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0分就能上211,400分能上985?“海外高考移民”是什么鬼

2017-04-25 爱我就点我→ 北京青年报

“对不起,没能早点告诉你,其实200分就能上‘211’大学。”日前,某教育集团推出的一组广告,让藏在幕后的华侨生联考一时风头尽出。这种此前曾被严厉打击的“钻空子”行为死灰复燃后,竟大摇大摆的出现在各式广告上!全国联招办称已了解该情况,并汇报给了教育部。

“土著”变身“华侨生”

在某搜索引擎输入华侨联考这个关键词,找到相关结果约189万个,其中大部分网页为华侨生联考培训机构的广告。打开这些网页后,“华侨联考,直通‘985’、‘211’高校”“相约北大清华等国内一流名校”等广告语充斥屏幕。大部分机构的总部位于北京、上海、厦门、深圳等地。他们行事作风大胆张扬,不但四处打广告,还组织公开的宣讲活动。

类似的广告被明目张胆地挂在网上

“回山东老家读高中?就儿子的成绩,只能在专科徘徊。留在北京,则意味着无法参加高考。”非京籍初三家长宋女士在北京四处打探华侨联考培训机构。当她来到北京某教育办公室时,已有数位非京籍家长在这等候,他们均被该机构“一本率100%”的广告所引来。

宋女士辗转走访了北京数家华侨生联考培训机构,发现中国“狼爸”成为最打动家长的成功案例,“‘狼爸’萧百佑3个孩子都考上了北大,靠的不仅是棍棒教育,还有华侨生联考”。

教育机构负责人向家长“揭秘”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入学考试(简称全国联招)是“名校捷径”。他给每位家长发了一张宣传页,上面写满“985”院校近年来全国联招录取分数线,低得令人咂舌,吉林省某“985”高校录取分数线仅为400分。培训机构将全国联招直白地简称为华侨生联考。

该负责人“指点”称,非京籍家长要想让孩子参加华侨生联考,要通过办理菲律宾绿卡或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让孩子获得华侨身份后,再去国外待两年,“出口转内销”,等坐到华侨生联考考场时,“土著”就变成了“华侨生”。

菲律宾成首选“跳板”

2017年全国联招报名资格明确规定,华侨考生必须是取得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且最近4年(截至报名时间结束)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一年中在国外居住满9个月即按一年计算,无须连续居住)。

图片来源: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教育机构告知家长,孩子要想参加华侨生联考,首先要取得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而菲律宾特别居留退休签证、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因操作方便、费用低,是国内学生“变身”的“跳板”。尤其是菲律宾特别居留退休签证快捷稳妥,被多家教育机构视为“首选”。

深圳一家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了整个流程:

第一步,每年8月至次年1月,在深圳参加为期5个月的华侨生预科班培训,主攻英语。

第二步,在每年1至3月,办理移民签证手续,申请国外国际高中学籍,前往位于菲律宾马尼拉市的国际高中学习。

第三步,在国际高中就读,并进行18至20个月以上的专项联考课程培训。

第四步,返回深圳培训基地,参加为期7个月的考前集训。

第五步,协助学生报考、指导填报志愿、考前心理辅导,陪学生参加全国华侨、港澳台联考。

她介绍说,目前每名学生收费27.6万元,主要包括3.6万元华侨生预科班培训费;5.8万元的华侨生办理费,主要包括移民办理手续费、咨询费以及菲律宾国际中学学籍注册费;14.6万元的在菲期间学习费,包括在驻马尼拉就读国际高中期间的学费、专项联考培训费;3.6万元的归国考前集训费。

华侨生联考培训机构收费在32万至50万元,每家机构每届报考人数6人到近百人不等,而且报考人数在逐年增加。

国内的一些地产公司也将华侨生联考作为自己开发的海外地产的卖点和噱头。四川的程女士在参观国内某知名地产公司位于马来西亚的地产时,地产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她,他们已经跟知名的教育机构签署华侨生项目合作协议,为业主子女提供华侨生课程,打造通往名校的绿色通道。

录取分数到底是多少?

“200分上‘211’”“400分上‘985’”,华侨生联考真的像中介机构宣传口号一样容易?这场“神秘”的考试分数线是多少?

记者询问华侨生联考难度,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让笔者不必担心:“我们这里的学生大多成绩中等偏下,来自福建、山东等地。但也有厦门等地成绩较好的学生,为冲击北大等国内一流名校。”该工作人员承诺,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到该机构走华侨生路线,如果比较努力,考入一本院校没问题;只要能按时上课、完成作业,考入二本院校没问题。工作人员一再强调,华侨生联考相比普通高考,难度要低很多。

知乎上网友对华侨生联考的评论

总部设在广东教育考试院的中国普通高校联合招生办公室(简称全国联招办),从2011年开始(2015年除外),每年都会公布华侨生联考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笔者查阅发现,分数线5年没有变过:

第一批本科院校文史、理工类:400分。

第二批本科院校文史、理工类:300分。

预科在这个基础上减20分。

艺术类、体育类院校(专业)为200分。

在录取人数方面,根据中国侨网提供的数据,各学校有所不同,多者如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每年录取一两百人;少者如清华大学,每年只有约3人;同一所学校,录取线逐年变化,差别可能很大。

4月13日,记者以家长身份致电山东大学、吉林大学招办。对方介绍,在近年来的全国联招中,两所学校每年招生计划分别为30人、20人,由于填报该校的考生相对较少,录取分数线为第一批本科最低分数控制线400分。吉林大学一般都招不满。

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解释,除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以及厦门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侨校外,很多内陆省份名校在华侨中的知名度不高,从而出现在全国联招中报不满的情况。

