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在“美国黑龙江”读海洋科学|三明治

发电巧克力 三明治 2021-02-01




文|发电巧克力

编辑|二维酱



发电巧克力是个从事海洋环保的姑娘,她说自己与海洋保护结缘是因为高中时看了纪录片《海豚湾》,于是选择了海洋科学的相关专业。她懵懵懂懂地去到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读本科,而后前往美国的缅因大学读研,接着在环保非政府组织(NGO)从事海洋类的工作。她与朋友们一起在喜马拉雅开了个播客High Wave (骇浪),访谈世界各地做海洋的人,分享海洋故事。如果你想听故事,或者魔性笑声,欢迎去听。


在4月的“世界公民”每日书里,发电巧克力分享了自己在“美国版黑龙江”缅因交流学习的经历。



你以为的波士顿龙虾可能不是波士顿的,而是……


美国版黑龙江,之所以这么称呼这个地方,因为她真的在美国的东北部,而且非常冷,她的名字叫缅因(Maine)。常被问到在哪里读书,当我提到缅因这个地名时,很多人的反应是一声“哦”,然后问我这是哪里,久而久之我就说,她是美国版黑龙江。


缅因是个很美的海滨洲,这里有大片的森林,森林覆盖率超过89%。这里盛产美国龙虾(一个品种),是全国美国龙虾产量的第一大州,因此大家熟知的波士顿龙虾其实很多都是来自缅因。缅因的夏天像一幅海边的油画,沿海的城市自然就成了旅游胜地,很多富人包括美国前总统老布什都在这里买下房子,方便夏天前来度假。在海边吹吹海风,划划船;在森林里徒步,呼吸新鲜空气,经常还能偶遇野生的鹿、鸟,运气“不好”可能还会见到熊。这里的环境很像那句“林深时见鹿,海深时见鲸。”


站在阿卡迪亚国家公园的山顶看海


红黄绿的树叶混在一起,仿佛自然的红路灯


我第一次去缅因是我大三的时候去学习交流,可以选择在主校区或是在沿河建造的海洋中心(如图)。我记得当时,我和一起去交流的朋友萌子毫不犹豫选择了海洋中心,这里虽然偏僻,但因为有船,而且开出去不远就是海,出海做实验的机会很多。我当时没有想到,这里是真的很偏僻。


中心航拍图 (图片来源:https://dmc.umaine.edu/)


留学生们经常打趣留学生活的一句话是“好山好水好寂寞”,这在缅因实在是太贴切了。缅因的地广人稀到什么程度呢,打个比方,把缅因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16.64个人)放在北京(1.641万平方公里)那就是约27万人,而现在北京一共有2153.6万常住人口。在这里,房屋住宅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如果没有车,真的寸步难行。


一个秋季学期四个月,我和萌子去到中心外的次数两个手应该就能数完,我们没有驾照,更不用说车了,因此只能趁上课出去调研的机会,或是偶尔蹭老师同学的车去镇上或超市里逛逛,每次出去都是体验风土人情。


我们的日常是上午上半天课,下午做实验或是出海调研,这样的机会在国内比较少,尤其是坐船出海考察。记得我们交流期间完美错过海洋大学一门专业课中上“东方红2号”船见习的机会,但我也不觉得遗憾,因为听同学说船上除了伙食好,并没有太多机会操作仪器,一个班40多个人,想想也是合情合理。而在这里,我们一艘小船加上船长大概10个人,出海一般都是当天来回,每个人都会安排从采样,测可见度到记录生物学数据的任务,当然如果非常晕船,那就是奇幻之旅了。


出海采样途中观察海藻




在海边森林里的记忆


交流的那个学期叫做Sememster by the Sea,还挺有诗意,我们所在的Darling Marine Center被一片森林包围,走的路都是田园乡间小道,没有路灯的那种。我和萌子每天基本都是三点一线:宿舍-实验室-图书馆,除了那个可以看到日出日落的小码头(如图),也无处可去了。



中心偏僻得适合学习,加上宿舍做饭的大厨们手艺都很棒,解决了吃饭问题。这里的冬天真的冷,虽然后来我才领悟到当年不用通勤挖车的幸福。有一周,积雪把电线压断了,于是我们经历了三四天没有电没有热水的生活。大家似乎都挺开心的,因为上课不会有那么多内容,加上吃饭是烛光晚餐,吃完晚饭大家就裹着毯子在餐厅的壁炉旁烤火。


