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灿明校长在2024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立德守信 明理济世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家长、校友,亲爱的2024届毕业生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共同见证和祝福2024届8896名学子圆满完成学业、开启新的征程。在此,我首先代表学校,向各位2024届的毕业生同学们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向所有关心、帮助同学们成长成材的教职员工们、家长们、校友们和社会各界致以最诚挚的敬意!今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祝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共同庆祝建党百年和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我们共同见证学校事业发展整体迈上新台阶,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效持续深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增至30个,实现主干学科全覆盖,荣获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三本教材入选“中国经济学”教材;学科建设实现争先进位,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主干学科全部进入A类方阵;科学研究取得亮眼成绩,国家社科、国家自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数屡创新高、稳居全国高校前列,荣获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国际化办学获得重大进展,首个国际合作办学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罗马一大法与经济学院”获教育部批准设立,财经政法深度融通国际化特色人才培养独树一帜;“名师”“金师”典范令人景仰,孙贤林老师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黄美玲老师获颁“意大利共和国之星骑士勋章”,王雨辰老师荣获“湖北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邓爱民、侯卓、张琦老师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尼加提·艾买提老师获评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多个教师团队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和“湖北名师”“荆楚好老师”重大荣誉;强强联合、跨校合作开启崭新篇章,学校与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各领域合作全面推进;校庆七十五周年活动隆重热烈,以“弘扬学术、汇聚英才”为主题举办系列活动,与海内外广大校友同谋共商未来发展大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力服务“国之大者”重大战略需求,努力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全面提速。在此,我要向与我们共同砥砺奋斗的全体师生,向在座的全体毕业生同学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这两年人工智能技术引发了全世界的热议,智能时代的到来正在快速而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新技术革命正在给我们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系统性的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相互影响,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此时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要坚定地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坚守好我们自己的内心。人也好,社会也好,时代也好,总有诸多风云流变,也总有无数坚如磐石,比如我今年要送给在座的你们的这一个“信”字,即我近年来送给毕业生同学们的“仁义礼智信”的最后一个字。无论时代、环境、形势如何发展,我们都应当始终珍视、持之以恒坚守好“信”这个字,并不断丰富它的时代内涵与价值内涵。
信,从字面意思来看,从人从言,是中国古代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论语》中有“信”字38个,《孟子》中有“信”字30个,历代各派思想家均将“信”作为重要思想价值进行阐释,由此可见“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中的重要程度。随着时代的变迁,“信”的价值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调整,今天我们讲“信”,讲的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下的忠信、诚信、自信,讲的是要将“信”作为自己立德、立身、立心的规范和指引,以坚定的信念、高尚的修为、务实的行动达到“博文厚德”的至臻境界、成为“明理济世”的国之栋梁。下面,我围绕这个“信”字谈三点想法,与同学们共勉。


首先,要立德于忠信

做人首先要有信仰和理想,没有信仰和理想的人生,无异于行尸走肉。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家国大义向来是最高层次的信仰和忠诚,我们推崇的是林则徐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国牺牲的精神和范仲淹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下奉献的精神。马克思在中学时就树立起了自己的崇高信仰和远大理想,他在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谈道:“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我们党所追求的,正是融合了中华文化传统为天下奋斗和马克思主义为全人类谋幸福的精神价值。我们学校所具有的应济时需、为国为民的红色基因也正与此一脉相承。解放战争时期,冒着炮火奔赴中原大学的三百余名进步师生,成为了我们建校最初的红色血脉,他们在炮火纷飞中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开启了学校“由党创办、建校为党、成长为国、发展为人民”的办学历程。在座的同学们中也有着很多为国为民坚守忠信、挺膺担当、接续奋斗的突出典型,近年来学校有数十名优秀学子抱持着崇高的报国理想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携笔从戎,并涌现出了一批杰出典型,如陆军首批99A女坦克手周格格、国庆大阅兵小号手李汶锦、火箭军“四有”优秀士兵张惠芳、特种空降兵彭丽、侦察尖兵张煜、利箭标兵赵林等等,他们求学时是优秀的学子,从军时是杰出的战士,俯仰天地之间皆是为国为民的浩然正气。
同学们,对于人才的标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均强调德才兼备,更强调以德为先,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金标准”。希望大家能始终立德于忠信,坚守最高层次的信仰与理想,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心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所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其次,要立行于诚信

