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相亲对象的要求,家人只有四个字:男的,活的|三明治

杰西 三明治 2021-02-05

这可能是多数中国“大龄”女性都会面临的处境:被家人、同龄人、社会文化不断地“催婚”,一开始或许我们都能对这种不尊重个人选择的行为表示反抗,但逐渐,人或许会在那样的氛围中趋于认同,开始变得急切、焦虑。人真的能逃脱环境的“掌控”吗?环境不仅让作者开始去相亲,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作者的观点,开始去认同那套相亲的逻辑,开始去确立自身在相亲市场的等级。我们可以去探讨的,或许不仅仅是相亲本身,还有这一代受过良好教育、受过女权主义教育的女性的困境,当你与环境如此割裂时,你该如何去看待自己的选择,如何去选择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

文|杰西

编辑|旁立



28岁开始,我就像案板上快过期的猪肉一样,被家人安排参加了好几场无疾而终的相亲,他们对对方的要求只有四个字:男的,活的。


不为别的,就因为在山东农村老家,大家一般二十五六岁都结婚了,而我25岁才研究生毕业,又一直在外工作所以这些都比别人慢一步,而即使这样,如果30岁还没对象,自己和家人也都会经常被人议论。





“别再挑了,趁还没到30,快找一个吧”,奶奶每次见我,基本都会重复这句话,而家里最开始着急的就是她。


在村里开了商店的她,就像一个大喇叭一样,遇人就提我的事,恨不得发动全村人给我说媒。


可是我们老家在北京工作的人少得可怜,农村认识的就更少了,所以奶奶对人家也没有任何的要求,什么学历、长相、工作,在奶奶眼里都不是问题,只要能找人“接收”我这个老姑娘,比什么都强。


我三婶住在隔壁村,她邻居家有个儿子37岁在北京工作,比我大9岁,奶奶一听很兴奋,立即让妈妈问我要不要见见,但是那时候爸爸还是有要求的,觉得大太多了,先替我回绝了;两年后,我30岁,男生39岁,奶奶依然还会时不时提起,让我不要挑,但我也都是一口回绝了。


我毕业晚与我上小学晚有直接关系,当时也是在村里的小学,校长为了平衡两届学生的人数,让我这种生日小的留到下届再上学,所以我9虚岁才上一年级,而后来中学大学的同学们平均都比我小1-2岁,社会经验少也让我的心态更加幼稚一点,喜欢跟比我小两三岁的人玩,但是老家的人却总有一个思想,女生要比男生岁数小,之前有人说介绍一个在北京当兵的男生,比我小1岁,但是对方家庭听到我比他大一岁,联系方式都没给就直接回绝了,觉得不合适。


后来那年过年的时候听人说有个年龄相仿在北京离婚有娃的,娃跟前妻走了,奶奶又再次兴奋地跑到我家找我,而不问清楚情况的她只知道人家长得帅条件不错,我再细问介绍人才知道,这男的比较爱玩,他前妻生完孩子后抑郁症,坚决要跟他离婚,把孩子带走了。


虽然我对离婚没偏见,但是周围不乏有同学在怀孕生娃期间老公出轨所以离婚了,一听到哺乳期的女人强硬要离婚,我这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儿,与其找一个让你生气,磨灭你所有光彩的人结婚,真的不如单身过得舒服。





在村里完全没有任何资源的奶奶实在没人可以给我介绍,只能一遍遍去找我爸妈诉苦,让他们催我,一开始我爸还好,可29岁,要步入30岁这年,他突然“崩溃”了,开始接棒奶奶的催婚。


与奶奶不同,作为有点大男子主义的山东男人,爸爸脾气有些急躁,经常为我找对象这个事“放狠话”,有次他喝了点酒,打电话说我“你们90后就是不负责任,你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早就成家立业,你都打酱油了,你不要回家了,这是我跟你妈的家,你去找你自己的家吧!”


