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为要,四级书记谈高质量发展丨省委全会精神大家谈
8月29日至30日,湖南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在长沙召开。传递出“以正确政绩观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如何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如何以正确政绩观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红网“观潮的螃蟹”专访了湖南的四级党委(支部)书记。
“政绩观决定着党员干部从政谋事创业的态度、方向和成效,关系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局与长远。”湘潭市委书记刘志仁告诉观潮君,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从思想上抓起、具体行动实起、制度规矩严起,湘潭把政绩观教育贯穿主题教育始终,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
▲俯瞰湘潭经开区。
刘志仁进一步向观潮君解释,一方面,在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因地制宜处理好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政府和市场、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发展和安全、当前和长远这“五对关系”, 绝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另一方面,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强绩效考核、干部考评等制度性建设,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和干事氛围。
▲泸溪县涉江楼。(图:泸溪统一战线)
“立党之本在于人民,利民之源在于实干。” 在泸溪县石榴坪乡党委书记谭国武看来,为民办实事、为民造福就是最重要的政绩,日常工作要勤于俯下身子听实话、察实情,群众需要什么就往哪里使劲,撸起袖子解民急、化民忧。
“在乡镇工作,我们要善用哲学思维,善于在量变中抓住机遇,迎来质变。要善于向‘上下左右’借鉴经验,发掘地方特色,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达到乡村整体优化。” 谭国武说。
▲金岩土家族乡召开屋场会。(图:慈利发布)
慈利县金岩土家族乡党委书记吴金伟说:“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就是科学分析掌握自身的资源属性,在成熟的旅游资源条件下做文章。”
“依靠已经投入落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整合优化产业发展道路,聚焦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撑。”吴金伟认为,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应该以民生事业为重,以民生事业发展来助推经济事业发展。
“要做狠抓落实的执行者、行动派。”刘志仁告诉观潮君,近年来,湘潭紧扣省委全会部署的“三个高地”标志性工程等重大任务,发挥湘潭制造优势、科教优势、平台优势,主动融入全省产业发展和创新驱动的分工布局,系统精准打好产业强市“千百十”工程、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头等大事”、优化营商环境“一号工程”等组合拳。
▲湘潭市万楼·青年码头夜景。
刘志仁介绍,2022年以来,湘潭将盘活“三资”作为重要抓手,推动一大批“沉睡”的资源、资金、资产变成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万楼片区作为湘潭市补齐老城功能、衔接北部新城的重要纽带,我们运用‘盘活存量资产+市场开发’的模式,引进湖南电广传媒共同打造万楼·青年码头,让闲置多年的万楼成为全市第二张闪亮的文旅名片,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刘志仁说。
如果说湘潭是以“盘活资源”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密码,那么武冈市则在“融合”二字上作起了大文章。
近年来,武冈市委、市政府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持续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文旅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武冈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武冈已引进多家世界500强企业。
武冈市委书记唐克俭向观潮君透露,通过“一园一山一城一镇一基地一中心”建设,武冈已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百威英博、永锐电子等,构建起产城融合新格局;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治理”的模式,以“9个一体化”让武冈县域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全体群众。
同时,武冈市还积极推动古城文化、美食文化、黄埔文化、红色文化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云山5A景区建设等重大工程,“3+N”全域旅游发展模式逐步成型。
“如今,邵阳西部生态圈中心城市目标稳步推进。” 唐克俭对观潮君说。
▲益阳市资阳区张家塞乡。
“作为基层一线干部,在调研走访中我们发现,农村粮食生产面临农民种植积极性、亩产、亩均效益、种植技术等‘四不高’问题,而农民既希望守住地,又希望高效益。” 益阳市资阳区张家塞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蔡术告诉观潮君,正是基于这一现实特点,张家塞乡通过引导各村先行试点,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小田改大田,发展智慧农业,有效提高了农田亩均产量。
同时通过引导各村农户发展稻菜、稻药轮作,稻鱼、稻虾套养等方式,有效提高了农田亩均效益,衍生出了多个合作社。实现了粮食生产既稳产量又提质量,既增效益还添收益。
“通过抓好粮食生产,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这也是衡量农村工作的‘刻度尺’。” 蔡术说。
“我们坚持把长株潭一体化作为最大机遇,聚焦构建‘对内互济、对外抱团’协作格局,学长株之长,扬湘潭优势。“刘志仁表示,湘潭将持续抓好三年行动计划和2023年重点任务落实,尤其是扎实推进湘江新区九华新片区建设,全力推进交通一体化高效通达,深化都市圈产业协作配套,共建一批“飞地园”“特色园”,推进服务同城化均等普惠,努力在“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
相比湘潭在区位上的优势,地处湘西的古丈作为湖南的人口最小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选择了“另辟蹊径”。
“对于现在古丈的发展,重要的是转换思路,有所为有所不为。” 古丈县委书记邓晓东告诉观潮君,古丈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全县近70%的农业人口从事茶产业、80%的农业收入来自茶叶、90%的村寨种植茶叶,发展好茶产业是古丈县富民增收的关键路径。
▲古丈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丈县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张吉怀高铁的通车,则让古丈有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可能。
2022年,古丈县共接待游客400.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18亿元。
“下一步,我们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锻长板补短板,加快转变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改革发展机制,激发发展动力,化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 邓晓东说。
同样想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的,还有东安县井头圩镇古楼兰家村党支部书记唐兰春。
古楼兰家村一共有2064人,用唐兰春自己的话说,她的工作就是“要以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脚踏实地,推动强村富民。”
▲古楼兰家村积极发挥村级产业基地优势,每年为村民提供固定就业岗位130个以上。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唐兰春介绍,近年来,古楼兰家村推动全村安全饮水工程、农网改造、800米断头路修建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成功实施;成功创建东安县古楼兰家万亩产业园,每年可为村民提供固定就业岗位130个以上。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我们都要。”唐兰春说,一方面,引进产业项目,以低能耗的生态农业、高效农业为主;另一方面,在发展产业强村富民的同时,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点亮村庄环境。
近年来,慈利县金岩土家族乡主攻中药材、高山林木果蔬优势产业,持续优化黄牛、生猪生态养殖结构,打造太平山珍珠花、红联丝瓜等农产品品牌并探索“互联网+”新模式打造“网红农产品”,朝着有产业、有品牌、有环境的“三有”新格局迈进。
“我们将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新动向,谋产业转型、求经济发展,以更高的定位、更实的做法、更优的作风、更强的保障,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舔砖加瓦。”吴金伟告诉观潮君。
▲宁乡市喻家坳乡湖溪塘村栀子花基地。
“支部既是开拓者,更是兜底人。”宁乡市喻家坳乡湖溪塘村党总支书记欧践生为乡村振兴上了“保险”,他告诉观潮君,湖溪塘村探索“支部+能人+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一村三社、一社两品”产业格局,使集体经济迅速实现跨越式发展。
常德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白鹤镇太阳山社区党总支书记顾爱琳作为1989年出生的年轻基层干部,选择利用电商平台探索产业发展。2022年7月,顾爱琳带领社区干部开始积极探索电商发展模式,带动社区党员干部、大学生开直播及拍摄视频为群众免费推广社区农家乐、四季果蔬。目前,通过直播推广为群众促销增收近20万元。
一审|王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