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名交大学术新星,立志为重大装备“看诊开方”!




深耕机械故障诊断领域研究

做好机械设备的“执业医师”


接过接力棒

薪火相传 攻坚克难

不断突破技术难题 


就是西安交通大学

2024年“十大学术新人”

机械学院助理教授杨彬



杨  彬

  • 2022年7月毕业于西安交大机械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维护优化与可靠性工程研究中心(C-MORE)联合培养博士,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西安交通大学“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A类。

  • 中国自动化学会混合智能专委会委员、《机械工程学报》首届青年编委。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等8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编,第2),获工信学术出版基金资助。

  • 在本领域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篇,5篇入选ESI热点(前0.1%),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件,其中技术转让3件;曾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3完成人)、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第3完成人)。


前辈引路,深耕科研

 杨彬在高中时的人生理想是当一名医生,高考后却误打误撞进入了机械领域,硕士阶段毅然选择了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向,从此走上机械故障诊断理论及应用这条研究道路,成为了一名机械设备的“执业医师”。

杨彬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故障迁移智能诊断理论及应用、高端装备大数据智能运维。他参与了国际著名轴承制造商的轴承加工质量缺陷智能诊断系统研发,其参与研发的系统在全球最大的球轴承生产基地部署应用。

“科技创新的两个支点,一个是理论研究,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产品高速迭代正倒逼我们青年人必须加快探索前沿理论与先进技术的脚步;一个是工程应用,只有深入工程一线,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才能把理论方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同时也要以问题为导向,牵引理论与技术创新,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不竭的科技动力。”杨彬这样理解科技创新。

雷亚国教授是对杨彬的科研生涯具有深远影响的人。雷老师不仅是杨彬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路标,更是他人生的领路人。杨彬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见到雷老师那天,他准备了长达一小时的关于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的汇报,尽管他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和雷老师不完全一致,但是雷老师静静聆听的画面一直让杨彬记忆犹新。读博期间,雷老师待人以诚、悉心引导,并且在研究方向上严格要求、倾囊相授,导师治学和做人的态度也影响着杨彬坚持深耕科研。

▲ 杨彬(右)与雷亚国老师(左)合影

前辈的引导带杨彬走上学术道路,对科研的兴趣和自身的努力支撑他一路坚持。从人生第一篇论文顺利发表带来的成就感,到自己设计的智能诊断系统落地应用于全球最大轴承生产基地的满足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大的自驱力,严谨、刻苦钻研学术的态度使他精益求精。

薪火相传,灯塔接力

“西迁教授屈梁生院士是我国机械故障诊断领域的奠基人,从屈梁生院士、何正嘉教授、雷亚国教授到我们这一代再到我们的学生,历经五代人薪火相传,重大装备故障诊断研究中的西迁精神传承从未中断。”杨彬这样看待自己领域的传承。

杨彬是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一员。该实验室历史悠久,成绩斐然。机械故障诊断是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西迁老教授屈梁生院士牵头建立的机械故障诊断教研室,从最初的屈梁生院士到何正嘉教授,再到雷亚国教授,如今延续到杨彬这一辈青年教师,一批批有理想的年轻人以师生情谊为纽带,传承严肃谨慎、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为我国重大装备运行安全奠定了基础。同时,实验室与团队提供的高水平科研平台也为杨彬提供了更多接触学术研究前沿与工程一线需求的机会,这些都为他注入了强大的物质和精神动力。

博士开学前的两个月是杨彬极度焦虑的时段,对未来繁重科研任务的担忧让他整夜失眠。

雷亚国教授借画竹子的说法主动开导他:“若要画一株竹子,无需知其全貌细节,胸中有大概的轮廓即可,之后走的每一步都是在补充竹子细节的过程。”

在雷老师的鼓励下,杨彬的科研之路走得愈发坚定。

杨彬说:“结束一天的科研工作离开实验室的师兄弟们,往往还能看到雷老师办公室亮着最后一盏灯,自落地窗外看犹如灯塔一般,鼓舞着实验室的每一位成员接力奋斗,奉献助人。”

怀感恩心,做奉献者

“我们一定要记得时常回头看看身后——国家、社会、校企、团队、亲友以及许许多多帮助过我们的人,铭记来时路,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杨彬

杨彬表示,入选西安交通大学第十届十大学术新人,让他感到十分荣幸,这份荣誉的背后担负着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凝聚着母校和团队的培养、承载着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同时这份荣誉也将不断激励他在科研路上持续探索。在科研这条路上,不会一帆风顺,需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打磨,厚积才能薄发,这样做出的研究成果才能扎得深、立得住,上可顶天,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下可立地,解决工程实际难题。

“厚积薄发”不仅是科研路上的方法论,更是一种人生态度,要从实践的土壤中汲取养分,沉心静气以待来日,功成后主动服务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 杨彬和团队合影

西安交通大学“十大学术新人”


西安交通大学“十大学术新人”评选,旨在将一批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特别是在学术前沿和交叉领域崭露头角、具备较强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树立为榜样,引导广大人才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奉献青春和智慧。“十大学术新人”评选十年以来,已有百人入选,入选者们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注重融合创新,在探索学术前沿、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深化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阐释等方面取优秀成果,进一步激励了校内广大科技人才心怀“国之大者”、产出高水平原创成果,营造了“聚焦国家需求、勇攀科技高峰”的浓厚学术氛围。

经个人申请、单位推荐及专家评选,数学学院杨燕等10名青年教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十届“十大学术新人”评选中脱颖而出。本年度“十大学术新人”主要分布于数学、化学、材料、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学、临床医学、理论经济学、会计学等10个学科领域。入选者平均年龄32岁,入职后人均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



近期热文速递









「出品 / 党委宣传部」


文字 / 西安交大教师工作部;记者团 陈甜 张盛展

图片 / 西安交大教师工作部;受访者提供

值班编辑 / X工作室 李星燃

版尾设计 / X工作室 张淑婷

责任编辑 / 徐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西安交通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