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如何转为资源?下水道体现城市智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1307pw0k6i&width=500&height=375&auto=0
◆ 北方进入“暴雨模式”,城市内涝再现↑↑
◆ 武汉近50年因房产开发被吞噬近百湖泊
◆ 德日许多住宅地下设有降水净化储水罐,有的甚至把它作为资源向缺水国家出口
◆ 我国城市普遍缺水,把降水转化为可利用的宝贵资源,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战略目标
◆ 附文:《又到一年“雨水期”,汽车涉水哪些保险最实用》
作者为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近些年来,随着急速的城市化,一些城市建设中忽视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怠慢了基础设施尤其是城市排水和储水设施的建设,遇上暴雨连绵,一些城市即成泽国。
随着不断的城市化,大量水泥、玻璃、沥青之类的非生态建筑材料,以及人口加剧向城市集中,城市面积越来越大,使得城市中心密集区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大城市洪涝灾害严重,降雨并不是全部原因。应该看到,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土地高强度地开发、不透水气的“硬化”面积增大、湖泊河流等湿地锐减、土壤保水能力急剧下降,直接加剧了干旱和水灾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而在城市建设管理中“重地上轻地下”、“重形象轻内涵”的指导思想,造成基础设施体系薄弱和排水系统不全,则是另一方面的重要因素。
▲河南郑州:7月19日,车辆和行人在郑州街头一处积水路段涉水前行。当日,河南省多地出现大范围降雨天气,郑州市遭遇暴雨袭击,造成市内部分路段积水严重,给城市交通带来较大影响。
以洼地城市武汉为例。素有“千湖之省”的湖北省本来湖泊湿地遍布,2005年的水资源普查报告显示,武汉市共有大小湖泊166个,其中在武汉市中心城区就有127个,被誉为“百湖之市”。但数字的另一端是,在近50年的时间里,仅因房产开发被吞噬掉的湖泊就有近百个,2016年武汉市中心城区只剩下38个湖泊,并且还面临着将持续被“填湖造地”的蚕食之忧。
▲16年间逐渐消失的武汉下马湖,两个湖面完全被新建住宅吞没。上图为2000年9月21日的下马湖,下图为2016年2月20日的下马湖。
从面积来看,根据武汉市水务局的资料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市的湖泊面积总共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近10年中,武汉中心城区湖泊面积由原来的9万余亩缩减为8万余亩。武汉市民早先耳熟能详的“杨汊湖”、“范湖”等已名存实亡,只留下一个带“湖”字的地名。2000年前后,常青花园、民航小区、杨汊湖小区、桥苑小区、汉口火车站、民航管理局等新建设区,填占了大片湖泊湿地,造成了汉口和汉阳中心城区内的多个小湖泊消失。
湖泊湿地在文学上被称是地球母亲的明亮眼睛;在功能定位上是城市生态循环的肾脏。以片面追求房地产开发经济效益而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循环规律,会遭受大自然的报复。
早在千年之前的北宋,先人以极高智慧建设了一个未遭水淹的模范城市——赣州。当时的知州刘彝修建了被称为“福寿沟”的地下排水工程,它利用了赣州老城地势中间高、江边低的特点,有意增加沟的坡度,加快了排水速度。当江水超过这个水位的时候,“拍门”(闸门)就会自动关闭,防止洪水倒灌入城,当江里水低于城里面的水位时,城里边的水又会自动把闸门冲开,往外排水,形成了一个很科学的自动调控体系,使得历次暴雨中几乎从没有积过水。除此之外,沟里不存水、排水快,还由于有与福寿沟相连的近百个大大小小水塘。
国外也有许多成功案例可作为他山之石。
比如巴黎。1850年,由塞纳省省长奥斯曼男爵和欧仁·贝尔格朗工程师主导,在巴黎市地面以下50米建设了总长2347公里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排水管道,其规模远超巴黎地铁,该“下水道博物馆”甚至已成为除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和凯旋门之外的又一著名旅游项目,从1867年巴黎世博会开始,陆续有许多人慕名前来参观。
比如东京,拥有深达60多米的“地下神殿”。即使在持续大雨的梅雨季节,地面也极少出现积水。原因在于配置有1.4万马力的下水道水泵,它可以以每秒200立方米的速度将地下水排泄到附近河流,然后入海。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计划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遇到降雨时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渗透、蓄水,通过推广透水地面铺装、增加湿地、提高绿地覆盖率和设置地下储水设施等综合措施,补充地下水或储水于地下,在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再生”出来并加以利用,并能够净化径流的雨水。
鉴于我国的城市普遍缺水,把降水转化为可利用的宝贵资源,是我们建设海绵城市的战略目标。
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在规划建设中就注重了雨水渗滤系统,它由地面铺装、绿化种植、渗滤沟管及雨水收集池等组成。建设地下储水设施,是一些国家积极建设的内容之一。在德国、日本,许多住宅地下均设有降水的净化储水罐,有的甚至把它作为资源向缺水国家出口。
应该看到,林地作为地球之肺,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植被的海绵效应能够很好地保持空气湿度和涵养水分,地表丰富的植被能延缓地表径流。据计算:每公顷林地可以比裸地多储水3000方,每平方公里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一座近20万方的水库。LW
刊于《瞭望》2016年第29期
原标题《下水道体现城市智慧》
又到一年“雨水期”,汽车涉水哪些保险最实用?
