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困而知、勉而行,曾国藩修身齐家的“本”与“拙”| 家传·湖湘家风故事②

观潮君 观潮的螃蟹 2023-09-13

院外荷叶田田,帅旗迎风招展;院内古树参天,砖瓦见证过往。

走进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正门两侧一副楹联“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映入眼帘。此联是曾国藩儿子曾纪泽为纪念父亲所写,寓示曾家后人传承守护曾国藩清廉美德的决心。

▲曾国藩故居正门两侧悬挂着“清芬世守,盛德日新”的楹联。(图片均由秦楼拍摄)

进入正厅,厅内悬挂曾国藩所书“八本堂”3个黑底金字匾额,八本堂的命名正是根据曾国藩制定的“八本”家训而来。

额下是曾纪泽用隶书所写其父的“八本”家训:

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

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

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曾国藩故居正厅内悬挂的“八本”家训。

百余年来,曾氏后裔有成就者多达200余人,活跃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商业等各个领域。

曾国藩作为近代中国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为人、理念、家风,何以堪称中国古代家教范本,深深影响几代中国人?在笃厚家风的熏陶下,缘何曾氏家族人才辈出?

8月中旬,观潮君对话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唐浩明,并走进曾国藩故居,一起品读曾国藩家风故事,感受这位晚清中兴名臣内心的倔强之气,以及大巧若拙的处世之道。

其人:倔强之气
曾国藩生活在清王朝由盛转衰、内忧外患的动荡岁月里,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诸多大事件。

曾国藩的性格,深受祖父曾玉屏和母亲江氏的影响。曾玉屏常对家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这句话对曾国藩影响很大。

▲位于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富托村的曾国藩故居。

在唐浩明看来,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出的一个标本式的人物,他身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细悟他身上最核心的精神,当属自强不息。

曾国藩写给兄弟、子侄的多封家书,都佐证了这一点。在家书中,他主张男儿须有倔强之气。这里的倔强之气,正是自强不息的品质。

唐浩明介绍,曾国藩出身很普通,天资中等,家里世世代代种田,没有做大官的,也没有做生意发大财的,他无人可依,只能靠自己。他的身体也不是很强壮,20多岁就得了肺病,到了中年以后,又得了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从这几方面来看,曾国藩哪方面都不是天才,那他的成功靠什么,靠的正是自强不息。”

留意曾国藩踏入仕途前的经历,我们会发现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遂,考了七次才考中秀才。

可曾国藩却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以拙胜巧,是他的智慧显现。

▲曾国藩铜像。

从翰林院庶吉士到内阁学士,再到升至总督,官居一品,曾国藩的一生充满了励志和传奇。唐浩明坦言,“近代中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曾给曾国藩身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做了很好的分析,他认为曾国藩这一生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自拔于流俗’,靠自己的力量,从平庸中超脱出来”。

“正如梁启超所说,曾文正者……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在唐浩明看来,这五个方面,深刻体现了曾国藩自强不息的精神,即:虚怀若谷,不自满;行为勤奋,不懒惰;刚毅正直,不懦弱;心智坚定,不动摇;真诚待人,推心置腹,这些可贵的品质,都值得今天的湖湘儿女借鉴、传承。

另外,《曾国藩诫子书》专门提到“困知勉行”,梁启超评价曾国藩 “困而知,勉而行”,说的是曾国藩的执行力。

其事:治家之道
8月中旬,曾国藩故居游人如织。游客中,不乏许多父母带着孩子慕名而来。来自山东的余先生,一家人都是曾国藩迷,他说,自己十分仰慕湖湘文化,因此,暑假期间,特意带女儿来故居参观。

在曾国藩故居堂屋内,有一块曾国藩亲笔书写的匾额“肃雍和鸣”,引来不少游客驻足。仔细观察匾额的位置,会发现它面向曾家神龛。

▲曾国藩故居堂屋内,悬挂的“肃雍和鸣”匾额。

这四个字出自《诗经》,也就是用恭敬而又温和的声音去面对先祖,祖先才愿意听的意思。虽然只有短短四字,却从细微中彰显出了曾国藩的孝意,也可以从中窥见曾国藩的治家之道。

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有非常显赫的家族,但一个家族的兴盛能绵延几百年,必然少不了好的家风传承这一精神内核。

走在故居展厅内,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这个家族的百年兴旺,人才辈出。曾国藩的次子曾纪泽是著名外交家,面对沙俄不畏强暴,据理力争,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了伊犁九城的主权,创造了晚清外交史上少有的成功交涉。小儿子曾纪鸿是清末数学家,著有《对数评解》等数学专著传世。孙辈中曾广钧是曾氏家族最年轻的进士,23岁就中进士入翰林。曾孙辈中曾宝荪、曾约农两姐弟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回国后在长沙创办了艺芳女校,献身教育……

