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年轻人“瞄”上了老年旅游团……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放牛班 Author 放牛班

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被称作是个“人从众”的假期。火车票抢不到、酒店贵到爆、交通堵到想喊叫……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为了省心省力,一些年轻人选择加入了老年旅游团。

“抢占老年团”,最近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成为一种旅游新风尚:跟与自己父母年龄相仿的老人一起出游,让他们反而有了不少新收获。

五一“杀”入老年团
今年五一假期,30岁的朱琪报名了一个老年团,却收获了一份意外惊喜。
朱琪参加的旅行团一共50多人,除了她,其他人的平均年龄都在50岁左右,基本上是她的父辈年纪。
在去景点的路上,朱琪就体验到了老年团的不同之处。比起与同龄人旅行时各顾各的安静,老人们则是欢声笑语。有的老人会主动跟朱琪唠家常,说说昨天的《新闻联播》,聊聊超市有什么在打折,探讨一下市场里的砍价心得……跟老人们聊起这些,朱琪才意识到生活中有很多值得关注的事情。
朱琪报的这个旅行团不包一日三餐,吃饭只能自己解决,因为是团内年龄最小的“孩子”,朱琪顺理成章当上“团宠”。“很多叔叔阿姨特别热情,怕我吃不饱,各种投喂,除了干粮,还有各种小零食。”朱琪说。
今年五一假期旅游的最大特点就是“人从众”,朱琪去的景点也是如此。不过,她很庆幸报的是老年团,因为老人们旅游的节奏比较慢,时间不是很赶,因此朱琪体验到了与之前“流水线”式观景不一样的感觉,她可以更舒适地去关注沿途的风景。

朱琪跟老年团一起旅游

旅行的第一天下起了小雨,爬山的台阶湿滑。朱琪本打算自己穿行山顶,但考虑到天气原因和叔叔阿姨们的身体状况,朱琪选择和他们一同爬山,过程中,叔叔阿姨会叮嘱朱琪小心脚下,朱琪也会帮他们拎包、拍照。
让朱琪感到放松的是,叔叔阿姨们在旅途中是真正没有烦恼的。
刚刚考研上岸的刘心雨为了图便宜,报名参加了一个老年团去北京旅游。
在旅途过程中,心雨能感受到叔叔阿姨对北京的向往,这些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对北京有一种特殊的情怀。而关于北京的很多知识,她也都是从叔叔阿姨们那里听来的。
尤其是在参观天安门广场的时候,叔叔阿姨们聊起共和国的第一代领袖们更是滔滔不绝,把他们小时候经历过的、听说过的事情都一股脑地跟心雨倾诉出来,心雨甚至觉得自己被老人们带入了共和国创建初期的那个年代。

心雨在北京旅游,老人们在居庸关长城上拍照

“老年人的这种生活方式是我向往和羡慕的,等我到了那一天,我也会这样生活。”朱琪觉得,这次参加老年团的体验感很不错,起初因为价格便宜才报名的心雨,反而开始庆幸自己加入的是“老年团”。

重识老年“旅友”,比想象的“疯狂”

在读研张雪去年暑假期间曾报团去九寨沟旅游,结果“误入了老年团”。
登上旅游大巴找空位的张雪发现,车里一排排坐着的都是头发花白的老年人,心里的疑惑和忐忑瞬间袭来:“我到底在什么方?
在大巴车最后一排,张雪和同伴找到了并排的座位,路上她跟前排的叔叔阿姨起来才知道,这个团就是老年团,不仅这辆大巴是老年人,后面的大巴也都是老年人。
喜欢旅游的张雪去过青海、武汉、四川,都是自由行,这次跟团出行她是陪着闺蜜来的,闺蜜要做一个旅游线路体验的项目,张雪听说能去避暑胜地九寨沟,于是高兴地加入了进来
想到要和这么多老人一起旅行,张雪心里有种“大事不妙”的感觉,最大的担心是会玩”。
第四次去泰国旅游的陈帅也是这么想的。当他走入老年团时,第一感觉是泰国这种异域风情的旅游并不适合老年人。
陈帅这次是陪朋友去泰国担心自己做不了一个“好导游”,于是选择了报团。结果集合时才发现,这个旅游团的20多个人里,有一多半老年人。
起初的旅行跟陈帅想的差不多,老人的作息和年轻人不一样,比较规律。团里的几个年轻人每天结束行程后还会去按摩、喝酒、吃烧烤,而老人们则早早就睡了。
泰餐的用料主要以海鲜、水果、蔬菜为主,口味偏酸辣,很多年轻人都吃不习惯,更不用说老年人了。陈帅说,吃团餐时很多老人都吃不了多少,但他们不会像年轻人一样去外面买顺口的东西吃,而是将就着把饭吃完
随着旅途的深入,陈帅发现老人只是在生活习惯上跟年轻人有些差距,但在“玩”这件事上,有些老人甚至比年轻人

