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地车说不?京沪网约车新规为何如此规定?
◆ 《北京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规定,“出租汽车驾驶员须有本市常住户口”
◆ 上海:网约车是出租汽车的一种业态,具有地域性服务特征,交通部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禁止网约车异地经营
◆ 附文:《滴滴:关于网约车征求意见我们的一些看法》&《网约车地方细则影响展望:价格或先升后降》
记者丨张璇 王龙
北京、上海8日同时出台网约车新规征求意见稿,意见稿均要求本地网约车“司机为本地户籍”“车辆为本地牌照”,同时对车辆规格也作出了较为严格的规定。
意见稿一经发布,引发网友广泛热议,并被有些网友称为“史上最严网约车新规”。有网友认为,新规一旦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广大网约车用户和网约车司机。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对网友热议的三大焦点作出梳理。
焦点一:网约车必须为本市车辆?
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表示,目前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60余万辆,交通拥堵由城市核心区向外蔓延,已远远超出道路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这一规定符合北京市治理“城市病”、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要求。同时,这一规定是政策法规的要求,《北京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出租汽车驾驶员须有本市常住户口”。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表示,上海市坚持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和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作为个性化交通,网约车应坚持适度发展的原则。网约车是出租汽车的一种业态,具有地域性服务特征,交通部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禁止网约车异地经营。
滴滴出行方面对此回应,此举将导致车辆供给骤减、大众出行效率将大幅降低,从而造成消费者等待时长延长。同时,因为供不应求,可能会再现司机“拒载”“宰客”等情况。
网友“Joanna”说,网约车难于管理,有安全隐患,支持各地政府实施新规。网友“小兔”则说,京沪两地本来就限牌,限制本地车辆事实上也是限制外地人从业。
焦点二:网约车驾驶员必须为本市户籍?
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表示,造成北京“城市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口无序、过快增长,严重影响了首都核心功能的发挥。治理“城市病”首要的就是严控人口规模。出租汽车既是首都窗口行业,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其未来发展必然涉及人口规模调控和产业发展及就业导向。“限定本市户籍”是治理“城市病”、实现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的客观要求。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对此回应,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已超过2415万,城市常住人口的大幅增长,对城市资源承载能力和城市综合管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按照中央和上海市加强人口规模控制和管理的要求,网约车驾驶员应具有本市户籍。
滴滴出行方面对此回应表示,“限定本市户籍”的做法会让“数百万网约车司机师傅失去目前的工作机会与收入”,这也意味着数百万的家庭将失去重要的收入来源。
网友“肥萝卜”说,“本市户籍”的规定限制了外地人,提高了门槛,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外地司机不熟路况的情况,也会降低安全隐患。网友“珠子”则说,“京车”“沪车”可以理解,但是“京人”“沪人”就有些歧视了,希望能给予非本地户籍与本地户籍市民同等的从业权利,不要让人失去创业创新的信心和热情。
焦点三:小排量汽车告别网约车?
