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孩子,我想给你起名“克冠”|三明治
文|西答
编辑|二维酱
居住在旧金山的西答,记录下疫情中二胎待产的经历(《旧金山待产日记:肚子外麻烦不断的世界》)预产期是5月11日。在4月的世界公民每日书里,西答写下了给肚子里宝宝的一封封信,向还未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讲述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毕竟他将会在这奇诡的历史时刻诞生,他往后的生命轨迹也会因为这次全球疫情,与我们这一代以及前面的世世代代完全不同。”
倒数第30天
给你一个名字
亲爱的孩子,
真抱歉,到今天你还没有名字。
其实,我倒是想好了几个名字,也尝试说服你爸爸和爷爷奶奶,但是他们到现在也都不买账,对我的各种提议模棱两可。一个名字,毕竟是要跟你一辈子的东西,可以理解大家都有些不敢或者不愿。不敢低估了你的本领,怕名字配不上你;不愿过度假设你的脾性,怕名字委屈了你的真性情。
他们的犹豫,也有可能是因为我想的这名字有些太奇怪了。
“克冠,怎么样?”我在晚饭桌上提出来。
爸爸笑出了声,爷爷奶奶也停了一下正在夹菜的筷子,“有点……太……大气了。”你的爸爸一向不善言辞,可以看出他费了很大的努力,才找到这个形容词。
“是吗?你看,这名字和现在的大事件紧密相关,孩子在这种时刻出生,很有纪念意义啊。”我进一步想说服你的爸爸。又看了看爷爷奶奶,“爸妈,你们觉得呢?”
爷爷奶奶微笑着,说 “你们定吧,你们的孩子,你们起名字。但是,可以再好好想想。”
我并没有因为他们的话感到被冒犯,反而觉得他们的回答很中肯,是不是该好好再想想?
说到那个“大事件”,你可能还不知道,在你出生前的这几个月,这个世界发生了一件十分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个世界的一个小角落,突然出现了一个比你柔软的头发丝还微小百万倍的叫做“冠状病毒”的东西,它看起来小小的,但浑身长满了皇冠状的触须,它一不小心跑到谁的身体里,可能会给那个人带来大麻烦。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小小的病毒在过去三个月里,跑遍了全世界,复制了亿万万万个自己,钻进了千百万人的身体里。人们害怕极了,因为这个冠状病毒看不见,摸不到,行踪不定,性情顽劣。人们以前见识过很多病毒表亲,但是这个新型冠状病毒是目前遇到最聪明的一个,他的大名叫做Covid-19,中文名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小名新冠。
到这里你可能看明白了,“克冠”意为克服他。
图:Molecular Landscapes by David S. Goodsell, Coronavirus 2020, source: https://pdb101.rcsb.org/sci-art/goodsell-gallery/coronavirus
听起来它像是一个淘气鬼,但是它更像是一个淘气魔鬼。你可能还不懂得什么叫做魔鬼,简单说,就是给人们带来厄运的东西。魔鬼有时会伤害人的身体,折磨人的心智,离间人们之间的关系,有时会让人想起过去的不愉快,有时候会摧毁人对未来的希望。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事件”,妈妈三句两句也说不清楚。但是请你记得一点,这次“大事件”里不止有坏事情发生,好事情也很多。所以,等你长大的那一天,如果有机会再回头看这段人类的共同历史,记得要看两边的故事,好事情和坏事情。你即将和这个世界相遇,和这个世界的人产生无数的交互和记忆,你会有属于你的高光时刻,也会有很多迷失的日子。可以同时看到一枚硬币的两面,或许也是一种生存能力,让你能在各种环境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可能说到这里,你已经有点迷失,妈妈到底在讲什么?
妈妈最想讲的可能就是,此刻,我们全家人都很开心有你,爸爸和姐姐都十分期待你的到来。因为你和姐姐,爸爸和妈妈变得无所畏惧。
妈妈爱你,明天再接着爱你。
倒数第29天
微不足道的小事
亲爱的孩子,
今天旧金山下了半天的大雨,出了半天的太阳。现在好像很多事情都是一半一半,大家心情一半开心一半担心,人们家里都囤了很多吃的用的,一半觉得富足一半又觉得应该继续多囤一点。
为什么要囤这么多吃的用的呢?
