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国际形势多事之秋,中国为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什么
◆ 出席第71届联大系列高级别会议,对加拿大、古巴进行正式访问……李克强总理28日圆满结束美洲之行回到北京,2016年是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5周年
◆ 李克强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在世界多事之秋彰显中国“正能量”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危机管理研究中心
为什么说国际形势正值多事之秋?
首先,当今世界格局发展演变呈现“四多四化”。
一是力量中心多极化,包括“一超六强”,美国仍为“一超”,“六强”为中国、欧盟、俄罗斯、日本、印度、巴西,中国已被外界视为“世界第二”。
二是综合实力多层化,依次为美/中、欧、俄/日、印、巴三个层次。其中,欧盟因为英国“脱欧”而被削弱,如将英国单列,则可将其排在第三层,但双方的“脱欧”谈判恐将漫长,故欧盟与英国仍可视作一个整体。
三是大国关系互动组合多样化,既有发达与新兴经济体两大集群之间的竞合博弈,又有集群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还有老牌大国与新兴大国一对一的博弈,如美俄、美印关系等,以及多个三角关系。
四是国际行为体类别多元化,主权国家仍是核心,但各类非国家行为体影响大增、能量惊人,如富可敌国的跨国公司尤其是网络信息等高科技公司,以及国际恐怖组织等。
其次,世界及地区秩序深刻重塑引发失序乃至无序,秩序主导权之争激烈,致使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动荡不安、意外频现,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呈现低增长与新平庸,国际经济规则之争激烈。
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挥之不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一再下调今明两年的世界经济增速。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南辕北辙,难以形成复苏合力。美国强推TPP及TTIP,企图构筑针对新兴大国的“规则围墙”,发达国家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日渐抬头,经济全球化面临裂变乃至停滞。
二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垂而不死,加剧恐怖主义在全球蔓延。
“伊斯兰国”虽然在多条战线受挫,但通过对外渗透和频繁发动恐袭等进行反扑,特别是利用难民危机对欧洲及土耳其等趁虚而入,在多国频频得手,导致欧洲谈恐色变。与此同时,独狼式恐袭不断,除了在欧洲,美国反恐在“911”十五周年之后仍然压力巨大,在本届联大前夕就接连发生了多起。
三是西方国家民粹主义甚嚣尘上,反体制、反移民、反全球化蔚然成风。
欧洲面临来自中东的难民潮严重冲击,难民事实上成为了经济社会问题的“替罪羊”,排外思潮与极右势力由此日渐得势。本届美国总统大选让人惊掉下巴,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以所谓“美国优先”为口号,鼓吹仇视穆斯林、贸易保护主义和对外推卸国际责任的孤立主义,并没有受到民众的反对。
四是英国“脱欧”公投过关,其后续战略影响深刻复杂。
英国“脱欧”公投于6月23日举行,出乎时任首相卡梅伦乃至绝大多数机构的预料,投票赞同“脱欧”的超过“留欧”的,英国乃至欧盟历史被一个草率的公投一举改写。尽管英国真要完成“脱欧”尚需时日,但已难逆转,并将产生诸多深远影响。
五是中东与亚太两大“板块”动荡不已,域外大国地缘争夺加剧。
一方面,俄罗斯捕捉战机突然出兵叙利亚引发中东格局重组。叙政府军在俄参战的支持下不仅遏制住了“伊斯兰国”,而且在与西方资助的反政府军的较量中日渐占据上风,但美俄斗法仍然激烈。
另一方面,朝鲜接连进行核、导试验加剧半岛紧张,美国趁机强化亚太军力,并宣布将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朝加速推进核武器的导弹化,客观上助推美、韩、日三国军事联手,引发半岛乃至东北亚再度紧张。
中国在联合国发挥三大引领作用
今年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5周年。回眸中国参与联合国事业这45年历程,可谓从平凡到不平凡,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力推以“主动塑造、开拓创新”为特征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包括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出席第70届联大,中国引领作用日益彰显,表现在:
第一,经济引领。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一直最大,保持在25%以上。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牵头成立亚投行等,成为驱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领头羊”。
第二,思想引领。中国提供了一系列先进的国际关系理念,如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正确义利观”,推广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新安全观”等,对旧的国际关系理念起到了激浊扬清、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重要作用。
第三,方案引领。中国针对诸多地区与国际热点,提出一系列务实可行、公平合理的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体现在本届联大前夕出台的《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中方立场文件》之中。
李克强总理在本届联大所发表的讲话,也充分展现出上述中国在联合国的三大引领作用。
致力全面持久解决全球难民危机
▲9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难民问题领导人峰会并发表讲话。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9月19日和20日,李克强总理先后出席联大“解决难民和移民大规模流动问题高级别会议”、“难民问题领导人峰会”并发言,表现出中国迎难而上、勇于担当、致力全面持久解决全球难民危机的大国风范。
一是精准把脉当前难民危机,对症下药。李克强提出了四点看法:
难民和移民问题关乎世界和平与发展,影响地区稳定。当前,全球难民和移民数量之多、增长之快,为几十年来所未见。这不仅给相关国家发展带来冲击,威胁地区和平稳定,也拖累世界经济复苏,影响国际秩序,还给恐怖主义带来可乘之机。对此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国际社会必须积极加以应对。
难民和移民问题是一场人道主义危机,考问着人类社会的良知。人道主义精神必须弘扬,道义底线不能突破。在关注难民问题给欧洲带来危机的同时,也要关注其给叙利亚、阿富汗、索马里、南苏丹等国造成的灾难。
难民和移民问题的解决,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要在联合国框架下,制定和实施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充分发挥联合国难民署、国际移民组织等机构的协调作用。难民和移民过境国、目的国都要根据自身能力,通过适当方式发挥作用。当务之急是筹措资金和物资,确保难民的基本生活。
难民和移民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来源国的自身努力。战乱冲突、贫穷落后是难民问题的主要根源。有关当事方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国际社会也要劝和促谈,努力使难民和移民来源国走上长治久安之路。
二是高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中国尽力而为、积极参与解决难民和移民问题。中国承诺,将在原有援助规模基础上,向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专门用于应对难民问题的人道主义援助,同时考虑进一步的支持措施;将积极研究把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的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难民和移民工作;将积极探讨同有关国际机构和发展中国家开展难民和移民问题的三方合作。
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 力促全球合作
▲当地时间9月19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主持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主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可持续发展是本届联大会议的一个重大主题,中国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和领跑者。9月19日下午,李克强主持“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同努力改造我们的世界——中国主张”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第71届联大主席彼得·汤姆森以及16个国际组织负责人悉数到场。
