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该鄙视的是各种“鄙视链”
◆ “鄙视链”反映的都是占有优质资源者和所谓“成功人士”对不如他们的人赤裸裸的轻视
◆ 一个人可以也应当在社会生活中追求成功,但却不能把自己在经济领域的成功或者优势转化为对他人的鄙视,尤其不能形成一种阶层鄙视
文丨中国力研究中心研究员曹朝龙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很流行“鄙视链”的说法,近的有“相亲鄙视链”“动画片鄙视链”,远的如“教育鄙视链”。虽然这些“鄙视链”名称各不相同,但反映的都是占有优质资源者和所谓“成功人士”对不如他们的人赤裸裸的轻视。
比如最近热炒的“相亲鄙视链”,就是拥有京籍京房的,可以鄙视非京户、房子在通州或者北京周边的。而挑起“教育鄙视链”之争的那篇帖子直接宣扬:“假如你连买学区房的财气底气都没有,也就不要指望通过划片给娃儿带来良好的教育。”
不难发现,这些“鄙视”反映出一些所谓“成功人士”或者拥有优质资源者,对社会其他成员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是一种以收入或地位为依据划分的畸形价值观。就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和人们普遍观念而言,绝大多数人很难接受“鄙视链”表现出来的价值观。从互联网舆论看,对“鄙视链”的批评居于主流地位。但是,崇尚平等的社会主义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公开展示不平等的“鄙视链”现象?这个问题需进一步分析。
从中国社会近几十年的发展看,“鄙视链”的出现与蔓延同中国高速发展带来的社会变迁和群体分化有关。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不同利益主体开始分化,新的社会阶层也随之出现。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奋发图强、追求卓越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优良传统。中国为什么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就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学家讲了很多原因,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人那种不甘落后、追求成功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民族精神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充满能量、最具活力的国家。
但是,对于一个文明社会,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成功与卓越并不就是一切。古人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但同时也讲“厚德载物,雅量容人”。一个人可以也应当在社会生活中追求成功,但却不能把自己在经济领域的成功或者优势转化为对他人的鄙视,尤其不能形成一种阶层鄙视。否则,社会群体之间在经济上的差异就有可能引起阶层意识冲突,社会的矛盾和对立就有可能加剧。
对于“鄙视链”现象,作为主导公共资源分配的政府,首先需要防止分配不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因自由市场竞争导致的分化和差异有一定必然性。差异的产生有时候是由于先赋条件所致,比如中西部偏远地区的地理位置、交通、自然环境等客观情况;但很多时候也跟公共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有关,比如地区之间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程度等。这些因素,有的是客观存在的,有的是历史形成的。政府应当加强统筹协调,防止资源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上,更多照顾社会中的弱者,为每个人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
同时,社会舆论对“鄙视链”现象应进行合理引导。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机制应当进一步发展与完善,鼓励创业创新,不断增进社会的自由和活力。另一方面,舆论界应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引导。个人的成功固然对社会有积极意义,但包括成功者在内的所有人都是人格平等的,谁也不应具有道德上的优越感。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同时,应懂得分享、谦卑和帮助弱者,而决不能把成功转化成居高临下的傲慢,转化为对社会其他成员的鄙视。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新媒体主编 | 潘燕
新媒体编辑 | 唐朵朵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