曾国藩后裔曾庆普向观潮君讲述了父辈教导他的经历,“小时候,我父亲就经常让我读《曾国藩家书》,在我们家,如今一直传下来的家训,正是富厚堂内的‘八本’家训和‘八字’家训:书、蔬、鱼、猪、早、扫、考、宝,这些家训对我影响很深。”

“我爷爷、父亲都有早起写字、读书、做家务的习惯,因为长辈是这么教导我的,所以我也把这种习惯保留了下来,如今退休后,也依旧如此。”曾庆普从小的愿望是当一名教师,幼时他就经常从邻里借书来读,长大后,当有机会投身教育事业时,他便毫不犹豫选择成为了一名教师,而且一干就是40多年。

曾国藩在给子孙的书信中就提到:“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通过读书来明白道理,做一个人格健全的君子。简单朴实的话语中,蕴藏着曾国藩治家的大智慧。

那曾国藩内心世界里的君子又是怎样的呢?唐浩明缓缓说出了《诗经》里的一个成语:“不忮不求,也就是不嫉妒,不贪求。”

曾国藩把对家族的责任和对后辈的劝导,结合自身的学问见识,用书信的形式,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子孙,其中,不乏一些动人的小故事。

采访时,唐浩明将其娓娓道来,依旧发人深思。

1864年7月,曾国藩的幼子曾纪鸿要去长沙参加乡试。开考前,身处南京的曾国藩给儿子写信说,“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不可送条子,进身之始,务知自重。”也就是他教导儿子,到长沙参加考试,你不要去登门拜访别人,不要递条子、开后门,科举考试是你踏入社会的开始,你要懂得自爱、自重。

这次乡试,曾纪鸿榜上无名,以后多次应试,仅得一个“胜录附贡生”。难得的是,曾纪鸿听从父亲教诲,始终未送过条子,曾国藩也没给主考官打过任何招呼。在特权盛行的封建官场,曾氏父子能做到这一点,实在难能可贵。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曾国藩家教的严格,他真正把优良家教家风传承给了子孙后代。”唐浩明说。

其德:传承之思
在曾国藩故居中,要说曾家最为重视的地方,那一定是位于四合院南北两侧的藏书楼。整个藏书楼占到了故居建筑面积的三分之一,有4000多平方米,分为上下三层。

“藏书楼是当年没有,后来才建的,直至曾国藩在南京逝世前,其实他并没有在富厚堂住过。”可在唐浩明看来,藏书楼依旧是故居的灵魂。

▲曾国藩故居南北两侧的藏书楼,是故居的灵魂。

唐浩明介绍,藏书楼里,当年摆放了许多曾国藩为家人购置的书籍,尤其是在他去世那年,1872年,曾国藩的全部书籍和文书档案,都从南京的居所,运回了富厚堂的藏书楼,这里藏书最多时,达30多万卷。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的就是要以诗书来传承家风,藏书楼的存在,也契合了古人“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理念。

▲藏书楼内,运送图书的箩筐。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他生平处世的成功,可以说是读书的成功。曾国藩在离世之前,给子孙们专门留下了四点遗嘱,“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字字句句,都彰显着处世智慧,现在看来,这既是求学立身之根本,也是齐家教育之箴言,更是治国安邦之要领。

曾庆普告诉观潮君,如今他的儿子在政府部门工作,女儿继承了他的衣钵,成为了一名教师,现在他也像父辈们一样,时常教导子孙,要多读《曾国藩家书》,希望把这笃厚的家风世世代代传下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跨越历史长河,曾国藩的处世智慧、治家思想在湖南百姓中广为流传,成为了湖湘儿女教育子女的榜样。从黄兴、蔡锷、蔡和森,再到一代伟人毛泽东,都深受他的影响。自此,湖南人才蔚起,迎来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惊艳的“百年怒放”。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这是毛泽东对曾国藩的评价。曾国藩严格自律,耕读传家,“好汉打落牙齿和血吞”“结硬寨,打呆仗”的处世之道,如今,成为了湖湘儿女身处逆境之时,时常想起的破题之“钥”,也成为了湖南人奋斗的座右铭。

▲岳麓书社出版的《曾国藩全集》修订版,从奏稿、批牍、诗文、读书录、日记、家书、书信7个方向,生动展现了曾国藩的精神世界。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曾国藩全集》和以曾国藩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陆续出版,这位晚清中兴名臣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站在荷塘前,回首看向富厚堂,曾经的人与事已恍如隔世,唯有这四合院一如往昔,抚今追昔,让人感慨万千。曾国藩的处世智慧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自强不息的家风,代代相传。而这风,也从古吹到了今。
嘉宾点评:

唐浩明:秉承自强不息精神 建设家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引以为傲的地方。古代先贤告诉我们,要向天道的运行致敬,要自强,且永不停息。中华民族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而放眼今日之湖南,湖湘儿女也应世世代代秉承自强不息的精神,建设家园,繁衍子孙,传递湖湘文化。


一审|王义正

二审|唐   震
三审|肖世锋
本文由观潮的螃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本周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