与陈帅同团游泰国的老年人在乘坐大象

到了海边,老人们也会下海玩水,有的玩起来还很疯狂。当时团里可以自费580元报名环岛拖伞项目,很多老人都果断报名了。有位老奶奶兴致勃勃地报了名,虽然最后因为紧张放弃了,但这让陈帅觉得老人们更像是可爱的“孩子”。
张雪也发现,对于玩这件事,老人似乎比年轻人融入得更快。她所在的旅游团到达藏地时,导游安排了跟当地藏民互动的环节,反而是老年人更快融入了进去。“当时一个藏族小伙在献唱,整个屋子的气氛一下就热闹了起来,叔叔阿姨们围成一个圈一起拍手,跟着音乐节奏舞动,越来越兴奋。”张雪说。
在藏族小伙进行“哈达”文化表演的时候,叔叔阿姨们会开心地摆pose,三五成群地抢着拍照,开心到“忘我”。张雪说,那一刻她从叔叔阿姨的笑容中感受到了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她甚至被他们的可爱,感动得差点流泪。

张雪同团的叔叔阿姨很快融入藏族哈达文化表演

担心被问婚育家常,老人聊天没有边界感?

“误入老年团”的年轻人曾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有些老年人的交往边界感较差,有的会不断地拉着你问东问西,打听你的工作家庭状况和婚姻生育情况。

华东师范大学的大一新生子怡说,她也是“误入老年团”的,但这次去普陀山的老年团游总体来说玩得还是很轻松的

一些老人会跟她聊些客套话,如果有些话题她不愿意聊大家也不会强行追问“因为互不相识,彼此还是很友善的,肯定存在边界感。”子怡说传说中的那些”不太好的生活习惯”在这个老团里也并没有出现。

“他们不喜欢跟陌生人打成一片,不会过多交流,也没有因为我是年轻人就对我格外关心。如果陌生人突然很热情地对待我,我会觉得很恐怖”子怡说。

在老年团中另一个被担心的问题是“购物环节”。但在参加过老年团的年轻人看来,他们的购物体验如何取决于这个团的性质和人员构成

张雪参加九寨沟旅游团里老人在购物上就比较理性。而心雨参加的那个游团由于本身价格就极其便宜,所以购物环节的体验就不好,导游老人们疯狂“洗脑”,不少老人买了很多不值钱的东西。

老年团里的“需要”与“被需要”

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很多写“抢占老年团”的文章中都会提到“老年团治好了年轻人的社恐”。年轻人发现,在老年团中,他们与老人的沟通会明显多于同龄人。有心理专家分析认为,社恐的治愈就来源于人际关系中的需要与被需要。

在普陀山旅游的子怡说,吃饭时,老人会经常问她吃饱了没有,和子怡同桌吃饭的一老爷爷看着桌子上的菜比较少,害怕大家吃不饱,还会自掏腰包买一份酸菜鱼让大家一起吃,团里还有老奶奶买橘子分享给大家。

张雪陪闺蜜去九寨沟时,闺蜜还带着上小学的弟弟,小男孩刚一上大巴,老人们不自觉地入了“爷爷奶奶”的角色里,全程把他当“自己的孙子”宠。

他们会把好吃的分享给他,因为没吃到想吃的菜而闹脾气时,同桌的爷爷也会吃不下去,只想安慰闺蜜的弟弟。

张雪还发现,旅途中每次集合时,自己和闺蜜永远是最后一个上车的。这也是很多参与过老年团网友的共同体会。不过,老人们对于年轻人的“迟到”很宽容。虽然自己习惯了早睡早起,从不迟到,但他们也能够体谅年轻人贪玩、贪睡的作息。有的老人还说“趁你们没来之前,们先坐着歇歇。

通常来说,老年人和年轻人的交流和互助是双向的,但在出境游里,老年人往往更需要年轻人的帮助。

陈帅发现,老人们在语言方面普遍不如年轻人,他们会麻烦陈帅等年轻人帮着填写入境申请表。在与当地人交往中,老年人也更依赖年轻人,他们不愿主动跟外国人打招呼,需要买东西时会让年轻人帮忙。这时,老年人会把团里的年轻人当自己的儿女一样依赖。

在这次老年团游中,心雨发现,团的老年对年轻人的依赖还因为他们不能熟练地利用网络。由于旅行团不管晚饭,心雨都是在北京各地打卡烤鸭店、涮肉店,但很多老人就只能在宾馆周围吃,或者凑合一碗泡面。当他们听到心雨说去吃了烤鸭和涮肉的时候,还主动跟心雨说下次叫上他们一起

心雨觉得自己想得不够周到,“他们出门在外什么也不懂,面对大城市的交通和互联网,他们会不知所措,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对老年人多一些耐心,尽自己的所能为他们提供帮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子渊 实习生 陈金库
编辑|张彬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放牛班,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选|石佳
统筹|柳璐 
监制|高杉
更多内容↓↓↓

刚刚,警方通报“高铁掌掴事件”:双方均违法

痛心!3名落水失联干部确认遇难

冯巩当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