在当时上的所有课里,我最喜欢一门课叫 Human Impact on the Sea,从有机污染物学到海平面上升,让人警醒,引人深思。教授这门课的老师是一个叫Larry的老爷爷,真的太喜欢他了。他有大大的牙缝,说英语有着一种法式的优雅,他夫人烤的苹果派很好吃。说到这,前几周想到他于是写了个邮件草稿,至今还没发出去,这两天要整理整理问候一下了。(后来我发了邮件,他还回了信,表示对当下的失业情况感到担忧。他非常欢迎我们再回去拜访,宅家期间他好好折腾了一下家里的苹果树,不知道今年会不会丰收。)


这门课的理论范围其实很广,物理化学生物都不差,但是老爷爷的PPT上几乎没有什么字,全是图片。这种课一般有两个效果:要不非常精彩引人入胜,要不毫无共鸣让人昏昏欲睡,因此这些课的内容我忘得差不多了……印象深刻的是下午半天的课通常很有趣:我们去到堤岸边看房子,边听这些年水位上涨边看着这里的房子想哪一年会淹没;又或是拿着测量仪器去到森林里,听说以前这里修过一个大坝,后来水都放到下游进入了湖里,问这个大坝的水能让湖面上升多少。现在回想这些课程设计,我仍旧想拍手称赞,太妙了!



下课后,穿过林荫小路,我们就到了图书馆,与其说是图书馆,不如说是一座森林里的藏书屋,里面还有几盆橘子树。这里很安静,来的人也不多。图书馆里有一位叫Randy的图书管理员,是一个高高大大,留着络腮胡子,喜欢穿格子衬衫的大叔,人非常友善。他喜欢节假日在窗明几净的书桌上摆些糖和水果,若是下班时看到我们还在自习,他会从办公室拿手电给我们方便回宿舍。


经常到晚上八九点,图书馆里就只有我和萌子两个人。关了图书馆的灯,周围是一片漆黑,打开手电筒,点开手机音乐软件,把声音调到最大,我们才鼓起勇气出门。伴着月光回宿舍听起来很浪漫,但旁边是一片森林和灌木时就忍不住自己吓自己了。有一次我们走着走着,忽然听到树丛里淅淅索索的声音。


我问:“你听到那个声音了吗?”。


萌子一惊:“啊?”


我略微慌张地说:“不会是什么奇怪的东西吧?”


其实当时怕的不是别的,而是蛇还有不认识的野生动物,于是我们商量好开始狂奔。跑回去的路其实也不过200米,只不过要跑下一个坡再拐个弯才能看到宿舍的灯光。我不记得后来我们有没有那么晚回去了,但是想想现在要再发生,我还是会约着一起跑回去的。 




今日划水去缅因


我在缅因第一个租处的阳光房,一天上午醒来以为自己进入了仙境


缅因的日出,是纯粹的,安静的,流淌的,日出前的天空颇有宫崎骏画作里的魔幻。离我家开车出去二十分钟的地方,有一片湖,叫做Pushaw Lake。湖的两边零零散散地分布着房子,却少有人出入,这里还有一条通往森林深处的栈道。夏天的时候,有的家庭喜欢带小孩来这里游泳、划船,而我喜欢开车到半路买上早餐,然后去湖边吹风放空。


远看寂静的Pushaw Lake,那几条线缆将整个视野拉长,

画面变得流畅


记得我刚去缅因的时候对一个学地质经常出野外的学弟动了心,那种属于自然的自在独立还有知识储备吸引着我。他开车带我看过日出也欣赏了日落,我们在日出前探讨人生,时而沉默看向水平面的另一边。缅因的天特别干净,夜晚的星空明亮而辽阔,可以看到各种星座。看完日落回家的路上,听他跟我讲星座的形状和各种小知识,我听得是心潮澎湃。故事的后来是老套的三观不合没有走到一起,但我不会忘记那个时候心动的感觉。


日出前金色的湖面


日出后,诶,是谁开了灯?