这是一次客场举办的“中国主场”会议,李克强在讲话中强调,首先,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应区分轻重缓急,优先聚焦两大核心任务:
一是要把消除贫困和饥饿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现在全球还有1/1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议程》提出到2030年消除全球一切形式的贫困,中国愿与各国一道,下更大决心,付出更大努力,确保如期甚至提前实现该目标。
二是要致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当前南北发展差距仍然十分严重,这是导致很多问题的根源。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应采取务实举措,援助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帮助他们融入全球产业链,提高“造血”机能。广大发展中国家自身也应倍加努力,制定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发挥比较优势,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其次,内外兼修,积极表态,中国将做落实《议程》的表率。
对内,中国已全面启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工作,有望在2020年使现有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政府已批准并将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如期完成各项目标。
对外,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自身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同时,愿积极参与相关国际合作,支持联合国在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将不断加大对南南合作的投入,与各国分享中国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机遇。中方也已向联合国正式交存了《巴黎协定》批准书。
李克强总理的讲话赢得参会国际组织负责人齐声喝彩。
从去年联合国发展峰会,习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中国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举措,到今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中国推动与会国家就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再到此次中方发挥“客场中的主场”作用举行的这一座谈会,与本届联大主题呼应合拍,中国紧紧抓住了“可持续发展”这一世界最大公约数。国际社会认为,中国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方面发挥了模范作用,贡献了中国智慧,展现了大国担当。
贡献智慧与实力兼备的“中国方案”
中国致力于世界可持续发展,李克强9月21日上午出席联大一般性辩论,发表《携手建设和平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的重要讲话,就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扩大南南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等发出“中国声音”,阐明“中国主张”。
一是深刻阐释“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首先是要发展,基础也在于发展。”当今世界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发展不足引起的。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全球性挑战的根源。唯有发展,才能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只有深刻认识和把握可持续的内涵,全面推进减贫、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公平共享和绿色发展,发展才能立得稳、走得远。
“可持续发展必须包容联动。”当前可持续发展面临“环境堪忧”、“动力不足”、“任务艰巨”三大挑战,国际社会应以“命运共同体、利益攸关者”的新视角,采取一致行动,共同应对挑战。
二是注重远近结合,坚持“四个必须”,维护并完善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
“必须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各国要把《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真正落到实处,支持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支持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机制,以适应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出现的新变化。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建设“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全球伙伴关系。
“必须坚持政治解决热点问题的大方向。”冲突各方应摒弃零和思维,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以宽容求和解。国际社会斡旋调解要主持公道正义,劝和不挑事、帮忙不添乱。其中:叙利亚问题应坚持政治解决的大方向,国际社会应加紧推动叙有关各方尽早结束战乱,达成全面政治解决方案;朝鲜半岛核问题应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坚持维护半岛和地区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有效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必须坚决予以打击,同时不能搞“双重标准”。
“必须携手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复苏。”要统筹运用多种有效政策工具,做到需求管理与供给侧改革并重、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结合。主要经济体应以负责任态度制定和协调宏观政策,既要考虑促进自身增长,也要尽力减少“负面外溢效应”,不能给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是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毋庸讳言,经济全球化也对有的国家产业和群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对此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化解,而不能“因噎废食、因小失大”。“经济全球化符合各国长远和根本利益,是大势所趋。”各方应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坚定维护以WTO为代表的自由贸易体制,使各国经济在双赢、多赢、共赢中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必须着力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国际机构应把新增资源首先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要切实兑现官方发展援助承诺,发展中国家应该立足自主发展,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各方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和各自能力原则,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巴黎协定》获得普遍接受和早日生效。
三是唱响包括“三个发展”在内的“中国发展与贡献”主旋律。
“三个发展”是“在深化改革中发展”、“在扩大开放中发展”、“在维护和平中发展”。
“中国贡献”即:中国支持国际社会解决难民问题的努力,郑重承诺将向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总额达3亿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到2020年对联合国有关发展机构的年度捐款总额将在2015年的基础上增加1亿美元,充分展现负责任大国风范。LW
刊于《瞭望》2016年第39期;原题《中国力量与智慧引领世界可持续发展》
转发请注明【来自瞭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我们
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