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五大发展理念统率雄安建设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 《纲要》明确了建设什么样的雄安、怎样建设雄安等重大问题,标志着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蓝图绘就
生态优先,这是雄安新区与国内其他新区最大的不同,也是其标志
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协调发展示范区,坚持把协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通过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
开放发展先行区,坚持把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 雄安新区建设强调的“世界眼光、国际标准”
◆ 雄安承载的使命之一是打造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探索可借鉴可复制经验
◆ 附图解:从规划亮点看雄安“未来之城”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亚飞 宫超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到2035年,基本建成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4月21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编制时间长达20个月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与世人见面。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中,业内权威人士表示,《纲要》明确了建设什么样的雄安、怎样建设雄安等重大问题,擘画了雄安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指导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雄安新区建设由一张白纸进入具体实施的关键期。
“雄安的千年大计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没有旧的城市发展体制和模式的束缚,也没有落后的利益驱动的路径依赖拖累,更没有过往片面追求高速增长所累积的沉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认为,《纲要》正是以新发展理念主导进程,破解中国城市发展中已出现和正在出现的林林总总的挑战。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出门见绿,3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3公里进森林……《纲要》中的这些指标,引人关注。
“现在全世界很少有大城市能达到如此高比例的蓝绿空间。新区将把淀水林田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可以预见,人们在这里生活将有多舒适,新区将会有多美。”中国工程院院士、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说。
“生态优先,这是雄安新区与国内其他新区最大的不同,也是其标志。”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解读到,《纲要》提到的雄安新区的四大具体定位中,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居首,并且贯穿整个《规划》,“让人印象最为深刻”。
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生态文明的“千年大计”与雄安新区的“千年大计”赫然并列。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常务副理事长魏后凯对本刊记者说,“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可以视为雄安新区最重要的定位之一,亦是其发展成为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一个关键所在。”
采访中,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肖金成更加关注《纲要》在国际维度的规划设想:雄安新区建设强调的“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就是要在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成果的同时,融入中国文化和新理念,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的背景下。
在他看来,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雄安新区着墨颇多的“绿色” “生态”等中华传统文化生活生产哲学,有望为解决全球超大城市圈的大城市病问题给出中国方案,提供中国智慧,推动中国探索的全新标准更好惠及相关国家人民。“甚至将来有更多的国家愿意将自己的某个城市称为自己国家的‘雄安新区’。”
《纲要》还将雄安新区定位于
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协调发展示范区,坚持把协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通过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
开放发展先行区,坚持把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所有这些与新发展理念的五大特征一一对应。”李国平说,五大新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在“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上得到体现是“理所当然的”。
同时,作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而且五大新发展理念本身就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具体表现,雄安新区应“义不容辞”地贯彻落实,在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城市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现代化等方面为全国擎旗立帜。
【领航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因此,刘俏认为,我国在城市发展模式和城市治理模式上急需全面梳理和转型:
经济层面上,将发展模式从简单投资拉动转为消费驱动和效率驱动,提升投资资本收益率,这已经展开;
在社会治理层面,重新界定政府在公共生活中的职能,在社会各阶层建立正向激励,是社会转型必须追求的目标。
这都是雄安新区的历史使命。
刘俏寄希望于雄安新区能改变现有的城市治理的政策体系,更强调与民众获得感关系更强的经济与社会指标评估体系的建立。当走出一条不再依赖土地财政“重规模轻效率”的发展路径时,雄安新区就有可能破题中国城市发展转型。
《纲要》提出,通过承接符合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超前布局区块链、太赫兹、认知计算等技术研发及试验”、“IPv6率先布局”等内容亦被写入。
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表示,雄安承载的使命之一是打造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探索可借鉴可复制经验,高端高新将是新区产业最显著的特点。因此,新区将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符合新区定位和发展需要的高校、企业总部、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等疏解,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等高端高新产业。
无改革创新,就无雄安价值。根据《纲要》,新区将搭建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教育基础设施,构建国际一流创新服务体系,以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
魏后凯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雄安新区“围绕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教育科研机构及企业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规划将有利于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培育新的创新发展驱动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诠释。
根据《纲要》,新区还将打造便民高效政务服务环境和创新开放的政策环境,在土地、财税、金融、人才、对外开放等方面,制定实施一揽子政策措施,确保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发展得好还要体现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涉及百姓生活品质的方方面面。“雄安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样板城市,着力解决好城市人口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应有之义。”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李晓江对此表示。
【创建世界一流的“雄安质量”】
“由于生来一张白纸,雄安新区落实《纲要》、打造‘雄安质量’的建设任务极其繁重。”李国平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坦言,比如,人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纲要》对此有涉及,但尚需进一步地具体细化。
魏后凯也表示,“雄安质量”不仅应体现在先行的《纲要》中,也要在后期的执行、运营和管理中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为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向本刊记者建议:
一要明确定位“雄安质量”追求的水准。《纲要》要求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创造“雄安质量”,使雄安新区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典范城市,实质上把“雄安质量”定格在世界一流水准上了。因此,“雄安质量”是代表中国高质量发展方向、影响人类发展历史的城市品牌。
二要把提高质量放在雄安新区发展的关键位置。以新区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新区发展全要素为对象,以新区发展全过程为范围,全方位推进雄安质量变革,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三要围绕创造“雄安质量”,推进规划、设计、建设、营运、管理全过程质量变革。按照创造“雄安质量”的要求,细致严谨做好单体建筑设计,追求建筑艺术,强化对建筑体量、高度、立面、色调等要素的规划引导和控制,原则上不建高楼大厦,不能到处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制定雄安新区规划技术标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规定等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
四要在市场化、全球化竞争中,创造雄安质量、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杨开忠认为,城市和区域竞争力的实质是生产效率的竞争,要推动效率变革,创造“雄安效率”,“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加有效地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LW
刊于《瞭望》2018年第18期
延伸阅读
图解:从规划亮点看雄安“未来之城”
延伸阅读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王磊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喻千桓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