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瞭望丨基层减负工作推进如何?有何堵点?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2022-04-30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基层减负大气候已经形成,困扰基层的不少形式主义问题正在破题

◆ 减负路上的“中梗阻”仍不同程度存在

◆ 一些基层的“累点”“痛点”,表现在基层单位,症结要害在上级机关,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在作祟,为基层减负,应从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抓起、改起

◆ 更多内容↓↓↓


原题《基层减负累点与痛点》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郑良


  文件还没出台,编号却已经留好了,这是怎么回事?


  今年,福建一山区县(区)纪委监委对基层形式主义问题进行摸排,发现多个乡镇存在预留文件编号问题,对11个乡镇的16名责任人员进行谈话提醒,其中一乡镇党政办负责人因预留文件编号上百个,被警告处分。


  “预留文件编号是无奈之举。”有受访乡镇干部对记者坦言,上级部门检查较多,往往会看是否发文部署相关工作。为了应对检查特别是突击检查,个别工作人员会预留文件编号,一旦接到检查通知,就紧急把预留编号的文件按照检查要求补充相关内容。


  一些形式主义问题占用了基层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甚至导致个别干部“不得已”犯错误。今年是“基层减负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列出减负清单,为基层减负添足动力、扫清障碍。


  半年来,基层减负工作推进如何,干部有哪些获得感,还面临哪些困惑,将减负落到实处还有哪些堵点、痛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福建沿海和山区多个县区、乡镇蹲点调研,采访数十名基层干部,倾听他们的心声。


减负大气候已形成


  今年4月,福建省委办公厅出台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26条措施,从精简文件简报、从严控制压缩会议、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完善问责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等方面出实招,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各类考核督查、层出不穷的责任状一度让不少基层干部工作起来战战兢兢。如今,这类负担明显减轻。


  福建龙岩新罗区曹溪街道地处中心城区,开发建设任务重,近年来每年落地的省市重点项目都有十多个。“项目多,负担也重。此前仅各类检查督查,每个月就有一二十次。”曹溪街道党工委书记林峰告诉记者。


  今年,林峰的压力少了很多。龙岩市明确提出各个部门不再分头督查,整合各类考核督查,一次完成。督查组直接到项目现场,不要基层干部陪同,督查结果通过问题清单、简报等形式反馈给基层。既提高了效率,也减轻了基层负担。


  多地乡镇干部告诉记者,前些年,少数上级部门为了突出本部门工作重要性,直接采取“下文件+一票否决”的管理方式。有的乡镇一年要签订十多份责任状,一票否决事项就有近十项,干部压力很大。


  “现在一票否决和责任状的事项减少了一半以上。各项工作常态化推进,并不影响工作质量。长汀县新桥镇镇长廖连标说。


  长期为基层诟病的文山会海问题得到整治。福建省委明确提出,大幅减少发文数量、大幅压缩会议数量。多位乡镇干部表示,相关规定在基层得到较好贯彻,基层获得感较强。


  “会议少了很多,以前每周四五场,一坐就是半天。现在每周平均只有一场会,而且大多是一个小时内的短会。”福建晋江陈埭镇镇长庄垂生说。


  受访干部表示,基层减负大气候已经形成,困扰基层的不少形式主义问题正在破题,基层干部负担减轻,获得感增强,有更多时间聚焦经济和社会发展,走村入户面对面服务群众。


基层减负仍存“中梗阻”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基层减负成效显现,但减负路上的“中梗阻”仍不同程度存在。例如,个别地方和部门在部署工作、考核督查中,仍然重形式、轻实质。


  一些镇、村干部告诉记者,个别上级部门在推动工作时,明确要求宣传要“铺天盖地”,甚至对标语、横幅要挂多少条,上墙公示要多久等都有细化要求。


  “村委会办公场所就这么大点地方,一块宣传栏上要上墙十多个部门的制度、政策、工作安排等,密密麻麻也排不下来。最后只能是哪个部门要下来检查,就临时把这个部门的宣传内容上墙。”这些干部说。


  此外,尽管检查考评次数、频率下降,但个别上级部门仍以有没有开会部署、开了几次会、宣传材料有没有上墙、卷宗是否归档、工作经费相较于上年度有没有提升等形式化内容为标准,衡量下级部门的工作成效。


  “为了满足这些形式上的要求,要安排专人去准备材料,工作量很大。”接受采访的多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


  又如,权责不对等,上面“甩锅”、基层“背锅”的问题仍然存在。记者在福建一中部地市山区乡镇采访了解到,去年以来,当地群众多次向县生态环境局反映镇里一家规模养猪场的污染问题,生态环境局不但没有进行查处,反而将执法范围内的事项推给乡镇,并对乡镇办理情况进行考核。最终乡镇花大力气才完成清理整治。


  “在个别事项特别是涉及执法、整治等基层治理的‘硬骨头’上,上级对乡镇还是提要求、下任务、督促办理的多,依法履职的少。”多位基层干部说,乡镇没有相关权限,“硬着头皮干”既加重了基层负担,也容易滋生法律风险。


  在为基层减负的同时,中央和地方均将加大对基层干部关爱,激励其担当作为作为要求之一。但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基层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仍普遍面临任务重、责任大、收入低、保障不足等困扰,一些地方招不进人、留不住人。


  一位从县区调到偏远乡村工作的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到镇里、县里办事和周末回家都是开自己的车,油钱一个月1000多元。平日加班加点是常态,除了工资,没有补贴,经济压力不小。


  “基层一线工作千头万绪,急难险重任务也多,很多地方基层干部处于长时间加班状态。像今年降雨多,防汛任务重,乡镇干部经常得整夜甚至连续几天驻村值守。”多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期盼尽早将上级的关爱政策落到实处。


为基层减负须精准发力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基层的“累点”“痛点”,表现在基层单位,症结要害在上级机关说到底,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在作祟。对此,为基层减负,应从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抓起、改起。


  针对上级“甩锅”、基层“背锅”等问题,多名乡镇干部提出,要厘清各部门、单位间的权力和责任界限,既防止不作为,也防止乱作为。对于涉及乡镇和多个职能部门的事项,可指定牵头单位,特别是有执法权限的部门要由牵头部门负责调配,各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为基层减负,应严格控制督查检查的频次。受访乡镇干部期盼,对各种形式的督查检查、考核评价进行“整合”“瘦身”“提质”,坚决撤销形式主义、劳民伤财、虚头巴脑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这个问题不解决,留痕等顽疾难以根除。


  他们建议,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合理设置指标,体现差异化要求,尤其不能工作刚安排就督查检查、刚部署就进行考核。对督查检查考核中发现的问题,以适当方式反馈,加强督促整改,不能简单以问责代替整改。


  为基层减负,应注重厚爱和激励。接受采访的多地基层干部建议,从实施条件、认定条件、申诉程序等方面完善容错和纠错机制,细化落实关爱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相关意见,切实解决收入提升、带薪休假、履职保障等与基层干部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使广大基层干部放开手脚干工作,敢作敢为敢担当。LW


刊于《瞭望》2019年第31期

转载请清晰标注文章来源及作者


延伸阅读

☞ 瞭望丨干部不能当“甩锅侠”

☞ 基层减负:不可一抓就好转、一松就反弹

☞ 如何为乡镇干部减压释负?

☞ 调研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状态如何?

长按上图,订阅《瞭望》杂志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史湘洲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唐朵朵


如有收获,请点一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