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韶山+花明楼:如何放大“1+1>2”的联动效应

观潮君 观潮的螃蟹 2024-04-29
“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


湖南是伟人故里,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人才辈出,红色旗帜熠熠生辉。


随着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相关活动的开展,韶山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韶山-花明楼红色旅游线路是全国极具代表性和品牌影响力的经典“爆款”,成为海内外游客瞻仰伟人风采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位于湘潭韶山的毛泽东同志故居。

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红培、红色研学产业不断出新,两家5A景区如何增强粘性,解决游客承载量不足的短板,更好带动区域共谋发展,备受业界期盼。


伟人故里“红色品牌”

湖南是红色旅游资源大省,韶山、花明楼、乌石“红三角”是伟人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的故乡,可谓是湖南红色旅游的经典品牌。


其中,韶山景区与花明楼景区于2011年9月和2014年1月先后晋级5A景区。早在上世纪末,湖南大力提倡的韶山-花明楼红色经典旅游线路就已深入人心。

韶山是一代伟人毛主席的故乡。作为湖南文旅最为鲜亮的一张“红色名片”,这里先后有1700多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用满腔热血铸就了韶山精神。


当下,韶山深度打造了红色研学、红色文创、韶山美食、精品民宿等,不断擦亮《最忆韶山冲》《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红色演艺品牌,将韶山旅游区处处打造为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从红色“出圈”到产业“破圈”,实现蝶变。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韶山各景点共接待游客32.13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7633万元,同比2019年分别增长2.48%和3.69%。


▲5月24日上午,“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正式启动。

位于宁乡市的花明楼景区占地690多亩,红色底蕴同样深厚,是革命伟人、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的故居所在地,有刘少奇同志故居、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刘少奇铜像广场、刘少奇文物馆、花明楼等,是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明楼景区每年接待游客量达300多万人次。今年来,省内游客占据主导,外省游客接待量尤以广东、湖北、河南为最。


▲花明楼。

韶山-花明楼这条旅游线路,串联起了时代的红色符号,游人络绎不绝。

但也应看到,在这股炽热的流量中,快速增长的客流下,景区的一些薄弱环节日益凸显,值得关注与思考。

“承载”与“辐射”的双重压力

每逢节假日,韶山、花明楼人潮涌动,红色旅游人气火热。但在大量游客集中出游的节点,景区游客承载力有限,解决停车难、排队长的呼声四起。


“节假日,去韶山停车太难了。”今年春节,长沙市民丁女士前往韶山旅游,停车难的问题让她记忆深刻。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韶山毛泽东广场的游客摩肩接踵。(摄影:喻名才)

对此,湖南省韶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也坦言,当前车位远远无法满足游客需求。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下停车场难以规划动土。目前计划将景区放开,在保护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在景区内部建设停车场。相关工作仍在计划筹备中。


花明楼景区相关负责人同样透露,目前花明楼景区也存在承载力不足的现状,景区停车场较小,增设景区停车位成为假日节点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目前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


针对韶山-花明楼红色旅游线路,现阶段还有个比较突出的现象。“不少游客去了韶山,就不去花明楼了。”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郑群明说。


针对此类现象,郑群明分析,韶山与花明楼红色属性类似,游客群体相同,他们在选择景区时往往遵循着“最大有效意愿”的基本原则,在自由行出游时间有限的前提下,多会选择去韶山。

加之如今去韶山交通更加便捷,“隧道效应”更为凸显,以往经花明楼再去韶山的出游意愿有些淡化,这也变相加剧了韶山“一家独大”的盛景,使得韶山假期拥挤度激增。


观潮君注意到,目前,虽然有韶山-花明楼经典红色旅游线路的串联,但当下两家景区共建的消费产品并不多,交集点多以馆方交流、旅行社单一产品、红培产业为主,在共促共荣、引领区域文旅发展上还有很多空间。


