化基础上的地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恰恰是各地独具竞争力的特色和优势。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传统村庄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其价值绝不亚于万里长城。”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教授在其《大国村庄的进路》一书中这样写道。
“村赛”兴起,与其说是政府引导、民间自发、互联网赋能合力酝酿的偶然现象,不如说是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对乡村定位的重新审视和文化自信的必然回归。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村赛”成为体验贵州民族文化风情的大舞台,成为民族歌舞、服饰、土特产、美食的大秀台。
因此,推进乡村振兴,就得重视群众精神文明需求,重视文化的驱动内核,把产业发展与文化赓续结合起来,以“文化+产业”的方式,开辟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新路。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推介地方文化,推进乡村振兴,都没有“标准答案”。此前榕江“村超”出圈,让我们看到了“村赛”的巨大潜力,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学习,但给我们提供的更多是思路、方向和鼓舞。具体要怎么做,还应回归地方自身“有什么”上来,即从“共性”回归“个性”。
对湖南来说,要实事求是,致力于深挖“本土特色”,以特见长、以特取胜,让“村+”项目既符合一般性的出圈规律,又拥有显著的湖南辨识度。
辰溪,篮球强县,是湖南第一个被官方认证的“篮球之乡”。篮球运动在辰溪经历了两次高潮。
抗战时期,大批内迁到辰溪的学校、企业、机关和部队纷纷组建篮球队,经常开展比赛。1945年,辰溪县中学生男子篮球队参加省运会,夺得冠军。
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随着大批军工企业迁入,辰溪再次掀起篮球运动高潮。目前,全县参加篮球运动的有10万人左右。
辰溪人对篮球的爱是刻在骨子里的,所以我们在比赛现场看到,孩子们带来了篮球表演,展现着辰溪篮球精神的代代传承。

▲茶山号子、瑶乡双唢呐响彻湖南村BA。(张昌六 摄)

在赛前赛后或中场休息时,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辰河高腔、民间戏曲剧种麻阳花灯戏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纷纷亮相,让更多人了解辰溪、了解怀化。
球场内,热情似火;球场外,篮球夜市满满的乡土气息。在农产品展销台,辰溪黄桃、贡茶、辰溪粉糍粑、辰溪酸萝卜等特色产品,让观众在享受视觉大餐的同时,也享受一场味觉盛宴。
循着因地制宜、放大IP、扩大传播的思路,湖南不妨集中精力做强做足地方特色,做足“土特产文章”,让乡村在个性化发展中持续振兴。
“旧”与“新”的关系。
目前一些乡村开展活动,仍多以“老面孔”出现。比如,一说搞文化活动,就是唱歌跳舞打太极或戏曲电影。诚然,以赶大集、唱大戏为代表的乡土文化有群众基础,其构筑的集体记忆也十分浓厚,但如果还是“旧瓶”装“旧酒”,就难做出真正的“文化大餐”,更难被大家买账。
而“村赛”用足球、篮球这种青春新潮的群众体育形式,打开了文化传播、乡村火爆的新形式、新窗口,大众的乡土记忆被唤起的同时,村民内心对于乡村振兴幸福生活的激情也会被点燃。

▲“村赛”充满青春、新潮的气息。(彭本胜 摄)

不过,“新”需要讲究尺度,要在深挖内涵、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求新,而不能是抛弃“原味”一味求新。
如有的乡村为了玩出花样,打着“文旅”旗号打造各种网红项目,结果却是“四不像”,反而让乡村古韵在大拆大建中受到伤害,这值得警惕。
当“乡愁”以年轻化、新潮化、富有时代感的形式出现时,必将在广大新农人心中掀起波澜、赢得掌声。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乡村吸引,回到乡村,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全面乡村振兴才更有质感、更具势能。
因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人的振兴。
“流量”与“留量”的关系。
冯骥才先生曾说:“中国传统文化70%在乡村。”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不能让乡村文化走出“深闺”,也难以发挥其赋能乡村振兴的力量。
想让文旅变现驱动乡村振兴,有两个不可忽视的关键点,流量和留量。

▲辰溪县,此次村BA吸引了各主流媒体及众多自媒体竞相宣传。( 向娟 摄)

要利用好互联网传播的优势,把故事讲得更好,让声音传得更远,才能引流。融媒体时代,“线下”成果通过“线上”传播出去至关重要。
比如,为宣传“村超”,榕江在比赛前就成立了“新媒体专班”,其目的就是要让村超“出圈”。这给我们提供了借鉴,运用好互联网工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举办“村赛”的乡村而言,要从走红变成长红,需要实现从“流量”到“留量”升级。
交通、住宿、餐饮、服务……这些方面有没有做到位,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愿不愿留下来,愿不愿意再来。

▲为了将村BA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辰溪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刘逸 摄)

为了让此次村BA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辰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提升赛场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的同时,着力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小微景观改造,绿化亮化扮靓村庄街道。也正是这种用心周到的服务,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对篮球的热爱如盛夏天气一般火热。
但这涉及的不仅仅是政府引导层面,文旅发展、乡村振兴的主体终归是广大群众。众人拾柴火焰高,让全民参与进来,当好主人翁,让各项活动接地气十分关键。让村民的热情打动人,让地方的品质不断提升,才能实现办一次赛兴一个村乃至一座城。
总而言之,“村赛”走红,解锁了乡村振兴的一种全新发展模式。作为拥有湘绣、花鼓戏、浏阳烟花、侗锦、滩头年画等传统文化的大美湖湘,怎样认识这种新模式,怎样从中提取精髓为己所用,怎样用好文化宝库、擦亮地方品牌、推进乡村振兴,是目前亟需作答的考题。


本文由观潮的螃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本周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