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春闪亮!这10人获“文澜奖学金”!

新时代一流人才培养(53)

奋发有为 挺膺担当2022-2023学年“文澜奖学金”评选结果已出炉今年共有4名本科生和6名研究生获此荣誉



文澜奖学金



“文澜奖学金”作为我校专门设置的最高荣誉,主要用于奖励在道德风尚、学术研究、学科竞赛、创新发明、社会实践、社会工作、文体竞赛等某一方面表现特别突出、堪当模范的全日制本科生(含第二学士学位)和全日制研究生。


新时代青年有新思想 新状态 新作为有理想 有本领 有担当今天我们一起解锁他们的“个人档案”看看他们的青春奋斗故事

本科文澜奖学金获得者

黄兰茜

金融学院


推免去向: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所获荣誉:获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训练项目国家级优秀结项,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一等奖,“工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湖北省一等奖,校优秀共产党员、“中南好青年”、“学风建设先进个人”、“二星志愿者”、“十佳女大学生”


善于思考 勇于实践这是黄兰茜的优势她不断突破自我提升个人能力把创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科技离大众更近一些是她的初心


自强创新 践行产学研用

在专业上,黄兰茜始终坚持做“产学研用”的实践者。她聚焦我国住房公积金流动性难题,2021年与队友走访广州、武汉、福州3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调研,上网收集整合了300多个市级公积金机构的数据,形成当时全网最早、最快、最全的公积金数据,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优秀结项。她聚焦“数字金融”,致力于解决新市民群体“风控难”“获客难”的问题,完成项目《e新为民》获得“工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湖北省一等奖。


▲与导师一起探讨



朋辈创业 助推产权转化

黄兰茜也会思考如何解决知识产权转化、界定和权益保护难题。她将财会知识融入产业,带领团队斩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湖北省金奖等13余项国家级和省校级创新创业奖项。带领11名核心成员与校内外50人的运营团队合作,在武汉、南京、重庆3座城市实地创业,直至去年年底,队伍已成功建立地方社群,帮助大量学生解决专利转化问题。


▲参加志愿服务


以人为本 志愿服务为民

学习和科研之余,黄兰茜还投身于各类公益活动、志愿服务中,她加入美美同音(武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团队,以宣讲优势参与一系列国家通用语言相关教学活动,通过提高少数民族务工人员就业优势,助力汉疆交流。目前,她所在团队长期开展8项教育服务项目。同时,孵化相关课题项目成果也获得“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国家级立项。


吴靓

法学院


内容列表样式


内容列表样式


内容列表样式

个人经历:获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希望之星”大学英语演讲比赛市级二等奖,第19届CASC杯Manfred Lachs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全国二等奖、优秀辩手奖,作为学生教练带领国际学生参加第二届内地与港澳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获全国亚军,作为队长带领中国学生参赛获最佳文书奖,作为庭辩队员参加2021国际海洋法模拟法庭竞赛获全国三等奖,第35届“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校级二等奖结项,TEDx最年轻的法律领域讲者,获由联合国训练研究所纽约办事处颁发的结业证书和官方推荐信


渴望为校争得荣誉她六度参加国际模拟法庭比赛在热爱的领域闪闪发光立志为国争取权益她两次投身国际组织实践训练在国际的舞台上步履不停


在竞赛中磨炼自我

中南大国际模拟法庭辩论队是我校参与各类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的培养基地,吴靓代表学校参加了五场比赛。2022年,第19届Manfred Lachs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历时四个月,备赛进程颇为艰辛,她经历了一系列突发状况。比赛前夕,全队感染新冠肺炎,庭辩队员一度无法发声。即便如此,她和队友依然坚持不懈地改稿,顶住巨大的身心压力,最终团队取得全国二等奖的佳绩,而她也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辩手奖。


▲参加国际模拟法庭


吴靓

从大一到现在,我在竞赛中成长了很多,学会了面对各种突发和不确定,也努力发挥余热,让中南大国际模拟法庭的薪火代代相传。


在实践中完善自我

国际法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的经历,使吴靓逐渐坚定了成为涉外律师的信念。她立志前往国际组织工作,为世界贡献中国青年、法科学子的力量。大三下学期,她参与了国际组织“零排放研究及倡议”实习,为许多可持续发展案例制作海报、短视频和项目提案,更新数据库,了解国际组织正在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构建起用全球视野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她参与了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获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颁发的电子证书。她希望未来的自己能够投身国际组织和公共事业,传播中国声音。目前,她已受邀担任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社区·上海分社区的外部法律顾问,为跨国企业提供法律咨询。


