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相册|千里牧歌行(附“图闻|冬季呼伦贝尔”)
◆ 逐水草丰茂而居,沿牧道千里辗转,是游牧民族千百年来的生活方式。
◆ 他们在暴雪中用身体为羊群开路,他们在暗夜里吼退狼群。他们围炉弹唱,唱英雄史诗,唱相聚离别。
◆ 本期《国家相册》,带你领略千里牧道上诗意背后的艰辛,感受高山草原上的旺盛生命力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365dum5zy&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是冬季游客来此游玩的的首选。“那达慕”为蒙古语,意思是“娱乐或游戏”,竞技项目包括:惊险刺激的赛马、身体力搏的摔跤、比拼精准的射箭等。
“那达慕”在蒙古族人民心中,古老而又神圣。随着冬季旅游的兴盛,还增加了梦幻冰雪大世界,体验冷极村特色生活方式,以及滑雪、滑冰和雪地摩托等娱乐项目。
本期《瞭望E图讯》由瞭望记者杨乐带你一起走进冬季的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冬季旅游喜迎八方来客
呼伦贝尔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以辖区内呼伦湖和贝尔湖得名。东邻黑龙江省,西、北与蒙古国、俄罗斯相接壤,是中俄蒙三国的交界地带。呼伦贝尔市辖2个市辖区、4个旗、3个自治旗,5个县级市,政府驻地海拉尔区。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俯瞰(摄于2016年12月26日)。
▲海拉尔区哈萨尔大桥(摄于2016年12月27日)。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哈萨尔广场夜景(摄于2016年12月23日)
呼伦贝尔境内生活着蒙古、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满、回、朝鲜、锡伯、壮、俄罗斯等30多个民族。
呼伦贝尔旅游资源富集,夏季旅游旺盛,冬季旅游也别具特色。在2016中国(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上,旖旎的冰雪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民俗文化,通过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展现出来:
▲九名骑士在2016中国(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上高举蒙古族吉祥物“九白苏鲁锭”庄严出场(摄于2016年12月23日)。
▲牧民在冰雪那达慕上表演舞蹈。
▲牧民在冰雪那达慕上骑骆驼表演。
▲牧民在冰雪那达慕上表演马拉爬犁。
▲冰雪那达慕上的祭火仪式。
▲2016中国(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暨第四届骆驼文化节上的骆驼爬犁比赛。
▲冰雪那达慕暨第四届骆驼文化节上进行较量的两名搏克手。
▲表演人员在冰雪那达慕暨鄂温克冬季民俗文化节上展示布里亚特蒙古族服饰(摄于2016年12月20日)。
▲小选手们在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冬季阳光体育大会内蒙古分会场开幕式上进行滑冰表演(摄于2016年12月22日)。
▲演员在冰雪那达慕开幕式专场文艺晚会上表演舞蹈《猎枪》。(摄于2016年12月22日)。
冷极村
“中国冷极村”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市金河林业局金林林场施业区内,距冷极点13公里,是内蒙古大兴安岭距冷极点最近的一个村落。这里一年中有半年时间温度为零下35度以上,根河有记录的最低气温达零下52.6度。这里的植物生长期只有3个多月,冬雪夏雨,多低温冻害。农户家用烧热的火墙、暖炕抵御严寒。
▲冷极村俯瞰 (摄于2016年12月27日)。
▲冷极村白雪皑皑,宛若童话世界。
▲游客在内蒙古根河市的“冷极点”留影(摄于2016年12月25日)。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人玛利亚索(中)出席第四届中国冷极节开幕式。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的一家手工艺品商店(摄于2016年12月20日摄)。
▲呼伦贝尔白桦林冬景美如画(摄于2016年12月24日 摄)。
▲游客在根河源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体验雪地摩托(摄于2016年12月25日)。
▲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的驯鹿展示(摄于2016年12月25日)。
▲游客在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体验滑雪圈(摄于2016年12月24日)。
▲游客在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拍摄雪景(摄于2016年12月24日摄)。
▲冬日的呼伦贝尔白桦林(摄于2016年12月24日)。
图文丨杨 乐
编辑丨王婷婷 张静瑾
文字参考:百度、人民网、央视网、中新网
关于《国家相册》◆ 新华社的中国照片档案馆里,藏有约1000万张照片
◆ 这些自1892年以来珍贵的影像,有很多故事
◆ 新华社为此推出《国家相册》系列微纪录片,整理发掘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 每周播发一集,很有价值
◆ 第一集《胜利的日子》、第二集《一个不能少》、第三集《这些奥运往事》、第四集《血染的黎明》、第五集《翻身的日子》、第六集《山就在那里》、第七集《对根的情谊》、第八集《三位“大”医生》、第九集《修“天路”的人》、第十集《我的“小人书”》、第十一集《家书抵万金》、第十二集《远去的车站》、第十三集《悲欢母亲河》、第十四集《风雪未归人》、第十五集《大师的背影》、第十六集《云端的传奇》、第十七集《冰川的奥秘》、第十八集《迎新的日子》、第十九集《心中的牵挂》
扫描二维码,关注瞭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瞭望杂志
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