真想念开车的日子呀,缅因是特别适合自驾的州,这里视野开阔,四季分明:春天看到的是化雪后长出新叶的嫩绿,而秋天则是金黄伴着枫叶红的壮阔。写着写着深感词汇的匮乏,想拿出装修用的比色卡,看看那些颜色都叫什么。自驾出门的日子,除了和朋友出去玩,还有就是开车去开会或者调研。那时也是心大,在没有信号的路上依靠谷歌离线地图在偏僻的镇上绕圈圈。我像开着广播四处闲游的司机,不认识的路有时要转一圈到原点才知道走错了方向。谷歌地图在某个时刻告诉你,你定位的海鲜铺子右拐就到了,向右看去, 是一片荒芜的森林,此时内心响起奇志大兵的小品里常说“我信了你的邪”。


和朋友出去玩的日子总是最开心的,因为去的时候开车一般要经历两个小时的期待,开车的不是我更好哈哈,如果是我就得全神贯注在各种大车中来回穿梭,因为和她们并行总是更令人紧张的事。那时缅因的大自然24/7地营业,也就习惯了,现在想想真是怀念。


那颗红树像极了混迹绿树丛中的间谍


风吹过的时候可以听到落叶的声音




那些年雪漫过膝盖的日子


我有一个同事是缅因人,她告诉我缅因到了今年4月还要下雪。雪,是《沁园春·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是童年堆雪人打雪仗的爽快,然而到了缅因却是大早上地起来挖车的不堪回首……


听说Ice-cream cake 很受欢迎,右下角后院的桌上,请自取


冬天的日常是:穿衣,背铲子,出门,打开车预热,然后开始铲雪,非常好的热身运动呢:)。我的第二个租处是一条河边斜坡下的房子,没有地下车库,冬天地面结冰时可能车子还会打滑开不出去。


尤记17年圣诞,我没有回家,两个舍友把车留在了家中让我照料,其中一辆小车还挺友好,另外一辆是大皮卡,属于我那个做鸟类迁徙轨迹研究的舍友,就是坐上去都有点费劲的那种……为了怕车子冻在那里不好,他们在很冷的一天让我把车开动一下,那辆皮卡,犹如一条蛇,在光滑的坡上左扭右扭去,最后我放弃了……


静如磐石动如惊蛇的皮卡


圣诞那天,在我铲雪铲到腰疼之后,终于叫师傅开来铲雪车来把家门口的路清理干净。我化了个妆准备美美哒出门,结果开车出去不到五分钟,我卡在了路上,是的,是被雪卡在了路上。前进不是后退也出不去,内心崩溃的我下车求救正在旁边铲雪的工作人员,thank God我不是一个人……


在缅因驾照笔试备考的指导书中,有一条告诫准司机们冬天记得车里备上一床毯子,防止车子在半路开不动等人来救助时冻伤,而我从来没准备过毯子。现在想想我要是真的冬天调研半路卡住,手机没有信号,车里没有毯子,四周无人,这可咋办呀……




一个彩蛋:


在和世界公民班里的各位公民互动期间,我交到了好几个新朋友,也看到了各种不一样的脑回路和视角,思绪不再局限于当下的世界。我一直觉得世界公民写作班像一个一条视频里播放过过的建筑,叫“无界社区”。那是一个糖果厂修建后的公共社区,这里住了6户好友,每一个房间都有它的色彩。这里有办公室、有手工房,有展览厅,有大家一起喝茶的公共阳台。无界社区里,大家可以安静独处创作,也可以聚拢烹饪聊天。从外面看去,每个房间都在发生着多姿多彩的故事。世界公民班的同学们云住在一起,大概也是这样的效果:公民班的目录就是那个建筑,我们时而在自己的页面里盘坐书写,时而互相串门,调侃着自己生活中的不顺,也在别人的生活故事里留下感慨或者笑声。


我喜欢这个思想、回忆和想象搭建起的高楼,也感谢和各位一起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四月。





本文来自每日书。在每日书,记录你的生活和脚步。6月每日书已开始报名,点击下方“三明治写作学院”小程序参加。或点击了解:每日书是怎样一个世界。






这些物品正在陪伴我度过隔离期,我把它们拍了下来
5月9日,童言摄影故事工作坊开课,最后三天报名



作为“世界公民”,我们怎么面对一个可能下沉的世界?



近期三明治写作课程,点击海报了解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