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断供”事件提醒产业应重视供应链安全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 供应链很关键:随着美国针对中国企业的定点打压,全球既成的产业链和供应体系面临新的冲击和调整。这一背景下,中国相关产业和企业应保持清醒,认真检视与我有关的产业链各环节及供应体系各层级,有针对性地做好分级评估和压力测试。只有预案周全准备充足,占据供应链调整的主动权,应对外部压力时才能脚步从容,气定神闲。
◆ 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不仅意味着掌握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也意味着与供应伙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成长,成为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原题《学会打造共赢可靠供应链》
文/宫超
日前,美国政府出台多项限制举措,对华为进行产品禁售,拟要求美国企业停止向中国企业提供零部件或技术支持。自去年的“中兴事件”,到如今更多中国企业被“断供”,如何实现供应链的安全可控持续,正在成为中国企业的关注焦点。
在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产品研发、物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配送、销售及服务进行全球化布局,形成了日益复杂,且具有全球化特征的供应链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在成长壮大中成为全球性企业并构建起了自己的全球供应链条。从电子产品到交通工具,再到家用电器……建立了广泛的产业、产品合作关系。
但是随着世界经贸局势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风险日趋复杂,目前许多中国企业的供应链正在遭遇严峻考验,难言安全可控。尤其是目前的“华为事件”再次表明,构建安全可控持续的供应链体系,对中国企业尤为紧迫。
从内外经验看,大企业实现供应链安全可控,主要依靠两方面举措,一是把控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以波音为例,其飞机零部件在全球供应链协作下,分布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而飞机发动机等关键研发技术与零部件生产则始终掌握在本土;二是源于与供应伙伴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动、成长关系。比如丰田公司,不仅与部分供应商通过交叉持股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即便要降低上游物料成本,也不是一味挤压上游供应商,而是双方合作携手研究如何实现成本下降。
相较而言,中国一些大企业不但在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上存在短板,其供应链的打造也存在诸多有待完善之处。例如,当前中国企业与上下游供应商之间在合作的表象下,本质上依然是低层次的竞争、利益博弈,难言忠诚、稳固的双边或多边关系。协助供应链企业进步,分享市场扩大红利尚未成为主流。当前中国企业普遍只愿通过单纯竞标来选择供应商,就是明显例证。
下一步,对于那些志存高远的中国企业而言,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短板,以更强的危机意识沉下心来搞研发,突破核心技术,并打造应对供应链危机的“B计划”预案;另一方面,企业要真正理解自己与供应商之间不仅是简单的成本关系,更多的是彼此付出、共同成长的协作关系。
比如,可以通过交叉持股、合作创新等在内的付出,形成链条上企业间良性互动的生态群落。当供应链上的企业不仅认为自己是一家独立企业,还是群落中同呼吸共命运的一份子时,整个链条才能安全可持续。
从这层意义上讲,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产业竞争环境,中国企业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不仅意味着掌握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也意味着与供应伙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成长,成为真正的命运共同体。LW
刊于《瞭望》2019年第21期
延伸阅读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史湘洲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喻千桓
如有收获,请点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