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从非典到新冠——一位武汉护士的感言
随着COVID-19疫情持续蔓延,在世界各地,有无数的医护人员正在精心地护理着罹患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有时甚至是在缺乏防护的情况下,冒着生命的危险。
王志红就是其中一位普通而伟大的中国护士。4月16日,在经过一天劳累的工作后,她在深夜接受了我们从纽约进行的远程采访。为我们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同时也是一名武汉市民在新冠疫情中的感受。
武汉复苏
潘寅兵 | 武汉樱花。摄于4月
支援方舱医院
王志红护士长(左二)参加方舱医院关仓典礼。
王志红从86年开始了自己的护士职业,拥有30多年丰富的护理经验。在2003年中国出现非典疫情的时候,她也战斗在一线。
王志红:“非典的时候我是在发热门诊。当时我们医院的发热门诊是我创建的,所有护理方面的物资和人员调配,门诊所有的制规章制度、流程都是我当时制定的。我后来又进入隔离区里面,主要是给病人进行输液治疗。当时给病人打针的时候确实还是很困难的,因为带着护目镜,还是双层手套,没有手感。当时就是凭着自己的经验来跟病人打针。”
无论是非典还是新冠疫情,王志红表示,对于参加一线的救治工作,她从未觉得害怕过:“前段时间正好我们医院有个核酸检测的培训。我当时就报名去了。核酸检测风险是非常高的。核酸检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口咽部采样,一种是从鼻腔进去采样。两种途径产生的气溶胶都容易感染,这就是为什么核酸检测的防护要有多面屏的三级防护,而且有的单位是单独隔一层屏,在玻璃橱窗上开一个口子,减少感染的机会。上次培训我主动去学,我什么都不怕,如果你怕我怕他怕,那么这个事情谁做?总要有人做。”
王志红护士长去到学校进行公益健康讲座。
就这样,王志红带领着武汉第四医院的护理人员,与来自中国其他省市的医疗支援队一起,进入了当时武汉最大的一所方舱医院——江汉方舱医院。
王志红:“我们江汉方舱医院是所有的方舱医院中床位最多的、累计收治人数最多的,主要收治18岁以上65岁以下的病人,有1800多人,病人的血氧饱和度都是在93%以上,属于轻症患者。我们的治愈率达到99%。所以我们也感到非常的欣慰,因为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最终3月9号我们所有的患者都清零了,那是我们是非常开心的一个时刻。”
在方舱医院的那一个多月里,医护和后勤人员精诚团结,悉心治疗和关心病人。王志红表示,经常都会有让她感到感动的瞬间。每天坐接送医护人员的专车上下班,她对司机们经常在夜里还要工作而感激;每天看到快餐公司变着花样为如此多的患者和医护人员烹制可口的盒饭,让她觉得感恩。
王志红:“有一天我们准备交接班、在清点方舱患者空床数的时候,我看见一位患者比较焦虑,然后他的口罩也没戴好。我就过去开导这位患者,帮助他把口罩戴好。但是没有想到,对面病床的一个小伙子就把我给这位患者戴口罩的这一幕,用素描的形式画了出来,并且把这张纸送给了我。我当时觉得非常地感动,因为毕竟这是特殊的时候,我接到的是一份我认为最棒的礼品。”
王志红护士长收到病人的一幅画。图中她正在给病人戴口罩,她说这是她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随着患者人数大幅减少,方舱医院陆续关闭,封锁解除,医疗机构也逐渐开始恢复运行。王志红对于医疗机构的开放提出了一些建议。
王志红:“首先恢复门诊,但也不能马上一下全部打开,而是要分阶段的。比方说我们首先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这些病人住院前期要做什么事情呢? 首先我们要有缓冲病房。病人要做核酸检测,肺部CT,把病人收进病房,是一人一个单间。如果这些检查完了,符合要求了,然后再进入普通病房。所以是分阶段逐步地来完成。”
王志红表示,在医疗机构分阶段逐步恢复的过程中,目前许多涉及手术的外科医护人员暂时还没有返岗。
王志红:“我们的骨科大部分的医生都是做手术的,还有我们的外科医生,普外或者神经外科、脑外科的,这些医生大部分也是做手术的。他们现在是在家里等待医院通知上岗才上岗。 还有比方说耳鼻喉科的,或者眼科的手术,也不能做。为什么?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个人是不是感染了新冠。而且你做手术之前必须要做检查,但如果是无症状感染者,也会造成我们的医务人员的无谓的牺牲、无畏的感染,因为手术毕竟存在分泌物或者创伤。”
疫情中,武汉有上千名医护人员感染,其中十多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正是由于他们的坚韧和奉献,武汉变得更加坚强。我们祝愿这座城市在复原的道路上更加健康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