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splash |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以庆祝“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和第二个“国际茶日”为契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近日共同举办网络研讨会,主题是“通向昆明之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各方围绕将于今年10月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筹备工作进行深入讨论,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联合国大会主席博兹克尔、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主席阿克兰在内的与会代表一致表示将积极支持中方主办昆明大会,共同推动大会达成富有雄心的成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治理开启新篇章。
《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2年6月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并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由签约国签署。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 中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1992年11月7日批准,1993年1月5日交存加入书。 缔约方会议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理事机构,是由所有《公约》批准国(或缔约国)组成的最高权力机构。缔约方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审查《公约》的实施情况、确定优先事项和落实工作计划。2016年3月,中国国务院批准申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年12月,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批准了中国的申请。
© 联合国图片 |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将于10月在中国昆明召开
2018年底,中国生态环境部组织对北京、海口、昆明、成都4个办会备选城市进行了考察调研,综合考虑这几个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气候和环境空气质量等因素。
2019年2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会议确定《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举办地为云南省昆明市。
© Unsplash | 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原定于2020年10月15日至28日在昆明举办。受新冠疫情影响,大会两次改期推迟举行,先是决定于2021年5月17日至30日举行,后又再次推迟决定至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举行。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主要职能是协助各国政府落实《公约》及其工作方案、组织会议、起草文件、与其他国际组织进行协调及收集和传播信息。公约秘书处的负责人为执行秘书。《公约》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对研讨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 联合国视频截图 | 《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在名为“通向昆明之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网络研讨会上致辞
穆雷玛:“我谨感谢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召集本次会议。作为去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首脑会议的后续行动,这次会议代表着生物多样性议程的强大势头的继续推进。在我们今天的讨论之前,让我感谢所有与会者对自然议程的参与和奉献。”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包含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多个层次。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也涉及“人”与文化层面,生态文明理念开始融入保护机制。2019年9月,中国生态环境部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共同确定《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这一主题旨在倡导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努力达成公约提出的到2050年实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亲自到会并发表讲话。他指出,我们面临三重危机——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破坏和污染升级。如果我们不与地球实现和平,我们都将是失败者。古特雷斯:“一个健康的地球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然而,生物多样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下降,压力也在加剧。今年,各国政府将在中国昆明举行会议,以最终确定一个雄心勃勃的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该框架可以保护自然,恢复生态系统,并重置我们与地球的关系。我们可以共同阻止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建设一个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未来。” 联合国大会第75届会议主席博兹克尔在研讨会上发言表示,如果我们要在2030年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需要将自然恢复纳入我们更好地重建的努力中,优先考虑以绿色方式从新冠疫情中恢复,并防止我们的自然资本进一步损失。 博兹克尔:“众所周知,我们需要树木来维持水、土地和空气的质量;我们需要土地和水作为食物;我们需要生物多样性来保护水和土地;所有这些都与就业、生计和我们自身的福祉直接相关。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利用进行恢复的资源,我们就有了实行真正具有转化力变革的处方。”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主席、巴基斯坦常驻联合国代表穆尼尔·阿克兰到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在发言中强调,“迫切需要促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恢复我们的生态系统。” 粮农组织是此次研讨会的主办方之一。该组织副总干事玛丽亚·海伦娜·塞梅多表示,2021年被认为是“大自然的超级年”。我们有机会扩大行动,在生物多样性、农业粮食系统和气候方面实现更大的一致性和影响。 © 联合国视频截图 | 粮农组织副总干事塞梅多表示2021年是大自然的超级年
塞梅多:“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以及联合国气候大会和联合国粮食系统首脑会议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让人们可以大胆地朝着积极的生物多样性、净零碳、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转型道路迈进。今年,在中国昆明,国际社会将通过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粮农组织致力于支持各国将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作为其参与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并将继续强调生物多样性对农业部门和粮食安全的相互积极贡献。”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包含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湿地等以及黄海、东海、南海等海洋生态系统。同时,中国生物遗传资源丰富,是水稻、大豆等重要农作物起源地,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规模均居世界第一。生物多样性专家以物种拥有数目及其特有程度为评定标准,对全球12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进行排序,中国排在第8位。其他国家还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墨西哥、刚果民主共和国、马达加斯加、印度、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高度密集的自然景观类型和从热带谷地到高山寒带完整的生态系统系列,保存有许多珍稀、特有或古老的类群,是公认的生物多样性重要类群分布最为集中、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这也是云南昆明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举办地的原因。