▲参加支教


在奉献中实现自我

2021年暑假,吴靓参加了由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和苏正民志愿服务队主办的夏令营,为大凉山的初中生们传授法律知识。支教过程中,她遇到了一个家境贫寒并患有抑郁症的孩子。吴靓常常约他在课间谈心,为他做心理疏导。夏令营结束后,她也和这些学生成为了好朋友,在之后的生活中时常保持着联系,关注着他们的成长。她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孩子们成长为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少年,她也希望在日常的互动中,引导他们探索自身兴趣和无限可能,逐渐成长为有温度、有理想、有担当的人。


丁奕丹

中韩新媒体学院


推免去向:南京大学


所获荣誉:获国家奖学金,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第十二届Mathor 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三等奖,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创意节三等奖,第七届全国财经院校创业大赛一等奖,第十四届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第八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活动作品展一等奖,未来设计师·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省级二等奖,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摄影作品《晨晓日暮》刊登于《传媒》第396期艺术与设计作品

在学术道路上厚德精艺在各大赛事中追求合作创新丁奕丹用心生活 脚踏实地在实践中成长于点滴中积累

科研创新 脚踏实地——AI影像修复之路

丁奕丹一直对影像修复有着浓厚兴趣。进入大学后,怀揣这一梦想的她为之付出了无数努力。在校期间,指导老师带领丁奕丹的团队反复探究。向专家寻求帮助后,丁奕丹一行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行进的过程中也遇到许多挫折,但种种困难并没有打倒这支立志笃行的团队。终于,这份汗水浇灌出了动人的果实。丁奕丹和团队为我校档案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修复近95万帧影像,创立的“华图再熠”项目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


丁奕丹

我们现在做的影像修复与着色工作是对珍贵历史的保存,我们的目的不是盈利和荣誉,是为了留存历史。如果能够让历史的记忆在当下重现,不仅对于大众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值得骄傲的。


▲影像修复团队成员


坚守理性 厚积薄发——创业发展之路

丁奕丹与几位好友一起组建了研究影像修复技术的工作室,大家一起克服困难,一起努力提升。目前已有深圳和上海的投资公司联系她,表示支持他们上市。工作室成员得知消息都十分兴奋,丁奕丹依然保持理性,她考虑到了种种因素,打算在把工作室做得更成熟一点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发展。她的顾全大局和理性客观的分析,使工作室走的每一步都掷地有声。在厚积薄发中,她相信这份努力必将收获丰硕的果实。


▲参加答辩


关注青年 服务社会——学术感悟之路

丁奕丹大学期间去过很多地区,深刻认识到各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在一次学术研究中,她遇到两位小朋友,一位是来自中部地区的县城,而另一位则来自上海市。在前期的深度访谈中,她了解到,来自县城的小朋友对于电子产品的接触仅有手机。而来自上海的小朋友对算法的了解颇多,能够有意识地对抗媒体平台推送同质化内容,并开始接触编程。正是这种差异让她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她的师兄苏正民所说的“有些地区的孩子在义务教育之外,课余的全面发展是匮乏的”。她真诚地希望通过科研数据呼吁大众多关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金艳

信息工程学院


推免去向:武汉大学


所获荣誉: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软件应用与开发类国家级一等奖(主持人)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核心成员)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三等奖 (核心成员) ,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三等奖,院级优秀共青团员

砥砺创新以学科交叉突破科研瓶颈立足民生以人文关怀展现电子“温度”金艳的心愿是点科创之灯 筑强国之梦


创新为帆 探索乃至

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浓厚的创新氛围的感召下,金艳决心在科创华章中展现自己的风采。初入学时,她便了解到大创、“互联网+”和计算机设计大赛等一系列科研创新项目,并对此产生无限憧憬。金艳始终抱着对知识的憧憬潜心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为学术科研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导师的一个构想“可穿戴医疗设备的隐私保护”也为金艳的科创灵感点燃了一把火,金艳和小伙伴们迅速抓住这个新颖的灵感,通过后期不断地学习研究,实现了技术突破,最终取得预期的成果。



金艳

科学的进步,归根到底要求青年去实现。诚愿以吾之渺渺,点亮科创之灯,铸就强国之梦。


▲和指导老师交流


博学为观 复合乃达

金艳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响应国家的多学科交叉号召,将平时涉猎的计算机、大数据知识同医学知识相结合,投身建设“健康中国”。为保证项目的专业性与可行性,课题组还主动向医学专业人士寻求合作,先后在哮喘诊断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和辅助诊断型健康管理APP方向进行科研创新,为健康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组合作探讨