在《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的第九条中要求,5座三厢小客车排气量不小于2.0L或1.8T、车辆轴距不小于2700毫米;新能源车轴距不小于2650毫米;7座乘用车排气量不小于2.0L、轴距不小于3000毫米、车长大于5100毫米。这意味着,很多小排量汽车将告别网约车。
对此,滴滴出行方面认为,对车辆规格的要求,无形中抬高了门槛准入标准。这是将有关部门提出的“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简单理解为设定更高车辆、司机门槛,将导致只有规格远超巡游出租车的中高端车辆才能从事网约车,从而甚至会将网约车费提高到当地出租车价格的两倍或以上。
据滴滴平台统计,上海目前从事网约车的车辆符合新轴距要求的,不足1/5。有业内人士表示,两地细则对户籍和车辆的严格限制将使得绝大多数滴滴平台上的车辆和司机被迫退出,无法继续为各地市民提供便利、实惠的移动出行服务。
有些网友表示,赞成加强对网约车的管理,有利服务,提质升级。而另有不少网友则不无担忧,将会重新面对曾饱受折磨的“打车难”“打车贵”的旧况,而高排量的车辆准入则更会增加城市环境压力。
来源丨新华社
原标题丨对外地车、外地司机说“不”?——网友热议北京上海网约车新规意见稿三大焦点
滴滴:关于网约车征求意见我们的一些看法
今天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公布了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数亿网约车用户和千万网约车司机。滴滴有几点意见想与有关部门商榷,也希望与社会各界一同探讨。
1、地方政府对网约车轴距(≥2700mm)、排量(≥1750毫升,≥1.8T或2.0L)、车辆准入年限(≤两年新车)以及网约车驾驶员必须有当地户籍的规定,无形中抬高了门槛准入标准,是变相的数量管控。这是将交通部提出的“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简单理解为设定更高车辆、司机门槛,将导致只有远超巡游出租车的中高端车辆才能从事网约车。此举将导致:
1)车辆供给骤减。以上海为例,据滴滴平台统计,目前从事网约车的车辆符合新轴距要求的,不足1/5;
2)司机大幅减少。如上海已激活的41万余司机中,仅有不到1万名司机具有上海本地户籍;
3)网约车车费翻倍。网约车定价之所以相对实惠,主要是因为社会共享车辆本身的平民性,要求用帕萨特、奥迪A4L等以上的车型提供网约车服务必然提高运营成本,或将抬高网约车费到当地出租车价格的两倍或以上;
4)出行效率大幅降低。粗略估算,等待时长将从目前平均5分钟延长到15分钟以上,同时因为供不应求,可能会再现司机挑乘客的情况。
显然,地方细则对户籍和车辆的严格限制将使得绝大多数滴滴平台上目前服务老百姓的车辆和司机被迫退出,无法继续为各地市民提供便利、实惠的移动出行服务。老百姓亦将重新面对痛恨已久的“打车难”、打车贵的旧况。而高排量的车辆准入也将增加城市环境压力。
2、过去4年来,滴滴一直致力于扩大平台就业,并帮助全国各地推进去产能再就业。仅在上海市,过去一年滴滴平台就给网约车司机创造了超过33亿人民币的收入。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对车辆、司机门槛的规定,恐怕会一举抹杀滴滴过去4年为地方就业做出的大半努力,会让司机群体收入减少70%以上。
数百万网约车司机师傅或将失去目前的工作机会与收入,这也意味着数百万的家庭将失去重要的收入来源。大量的网约车司机将面对失业打击,成为社会闲散人员,重新寻找工作,或将造成群体性危机和社会不稳定因素。而大量响应李克强总理“分享经济”从事网约车的兼职车主,也将被迫退出这个行业,刚刚在中国落地发芽的分享经济也将受到重创。
滴滴恳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能给予非本地户籍与本地户籍市民同等的从业权利,莫让民众对创业创新失去信心和热情。
3、国家7部委颁布的网约车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身份和价值,鼓舞了我国互联网移动出行行业发展,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政府革新的决心与创新的力量。而社会各界更是对其各地的落地拭目以待。
网约车和移动出行是新生事物,新业态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市场。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总理也指出,分享经济是拉动增长的新路子。作为移动出行行业的发展建设者,滴滴非常理解地方政府接纳新经济需要一个过程。滴滴将严于律己,不断通过管理和技术升级、大数据计算,合理地匹配供需,提升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品质高、价格优的出行服务,并帮助推动地方改革创新,成为增强新经济新动能的发展动力。同时,滴滴也希望地方政府能够为新业态和分享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正如交通部副部长刘小明所说:“这次改革我们根本的目的是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方便不方便,这是我们评价的标准。” 最后,滴滴再次恳请各地政府在制定细则的过程中,能够听取行业和公众的意见,让群众有改革的获得感,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福祉,让百姓拥有一个更便捷、高效、畅通的出行环境。