致电部分全国联招参与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去年仅有4名满足要求的考生填报该校。同为“985”高校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近两年全国联招均无考生填报。“只要填报我校,且分数超过第一批本科最低分数线,就有机会被我校录取”。

据介绍,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大、中国政法大学、四川大学等6所高校,去年全国联招最低分数线为550分、480分、450分、450分、441分、420分。

虽然很多华侨生联考中介机构一直宣传“100%一本率”,但港澳台华侨生联考的总体录取率并没有那么高。中国侨网称,最近3年,全国联招每年报名人数为4500—4700人,一本率29%,二本率36%,每年约有800至900人考不到300分。

复旦大学招办工作人员表示,该校在2016年全国联招中,文科最低分数线为621分,而2014年为562分。录取分数线出现大的波动,跟报考人数、试卷难度息息相关。

“华侨生”此前曾被严厉打击

“真正在海外接受教育的华侨子女根本考不过这些土生土长的大陆考生。”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认为,激增的海外高考移民已经使得港澳台华侨生联考出现了“挤出效应”,“这些真华侨名额被海外移民挤占了”。

“平时都在一个班上课的同学,临近考试,同桌的他摇身一变,成了华侨生。”说起华侨生联考,刘海峰记忆犹新,十多年前,这样的“华侨生”不在少数。

据刘海峰回忆,因为当时没有在国外居住2年的限制,所以很多大陆考生都是在国内读书,临近考试才出去,换取华侨身份。2005年前后,华侨生数量的“不正常增长”严重破坏了全国联招的公正性,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为堵住这个漏洞,2006年,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国务院侨办对华侨生全国联招报考资格进一步明确,要求考生必须取得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最近4年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

该政策“杀伤力”巨大,据媒体报道,2006年上海地区全国联招入学考试华侨生仅有不足30人,回落至2004年的20多人的规模,而2005年该考点华侨生为103人。当年厦门考点华侨生更是断崖式下跌,当年只有13人参加考试。北京地区有数千名学生报考全国联招,但只有200人取得了准考证。

但培训机构很快找到了破解国外2年居住限制的门路,造成华侨生数量又出现增长。2016年,仅厦门一家教育机构就宣称有200多名学员参加了全国联招。

北京一家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以前都是几个孩子,今年30多个。”今年他重新把中介合同修改了,费用从去年的39万元改为49万元。

部分资格或无法获得华侨生身份

对于目前华侨联考的“漏洞”,参与录取高校和组织者联招办是否知情?面对记者的咨询,暨南大学、华侨大学招办明确表示,第二家园计划不属于长期或永久居留权,通过者无法仅凭该项目以华侨生身份报考学校。

厦门大学招办的工作人员介绍,对于学生是否具备全国联招报考资格,该校不做审核。只要厦门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认可,能在该部门报上名,该校就会认可。

致电厦门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后,该部门工作人员同样表示无法回答:“我们只是报名确认点,而资格审核主要是由联招办负责,特殊情况由联招办决定。联招办同意,我们就同意。”上海高校招生办公室的表态与厦门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类似。

全国联招办的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之前也有考生向该机构反映过该问题,他们已经了解该情况,并已将该情况汇报给了教育部。“不是我们不管,而是政策没改的话,我们是没办法限制他们的。”

该工作人员表示,全国联招简章等招生政策是教育部、外交部、国务院侨办、公安部等部委联合制定的,全国联招办只是负责执行现行政策。该工作人员再三强调:“我们没办法判断出哪些考生是通过中介报名的。”该工作人员以通过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报名的考生举例说,该机构目前只能看到该考生是马来西亚华侨,但无法分辨该考生是真华侨,还是通过中介操作的身份。

“通过这种投机取巧取得华侨身份的考生,虽然不合理,但却是合法的。”中国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深圳市政协原委员杨一平建议,由于绝大部分钻空子的“华侨生”唯一目的是全国联招,其父母并不会像大部分华侨生父母一样,有长时间生活在国外的经历。国家相关部门可从这方面出台部分限制性条款。此外,由于菲律宾特别居留退休签证、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等项目已成为“重灾区”,相关部门也应对通过这些项目获取华侨生资格的考生,出台限制性条款。

▲华侨联考上名校并不容易(图片来源:中国侨网)


律师说法

铲断背后的黑色利益链

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王永杰认为,国内生“变脸”为“华侨生”的行为虽未构成违法,但严重影响了全国联招生态。为此,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考生报名资格的审查工作。对提供虚假报名材料取得报名、考试、录取资格的“华侨生”,要取消其报名、考试、录取资格。就算已毕业也要取消、收回其学历证书。此外,要推进华侨生报考以及录取信息的全方位公开。

对于目前中介“挖掘”法规漏洞,主管部门要尽快填补或修复可能存在问题的政策漏洞。由于绝大部分“华侨生”父母长期工作、生活在国内,并不会像真正的华侨生父母一样,拥有国外工作、生活的经历。主管部门应在这方面想办法、设门槛,要求报考者提供这方面的材料。

这种现象之所以愈演愈烈,“移民中介”“培训机构”四处宣传,甚至在公开媒体上大肆炒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相关部门不能以它们“合法”而撒手不管,而要通过规范报考条件等举措,有效打击,斩断“华侨生”背后的黑色利益链。

来源 | 中国教育报、北青财迷到家

编辑 | 孙晟源

点击以下关键词看往期精彩内容

乱停单车将罚款最强神同步暴打老师假送餐员

少女被同学勒死微信关打赏健身断腿反腐大戏

老父儿媳争遗产绑架遭撕票怼人被赞达康书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