以前的世界,我们是可以去超市随时购买需要的东西,人们悠闲地推着手推车,拿着几种类似的产品,在手上比来比去,想象着哪一个杯子放到自家的架子上更好看,揣摩着哪一款牛奶最有营养价值。现在因为冠状病毒,人们很害怕去超市。那里人多,没人想摸别人刚刚摸过的杯子,或者别人刚蹭过的牛奶桶。
说起来有些怂,但是爸爸妈妈现在不敢出门,怕被冠状病毒抓到,怕生病。所以有很多叔叔阿姨,给我们帮忙送菜送饭。说起来,其实这些叔叔阿姨都是陌生人,他们只是妈妈手机上小小的头像,像怀表里人们珍藏的亲人的头像剪贴那么小。我在手机上点几下,他们就能知道我们家需要什么,然后帮我们送过来。那他们不害怕吗?我想他们也是害怕的,而且这些叔叔阿姨也有自己的孩子和家人,他们也十分害怕把冠状病毒不小心带回家去。所以,某种意义上,他们是我们的英雄,我们的“衣食父母”。你要知道,在你出生前就已经得到了这些便利,甚至是建立在别人风险上的便利,这是生活的优待(previlage),我们不应该把这些小事轻松处置。我们也可以做一点事情来表达感激,人和人才能更快乐地在一起。妈妈放了一些一次性口罩和酒精消毒片,装小袋,放在家门口,当叔叔阿姨来送货时,他们可以取走一份,用来保护自己。这时候我们也不应该吝啬自己的口袋,小费要给多一些。减少送单数量,做好计划,东西尽量放在一起买。可能你想不到,把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好,会给你带来身心带来多大的满足感和慰籍。
好了,妈妈暂时停止一下说教,说一下今天家里发生的一件小事。
今天,姐姐的右胳膊不小心脱臼了。很疼,她哭得很伤心。我们不想直接去急诊,怕会在那里偶遇新冠病毒(是的,爸爸妈妈最近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怂包,想尽办法躲开新冠病毒)。所以给紧急诊所打电话,还好他们有个位置,很快就可以让姐姐的关节复位。
我们到了医院,没有一个人,只有一个前台阿姨,一个护士和一个医生。胳膊肘关节很快复位,但是姐姐依然疼得哭,医生觉得不妙,怀疑可能是肩膀脱臼,需要去急诊室照X光确认。我和爸爸正愁眉苦脸,姐姐突然不哭了,然后开始用右胳膊去拿自己的衣服。医生和我们都很开心,长舒了一口气。可以回家了。
你看,日子总不会一帆风顺,但也总会在危境里给人留一点恩赐般的惊喜。
带姐姐去医院的路上,街道空旷。
平日要30分钟才能开到,今天不到20分钟就到了
倒数第28天
三代又三代
亲爱的孩子,
今天想跟你讲讲我最近发现的一串奇妙的3形数字。今天距离你的到来30多天,这个世界在过去3个月经历了三代人都未曾经历的变化。很不幸,今天美国有30多万病人COVID-19确诊。
三个月前的今天,妈妈正在给姥爷准备68岁生日。我去超市买了6和8两只蜡烛,上面洒满金粉,和这两个吉祥的数字很般配。我跟爸爸说,“这两根蜡烛是一笔很划算的投资,可以等姥爷86、89、98岁时再拿出来继续用。”
我们还带着姥爷去爬了个山,姥爷、我还有姐姐,我们三代人拉着手,边走边看。山坡上的光影一会近一会远,清风一阵吹一阵歇。大家的心情都好极了。我一直记着那天,一家人无忧无虑、动作缓慢地一起无所事事。
摄于2020.1.5旧金山金门公园某山坡,
我、姐姐和姥爷手拉手,爬山中
这可能就是所谓风暴前的平静。三个月后的今天,大家不能再擅自享用大自然的阳光雨露。
在你之前的三代人,他们都栖居在他们之前三代栖居的家园上。爷爷的爷爷是山西的地主,奶奶的奶奶是河北的百姓,姥姥的姥姥是山东的农民,姥爷的姥爷是住人家里的长工。他们可能都不曾离开过自己住的村子,可能也没有想过外面还有一圈圈的世界。但是他们的人生一点都不无聊。他们经历过20世纪初晚清的湮灭,以及随之而来的被殖民和割据;民国时期的文化兴盛和他们没有一点关系,他们经历的都是乱兵征伐、天下一日一主的混乱,他们只顾着一边埋头种地,一边希望不要被流动征兵的人给抓走。饥荒、瘟疫这些恐怖的事情,却是他们的日常。当然也有好日子,收成好的时候,高粱地里的号子,胡麻地里锵锵的镰刀切割声,玉米地里麻溜的掰穗子声,都让人幸福而兴奋。
