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惊吓 | “压力山大” 的中信证券,“挑场子”来了?

券业点评 创新业务平台 2023-03-24
中信证券“压力山大”,券业行家亲身体验,听说贵司法务想打听我们?

券业行家,事实说话。

欢迎留言,如果认同,请传播正能量。

连续三篇报道被“中国基金报”Ctrl+C/Ctrl+V的行家,又遇到了烦恼。


想当年,行家尚未入行,就已经听说说券业“一哥”中信证券,不仅招人的门槛极高,“非清北复交不要”,而且员工的各项指标也是“压力山大”。


不过,行家毕竟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因而缺乏感同身受的体验。


然而,行家“笔落惊风雨”,冲击10w+虽然没有什么业绩压力,却感到了来自中信证券法务部门的压力。


听说贵司找我们?


话说,两天前的2021年11月8日,行家爆料《太拼了!中信证券员工竟然替客户考研?此情可叹》一文。


发文仅过了16分钟,行家后台消息中就收到了这篇文章的链接(戳这里>>),外加一张带着“中信证券”logo,自称法律部门人士的名片。


要不是隔着网络,行家当时就觉得,这是贵司寄来的刀片。


虽说行家并没有因为首发爆料而成名立万,至今的阅读量也没有突破10W大关。但在多位大V的跟风,以及多家媒体的搬运之下,这一话题已经传遍网间,冲上热搜;更是收获了环球日报,侠客岛等官媒的转发。


而在昨日(12月9日)晚间,这位“贵司”法务人士又发来了俺们的公司名称,并提问称:“你的送达地址在哪,有个名誉权纠纷诉状要送达”。

其实,行家不仅早年曾经起诉过讨薪,也一直义务报道券商涉诉案,对“诉状”二字并不陌生。


然而,首次被贵司点名,不免受宠若惊。而且贵司想要打探我们的所在地,这种架势倒是没有见到过。


看着门前的开业花篮,还有案头的盆景绿植,行家颇为心疼,难道这是要来砸场子?是不是要先把贵重物品收起来?


如何维护名誉?


冷静下来一想,“名誉权纠纷”?这又是从何说起?


古道热肠,乐结善缘的行家,对原文记忆犹新。但为稳妥起见,行家还是翻了翻这篇报道。然而,恕行家眼拙,居然没发现哪里提到贵司的名誉?


因为行家提了这份起诉书?


这可是来自检察机关的公开信息。即使用“政治正确”的标准来看,行家也没有披露当事人的真名实姓。


而且,行家也替这位95后感到惋惜。并觉得,个人的行差踏错,也是贵司不能预计到的。

平心而论,中信证券大连分公司,或许的确不能及时现员工私下的行为。在分公司层面能做的事情,可能也只是在当事人“失联”后“亡羊补牢”。

既然个人行为与贵司无关,为何会急匆匆的跳出来称侵犯了名誉?


再说,行家曾向多家同行打探过券商对新人的培养情况。业绩压力作为证券行业普遍现象,尤其是拒绝躺平的头部券商,引起了多少朋友的共鸣。


另一方面,行家也发现,近期监管层面提到过券商声誉管理的问题。作为积极拥护监管部门决议的头部券商,贵司对声誉管理的重视,应该说是业内表率。


然而,券商的声誉,归根结底来自内在的修养,与外界的是非无关。


行家也查看了涉及名誉权的部分法律条文。其中提到,名誉权包括“品性、德行、名声、信用等的社会评价”。并且“内容基本属实,没有侮辱内容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其名誉权”。


事实上,行家的报道提到当事人的身份,也是来自检察机关的公开信息,俺们可没有颠倒黑白。


然而,为何贵司会觉得名誉受损?难道贵司的名誉,比法律的尊严更为重要?


作为法务部门人士(名片上的),是否因为年底到了,需要面对KPI考核。生怕不搞出点事情来,就会像字节裁了人才部门一样,被KO了吗?


然而,就算是完成业绩考核,贵司动不动就给行家这样的自媒体发诉状,是不是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呢?


难道说,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发现问题的券业行家?


宽大包容一视同仁?


行家注意到,每经网等媒体对此案进行了挖掘,并提供了宣判的情况。行家据此查看了裁判文书网,果然找到了日期为2021年6月的判决书,发现的确如此。


据判决结果显示,“替考”的当事人,因代替考试罪,被判处一年管制,并处以六千元罚金。而提出“替考”要求的“客户”,同样是代替考试罪,但因存在自首情节,被判处十个月管制,并处以五千元罚金。



疑惑再度出现了。


行家根据当事人名字查到了其从业信息,但上面显示其学历为本科。并且在2018年,也就是22岁时,便已经入职贵司。2020年8月,其从业资格内部变动为投顾——这当然与贵司全员投顾的特色相应。


而且,中证协信息显示,这位当事人依然是贵司的在职人员,名下也没有什么诚信记录。


当然行家知道,不应该因为一时“行差踏错”,而剥夺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作为市占率达到全行业七分之一,年年营收净利润双冠的顶级券商,行家更是能理解,贵司对能创造业绩的员工,充满了人文关怀。


虽然,这位自2018年入职贵司,在公司文化中熏陶了三年的员工,却依然会因为业绩而“铤而走险”。


行家当然相信,贵司事先不知情,可能是因为在招聘和培养人才时,存在疏漏。


如今,这一刑事案件已经过了起诉和宣判,并且“天下皆知”。那些报道的媒体,贵司是否都一一打探过地址,并挨个提交了诉状呢?


此外,贵司究竟对当事人采取了怎样的批评教育措施?是否还一如既往的考核其业绩,忽略了对道德和法律的重视?


本来行家也觉得,对于有“前科”的从业人员,贵司一不要求“无违法犯罪记录”,二不“割袍断交划清界限”,而是一视同仁,留置查看。能够有如此宽大的胸怀,在道德的高地上,也是无可挑剔,堪称“圣母”或”圣父”。将这样的案例提交给监管部门,想必可以成为贵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有望载入证券行业的史册。


只是,有志于进入贵司的券业人士数不胜数。或是因为院校出身“不够格”,或是因为应届生缺乏相关经验,而难以如愿。那么,贵司是否会对这些身家清白的人员,大开方便之门?


如果不是这样。那这位行家没点名的当事人,究竟有怎样的特殊身份,值得贵司不顾后果,不惜以起诉自媒体的方式,维护其名誉?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券业行家,服务券商二十年,携手业内顶尖精英,汇聚国内一流商务智慧,与您共同:


探讨财富管理行业格局变化

解析未来券商业务转型“新赛道”

探索打造差异化优势“新机遇”



券业行家·走近券商


券业人的高端人际交流平台

扫码关注了解券业行家

精彩回顾

太拼了!中信证券员工竟然替客户考研?此情可叹

券业行家·爆文

嘉实基金旗下财富机构卷入“暴雷”事件,投资尽调是否失职?

券业行家·爆料

券商ABC类"面面观",2021年度财务顾问分类评级出炉

券业行家·排名

中信证券首收“外汇”相关罚单,七项违规罚没190万元,境外业务上半年同比翻番

券业行家·监管

吓!“中金财富”亲自投诉“券业行家”,被微信平台“无情驳回”,究竟如何?

券业行家·爆料

跨省投诉?死缠烂打?三年收五份罚单的容维数据, 究竟侵了啥权?

券业行家·爆料

实务 | 头部券商营业部的拒绝“躺平”制度,值得借鉴?

券业行家·热议


券业人都关注的公众号

数十万同僚的交流平台

期待你的加入

↓↓↓


戳这里,与券业行家一起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