© Unsplash | 云南普洱市澜沧
埃及曾在2018年主办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4次缔约方大会。昆明第15次缔约方大会将由3个国际协议的缔约方会议组成。这三个国际协议分别是《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两个附属议定书,也就是《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共有172个缔约方)和关于生物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的《名古屋议定书》(共有123个缔约方)。
昆明第15次缔约方大会包括正式会议、边会和展览三个部分。其中,正式会议包括高级别会议以及3个缔约方会议和生态文明论坛、自然与文化多样性峰会、城市峰会等8个平行会议;边会有300-500场;展览达200-400个。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研讨会上表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珍视其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目前,《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已取得积极进展。黄润秋:“目前距离大会召开仅剩下不到5个月,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各方发挥最高级别的政治智慧。
一是凝聚合力,携手共进。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积极搭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话桥梁,加强双多边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推动各方相向而行、增进共识;
二是全面务实,求同化异。要制定全面、广泛参与、具有转型意义、兼具雄心和务实的“框架”,尽量实现目标可量化、可考核、可报告。中方愿与各方保持密切沟通,在资源动员、遗传资源数码序列信息获取与惠益共享等问题上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 Unsplash |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三是调动资源,加大投入。期待各方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公共财政资金为引领,以多渠道资金为补充,持续加大投入,主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调动更多资源,提供更大支持。”
此次研讨会还就最佳做法和经验分享进行了交流,涉及三个主题: 利用大数据监测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与粮食和营养之间的联系以及中国云南省麻栗坡县的可持续茶叶生产经验。 粮食和农业遗传资源委员会秘书兼粮农组织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办公室生物多样性小组组长艾琳·霍夫曼阐明了生物多样性与粮食、农业和营养之间的相互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介绍了中国在利用人工智能和地理空间监测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他以“地球大数据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主题作了报告。他同时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正在筹建的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的使命与任务,以及计划于今年9月发射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的基本情况。他表示,中心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联合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郭华东:“关键数据缺失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带来了诸多限制,制约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进程。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先导专项通过数据生产、方法构建、案例研究等多种途径,在监测与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中取得重要进展。” © 联合国视频截图 |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介绍了中国在利用人工智能和地理空间监测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茶是世界上仅次于水的第二大饮料,目前,全球的茶产量已经从1990年的250万吨,上升到2018年的600万吨,总价值超过166亿美元,贸易总额达80多亿美元。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每年的产量达到260万吨。就环境而言,可持续的茶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从土壤生物多样性到稀有鸟类物种,具有巨大的潜力。 © 粮农组织 | 茶树在非常特殊的农业生态条件和特定环境中生长2019年12月,第7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5月21日定为“国际茶日”,以彰显茶对于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宝贵价值。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曾在去年首个“国际茶日”到来之际,在罗马和纽约两地分别举行了线上庆祝活动。“通向昆明之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研讨会特别安排在5月21日“国际茶日”举行。来自中国云南省麻栗坡县的瑶族代表沈非分享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如何与消除贫困相结合的经验。 沈非:“由于其良好的生态环境,麻栗坡可以提供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当地政府非常重视这些宝贵的资源,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加强古茶树保护,制止非法活动。
近年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方面取得了成就。通过保护和利用古老的茶树资源,茶农的生计和茶叶经济都得到了改善。
2020年全县茶叶生产总量580吨,总产值4576万元。当地茶业从业人员约1.2万人,茶农人均收入3800元。这对巩固扶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埃及、哥伦比亚、欧盟、安提瓜和巴布达、巴西、英国、挪威、哥斯达黎加、斐济、俄罗斯、土耳其、印度、德国等30多位常驻联合国代表或副代表,各国常驻团官员等约200名嘉宾参加了5月21日的研讨会。与会各国大使纷纷赞赏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和公约秘书处、粮农组织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之际举办专题研讨会,认为这有助于国际社会加深对昆明大会筹备工作的了解,增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使大家对昆明大会成功举行更加充满信心。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坚定不移建设生态文明,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国以绿色为底色,以2030年议程为标准,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等渠道,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等挑战,造福各国人民。他表示,在去年9月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诚挚邀请各方聚首美丽春城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2021年是全球环境治理的关键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的背景下,国际社会需要深刻思考人与自然关系,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联合国视频截图 |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
张军:“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不断迈进。我们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顺应绿色发展大势,为疫后复苏和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支撑。
我们要加强全球环境治理,坚持多边主义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深化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推动达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执行的后2020行动框架。
© Unsplash | 云南香格里拉迪庆
通向昆明之路也是通向未来之路,我们应共同努力,推动昆明大会取得积极、实质性成果,共同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