奋发为矢 未来乃盈

金艳在科创实践中,更加注重作品的实践意义和社会效益,带领团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项目《基于兴趣特征知识图谱的智慧高校迎新服务平台与管理系统》在2023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得软件应用与开发类一等奖。该项目已在学生范围中进行了多轮交叉测试,效果良好,金艳和团队也将进一步改进算法,优化匹配结果,提高系统的广泛适用性,争取推广到全国高校并投入常态化使用。目前,金艳已被拟录取为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直博生。她希望自己能够夯实理论基础,继续致力于计算机与电子科学领域,积极探索半导体器件等国家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生文澜奖学金获得者



王一冰

刑事司法学


内容列表样式


内容列表样式


内容列表样式

所获荣誉:获校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学术论文获中国刑法学研究会颁发的第五届“全国优秀刑法论文奖”三等奖、上海市法学会和中国法学会颁发的2022年智慧法治学术共同体征文一等奖,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奖励三等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课程学习奖”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积极参与学术会议投身实践绽放光彩在探索真理的路上王一冰一直奋勇向前


▲参加雄楚刑事司法论坛


静心钻研 坐得学术冷板凳

在校期间,王一冰持续产出高质量学术成果,先后在《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河南社会科学》《中国刑警学院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论文选题大都聚焦当今社会的法律问题,在数据犯罪、国际合作、失职犯罪等方面为我国法治建设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但取得学术成就的道路往往曲折迂回,王一冰遇到难题时勤思考、善学习,虚心求教老师和前辈,在打磨作品的过程中收获颇丰。也正是静心钻研,让王一冰的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


▲讲解监察文化与法治


多彩青春 投身实践得真知

王一冰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会议,这让王一冰开阔了眼界,深受启发,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她也注重实践躬行,自2018年起,王一冰参与我校“监察文化与法治陈列室”的筹办工作,并成为陈列室的讲解员。能够为国家的监察历史文化传播做出贡献,王一冰感到很开心。2021年河南省新乡市爆发特大暴雨灾害,当时暴雨不停,多地段出现积水,水深高度没过胸口。在恶劣环境下,王一冰选择挺身而出,自愿加入志愿者的救助行动,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尽早使家乡恢复正常。


心怀感恩 知足常乐稳步行

对于目前学业上取得的成就,王一冰对导师童德华教授充满感激,导师严谨治学的态度与求真务实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王一冰。“童老师不仅在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上给予我许多方向性的指导,而且还给了我许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王一冰希望自己未来仍旧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探索,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杜其君

公共管理学院


所获荣誉:获本科生国家奖学金、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获山东省“挑战杯”一等奖,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论文获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优秀奖,学术论文获武汉大学珞珈国是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被山东省人社厅评为“山东省优秀毕业生”,获校“优秀研究生毕业生”称号、校“优秀研究生标兵”称号

▲参加第四届“理解中国公共政策”工作坊


在理论研究中笃志前行在实地考察中披荆斩棘杜其君在学术领域辛勤耕耘

行远自迩 笃行不怠

杜其君多次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相关专业领域研讨会,踊跃向权威期刊投稿,并且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实地调研经验向省市行政部门提建议。他参加武汉市博士生服务团前往东湖高新区实习,对人才积分制模型、人才引育工程等提出了60多条优化建议,其中53条被直接采纳。在有质有量的科研成果背后,杜其君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路方法:多看文献延伸思考,发挥“钻牛角尖”精神;多深入基层实习,在实践调研中启发想法。他表示,“注意信息甄别”是实践调研中的关键所在,需逐步挖出所需的有效信息。杜其君往往还会进行补充调研,对做研究的每一环节都保持严谨科学的态度。


▲在江油市调研与村民访谈


泰而不骄 敬而受教

“低调做事、谦逊待人”是杜其君的行事准则,在一路的求学过程中,导师的引导对杜其君而言意义非凡。当杜其君的研究遇到堵点时,导师庞明礼教授为其疏通情绪,有时是鼓励的话语,有时是更详尽的论文指导,这都会让他重燃斗志,不断寻找新的科研增长点。基于对中国公共治理实践的观察,杜其君与庞明礼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在《中国行政管理》(A-)等期刊上发表。随着理论知识的积累,杜其君在导师的鼓励下尝试从不同视角看待现实问题,围绕政策细化等问题独立撰写了9篇论文,目前以独作身份发表3篇,其中2篇发表在CSSCI期刊《公共管理评论》和《学习与实践》上。面对未来,杜其君表示将继续在行政管理专业学术领域深耕实干,不断推动理论抽象与经验智慧的交融扩散,为探索中国之治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福鑫

