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评|降准有助于实体经济减负,政策基调没变

瞭望 2018-11-10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人民银行10月7日宣布,将在10月15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点击了解详情

 降准有利于金融机构及实体经济减负,政策基调没有变化

 预期管理已成为监管层的重要关注点,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有内在统一性

 金融机构行为是市场预期的镜像

 近期工作重点是要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建立平衡

文/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梁斯


  10月7日,央行宣布自10月15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此前,金融委于9月3日曾召开金融市场预期管理专家座谈会,央行9月19日召开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近期金融部门的一系列动作,有助于几方面问题的解决:

  • 一是降准有利于金融机构及实体经济减负,政策基调没有变化;

  • 二是强化预期管理,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 三是有效疏通信贷传导机制,提振对实体经济支持。


  结合本次降准,主要有以下几点解读:


  一、降准有利于金融机构及实体经济减负,政策基调没有变化。对本次降准主要有以下解读:

  • 一是央行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已经基本建立,降准不会改变央行政策地位;

  • 二是降准目的在于置换MLF,同时对冲税期影响,流动性总量变化不大,对汇率也不会形成太大压力,稳健中性政策基调没有变化;

  • 三是降准意在影响流动性需求,增强商业银行信贷供给意愿。与逆回购、MLF等方式相比,降准释放流动性不会增加金融机构成本,并且没有到期期限,不需要商业银行偿还,因此有助于优化流动性结构,刺激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能够同时降低成本;

  • 四是有助于稳定金融机构预期,强化对政策的正面判断。近期高层的一系列动作均在稳定金融市场预期,缓解市场紧张情绪,通过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准的作用不仅在于释放流动性,更在于表明央行在维护市场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层面的决心,这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均有较强的正向信号作用。


  二、预期管理已成为监管层的重要关注点,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有内在统一性。近期不断强化预期管理主要有两方面目的:一是要为政策方向定调,不仅要稳定金融市场预期,同时也要稳定实体经济预期。二是要建立正确的沟通和引导机制,通过有效管理预期,合理引导市场预期方向。由于市场参与主体政策敏感性不断增强,又恰逢“强监管”“去杠杆”的关键时间节点,市场预期极易出现分化,当市场预期形成难以符合政策意愿时,金融机构业务行为便会趋于保守。合理的市场预期能正确规范各类主体行为,这有助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畅通。不论利率机制或者信贷机制,若市场机制健全、预期形成合理,那政策传递应当是有效的。因此,强调预期管理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当下具有内在统一性。


  三、金融机构行为是市场预期的镜像。出于对经济前景和企业资金链问题的担忧,上半年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同步下降,缺乏提供信贷资源的意愿,债券市场信用利差也有所扩大。由于负面预期的存在,正常企业的经营和资金链运转也可能会受到影响,为此监管机构不断提出要疏通信贷传导机制。事实上,存在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常态,有进有出才能实现市场有效出清。近期监管层面在操作上已经做出一些调整,负面预期已有所缓解,央行也下调了1个百分点的法定准备金率。后续工作仍集中在提振金融机构对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的信心,推动正面预期自我实现,真正疏通信贷传导机制。


  四、近期工作重点是要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建立平衡。强调预期管理,疏通信贷传导机制也是要为市场稳定和经济稳定建立基础。未来主要有四个方面需要关注:

  • 一是要继续保持流动性总量均衡合理,维护市场利率正常运行,避免市场利率出现大起大落,稳定市场参与主体信心;

  • 二是要合理掌握“去杠杆”的节奏和力度,既要防止杠杆水平再度攀升,又要防止出现大规模债务违约,避免造成“误伤”;

  • 三是要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有效引导市场预期。监管机构要及时解释市场异象,同时可以选择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专家、分析师传递政策意图,降低操作成本;

  • 四是真正做到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减负,推动降税负、降成本等措施落到实处,提振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正面预期,增强放贷意愿。


延伸阅读

☞ 重磅!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长按上图,订阅《瞭望》杂志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王磊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喻千桓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