摄于2017年4月7日,山西大同,爷爷小时候住过的土窑洞
三代又三代,你将要生活的世界,已经没有了这些庄稼地里的脆响,却有更多说不清楚的复杂声音元素:全世界范围,每年有5千万次飞机起降,也就是差不多每分钟都有100架飞机起飞;每天网络上有2百万的新闻稿发布,每分钟1400篇崭新的新闻文章出现在因特网上;每天我们都花费平均8小时从某种屏幕或媒介摄取信息——手机、电脑、ipad、电视。具体到个人,这种信息量无疑是巨大的,但是2020之前的世界就是这样,它紧紧地把人们用网络和信息绑到一起,让这原本广阔无边的世界变成了像北京一环套一环的一座城,大家都困在这座城里。
很难说2020年的这场变故,是让这座城里的人变得更紧密了,还是让更多人更迫切地想逃离这种环环相套的架构。世界变平了,但是有些弧度始终是无法克服的。
Photo credit: FlightRadar24.com
欧洲COVID-19前后三月份的飞行数量对比
2020月四月,很多国家关闭了边境,也有国家关闭了公民回国的途径。很多国家封闭了城市,也有些国家依然找不到一个统一的目的。一时间,特别是对于在外漂泊的人,自我、家庭、社群、国家这些概念从没如此混乱地交织在一起,何处是我家?我会向何处?我能保护我的家吗?谁能保护我的家?我是属于世界的吗?世界可以是属于我的吗?很多深刻的灵魂拷问让很多人彻夜难眠。
这个新冠病毒对国界、人界(社会地位)、权届(政客)都不屑一顾,他几乎无差别地横扫、扩疆,没人知道他打算什么时候停止。为了安全,人们呆在家中,好像是在给这个淘气魔鬼让路,让他独自在外撒野。看架势,他是要痛痛快快撒个够。
你可能现在一头雾水,为什么妈妈前一天还在讲天气很好,今天就开始叩问人生?哈哈,妈妈愿意把这种跳跃叫做“人生观的张力”,我希望我们可以聊很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可以聊很宏大的社会变革。当然,未来我还是要倚仗你,亲爱的孩子,等你长大的时候,再回头看这段历史,会比亲历者有更全面的数据和信息,会有更客观的诠释。到时候,记得将给我听听。
倒数第25天
我们的纪念日
亲爱的孩子,
现在已经凌晨12点,我刚刚收拾完行李箱,里面装满了去医院需要的东西。原本只是需要一个背包,但是很多医院已经“只准进不准出”,出只能是出院的时候出,爸爸不能在家和医院间跑来跑去了,所以我们需要带好所有东西。
除了常规的东西,我们还带了很多消毒用品。我这几天还要收拾一些零食,还记得生完姐姐时整个人累到脱线,当时爷爷奶奶送来了粥,但是完全不够补充体力,我跟护士悄悄要了一个三明治,鸡蛋火腿那种,我吃得特别香,感觉那个三明治救了我半条命。
Hospital ready!
我和爸爸这几天工作上都有些忙糊涂了,竟然忘掉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今天是我和爸爸结婚四周年!生活里大大小小的特别时刻,你稍不留意,他就溜走了。完完全全忘记了,什么也没有准备,看来只能周末庆祝了。
倒数第24天
产假倒计时第二天,明天最后一天!
亲爱的孩子,
下周一开始妈妈就正式休产假啦!终于可以把全部身心和精力都给姐姐和家人,还有你。最近工作交接很多很多事情,分身乏术,每天比平日上班还要累。我迫不及待可以有全天的产假,好好陪陪姐姐,给她讲讲故事,也能帮爷爷奶奶做些家务。
你的大脑袋不停地撞着我的盆肌,小手小脚也踢来踢去,时不时你还假激动一下,来个假宫缩什么的,那几十秒妈妈地呼吸阀门感觉都被钳住了,憋得厉害的时候我还要坐起来深呼吸几次。妈妈晚上要睡个好觉越来越难。这可能也是我们的热身,在你出来前,我也要习惯这种零碎的睡眠状态,不然怎么晚上起夜给你喂奶呢?