晚上妈妈知道后又给我打电话解释,说“你那些发小都没有上大学,都结婚生娃了,你爸看到人家的小孩都会抱过来让人家叫他姥爷。而且他经常晚上睡不着觉,要么早上早早起床坐着,一直感叹,闺女找不到对象可怎么办,就是太想你赶快结婚了。”


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也确实圈子局限一直没遇到合适的人,所以我也同意积极配合他们的相亲安排,但却不曾想,我爸在面对相亲介绍人的时候也是这么地“大男子主义”,什么条件都不问,男的、活的,就把我手机号给人家了。什么都不问,所以大概率也都是不合适的对象。


比如我爸的一个同事要帮忙介绍,发过来的简介把“北京户口”四个大字放在第一位,这在老家人眼中是不得了的条件,但是对于我来说却并不是很在意,照片发来以后实在有点看不入眼,不想见,但是迫于压力,还是约见面了,对方还是很有礼貌的一个人,所以简单吃了个饭,互相都知道不合适,就再见了。


后来我爸的另一个同事要给介绍,他直接把我手机号给人家了,白天一直没告诉我这件事。而那天刚好公司搞活动,我的微信作为小助手添加家长微信,他也是其中之一,添加以后一直没跟我说话,我以为他是家长,还发微信问“家长你好,孩子在哪个学校几年级”,但是没人回复,晚上爸爸告诉我这件事我才对上号,但是对方一直不发信息,可能也是被逼相亲的吧,所以也没有联系。


再后来我爸一个客户给介绍他老家邻居家的儿子,也是一段孽缘的开始。


当时纯直女的我第一次见面约在了老北京炙子烤肉(被美食冲昏了头脑),男生又是擦桌子又是擦凳子的,看起来很洁癖,第一眼看过去就没有眼缘,然后我选了大众点评上的一个套餐,结果阿姨过来扫码验证,他坐着一动不动,我只好当场买了套餐结账。虽然他又要请我吃晚饭,又联系我说东说西,我都直接拒绝,毕竟第一顿饭都不会主动要买单的男生,我是接受不了的。


结果过了半年,过年回家去走亲戚的时候,另一个介绍人介绍的又是他,介绍人比较会说话,强调这就是缘分,但是我心里却是很犯膈应,他要求这么久了加回好友做个朋友吧,我想毕竟在北京算老乡就同意了,结果回家后他就发信息问我“你妈同意咱们交往了吗”,我也很简单回了一句"我都没同意,我妈同意什么"(不好意思,直女的毛病又来了),所以即使他又打电话、又发微信、又直接去机场接机种种,我都不想再联系他。


过了许久我爸又去那个客户家里被问到为什么不合适的时候,实在的我爸直接跟人家说“第一次吃饭就让我闺女买单,这样的男生我们不能找”,结果那个介绍人也搞笑地去把这个话传给了人家,所以那天深夜三点我听到手机响,打开一看又是他的小作文,没办法一字一句读完,但总体意思就是在数落我,最后强调一直不明白我为什么说不合适,现在明白了,他跟我确实不是一路人,我跟我爸专门背后去说人坏话,他们家的家教不会。当时回信息想骂他已经删掉我了,而因为很讨厌他突然给我打电话,所以我从来没存过他的电话,这真的让我像吃了死苍蝇一样难受。


因为这个事情我跟我爸诉苦,觉得他这样直来直去对外人说话不合适,而且他介绍人都不问清楚条件和背景,也让我很累,我爸深切感受到我的烦躁,接下来的半年多都没有再提介绍对象的事,主要还是没资源,所以只剩口头催婚了。





迫于压力,其实自己也抱有一丝脱单的希望,我主动去参加了相亲会,也从相亲网站上找。


第一次相亲会是来自北京的一个红娘机构,对学历有严格限制,要求985、211毕业,我想他们做了第一轮的筛选,应该是靠谱的。当天下午定在人民大学的一个咖啡厅,进去以后每个人领一个表格,需要填写自己的学历、毕业院校、工作职位、薪资水平,是否在京有房车,有户口,父母的工作、保险等信息,最后一行才是性格爱好,当时看到这个表格也觉得无语,完全都是物质条件的罗列。


但不得不说,做了这样的一轮筛选,里面的小姐姐确实都很优秀,很多清华北大毕业的北京人,甚至还有小姐姐穿着晚礼服一样的服装盛装出场,但优质的男生很少,整个过程是7分钟的快递dating,男生带着自己填好的条件表过来跟你交换,先看条件,满意就多聊聊然后加微信,不满意就没什么话说,当时印象深刻的是一个UCLA本科毕业的男生,大概175的身高,戴着眼睛很清瘦,一幅理工男的感觉,他坐下扫了一眼表格后一言不发,翘着二郎腿,一直吃零食,直到7分钟结束,这给了我深深的挫败感,在这样的条件罗列的环境中,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这场相亲会虽然并没有合适的男生,但却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知,相亲市场没有爱情可言,不要抱着期待爱情的心态去相亲,那样只会失望而归。进入相亲市场,那些我曾经并不看重的北京户口、北京车房才是硬通货,一腔热血没用的。


