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启程:开辟“极不平凡”壮丽图景

2018-03-11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政府工作报告从六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

  • 并明确表示“过去五年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的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再次令世界瞩目,全国各族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

此为《瞭望》两会系列报道之一


启程:开辟“极不平凡”壮丽图景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尚前名


  “极不平凡的五年”。


  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过去五年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作出的重大判断。在3月5日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开宗明义重申了这一判断。


  政府工作报告从六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并明确表示“过去五年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的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再次令世界瞩目,全国各族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这些成绩是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复杂的背景下取得的。”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谈到,过去五年,中国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挑战是改革开放以来少见的。然而,面对各种激流险滩,中国经济不仅保持了中高速增长,而且“化压力为动力”,因势利导逐步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中国发展的面貌和格局焕然一新。


  “这些成就的取得,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党的坚强领导。”采访中,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韩保江表示,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言,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五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方略是符合实际的,各项顶层设计和政策举措取得了实效。”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日图表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披荆斩棘、逐浪前行。


▲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饶爱民摄/本刊)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前年我讲,中国发展是既有‘颜值’又有‘气质’。去年我说,中国发展是‘颜值’更高,‘气质’更佳。今年中国经济叫‘内外兼修’‘厚积薄发’‘卓尔不群’‘独领风骚’。”3月5日下午,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如此总结到。


  统计显示,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给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好于预期:经济增速6.9%,在过去五年中实现首次回升;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失业率为多年来最低;财政收入增长7.4%,扭转了增速放缓态势;实际使用外资136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这是五年来一系列重大政策效应累积,各方面不懈努力、久久为功的结果。”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这样一句评价,在过去五年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规模更大——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结构更优——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高技术制造业年均增长11.7%。


  动力更足——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


  活力更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日均新设企业由5千多户增加到1万6千多户……


  受访专家们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做足内功,经济发展已呈现出增长与质量、结构、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是投资、出口拉动型的增长模式,转变发展方式面临多方面风险。”采访中,张立群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谈到,但过去五年,经过创新调控,中国经济不仅有效规避了一系列风险,而且取得了一个更扎实、含金量更高的发展实绩。“这表明过去五年的宏观调控取得了重大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并且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也持有类似观点。“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复杂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成就斐然,细究其原因,其中关键的一条,是我们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并且不断根据形势变化,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从2013年提出“三期叠加”到2014年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从2015年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并形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到2016年提出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


  高培勇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五年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经历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并形成了一套富有中国特色的“有用能用管用”的宏观调控体系。正是凭借这样一套体系,中国比较有效地应对了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风险挑战。


  “特别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着‘妙棋’,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不断优化升级经济结构。”乌日图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谈到,经过五年的努力,中国经济增长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这是我们多年想实现而没有实现的重大结构性变革。


  “尤其是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种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在张立群看来,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中国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而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采取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举措,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推动实现更高层次的供需动态平衡。”“紧紧依靠改革破解经济发展和结构失衡难题,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系列表述,黄守宏在解读时谈到,五年来,中国政府以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选择了依靠改革创新的道路,着力创新经济发展方式,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在经济发展上,我们不追求短跑冠军,而追求在马拉松赛跑中的领先。”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如果只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过去五年成就的根源,非‘改革’莫属。”采访中,张立群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透过政府工作报告不难发现,改革在过去五年中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再次成为推动中国发展的主题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艰巨复杂的改革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以非凡的政治勇气与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6个专项小组改革部署全面展开。


  五年里,从扎实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到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到启动央地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从基本放开利率管制、强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到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从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到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考评和责任追究制度……1500多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节奏推进之快前所未有。


  五年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凭借动真碰硬的勇气与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各领域改革向中心聚焦、向深处发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采访中,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谈到,“必须要看到,在报告所总结的一系列成就背后,全面深化改革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要求,各级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国资国企、市场准入、产权保护、财政税收、金融、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农业农村等各领域重大改革事项全面推进。”乌日图表示。


  五年来,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升:倡导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发起创办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一批重大互联互通、经贸合作项目落地;设立上海等11个自贸试验区,一批改革试点成果向全国推广;外商投资由审批制转向负面清单管理;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高铁、核电等装备走向世界;人民币国际化迈出重要步伐……


  “改革与开放是推动我国发展的两大动力,这在几十年的实践中已得到充分证明。”采访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开放确立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这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把开放在发展中的作用、地位提升到了新的层次和水平,对我国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它不仅让‘四个自信’有了坚实基础,也让一个个鲜活的中国故事、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张占斌谈到,四十年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让中国更具实力、能力和魄力,也给世界带来重大机遇。


【人民获得感不断增强】


  “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棚户区住房改造2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700多万户”“提高低保、优抚等标准,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近6000万低保人员和特困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列举的这一连串数据,给受访对象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五年来,‘人民’两字始终处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中心位置,始终贯穿于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之中,也成为各地各部门开展工作的根本遵循。”采访中,韩保江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谈到,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脱贫攻坚。”张立群谈到,五年来,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我们在全国范围内打响脱贫攻坚战,贫困地区迎来了历史性的跨越,贫困群众生活得到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在财力紧张情况下,政府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中央财政五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800多亿元。在受访对象们看来,大量真金白银的投入,既让人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也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注解。


  事实上,不仅仅是脱贫攻坚,稍加梳理不难发现,从就业到教育,从养老到医疗,从棚户区改造到农村危房改造,从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到建立困难和重度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五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各项民生指标却逆势上扬,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采访中,专家们谈到,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番话始终是引领和鞭策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之源。如今,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推动环境质量改善,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环境和生态,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环境方面的要求。”张立群表示,在过去五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重拳整治大气污染”“加强散煤治理,推进重点行业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燃油品质”“加强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防治”“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中央环保督察,严肃查处违法案件”……在专家们看来,政府工作报告所列举的一系列举措,深入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和力度。


  “过去,在国家行政学院参加研讨培训的学员,总是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经济增速或GDP总量,讨论得比较激烈的,也是如何提高经济增速。但如今,学员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如何推进生态文明等话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他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在张占斌看来,一个小小的细节,足以窥见大大的变化。LW


刊于《瞭望》2018年第11期

延伸阅读

☞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文字实录)

☞ 瞭望丨新征程是走出来的

☞ 瞭望丨新时代是干出来的

☞ 瞭望丨新思想照耀中国

☞ 瞭望|迈向“强国时代”

☞ 瞭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焕发生机

☞ 回复“两会”,关注瞭望两会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王磊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唐朵朵 喻千桓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