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 | 克强总理欧洲行有何成果?国务院4次大督查关注什么
国务院APP的两篇文章:
◆ 《克强总理的欧洲之行,都给你带回哪些礼物?》
◆ 《4次大督查,国务院关注什么》
克强总理的欧洲之行,
都给你带回哪些礼物?
◆ 不公平的"替代国"做法终于有望被打破
◆ 中小企业的机会来了
◆ 中德推进三方合作
◆ 签证、旅游、驾照……等“贴身”利益
来源丨国务院客户端
当地时间5月31号至6月2号,李克强总理出访了德国、比利时,参加了中德总理年度会晤和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短短3天,行程满满,收获更是满满,总理的效率真是"杠杠的"。这么一大堆成果,可都是这次总理访欧带来的,赶紧看看里面啥惊喜!
1.这个不公平待遇有望结束!德国力挺,欧盟正修订法律
总理此次访问,在中欧领导人会晤、中欧工商峰会等多个场合发声,要求欧盟切实履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条约,针对贸易不公平制定有关新规则时也要遵循WTO原则。
有小伙伴问啥意思?
原来,2001年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时第15条规定,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数据的做法应当于2016年12月11日终止。因为,"替代国"做法让中国企业遭受不公正待遇。
但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国家始终拒绝履行这一承诺。
如今,随着中德两国总理在柏林的年度会晤,默克尔公开表态,德国支持欧盟履行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条约义务。
第十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后,欧盟方面也表示正在修订相关法律,将采取非歧视性的、符合世贸规则的做法。
至此,这一不公平的"替代国"做法终于有望被打破。
2.中小企业的机会来了
克强总理一直心系中小企业,多次为中小企业站台。这次出访,他在演讲中好几次强调要强化中小企业合作,还特意参加了中欧中小企业合作对接会。总理说,要为中欧双方中小企业,特别是成长型企业的创新和敬业精神点赞。
不光点赞,总理还给咱们中小企业争取了这些机会:
中德双方共同支持两国中小企业合作;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将设立中德中小企业专项贷款二期;
支持中欧双方搭建普惠、互利的融通合作平台;
中国政府支持本国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普惠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便利和支持。
3.三方合作,这么做
"三方合作是中德创新合作的重要方向!"总理在"中德论坛-共塑创新"发表演讲时表示。
啥是"三方合作"?
许多国家处于工业化初期,需要装备和生产线,中国处在工业化中期,拥有优势富裕产能,德国、比利时等发达国家处于后工业阶段,有先进技术和装备。三方合作,可以惠及各方,实现国际产能深度对接。
举个"栗子":中车集团与西门子公司联袂生产的地铁机车,出口到了美国、巴西等国,就是三方合作。
推进三方合作,中德决定这么做:
支持中德两国企业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
中德双方积极评价在阿富汗开展的联合培养矿业人才的三方合作项目,同意总结有益经验,推广合作模式;
中德同意积极探讨在非洲开展三方合作。
4.签证、旅游、驾照……统统都到碗里来
总理还给想去德国和欧洲交流、旅游的小伙伴们,争取到了这些"贴身"相关的福利:
中德双方同意按照对等互惠原则,通过友好磋商制定实习生交流计划;
中德就扩大航权安排、相互承认驾照开启商谈,争取尽快做出互惠安排;
中欧双方同意进一步加强中欧便利人员往来和移民对话及其路线图实施;
中欧将致力于简化双方所有持非外交护照人员短期相互往来的签证手续;
办好2018年"中国-欧盟旅游年",提升中欧双方人民旅行和旅游体验。
4次大督查 国务院关注什么
◆ 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视是4次大督查的共同点
◆ “防范重点领域风险”是今年督查的新重点,涉及金融领域,旨在严格规范金融行业秩序、保证国家金融安全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丨杨俊峰
近日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大督查的通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2014年本届政府开展第一次大督查至今,“大督查”已成为深入人心的“中国关键词”之一。这4次大督查都有哪些特点?关注哪些重点话题?
督查力度 逐年增强
“进一步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是每次督查的目标。梳理本届政府4次大督查不难发现,目标明确是显著特点,每次督查都会明确几个“督查重点”。如第四次大督查,督查重点内容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5个方面工作。
督查时间逐年增长。2014年国务院第一次大督查的时间是从6月25日至7月5日,为期10天。第二期大督查始于2015年5月下旬,结束于6月中旬,时间跨度约半个月。第三次大督查从2016年9月18日至30日,时间也近半个月。第四次大督查,从今年5月底到7月初,各地区和各部门对照督查重点内容的自查工作就要开始。7月中旬,国务院将派出督查组开展实地督查。
督查范围不断扩展,督查组阵容不断扩大,督查力度逐年增强。第一次大督查时,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分赴中央27个部门单位和16个省区市开展全面督查。第二次督查时,派出督查组向35个国务院部门和单位、18个省区市开展实地督查,全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第三次督查时,派出20个督查组赴各地区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开展实地督查,督查范围全面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
有的放矢 拳拳到“肉”
每次大督查重点均有不同,这些重点往往是国家当年迫切关注的问题。
以今年的第四次大督查为例,工作重点放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保障和改善民生、防范重点领域风险这五大领域。其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第三次督查延续至今的工作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防范重点领域风险”是今年督查的新重点,涉及金融领域,旨在严格规范金融行业秩序、保证国家金融安全。
前3次大督查的内容侧重也有所不同。国务院第一次大督查明确要求“发现问题”,聚焦“简政放权”。第二次大督查中,“落实稳增长”是重点关注内容。第三次大督查明确指出“个别干部懒政怠政和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视是4次大督查的共同点。第一次督查的内容涵盖了稳增长、惠民生等政策的内容;第二次督查对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等涉及经济发展和惠民的任务进行督查;第三次督查的主要任务则是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第四次督查继续强调政府工作要保障和改善民生。
铁面无私 赏罚分明
在2015年5月部署第二次国务院大督查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明确要求,督查组既要找创造经验的好典型,正面引导,也要狠抓不作为的坏典型,惩前毖后。
铁面无私、奖惩并举是历次大督查的鲜明特点。
失职懒政者难逃惩戒。以第一次督查的处理结果为例,经监察部审核,辽宁、吉林、安徽等7省的59名干部在审批、决策和监督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懒政、怠政、失察、失职、渎职等不作为问题,相关责任人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个别违法者受到刑事处理,其中涉及地厅级5人、县处级20人。
认真履职者获得认可。在第二次督查之后,国务院对天津市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等20项地方工作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扬。这些正能量做法向全国的干部释放了鼓舞斗志的积极信号。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新媒体主编 | 潘燕
新媒体编辑 | 唐朵朵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