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瞭望丨时代之问的中国答案

2018-04-14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亚洲前途在哪里?破解这些“时代之问”,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是与世界良性互动,合作共赢


文/贾秀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错综复杂的世界大变局背景下,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新前景,提出了中国与世界共创未来的新见解,对于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 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海南博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开幕式前,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前往迎宾厅迎接外方领导人夫妇并集体合影 谢环驰摄/本刊


【时代之问】


  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提出了“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亚洲前途在哪里”的“时代之问”。


  放眼全球,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


  一方面,一大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形成群体性崛起之势,话语权和影响力有所提升,推动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格局开始朝均衡方向演变。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世界经济已逐步摆脱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破坏性影响,大体呈稳定增长态势,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处于正增长区间。


  另一方面,人类面临的新挑战亦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

  • 和平与发展问题总体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和平赤字、发展赤字还很突出。

  • 一些地区还不太平,内战、冲突、恐怖袭击时有爆发。

  • 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等依然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 冷战思维、你输我赢、零和博弈还大有市场,一些西方国家的政治势力动辄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视为挑战甚至威胁。

  • 妄自尊大、恃强凌弱、以邻为壑还时有显现,以冷战时期遗留的同盟利益凌驾于伙伴关系之上。

  • 封闭守旧、排斥变革不乏其人,在国际竞争和全球化面前选择民粹主义、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疏远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


  开放还是封闭,前进还是后退,人类面临着新的重大抉择。


【中国答案】


  面对“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说:“我认为,回答这些时代之问,我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善于拨云见日,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习近平主席强调首先要把握好三大时代潮流:和平合作的潮流、开放融通的潮流、变革创新的潮流。


  历史表明,回应各国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共同心声,就能制定向善的政策,秉持携手合作的姿态,才能真正实现共赢、多赢。死守冷战思维、零和博弈会愈发陈旧落伍,妄自尊大或独善其身只能四处碰壁。


  历史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


  历史还昭示,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时代潮流“滚滚向前”,顺潮流而为,还是逆潮流而动,其结果有天壤之别。


  习近平主席进而重申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全球的共同问题需要人类共同面对、共同应对,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或者可以单打独斗解决,“零和”心态与游戏更是要不得。习近平主席表示:“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同有关各方多次深入交换意见。我高兴地看到,这一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欢迎和认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重要文件。”


  早在5年前,就任国家主席之初,习近平就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提到了“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时隔两年,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对“命运共同体”理念作出更系统的阐述与升华,强调“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我们要把握好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后,习近平主席分别在纽约和日内瓦联合国场合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发表讲话。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倡议为大变局之中的人类发展和国际关系演变提供了重要的选择和方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倡议是务实的,不是虚幻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习近平主席用五个“面向未来”,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五大要素。针对世界政治、安全、经济、文明、生态五大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面向未来,我们要对话协商、共担责任;面向未来,我们要同舟共济、合作共赢;面向未来,我们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面向未来,我们要敬畏自然,珍爱地球。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中国实践】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解答“时代之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


  十八大以来,中国言行一致,实实在在地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始终展现行动担当。最具代表性的两大着力点分别是提出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出发,分享中国的改革发展成果,推动实现共赢共享发展。习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中国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5年来,已经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还坦诚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全新的事物,在合作中有些不同意见是完全正常的,只要各方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就一定能增进合作、化解分歧,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让共建“一带一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全球治理的好坏攸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一段时间以来,全球治理面临诸多困境,原有的全球治理理念、体系和机制无法有效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错综交织的地缘政治因素和经济金融风险。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治理进程,已成为中国最高领导层的集体意识和意志,中国现阶段的集体自信和自觉,更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既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又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取得新的进展,打造全球治理新框架,提供新的“全球公共产品”,包括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亚投行和金砖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治理机制改革以及参与制定海洋、极地、外空、网络、核安全、反腐败等新兴领域治理规则。


  不论是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全球治理,还是谋划大国关系,深耕周边外交,运筹多边外交,拓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中国一系列外交倡议、理念和构想都能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共鸣,取得积极成果,主要是因为中国“知行合一”,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契合各方共同利益,对接各国发展战略,落脚于合作共赢。


  此次习近平主席还借博鳌亚洲论坛这个平台,宣布扩大对外开放的四大新举措,包括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主动扩大进口,并强调这些举措将尽快落地,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努力让开放成果及早惠及中国及世界各国企业和人民。上述姿态展现了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的气度和气魄,彰显中国立时代潮头的抉择和决心,也是中国为“时代之问”提供中国答案的生动注脚。


  应答“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发出的信息是: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不会威胁谁,都不会颠覆现行国际体系,都不会谋求建立势力范围;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人民将继续与世界同行、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破解“时代之问”,中国追求的是与世界良性互动,合作共赢。LW


刊于《瞭望》2018年第16期

延伸阅读

☞ 新华社解读习近平在博鳌的演讲(附演讲全文)

☞ 金句来了!速览“习近平的博鳌时间”重要主旨演讲

☞ 瞭望|为亚洲和世界提供博鳌智慧

☞ 瞭望丨博鳌共商全球化合作大计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王磊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唐朵朵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