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建议强制缴纳生育基金、丁克家庭交税……网友炸了

设立生育基金、对丁克家庭征税,这两则专家建议最近引发热议。

8月14日《新华日报》刊发题为《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的署名文章。作者是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刘志彪、张晔。

这篇文章建议——

设立生育基金制度,尽量实现二孩生育补贴的自我运转。可规定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并进入个人账户。

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时,可申请取出生育基金并领取生育补贴,用于补偿妇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断劳动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损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账户资金则待退休时再行取出。

这篇文章刊发后不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胡继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进一步表示,由于丁克家庭在年老后需要别人家的孩子来抚养,不应当鼓励和提倡,应该对丁克家庭征收“社会抚养税”。

不生孩子的人更应该交生育基金。过去中国采取计划生育,向超生的家庭征收社会抚养费,但是未来鼓励生育,应该向丁克家庭征收未来的社会抚养费。人老了之后光靠钱是没用的,还是需要年轻人,别人家的孩子来照顾。这些丁克家庭老了之后没有后代,是要占用社会资源的,所以将来要对丁克家族进行征税。

对于两位专家的建议,很多网友表示反对。

阿袁:现在大家不愿生孩子的主要原因在于抚养费用太高,应该着重解决这个问题,把钱用在提高公共服务,降低抚养成本上,例如增加托儿所数量。

sheep咩咩不爱吃草:我以前以为是钱的问题,后来发现根本不是钱的问题。如果压根就不喜欢小孩,生出来就像是绑架了你的人生。

梁玉:生不生孩子都要交给本人来选择,我们要为了想生孩子的人创造合适生育的社会环境。

瑶瑶:可能要让专家失望了,跟养娃的开销比起来,什么生育基金、丁克税都是毛毛雨。

小酿:多生超生要交社会抚养费,少生不生也要交,这个逻辑谁能讲明白一下?

一位网友直接指出,在高科技时代,人口大国对抗老龄化的正确方向应是实实在在地办好教育,加强科研,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是简单地鼓励生育,以人海战术为锦囊妙计,以“人口红利”为“不变”应万变之策。

8月17日,央视网刊发评论《“设立生育基金制度”是一项荒唐的建议》,文中表示:

首先生育是人的基本权利,生还是不生,都是个人和家庭的自由。我们可以通过宣传鼓励生育,也可以制定激励政策引导生育,但不能以“设立生育基金”之名对不生或少生家庭行惩罚之实。这种建议于法无据、于理不通、于情不合,既有违常识,也暴露了研究者专业素养的不足。

其次,少打群众的歪主意,不要动不动就建议收费。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同时我们要看到,大家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负担还很重,中国家庭债务水平长期居高不下,上海财大研究院刚刚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我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已超过美国当前水平。

有些年轻人不是不想生,而是确实压力太大,对症下药的良方在于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优抚生育政策和真金白银的公共投入解决人们生娃的现实之虑和后顾之忧,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从老百姓身上薅羊毛,这看似为国分忧,实则是荒腔走板的高级黑。

其他专家怎么看呢?记者采访了几位业内专家,听听他们怎么说。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张耀军表示:

我觉得生育基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支持生育是国家的事,让人们拿出一部分工资支持别人生育,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反对。

社会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现在关键是提升人的素质,改善人的生活质量,不能一味注重数量。

国务院参事马力认为:

生育基金对于生二胎的鼓励作用微乎其微,它与生育保险实际上是重复的。

现在大家不愿生孩子的主要原因在于抚养费用太高,应该着重解决这个问题,把钱用在提高公共服务,降低抚养成本上,例如增加托儿所数量。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说:

提出用个人缴费来互助共济生育津贴,无异于“强制生育”。

建议用已有的公共资金(已征收的社会抚养费、结余的生育保险基金、财政资金)向经济负担较重家庭“定向”支付二孩生育津贴,该津贴以提高生育质量和教育支持为根本目的。

各位青菜,

你有孩子吗?

如果没有,

你准备要孩子吗?

有什么想说的,

写留言给我们吧!

编辑|王子轩

来源|中国新闻网(ID:cns2012)、央视网


更多精彩内容可戳↓↓↓

■3起命案,7条人命!兄弟俩逃亡25年后……

■刚刚,疫苗案有了最新消息!

■黄晓明回应卷入“18亿操纵股票案”:是我理财不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