“当前,我们旅行社主推长沙、韶山两日游及长沙、韶山、衡山三日游红色旅游路线,花明楼作为韶山一站的串联点不可或缺。今年以来每月迎客6000人左右,暑期客源每月可达4万多人。”湖南中铁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德祥说。


熊德祥告诉观潮君,红色景区不像观光型景区,多以党建教育、研学旅游为主,若要更好扩大区域影响力,做好商业推广、跨市串联文章,还景于民,需要当地政府深入研究。


▲湖南省红色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图。

“韶山是伟人故里,全国游客都会来,怎么消化这背后的流量,做好游客分流工作,激发景区辐射带动作用,是主管部门的必修课。”郑群明认为,韶山需持续增强湖南红色旅游龙头效应,推进红色景点连点成线。

当下以韶山为核心,通过亮点策划,分流到宁乡花明楼、乌石彭德怀故居等周边红色景点,是缓解韶山节假日“痛症”的思考方向。

让韶山成为湘中的文旅“龙头”

有异于传统景区,红色旅游景区有自身特色。


“除去创造经济效益的市场化运作,红色旅游景区更多的还是肩负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不变色’的重大使命。”湖南省韶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红色基因传承与合理经济开发“两手抓”,红色研学产业构建起了实现文化传承和旅游经济增长“双丰收”的保障桥梁。


近年来,韶山积极促进红色文化交流,开通“长韶”红色专列及湘赣边“两山”铁路专线;积极推动全国红色城市对接组合,并加快推出国际版思政课,与列宁、胡志明、戴高乐家乡建立友好关系,以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持续发力。


▲2022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在韶山举行。

在积极“走出去”的同时,韶山将融合学习、旅游、体验的红色文化教育作为文旅重点,今年重点开展了“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活动,目前已接待106批次,共有9.3万名师生走进伟人故里;打造的“韶山红课堂”品牌,为全省红色研学与红色教育产业发展提供样板。


花明楼景区的红色研学也是繁花一片,景区打造了红色文创产品、党课、文化活动、红色研学等版块。

其中,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研发的“我是文化传承人”“刘九书柜求学路”等10堂中小学生研学课程、双时空情境研学剧《走出炭子冲》、“共产党人刘少奇”主题系列故事微视频,为研学游凝聚了火热人气。


与此同时,花明楼景区正积极推进智慧景区建设,10月初便向社会公开征集“智慧景区+智慧博物馆”五年规划方案,计划以景区、博物馆业务为核心,提质升级,最大程度满足和方便游客旅游参观及举办展览活动。


当前,湖南已重点推出“长沙-花明楼-韶山-张家界”名城名人故里游,韶山、花明楼是重要的中枢连接点。


▲湖南省5A景区分布图。


从全省5A景区分布图不难看出,湘中的娄底、益阳等地目前无5A景区,韶山在湘中地区文旅市场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具号召力的“爆款”产品。


“从省级层面看,韶山不仅是湘潭的韶山,更是全省的韶山,它要撑起湘中地区文旅发展。”郑群明建言,湘东有长沙、湘西有张家界,韶山应当成为湘中龙头,引领区域文旅发展。


“可以把韶山打造成湘中区域的游客集散地。”郑群明认为,目前,在一部分年轻群体看来,“韶山就是长沙附近的一个景点”的思想根深蒂固。作为主管部门,需要创新表达,用好韶山这一核心引擎,助力湘中文旅版块品牌出圈。


“可以用更加具体化、体验深度化的精品线路及消费模式,以韶山为核心,带动花明楼、彭德怀故居,甚至是娄底曾国藩故居、水府庙等景区群的产业发展,这样也许可以为韶山背后巨大的流量形成导向分流,还能衍生出更多的新业态,涌现新活力。”郑群明建议。


红色热土容易开出灿烂的花,韶山与花明楼这两处人尽皆知的红色高地,正沿着研学游等主阵地,迎着让红色旅游“长红”的风向标,扬帆启航。


一审|王义正

二审|唐炎林
三审|肖世锋
本文由观潮的螃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本周热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