结束后我打电话把这个情况跟爸妈都说了,而也正因为此,我爸有了深刻反思,让我回家,当然我听到的是我妈加工后委婉表达的版本“在家里当地我们可以挑着找对象,但是在北京,人家眼光都高,我们啥都不是,人家看不上我们的,楼那么贵,我们多少年也买不起。”虽然我也觉得这些话很有道理,但在当时,我并没有那么着急找对象,工作也比较满意,所以并未理会。



爸爸终于消停了,30岁后我妈又开始了。


事情起因还是我妈去舅姥姥家的时候被批评,舅姥姥说“孩子找不到对象,你这当妈的要负主要责任”,这句话让我妈晚上睡不着觉。她觉得她一开始没有着急帮我找对象是她的不是,开始积极让人家帮我介绍对象。


先是我们村里一个老太太找了不远处另一个村的老伴,想介绍那个老头的儿子给我,也在北京工作,2018年过年见了一下,87年,长相不错,但是条件真的一般,职业学校毕业,在我们老家都没有买房子,而且通过跟他的沟通,感觉他没啥事业心,一心想做编剧演员,想一步登天,工作没有什么定性和发展,也是前两年有一个小影视公司的老板来我们这边海边拍戏认识的,才跟人家去的北京,后来公司做不下去关门来,他又去应聘教育公司,还打电话问我关于留学的事情,应聘之前对工作完全没有做过调研。我问妈妈这条件是不是有点太差了,我从来不想要在北京买房子,但是我们老家几十万的楼也买不起,看他对事业的样子,人生估计也定型了,妈妈表示,买不起我们两家出钱给买嘛,只要我们过得好,他们怎么样都行,但是我觉得接受不了,所以还是不联系了。回想起来也觉得十分好笑,因为在落入相亲市场之前,我的前男友可是没车没房、父母双亡,但我都不在乎,觉得这些硬性条件都不足以阻挡我们在一起,而经历相亲之后,却潜移默化地成了这场游戏的参与者,变得无比尊重这些规则。


后来表姐要介绍她工厂的一个同事的儿子,也是在北京工作,妈妈直接把我手机号给了人家,添加之后我才了解到,他在北京做投标工作,专业毕业,一个月才6000块,公司包住,也没啥事业心,发了照片我也真的有点接受不了,我的微信头像就是我自己,但是他跟我说他不是看脸的人,我心想“不好意思,我是”。失望又加重一点,他们的介绍都是完全基于年龄,并不在意其他条件。


恰逢疫情期间舅姥姥加入了一个我们本地相亲群,让我妈编辑了一段关于我的介绍,内容大致如下:


89年底,160,49公斤,硕士毕业,在北京做新媒体工作,父母做个体,有一妹妹读大学,家庭和睦,希望找一个条件相当,有责任心、事业心,善良孝顺的男士。


电话留的我妈的,所以好多人打电话联系她,等她告诉我的时候,鉴于之前的经验,我也学聪明了,开始指导她如何要对方的资料,比如姓名、身高、学历、工作、楼车情况、家庭情况,还有照片等,也因此遇到了两个看起来都不错的男生,一个大学毕业后去迪拜工作过两年,现在回老家做虾养殖,感觉非常拼;另一个是大学毕业,在烟台市区上班,在老家都有房子,不是富贵家庭,但是基本条件都算不错了,第二个跟我基本上没有交流,说等到回家见面再说,跟第一个交流比较多,感觉还比较聊得来。


本来想五一回家,但是疫情影响,北京直到4月30日才放开政策,机票价格也随之翻倍,我就没回去,也跟他们说明了;5月去上海出差的前几天还跟第一个男生有沟通,结果后面几天突然他也不发信息了,我再发过去他就说忙,后续我又发了一个表情包,他也不回复,我就知道什么意思了,应该是同时在家里相亲遇到合适的了,反正跟我又没见面,不想说破,就不了了之了吧。本来爸妈很高兴,以为我终于遇到合适的对象了,没想到又是一场空,当我跟妈妈说的时候,她也只能释然,表示就是没缘分吧。