文澜学院


内容列表样式


内容列表样式


内容列表样式

所获荣誉:获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在SSCI期刊China Economic Review和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上先后发表2篇学术论文,在文澜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知识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在科研创新项目中担任主持人在各类经济论坛上汲取知识马林迈着坚定的步伐奔跑在科研之路


▲参加学术会议


“博士研究生的第一要务是学术科研”

“从入学伊始,我深知博士研究生的第一要务是学术科研。”成为博士研究生后,相较于同领域的优秀学者,张福鑫深感自己阅读的文献、积累的知识还远远不够。一方面,他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献阅读量,储备知识;另一方面,他积极同老师沟通,交流所学所感,探寻更明确的方向。科研之余,张福鑫也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业,他认真学习,保持着加权分数与综合评价均位于年级前列的优异成绩。




“不怕慢,就怕站”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重要部署,这给张福鑫带来了许多思考,当前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创新活动的主力军,探究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对于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他分别从户籍制度改革和专利质押角度考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以此作为论文选题,为我国专利质押贷款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论文从最开始确定选题到最终成功发表,经历了无数次阅读、撰写、修改与讨论。“不怕慢,就怕站”是张福鑫导师送给他的一句话,也是张福鑫在生活中切实践行着的自省箴言。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带着耐心与恒心、勇气与毅力,张福鑫践行着“经世济民”。他也深知,论文的发表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他将继续积累科研成果,继续前进。



符双喜

法学院


所获荣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学生、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湖北省高校“研究生党员标兵”,所在团队入选团中央“法治中国青春行”社会实践团队、“多彩贵州”专项社会实践团队

综合成绩名列前茅年年斩获一等奖学金在长达4000个小时的志愿活动中身为党员的符双喜以脚步丈量温情用行动感染人心


▲在贵州省铜仁市渔溪沟村调研合影

探寻之路 为勤者行

在大学期间,符双喜参与志愿服务项目800余次,共计约4000个小时。哪怕力量微小,符双喜也希望能为社会作出一点贡献。热心公益的他获评2018年度全国“正能量志愿者”(全国仅30人)、“中国雷锋式青年”和“湖北省最美新生标兵”等荣誉称号。在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支教中,他与志愿者同伴“一对一”帮扶当地的留守儿童,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因为深知个人力量渺小,于是他动员中南大的志愿者参与其中,对偏远地区的学生进行线上的学业辅导。从2020年至今,该项活动从未间断。


符双喜

在支教过程中,我不断思考自己能为留守儿童们做什么,希望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逐梦之路 为实者进

在学校基层法治研究所的锻炼是符双喜法学理论学术素养提升的“秘密武器”。导师陈柏峰教授给予的实践机会也是他前进道路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今年暑期,在陈柏峰教授的带领下,符双喜于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邵华桥镇渔溪沟村开展驻村调研,每天入户或在村委会开展“一对一”“多对一”访谈,了解村庄治理、村庄生活、村庄经济。知识扎根土地,调研充满温度,该调研团队也入选团中央权益部“法治中国青春行”社会实践团队。作为法学院本科生2020级第三学生党支部书记,他带着支部的同学们积极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系列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与民商2003班同学班会合影


回望来路 为先者成

来自农村的符双喜,从小家境贫寒,但他学习刻苦,高考以文科632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我校。作为我校首批“1+3”辅导员的一员,符双喜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贴心人。“即使符老师的学习和工作非常繁忙,他也常常主动关心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业,他多次指导我们申报学科竞赛,也给我们推荐了许多实习项目和工作机会。”  在学生看来,符双喜亦师亦友。符双喜也将在原有基础上开辟更广阔的天地,为身边人带去更暖心的帮助。



张淑

信息工程学院


内容列表样式


内容列表样式


内容列表样式

所获荣誉:参与第四届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MSEM2023),以第二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所撰论文《Ordering Strategies that Consider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centives for Designers under Clothing Crowdsourcing》成功被录用且已见刊发表,以核心成员身份参加2023年“华数杯”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荣获国家级特等奖,以队长身份参加第12届 APMCM 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荣获研究生组国家二等奖