妈妈的同事们都很棒,他们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我照顾好工作上的事情,让我可以心无旁骛的享受这段家庭时光。今天真的太累了,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就先聊到这里了。妈妈爱你。
倒数第23天
休息
亲爱的孩子,
今天是平和快乐的一天。邻居敏阿姨送来了他们压的面条,我们也给他们凑单了一些食物。大家在饮食上的相互照顾,真是最真挚的温情。
今天是妈妈生产前最后一个工作日,交接完成80%,打算把最后的20%这周末整理清楚,发给同事。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没有人生病,这就是最好的状态,其它物质或者精神的需求,在这锁闭的情况下,都是随遇而安的事情。我们很感激一家人在一起,不需要承受思念这额外的一层压力。
今天我买了几块小蛋糕,拿出之前给姥爷过生日剩的“6”形蜡烛,美曰一家五口马上变六口。蜡烛还没吹灭,爸爸就狼吞虎咽地吃掉一小块蛋糕,说他贪吃,他还美滋滋地夸自己吃饭快,吃完饭了就可以吃蛋糕了。姐姐也分到了一块,姐姐很少吃甜食,吃之前反复舔确保味道喜欢,然后就开始大快朵颐,吃了一脸。但是她不贪吃,吃饱了就不肯多吃,即便喜欢。我喜欢姐姐的节制。
今天傍晚,太阳还没下山前,爸爸背着姐姐在后院走圈,这一周爸爸上班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今天爸爸早早关掉工作电脑,把晚上的时间都给我们。姐姐特别开心,我给他们拍了很多照片,想象着你在画面里的样子,一定更可爱。
院子里的柠檬树,雨水浇着长出的柠檬格外亮黄,手尖一碰,似有一种心动的感觉。
倒数第20天
如何在惯性里生活
亲爱的孩子,
离你到来的日子又近了一天。
我们和更多人好像渐渐适应了不出门的日子。疫情刚开始人们的恐慌,和上升的数字反向作用,反而在慢慢变淡。每天的活动都列在脑子里,只需按照略有不同的顺序执行,把思维慢慢搬到指尖、挪到脚下:
上午和姐姐读书,到院子里溜达晒太阳,聊天;中午做饭,下午睡觉。午觉醒了吃水果,继续聊天,看电视,读书。
晚上姐姐喝奶,睡觉。爸爸加班,妈妈收拾家中残局,看书写点东西,睡觉。
以前,妈妈是最不喜欢惯性的人,感觉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就是生活规律到能够掌控自己,而不需要我的火花刺激。我欣赏可以十年如一日地做事的人,欣赏他们的匠人精神,欣赏他们对于计划好的、重复的日常的配合。我曾经以为我永远做不到。我最受不了稀松平常的日子,我最喜欢每天的日子都不一样,每天的故事都新鲜,每天都活得刺激有趣。我理想的生活,就是白天上山乱跑热出一身汗,下午下海捕到一网鱼,晚上一群朋友围火畅谈,在扯着嗓门的大笑中,恋恋不舍地晃回自己的家。睡前还会笑出声,因为自己对明天将会是一无所知,无比期待明天的大冒险。
Wild! 疯丫头!Fearless!