来源丨滴滴出行订阅号
网约车地方细则影响展望:价格或先升后降
记者丨叶健
8日,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城市齐发网约车细则。三座中国一线城市的细则,无疑成了其他地区的风向标。三地细则显示,“对网约车管理趋严”成为共识。公众最关心的网约车价格,或将迎来先升后降的变化。而对网约车平台,细则也将倒逼其走出低水平的补贴战争。
网约车价格或将先升后降
对很多乘客而言,关心细则的是因为关心网约车是否会涨价。其实,网约车价格,一方面取决于供需,一方面取决于成本。
在京沪细则中,对于车辆配置及车牌、司机户籍均作出要求,这也将导致合规车辆减少。
对此,滴滴出行表示,“以上海为例,据滴滴平台统计,目前从事网约车的车辆符合新轴距要求的,不足1/5;如上海已激活的41万余司机中,仅有不到1万名司机具有上海本地户籍”。
对于“合乘”,也就是俗称的顺风车,京沪也做出了每天限接2单的限制,这也将导致顺风车供应降低。此外,京沪还规定,“平台所提供下载的合乘软件应独立设置,不应与巡游出租汽车打车软件、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软件合并”,如果该条规定一旦落地,未来“顺风车”必须单独开发APP,与网约车和出租车叫车APP分割,这也会减少顺风车司机数量。
另一方面,细则也细化诸多合规要求,让网约车的成本与出租车和租赁车处于同等水平。业内人士认为,此前网约车的低价,一方面源于其补贴政策,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规避了诸多合规成本。随着细则的出台,网约车的成本也将相应增加。
首先是线下成本上升。三地细则均显示,三地均需要增设办公场所、服务网点和管理人员,以处理好服务司机、用户投诉、审查合规等问题。此前,网约车平台多以“轻资产”著称,Uber更是以每座城市的人少业务多著称。细则落地后,这种“轻资产”模式显然难以为继。
再就是保险成本上升。例如,按照北京的细则,网约车“应当按照营运客车类保险费率,投保交强险、赔付额度不低于100万元的第三者责任险和乘客意外伤害险”,上海也与之类似,深圳还增设了承运人责任险。业内人士测算显示,按此购买保险,每车每年的保险费用将增数千元。
还有税收上升。此前,网约车司机在缴税上存在诸多暧昧,这也让出租车公司颇多怨言。如今,地方细则均明确依法纳税。但问题在于,司机到底按照什么标准来缴税,也存在诸多说法。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根据各地的不同规定,网约车司机缴税标准从千分之六到百分之二十都有可能,相比之下,京沪等地出租车司机的缴税额并不高。但不论如何,税收也会进一步抬升网约车的成本。
一面是导致网约车数量减少,一面是增加网约车成本,加上网约车实行市场定价,短期看网约车涨价动力十足。
但从长远看,网约车价格或将经历先升后降,最终稳定在略高于出租车的水平。
对此,大众交通董事长杨国平表示,随着网约车行业逐渐规范,只要市场有需求,政府也可能发放更多的网约车牌照,以满足公众合理的出行需求。
实际上,多地的细则中,也都提出了要建立“动态监测和调整机制”,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网约车运力。这也为未来调整网约车的数量留下了空间。
地方细则将倒逼出行平台升级
对于网约车新政,不同平台的喜忧不一。
以网约车的B2C模式著称的神州专车,对新政颇为乐观。神州专车副总裁臧中堂告诉记者,地方细则会增加企业一定成本,但对神州的影响仍在预期之内,新政对倚重私家车兼职的平台影响更大。
细则对作为网约车市场的龙头老大滴滴出行的影响颇深,对其成本和商业模式均构成不小挑战。在对细则的回应中,滴滴出行表示,“希望地方政府能够为新业态和分享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实际上,随着新政落地和细则出台,网约车的红利期基本告一段落。但商业的前途永远在未知。随着细则落地,或将倒逼平台走出低水平的补贴竞争,进而走入创新出行产品的良性轨道。
其实,“互联网+交通”市场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前不久,共享平台新锐“摩拜单车”走俏资本市场和出行市场,滴滴出行也斥资数千万美元投资共享单车平台OFO。无人驾驶等出行科技的发展也引人瞩目。可见,“互联网+交通”市场仍是方兴未艾。
或许,未来的出行市场更值得期待。
来源丨新华社
原标题丨网约车地方细则影响展望:价格或先升后降 倒逼行业升级
扫描二维码,关注瞭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瞭望杂志
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