多次参加国家级竞赛屡次荣获国家级奖项多次参与专业学术会议并成功发表论文张淑在学业精进的道路中勤勉不辍

丰富履历奠定学术成就

张淑积极参与“明理杯”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在她看来,大赛不仅是磨练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场,更是提升个人编程和建模能力的重要机会。通过这些比赛,她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也更全面了解了专业知识,并发现了自己在编程和建模方面的不足。“她在对待自身的问题或不足时,总是表现得坚定而充满钻研精神,会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是选择逃避。”张淑的室友史溪云说道。


▲参加《系统管理学报》学术工作坊 



学术科研再创新高

“我在前期文献研究中涉及了供应链,还关注了众包领域的相关研究。但是我发现很少有论文将这两个领域系统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面对这一现状,她不得不在短期内寻找一个能够巧妙结合两个研究方向的新的契合点。张淑通过大量的研究以及与导师的沟通交流,成功完成论文的撰写。“她在科研上非常认真,自学能力、时间观念都很强,在文献调研和创新点研究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导师李毅鹏心中,张淑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是一个对科研充满热情,有学术能力的学生。


勇于探索发展创新思维

张淑表示,在学习与研究过程中,勇于探索的精神、大胆创新的思维以及找到适合自身创新的方向非常重要。对于不同领域的科研创新,她建议积极与相对应专业领域的师生多交流、多协作。这种协作与交流的过程对于项目的优化和发展至关重要,能够为团队带来更为丰富的思维碰撞和创意火花。目前,张淑在前两篇论文的基础上,已经建立了初步的数学模型,并全力进行最后的实验和仿真工作。与此同时,她也正面临着求职季的挑战。她希望能寻找到一个与自己研究方向和兴趣相契合的工作。


马林

金融学院


所获荣誉:所主持的课题“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成功结项,研究成果《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与劳动力需求:创造还是破坏?发表在《管理世界》杂志,一作论文《破产司法强化与就业稳定性——来自企业破产审理改革试点的证据》入选第二十二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和第二十届(2022年度)中国法经济学论坛并获得法经济学论坛的“优秀论文”,代表金融学院参加网络安全辩论赛获得第二名,与同学合作组建学校历史上首支研究生队伍参加了学校第三届学生操舞类大赛荣获第一名

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在科研创新项目中担任主持人在各类经济论坛上汲取知识养分马林迈着坚定的步伐奔跑在科研之路


脚踏实地 学术领域勇攀高峰

2022年10月,马林在导师余明桂的指导下成功在《管理世界》期刊上发表了题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与劳动力需求:创造还是破坏?》的论文,丰富了银行应用新技术经济后果的文献,拓展了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冲击的研究。在学习中,马林深入阅读了关于机器人和AI等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冲击的一系列论文,他意识到这一领域的文献主要聚焦在制造业,而关于金融科技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研究非常缺乏。因此,他主动向导师提交了研究这一领域的可行性报告,并表明了自己的研究想法。


马林

论文完成和发表的过程总是有曲折的,但对问题研究的坚守,以及对科研的热爱,支持着我一路走下去。


▲参加学术会议


打开自我 积极交流勇于尝试

读研期间,马林积极参与了多个学术会议和论坛。这些经历不仅帮助他拓展了视野、深入了解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新的研究问题,也让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平日里,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马林乐于尝试新事物,增加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他积极参与金融学院的辩论比赛,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辩题,思考如何有效回应对方的观点和质疑。在自己并不擅长的操舞比赛中,他也勇敢尝试,在学校第三届学生操舞类大赛中斩获第一名。“跟随自身的心流和时代的潮流,勇敢地开启人生中的各种‘第一次’,人生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各种可能性。”马林说道,他将继续怀着梦想与期待,昂头阔步走向未知的新天地。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深植家国情怀 传承奋斗担当
望中南大青年
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
开拓者 奉献者
让青春在奋斗中出彩闪光




公管学子余婉宁:青年立潮头 助力中国梦中南大越南籍留学生翻译中国民法典 一版售罄即将再版
新突破!中南大获批高校数字思政精品项目校党委书记侯振发率队出席第二届长江大保护司法论坛并致辞扎根中国本土 回应治理难题 | 徐汉明教授主编《社会治理大学概论》出版发行长江经济带自贸研究智库联盟正式成立!沿江自贸区报告首次发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

素材采写|党委学工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报》11月30日第718期

编辑|陈芷萱

责编|崔桢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