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带着5名大凉山的孩子回到母校,收获满满爱意与力量!

新时代一流人才培养㊴

五一假期期间皮肤黝黑、身着短袖的苏正民以及支教团成员严宇飞、林雨源微笑着走出武汉天河机场身后紧跟着5名第一次来武汉研学的大凉山孩子



这是去年8月回到家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支教后25岁的苏正民第一次回到母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他带着5名从大凉山来的孩子
游历武汉 了解武汉


这次来研学的5名孩子来自越西县二中初一和初三年级他们基本上都未离开过越西县当去酒店的大巴车行至长江孩子们听说外面就是长江纷纷隔着车窗远眺看着宽阔的江面上一座座桥梁孩子们都发出阵阵惊叹

第一次亲眼看到长江,14岁的周敏霞说:“支教老师严宇飞在给我们上第一堂地理课时,就为我们讲了许多关于武汉的故事,其中就有长江大桥的故事。现在我和长江大桥‘奔现’了,它比书上描绘得更加辽阔、壮观。”当得知武汉长江大桥已经建成并使用66年后,她眼中闪着光“太了不起了”。


这次研学之旅大家不约而同带上了彝族民族服装初三学生八九拉牛木还带了一套练习册准备空闲时间补下课


初三学生曲比依布:“这是我第一次离开越西县。为了这次研学活动,我特意找表妹借了一件民族服饰。在彝族人习俗中,一般在重大活动和节日才会穿上民族服装。”


▲与长江大桥合影

4月底,当马海马红知道自己可以来武汉研学时,他还有点不相信。父母在外地打工,他平时跟着奶奶生活,以为父母会反对他远行。


出乎意料的是,班主任联系他妈妈时,妈妈让他想去就去。除了叮嘱安全外,父母在电话里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带上一套崭新的民族服装。


孩子们坐车经过了

武汉大学等高校

又在三位支教老师的带领下

来到了老师们的母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5月4日“五四”青年节当天

中南大举办了

“奋斗青春 挺膺担当”

2022-2023年度

“五四”综合表彰大会

在大会的“五四”思政“青”课环节

苏正民、严宇飞、林雨源

和5名孩子也来到了现场

讲述他们与大凉山的故事

8分钟的讲述收获了多次掌声点击视频观看全程↓↓↓



在越西县二中,麻卡布机和曲比依布是同桌,他们拥有同样的人生理想,长大后要成为像苏正民一样的老师。麻卡布机说,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园,他随处可见哥哥姐姐们读书的身影,“他们那么优秀,真想成为他们这样。”两人商量着,等回了学校,他们要互相督促,更刻苦地学习,争取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严宇飞分享了他和凉山的故事去年8月他从武汉前往凉山时先从武汉乘坐飞机到凉山州府西昌再乘坐大巴走了3个半小时的盘山公路最后才到达越西县寒假回汉时严宇飞惊喜地发现成昆铁路复线已经全线通车越西县也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座火车站

严宇飞

“铁路将原本3个半小时的山路压缩到了40多分钟。再后来,越西县通了环城公交,我真的非常感慨。我们研支团的口号是‘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但短短一年我已经有了无数件终生难忘的事。”



“我们很感谢学校提供机会,让我们能带着孩子们回到这里深度研学,拓宽视野。回去以后我们支教老师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承担起一个青年人的使命。

林雨源


孩子们用纯朴真诚的话语讲述着他们这次来汉研学的点滴与感悟三位支教老师也用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他们扎根基层、矢志奉献的青春理想苏正民多次哽咽动情地说道


苏正民

“我一个人走出大凉山,走到现在的一群人,我得到了无数人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力量。阿苏一定努力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用自己全部的力量帮助更多的凉山孩子走出那片大山。”



在几日的研学活动中苏正民、严宇飞、林雨源带着学生们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院和湖北省博物馆等地

▲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


走进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一部厚重的辛亥革命史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麻卡布机说道,他们在历史课上学过相关内容,但当他在纪念馆里看到大量历史文物资料后,历史书上的知识一下子“活”了起来。“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让我一下子感受到了当时的历史事件。”



▲参观红巷偶遇小小讲解员


在红巷毛泽东旧居纪念馆,来自大凉山的孩子们遇见了9岁的志愿解说员陈宥霖小朋友。“我可以为你们做志愿讲解”,得知面前的哥哥姐姐们来自遥远的凉山,武汉男孩陈宥霖主动提出为大家做讲解服务。


这是凉山的孩子们第一次来武汉,也是陈宥霖第一次做解说员。“他太棒了,我在他这个年纪还什么都不懂。”曲比依布说,陈宥霖的勇气和表达能力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与小小讲解员陈宥霖合影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他们还参与了母校组织的联学联建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团日活动、素质拓展活动和“追光逐梦”读书分享会等10余场沉浸式体验课程以及长江日报社组织的活动

▲凉山州越西二中师生暨研究生支教团代表座谈会


▲参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


▲参加金融学院全国样板党支部银行管理教研室党支部党日活动


▲参加法学院主题团日活动
▲参加刑事司法学院素质拓展活动


▲参加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读书分享会

《逐光的孩子》是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舒辉波的原创长篇小说,描写的是大山深处支教扶贫和留守儿童成长与梦想的故事,苏正民正是该书的人物原型之一。2022年12月,《逐光的孩子》搬上舞台,以舞台艺术赋能“思政课堂”。