“人无信,则无立。”孔子不仅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认为诚信是评断一个人的根本,而且提出“民无信不立”,宁可“去兵”“去食”也不可“去信”,将取信于民作为一个国家和政府最重要的思想基础与治理前提,这一思想也成为了中国几千年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我们党也向来最关注人心向背,其实就是要确立党在老百姓心目中不可撼动的信用,因为比真金白银更重要的就是人心所向。中国历史上关于重诺言、守信用的成语和典故不计其数,比如一诺千金的季布、杀彘教子的曾子、城门立柱的商鞅,同时也有很多轻视诚信的反面典型,比如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食言而肥的孟武伯、《郁离子》中因失信丧生的商人等等,说的都是重信守诺的极端重要性。我们的师生中也有着很多重诺守信的突出典型,比如最近获得“湖北省工人先锋号”“荆楚好老师”等多个荣誉称号的“量烛”答疑团队。团队的成立源于师生恳谈会上学生的一句建议,只为了与学生之间一个“不能让学生带着不懂的问题过夜”的承诺,统计与数学学院大学数学教研中心9名教师开始利用课外时间为同学们无偿答疑,14年来,课表从每学期的5次增到55次,成员从最初的9人增到28人,团队至今已累计为学生义务答疑1200余场次,服务时长近5000学时。
对于我们学校而言,诚信还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我校是以经法管为主干学科的人文社科大学,从学理来说,诚信是经济与法治的核心要义与本质要求;从社会发展现实来看,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诚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金融是市场经济的血脉,而信用则是金融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近期提出要“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强调要做到“诚实守信”,进一步凸显了诚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诚信同样是法治的伦理基础与价值取向,法治又是诚信的基本保障与实现机制,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对于同学们个人来说,诚信的要求应当主要体现在做人和从业两个方面。我们的人才培养历来以应济时需、经世致用为重要目标,我们的毕业生们进入社会以后,将大量地从事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实务性工作。希望我们的同学们,在做人方面要重信守诺,诚实做人,真诚待人,重视信用,信守承诺,表里如一;在从业方面要履职尽责,忠于职守,敬业奉献,爱岗乐业,遵章守制,遵纪守法,成为专修己身、尽责守信的谦谦君子。

最后,要立心于自信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自信才能自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因此,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最根本的精神力量。对于文化自信从哪里来,要如何建,习近平总书记也说得很清楚,一要坚定自信,坚持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二要开放包容,加强与多种文明的交流互鉴;三要守正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两个结合”。
相信大家对于近年来文化建设热潮的感受都很强烈。大到国家的思想文化建设、科技自主创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小到“新中式”生活方式与时尚潮流的火出圈,守正创新的现代中华文化正在深刻塑造与影响着我们的思想与生活。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在座的同学们将会是我们今后建设深厚、强大的文化自信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希望大家在扎根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积极学习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一方面要坚定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在不断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中更加自信。这方面,希望大家能努力向被誉为“中国会计史第一人”的郭道扬老师学习,他四十余年来致力于中国会计史学科研究,为世界会计历史研究开拓了中国视角和中国观点,为中国会计学科的发展树立起强大的自信。在郭老师的影响和推动下,本周,作为海内外第一家珍藏与展示会计历史文献、名文名著与文物珍藏的研究性博览馆——中国会计史文博馆已经在南湖校区开馆;下周,全球会计史学界最高级别的国际性学术会议——第16届世界会计史学家大会将在学校举办,这是这一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也是学校承办的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学术会议。
另一方面,希望同学们要开放包容,加强与多种文明的交流和互鉴,在不断增强对外来文化的认知中进一步坚定自信。这方面,希望大家能努力向近期获得“意大利共和国之星骑士勋章”的黄美玲老师学习,多年来她致力于中意之间的学术与文化交流,翻译出版了首部意大利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获得意大利总统点赞,以她的不懈努力,先后促成了罗马一大成立意中法学研究中心、我校和罗马一大共同创办中意学院和学校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法与经济学院,助力学校作为中方牵头高校承办中意大学校长论坛,为中国和意大利的学术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同学们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其他优秀文明成果,加强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不断提升自身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水平。
同学们,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强大文化力量的支撑。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仁义礼智信”在塑造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其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也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与现代转换,积淀深厚,历久弥新。我在五年的时间里,将这五个字分别送给了当年毕业的同学,就是希望同学们能从我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汲取受益终身的强大精神力量,始终自信自强、挺膺担当、笃行实干。
最后,祝福我们所有的同学们,融会“情理法”,心怀“真善美”,笃行“仁义礼智信”,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成长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和栋梁材!母校用深情的双眼关注着你们、用热切的双眼期待着你们!
祝福大家!谢谢大家!


一字一深情 一字一叮咛典礼现场播放了一段师生代表为杨灿明制作的视频回顾了他11年来对中南大历届学子的殷切嘱托和亲手为8万多名毕业生拨穗的感人瞬间


1分58秒的回顾视频

引起现场多次热烈掌声

看完视频回顾后

杨灿明校长表示

杨灿明

从16岁到61岁,我在中南大已度过45年,我热爱中南大,热爱在座的你们,中南大和你们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点击视频接收

杨灿明校长的深情告白

↓↓↓


▲本硕博均就读于中南大,第三次接受杨校长拨穗的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翼峰同学代表全体毕业生向杨校长献花


11年 11个字

情理法 真善美

仁义礼智信

从2014年至2024年

每一届毕业典礼

为每一位毕业生拨穗

从青丝到白发

杨校长 谢谢您!


点击视频回顾

2024届毕业典礼全程

↓↓↓


@2024届毕业生

带上中南大的祝福

从这里出发

坚定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



笃信笃行,筑梦远航!毕业!第22届湖北省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及相关学科年会在我校召开我校举行中国会计史文博馆开馆仪式暨第16届世界会计史学家大会新闻发布会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连续三年,表现突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



辑 | 林鹭

责编 | 崔桢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