此刻,我洗着姐姐的奶瓶,自来水流击打在瓶子上,小水滴微微飞溅到我的袖口,这种时刻最适合放飞想象。
但其实,在这次疫情的很久之前,我的生活轨迹变已经慢慢走向稀松平常,充满可预计的事件,充满“成年人”的生存惯性。这是家庭带给我的改变。人们都说,有了家,人会稳定下来,因为为了孩子,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安稳的成长环境。我不置可否。
稳定?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是一种生存适应?一种人对变化的环境的习得行为?今天可能就是一个完美的“稳定”的一天,我来给你描述一下大概是什么样子。
因为休假,没有别的事情分神,我做了很多零碎的家务。家务对我来说相当于是禅修(meditation),你可以半机械地让手头保持忙碌,同时脑子腾出一大片区域,任你琢化。做午饭,需要一些创意和协调,要问问家人想吃什么,还要看看冰箱里的东西允许我们如何搭配。和姐姐玩耍,也要放松中但要带一些“目的性”,想让她学点东西?还是想让她多晒点太阳增加VD?下午的休息很重要,特别是有你在肚里捣乱,妈妈需要补上晚上频繁起夜上厕所而失去的睡眠。凡此种种,让妈妈感觉自己像一个家庭后勤员,确保物资周转,又像一个监督员,保证大家都有合适的事情可以做。因为不能出门,我记下每一笔送货的大概清单,这是我每晚在我享受自己的时间前,要做的最后一项检查,底线是家人不能没有喜欢的食物,剥夺食物就是剥夺了人的半个灵魂,我这么认为。
这就是今天的流水,枯燥,但是安稳。
这种安稳枯燥的日子,不小心揭示了我们为人存在的矛盾点之一--作为一个社会人、家庭人和独立个体,你的个人定位在哪里?你是一个孩子?你是一个丈夫?你是一个写作者?你是一个数据科学家?你是家庭收入的保障?那个最内核的你什么样子?
我们常常需要调整这种角色矛盾,尽量让这些矛盾点变成相互制衡而非冲突矛盾的关系。
亲爱的孩子,千万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并没有对现在生活现状有半分抱怨的意思,我很满足。我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们要熟知并掌控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不要让它们牵着我们走,相反,我们要能够自如而从容地把这些标签挪到适合的时机,将我们存在的意义最大化。
妈妈依然是最不适应无聊和安稳的人之一,但是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为了某个人或者某些原因,我们都要忍受一些呆滞的日子,比如成家立业,比如因为流行病而被锁在家中。以上,就是我自认为如何在惯性里存活的小秘密。
倒数第19天
居家隔离第30天,习惯了家人的形影不离
亲爱的孩子,
今天差不多是旧金山宣布“居家隔离”的第30天了。从开始的恐慌和无所适从,到现在能够安心欣赏后院的花花草草,你别说,这慢日子越过越有趣。我的私心甚至希望一家人能继续这样被圈在一起,随时可以看到,随时可以听到,妈妈也随时可以走到爸爸身边,摸摸他的头发,可以随时搂搂姐姐,亲亲她的小脸。
相对于策马奔腾潇潇洒洒,现在的状态可能满足了另一种生活憧憬,一种采菊东篱下的田园诗意。我相信每个人的“梦想生活”里都有对这诗和远方的憧憬,差别只是每个人如何谱诗,你我又各自能走多远。
妈妈在22岁前几乎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青岛。还记得我高中毕业的时候,信誓旦旦地说一定要去一个离家远的大学,越远越好。我十分渴望独立。但是,最终却阴差阳错地去了一个本地的二本学校,后来才发现,那竟然是离家最近的一所大学,坐公车单程都不需要一个小时。每次坐上那个绿皮的公交车,颠簸,浮尘在日光照进车子的间隙有一搭没一搭地跳着小步舞,我聊以自慰地劝自己,看这“绝尘而去“的样子,就当是出走天涯了。22岁之后,我终于开始出走天涯,而且越走越远,归期越来越不定。终于有一天我意识到,我的家乡变成了”我的故乡“,我小时候的记忆变成了故事,一切都只属于22岁前的我。
现在,故乡都回不去了。川普荒诞的“边境墙提案”最终没有成功,但是谁能预想到,一堵堵无形的高墙已经沿着国家的边界线升起,接而延伸到州和省界,最终跑到我们和邻居的草地边界上,我们隔着马路,互相摆了摆手。故乡就变成了一个又近又远的精神符号,每当我觉得脆弱或者迷茫的时候,拿出来在脑袋里摩娑摩挲,就像妈妈给哭泣的孩子轻拍后背,是一种安慰。
但是,我相信这种隔离只是暂时的,最终我们会有疫苗,最差也就是大家都被感染,共同进化。等十几年后,你长大成人的时候,我希望你在书本上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觉得这是一段超现实般的历史片段。但是可能更大的可能是,人类要应付的来自自然和疾病的挑战越来越复杂,这段历史反而成为了一段相对轻松的经历。
本文来自每日书,用文字记录你的生活体验。5月1日新一期每日书开启,常规班、不咕班、共写班、职场不加班,距离报名截止还有最后2天!点击下方“三明治写作学院”小程序报名参加。或点击了解:每日书是怎样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