▲做客长江日报视频栏目《面谈》,分享这次武汉之行的感受和收获


▲五位大凉山的孩子在长江日报48楼用手机记录武汉美景


结束了几天的研学他们登上了返程的列车
▲结束为期4天的研学之旅,他们用手机留下此行与武汉的最后一张合影

等老师取车票的间隙,孩子们把手里拎的大包小包放在地上。“太重了”,他们互相打量着包里的东西,有书、文具、衣服,还有杯子等各种在武汉收到的礼物。


“来的时候,我只背了一个背包。今天回去,东西多的我的两只手都拿不下了。”麻卡布机说,这几天,他们收到了很多礼物,有衣服、书、U盘、笔记本、文具、杯子、明信片等。5日晚,收拾行李时,他把3个手提袋塞得满满当当。


在这些礼物中,有几封信尤其特殊,这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的学生写给他们的。

这些信以“写给亲爱的人”或“亲爱的朋友”开头以“你未曾谋面的朋友”和“你远方的朋友”等落款信的内容不同表达的情感却是一致的

老家在四川、现在刑事司法学院读大二的卢沿铮是被苏正民的故事打动者之一。她入学时,就听过苏正民的故事。


在卢沿铮眼里,这些来自凉山的孩子就像自己的弟弟妹妹,她想和他们说些什么。“要不,我们给孩子们写封信吧。”卢沿铮的提议,得到同在刑事司法学院就读的楚杨扬、高云锦、陈淑娴等人的积极响应。其中,高云锦写了两封信。4名写信大学生都是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卢沿铮在信中写道:“读书,是一个让自己变得辽阔的过程……别害怕读书苦哦,因为那是你提前去看世界的路啊!”

楚杨扬在信中写道:“我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农村长大,小学是在一个村小读书。读书是奋斗的捷径,遇到困难,不必羞涩,党和人民是你奋斗路上最坚实的依托。”

陈淑娴在信中写道:“如果途中遇到困难,不妨把我、把我们这群哥哥姐姐当成树洞,给我们写信,我会认真倾听,陪你说话,给你哪怕一点点力量与温暖。”

高云锦在其中一封信中写道:“你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在以你看不到的方式关心着你……希望你感受到更多的善意和温暖。”

卢沿铮写的信↓↓↓


楚杨扬写的信↓↓↓



高云锦写的信↓↓↓




陈淑娴写的信↓↓↓


“我会把这封信放在书桌的抽屉,遇到困难时,我就拿出来读一读。”曲比依布说,她不知道写这封信的人长什么样子,但她知道,在遥远的武汉,有一群大哥哥大姐姐在关心着自己。


苏正民介绍这次研学是一次探索希望借助这样的活动帮助更多大凉山的孩子走出“大山”而这正是他曾经走过的路


苏正民出生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沙马拉达乡火把村,从小家境贫寒。在社会的帮助下,他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成为村里第一个考上“211”大学的学生,山里娃走出了大山。在校期间,在社会的关爱下,他克服了自卑等障碍,变得阳光自信。


去年6月,苏正民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时,用了6000余字致谢65人,经各方媒体持续报道,感动全网。


本科毕业前,苏正民获得了保研资格。此后,他选择参加了团中央发起的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作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回家乡四川凉山支教一年。


去年秋季学期起,苏正民开始在凉山州越西县第二中学担任支教老师,教授七年级的道德与法治和八年级的物理。


因为自己经历过,所以苏正民知道孩子们需要什么。对于大凉山的孩子们来说,他们需要跨越的“大山”有两座。一座是物理意义上的大山,有了便捷的交通,现在的孩子们已经能很轻松地前往其他城市;另一座是心中的大山,大山里的孩子要克服自卑,还有一段路要走。学校和他策划这次研学活动,就是希望能帮孩子们走出大山,拓宽眼界,从而更加自信。


苏正民

“除了研学外,我们也在考虑引入夏令营模式,帮孩子们进一步拓宽视野。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我越发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价值。”


苏正民的正能量事迹感染了一大批中南大学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刘心睿、陈苗苗、张悦凌将接过苏正民的接力棒于今年8月接力去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支教

去年9月,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招募工作启动,全校数十名同学报名,最终,刘心睿、陈苗苗、张悦凌3人组成凉山越西小分队,将于今年秋天前往凉山,接替苏正民等3人继续在那里支教。刘心睿等3人来自不同学院,但都深受苏正民影响。


23岁的刘心睿是湖北十堰人。他曾听过苏正民说的这么一句话:“我们没有困难,有的只是感恩。”这句话使刘心睿深受触动,他决定前往越西接力。

22岁宁夏姑娘陈苗苗,出生在宁夏固原农村,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中南大。“我的成长经历与大凉山孩子们相似,我想去凉山帮助他们实现梦想。”陈苗苗说,通过他们一届又一届的接力,一定会带来一些改变。

22岁的张悦凌是山西运城人,她很早就知道苏正民,“他的纯粹一直影响着我”。张悦凌是城里姑娘,对于4个月后要前往的凉山,她已做好了准备。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覃红表示,学校将会延续研学活动,让更多的凉山孩子和老师都能来武汉看看,让更多的凉山孩子能像苏正民一样,走入更广阔的世界,在追逐光的过程中成为光。


这趟研学之旅在大凉山孩子们心里埋下一颗“奋斗”的种子鼓励大家好好学习去往更大的世界研究生支教团的精神也被接续传承到西部去 到基层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投入时代的洪流中
中南大《到西部去》MV也于近日正式上线↓↓↓


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
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会计学子郭思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奋斗青春,挺膺担当!这堂思政“青”课振奋人心!喜报!侯卓教授荣获2023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榜单|中南大校园微信公众号2023年4月排行榜“宝藏寝室”齐保研,融通创新踏浪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


文字/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视频来源|校团委

编辑|张梦溪

责编|崔桢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他带着5名大凉山的孩子回到母校,收获满满爱意与力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