为此我也对自己做了深刻剖析,因为之前工作忙,休息日完全不想出去社交,所以自己没有主动拓展社交圈,自己又很直女,不会玩男生喜欢的恋爱套路,所以不太容易吸引男生注意,经常把男生都变成了哥们儿,其实相亲的途径还是适合我这种性格的,起码一开始我不会表现地像哥们儿。


疫情后半年我的工作受到影响,也索性辞职回家了,回家父母自然是开心的,觉得终于可以正经找对象了,甚至这段时间不工作他们都无所谓。不只是他们,我老家的好朋友们也很积极要帮忙介绍对象,我的一个同学还联系了我们的当地一个婚介大哥帮忙介绍,这位婚介大哥也是刚刚开始做这行,所以目前都是免费的,但通过跟他沟通,其实他对双方都不甚了解,就是让互相写个简介给他,基本也是根据年龄匹配在介绍。


这几日先是见了一个高中毕业当兵回家工作的,目前开了个直播传媒公司,长相还可以,但是人家根本不在意我是研究生毕业,我听到的反馈是对方觉得我没有照片漂亮,他没看上;后来又是有个同样北漂回家的,身高180,之前在北京做小语种留学顾问,因为做教育媒体,所以比较了解他的工作,本以为这样比较有共同话题,但是加了微信一言不发,反馈觉得我不合适。


没想到两年后回家相亲,比当年在北京的相亲会还让人受挫,我也不禁跟朋友吐槽,为什么这些男生“明明看起来那么普通,却可以那么自信”。


我的一个体制内朋友直接道出了真谛,“你先考公务员吧,有编制才好介绍条件不错的对象,否则现在我也没办法帮你介绍”。确实,在老家,编制这两个字尤为重要,大家都在问有没有编制,如果我是公务员或者事业编,那给我介绍对象就是另一个层次;而没有编制在老家,人家总有一种看不起的感觉,没人觉得你从北京回来有什么了不起,没有编制你就不配找个有编制的家庭,更何况我还是大家眼中还没工作又大龄的,也就更不好找了。


加上老家小县城的就业机会也确实少得可怜,原来做新媒体的我在老家就更难找到匹配的工作了,想来想去,我还是加入了考编大军,正逢疫情,很多岗位只针对应届,我能报名的少之又少,但没办法,不然我不但找不到大家眼中体面、稳定的工作,也没人介绍靠谱的对象。


记得当年从香港毕业的时候,我有好几个同学选择回老家考公务员,而我听到后都是满脸问号“在香港读书然后回去小城市考公务员?”当时的我对他们有多么不屑,就对我此刻的处境有多么无奈,现在想想真是讽刺。





作者后记


疫情下离职的我一直在到处旅行,其实内心还是空落落的,很巧碰到了三明治11月的非虚构女性主题写作,让很早就想尝试故事类写作的我可以把自己的一些经历写出来,也打开了我的新视野。原本以为很琐碎不值一提的内容却变成了有力的写作素材,可能正在看文章的你也有过跟我类似的相亲经历,不知你是否已经坠入这世俗的婚恋深渊?



✏️✏️✏️


本文来自短故事学院。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阅读更多短故事作品。你也有一个想写下来的故事吗?加入短故事学院,导师会在14天时间里,指导你完成它。


点击了解什么是短故事学院,或直接咨询三明治小治(little30s)。12月短故事学院12月17日开班,正在报名中,戳下方小程序报名吧!



2020最后一期短故事三明治编辑部特别为大家准备了多样礼物!按时完成本期短故事学院写作的学员,将会收到三明治送出的礼物。艰难凛冽的日子,导师们为你挑选了数本好书,充实你的书架。在冬日,可以去期待一些温暖,你可以读一读阿乙的《春天》,或是盖伊·特立斯的非虚构经典《被仰望与被遗忘的》……导师们将随机为大家送出一本书,有很大几率获得作者签名本哦。同时还为你准备了毛毡包!一个适合存放笔记本电脑、同时方便携带的电脑包是写作者的必备装备。三明治定制的电脑收纳毛毡包,保护着你自由自在的文字天地。









12月短故事学院12.17开课

正在报名中


做一个有意思的凡人,也是很好的想法



三明治招聘


欢迎加入三明治的下一个十年



把生活变成写作,把写作变成生活三明治是一个鼓励你把生活写下来的平台由于微信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想要在第一时间阅读三明治的故事或者来和三明治一起写下你的故事不要忘记把我们设为“星标”或给文章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