来源丨人民网 记者丨张文婷
汽车被水淹 全险可以赔吗?
很多车主都有过这样的困惑,买的是“全险”,但为什么车辆涉水时却无法得到理赔?对此,多家保险公司理赔员表示,所谓的“全险”,是消费者与汽车销售商的一种俗称, “全险”不等于全保,只是对购买险种比较多、保障比较全面的车险的统称。
据了解,车险的“全险”一般是指交通强制险、车辆损失险、不计免赔险、第三者责任险、车上人员责任险、全车盗抢险、划痕险、玻璃单独破损险等险种,往往购买后可以有效预防大多数损失,所以俗称“全险”。
值得注意的是,“全险”在车辆涉水的部分情况下可以实现理赔。据保险理赔员解释,如果车辆在静止状态被水浸泡了,如车辆停放在路边或是地下车库,由于积水太深导致车辆进水。只要发动机没进水,仅更换零件、修理电路等,都属于“全险”中车损险的保障范围。即便是洪水将车身淹没,造成汽车全损,保险公司也可以按照全损赔偿。
而涉水行驶或在水中启动造成发动机损坏,就不属于保险责任,得不到相应的理赔。
买了涉水险就万无一失了吗?
如果车主希望获得发动机进水损失的赔偿,就需要购买车损险的附加险——涉水险。涉水险也被称为“发动机特别损失险”,它是车损险的一项附加险,除了车辆其他损失外,可对涉水造成的发动机的损坏进行单独赔付。
由于涉水险是车损险的附加险,如果没有购买车损险是不能单独购买涉水险的。车价越高,涉水险相应的保费也越贵。在拥有车损险的前提下,涉水险的保费是车损险的5%。如果按照一辆售价15万元的家用车为例,这辆车的涉水险大概在100元左右。
涉水险是车主为发动机购买的附加险,保险车辆在积水路面涉水行驶或被水淹后致使发动机损坏可给予赔偿。
但是,如果发动机进水后,由于人为操作导致的发动机报废,车主将得不到涉水险的赔偿金。
在此,保险理赔员特别提醒车主,通常情况下,如果车辆在水中熄火,有50%可能性会导致发动机损坏;但如果熄火后再次发动,那么发动机肯定要“报废”。
因此,车主千万要注意,汽车涉水后千万不能在熄火后再次发动。一些保险公司还会把进水熄火以后的二次发动作为涉水险的免责条款,也就是说,如果车子淹水以后,车主还试图二次发动,由此造成的发动机损坏,即使是上了涉水险,也不予以赔偿。
此外,无论是行驶中雨水进入车辆进气口导致熄火,还是停驶在小区/地库/街道的车辆被雨水没过进气口,只要再次进行打火启动车辆,对发动机造成损伤的情况,属于车损险中责任免除中第十条第(三)款责任免除中“损失扩大”之规定,根据条款,附加险条款未尽事宜,以主险条款为准,因而该情况下,即使购买了发动机涉水损失险,也不能进行理赔的。
因此,车主在暴雨台风天气涉水行驶时,在确认可以通过的情况下,最好以低挡慢速通过,在行驶过程中不要松开油门及换挡,否则,很容易造成排气管进水致使发动机涉水致损。如果周围水位接近车轮的2/3处,就不要强行通过。若车辆不幸被淹,也不要习惯性地点火启动,静止状态下被淹造成损失,只要车辆参保车辆损失基本险,都属于保险公司的赔偿范围内。
据了解,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后,保险行业统一标准,将涉水险的绝对免赔额由20%降低到15%,也就是说,在车子出现涉水故障时,保险公司由之前的赔偿80%上升到赔偿85%的车辆损失金额,剩余的15%需要车主自己自行负担。但,如果购买了车损险、涉水险、的不计免赔,事故损失可实现全额赔付。
汽车涉水理赔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步:先别移动车辆,找到你的车辆保险单
车主应该在第一时间查看自己是否购买车损险以及其他附加险,若汽车在保险期内,在24小时之内向保险公司报案。
第二步:可保存气象证明
关于这一点,其实在倡导简化理赔程序之后,很多保险公司都不要求车主提供了。如果细心的车主,也可留下相关媒体的报道作为索赔证明。
第三步:接受查勘定损
保险公司会安排工作人员就近查勘,并对车辆受损情况进行拍照。
第四步:提供相关证件
查勘过程中,你需要向工作人员提供车主身份证、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驾驶证的正副本、车主的银行卡,工作人员需要拍照使用。
第五步:查勘结束后修车
程序结束后,车主就可将车辆送到维修机构或4S店进行维修,送车去维修前,最好将车内重要物品收好,费用先由车主自己垫付,然后等待保险公司补偿费用。
◎ 19日获奖者
《习近平当前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一文的留言者兆丰。获奖者请将邮寄地址、邮编和联系方式发送至瞭望微信。
◎ 赠什么书?
瞭望新媒体与中信线上读书会合作,接下来为读者送出《分享经济》。
◎ 怎么得到?
在当日瞭望微信任意文章后发表你有见地、有建设性的评论,被选取后评论最多者,可获赠上述四种图书之一。截止时间为当日24时。
转发请注明【来自瞭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瞭望客户端
更多精彩,请订阅《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