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闻 | 这40年,我们坐的火车
▲1988年7月26日,乘务员正在检查乘客出示的车票,这是一列北京至成都的直快旅客列车。(林慧 摄)
◆ 从绿皮火车到高铁动车组列车,从100km/h以下到350km/h以上的运行时速,中国的铁路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同时也见证着中国人生活的变迁,火车的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也同样值得期待。
◆ 我们整理了一组图片,一起来感受一下这40年的变化
◆ 此为瞭望新媒体“改革开放40年系列”之四,此前我们已播发了三组:
编辑|瞭望新媒体 王婷婷
▲1978年6月22日,襄渝线火车沿着汉江奔驰。“绿皮车”是中国铁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中国旅客列车的最具代表性的形象。(新华社稿)付培敏摄
▲1979年4月4日,广州—九龙直通旅客列车通车典礼在广州举行。( 新华社记者 李燕明 摄 )
▲1980年2月8日,上海列车段火车餐车上的年轻女乘务员。(新华社记者 杨溥涛 摄)
▲1983年6月2日,出席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天津全国人大代表乘火车到达北京。(新华社记者 刘少山 摄)
▲1983年1月,第一列正式客车开进了柴达木。(新华社发) 王精业 摄
▲1983年京秦铁路通车,第一列工程列车在鞭炮锣鼓声中,徐徐通过抚宁站。这是中国新建的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马晶洁摄 新华社)
▲1988年7月26日,北京至成都的直快旅客列车上,工作人员为过往旅客送开水。(林慧 摄)
▲1988年7月26日,北京至成都的直快旅客列车上,乘客扒窗进车。(林慧 摄)
▲1988年7月26日,北京至成都的直快旅客列车,正在上火车的乘客。(林慧 摄)
▲1988年7月26日,北京至成都的直快旅客列车上,乘客挤在卫生间上休息。(林慧 摄)
▲1988年7月26日,北京至成都的直快旅客列车上,乘客在行李架上休息。(林慧 摄)
▲1988年7月26日,北京至成都的直快旅客列车上的乘客。(林慧 摄)
▲1988年7月26日,北京至成都的直快旅客列车上的乘客。(林慧 摄)
▲1988年7月26日,乘客在北京至成都的直快旅客列车上的乘客。(林慧 摄)
▲1988年11月5日,北京至天津的火车上,驾驶室的风景。(林慧 摄)
▲1988年11月5日,北京至天津的火车上 的数控室。(林慧 摄)
▲1996年9月1日从北京开往深圳的105次列车,第一次开进井冈山站时,受到老区人民热烈欢迎。1994年京九铁路各段开始动工,1996年9月1日京九铁路提前实现全线开通。(新华社发)
▲2003年6月27日,沈阳铁路机务段的火车司机在国内最新型的韶山九型电力机车驾驶室内进行模拟驾驶。21世纪初的中国铁路客车中,"红皮车"为空调客车,装备水平比大多数"绿皮车"更好。(新华社记者 张小龙 摄)
▲2003年12月26日,乘坐济南至北京T35/6次列车的旅客在看电视。(新华社发)
▲2005年11月5日,乘客在北京开往西安的T231次列车上试用无线上网。(新华社记者 张燕辉 摄)
▲2006年7月1日,北京西——拉萨的青藏铁路首发列车行驶在吉祥天路。(林慧 摄)
▲2006年7月1日,北京西——拉萨的青藏铁路首发列车上的乘客。(林慧 摄)
▲2007年7月12日,乘客通过火车站的自动检票机检票进站。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共有500列CRH动车组上线运行,成为中国的新名片。(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试验列车驶过北京永定门桥(2008年5月30日摄)。新华社发
▲2010年1月21日,一名旅客在深圳火车北站购票窗口核实自己买到的实名制火车票。这一年春运期间火车票实名制正式推行。(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
▲2011年6月17日,铁道部组织近百名记者搭乘京沪高铁,体验北京至上海的旅程。京沪高铁起自北京南站,终至上海虹桥站,全长131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初运营最高时速300公里。图为京沪高铁上的乘务员。(林慧 摄)
▲2011年6月17日,京沪高铁上的乘客在试用电子设备打发时间。(林慧 摄)
▲2011年6月17日,京沪高铁上的电子设备。(林慧 摄)
▲2011年6月17日,京沪高铁商务座区休息的乘客。(林慧 摄)
▲2017年8月26日,青年男女在“七夕号”高铁专列上做游戏互动。(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2018年2月9日,张羽靓在重庆火车北站的自助设备上取出用手机APP预订的火车票。(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 2018年4月10日,在杭州火车东站,乘坐从杭州至北京的“复兴号”动车组G20次列车的乘客准备登车。“复兴号”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延伸阅读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王磊
监 制 | 潘燕
摄 影 | 林慧 等
编 辑 | 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