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股市暴跌的背后
◆ 9日,美股暴跌开盘,随后罕见触发熔断机制,一度暂停交易,三大股指收盘均跌超7%,道指收盘跌幅创12年来最大单日日跌幅
截至收盘,道指跌7.79%报23851.02点,狂泻2013.76点,创下1915年以来单日下跌点数纪录;纳指跌7.29%报7950.68点;标普500指数跌7.60%报2746.56点。
- 美股主要股指收盘表现:
美国大型科技股全线走低,苹果跌7.91%,亚马逊跌5.29%,奈飞跌6.09%,谷歌跌6.17%,Facebook跌6.4%,微软跌6.78%
能源股遭重挫,埃克森美孚跌12.22%,雪佛龙跌15.37%,康菲石油跌24.86%,斯伦贝谢跌27.46%
金融股大跌,摩根大通跌13.69%,高盛跌10.35%,花旗跌16.19%,摩根士丹利跌10.92%,美国银行跌15.56%,富国银行跌12.46%,伯克希尔哈撒韦跌5.74%
热门中概股走低,阿里巴巴跌3.45%,京东跌5.34%,百度跌6.23%,微博跌5.27%,拼多多跌0.68%,蔚来汽车跌7.04%,网易跌4.45%
- 油价大跌:
3月9日,4月交货的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和5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下跌24.59%和24.1%,其中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创下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最大跌幅。
推荐四篇解读文章:
◆ 油价大跌与疫情扩散引发纽约股市暴跌
◆ 油价崩盘的博弈与冲击
◆ 因油价暴跌引发的“黑色星期一”
◆ 延伸阅读:全球能源会否转向买方市场
油价大跌与疫情扩散引发纽约股市暴跌逾7%
文/新华社记者刘亚南
由于沙特阿拉伯发起价格战导致国际油价重挫两成以上,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扩散,纽约股市9日开盘出现暴跌,随后跌幅达到7%上限,触发熔断机制。纽约股市三大指数当日跌幅均超过7%。
展望后市,预计市场近期仍将较为波动,但积极因素和投资价值已开始显现。▲ 3月9日,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作。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金融市场大幅波动
9日,4月交货的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和5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下跌24.59%和24.1%,其中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创下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最大跌幅。
油价大幅下挫引发避险需求上涨和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债券市场方面,避险需求推动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继续深度下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降至0.38%的历史新低,30年期国债收益率首次降至1%以下,创下0.692%的历史新低。避险需求还推动黄金期货价格一度突破每盎司1700美元,为2012年年底以来的最高点。当日,欧元、日元和瑞士法郎的大幅走高推动美元指数大幅下跌超过1%。
衡量投资者恐慌情绪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指数(又称“恐慌指数”)9日大涨至62.12点,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值。
纽约联储9日表示,为保证银行间拆借市场的正常运转,从9日至12日,将把每日隔夜回购操作的金额从至少1000亿美元提高到至少1500亿美元。此外,纽约联储还将在10日和12日把14天期回购金额从至少200亿美元提高到至少450亿美元。货币政策作用有限
多名市场资深人士表示,要遏制当前的股市暴跌和市场震荡,决策部门应采取财政政策,积极控制疫情,货币政策不是正确的应对工具。
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9日发布报告说,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负面反应凸显中央银行在应对当前新冠疫情危机时力不从心。新冠疫情带来了供应侧冲击,此时采取医疗卫生政策和定向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重要得多,决策部门需要为应对疫情找到对症的“药物”。
宏观经济研究机构MRB合伙公司执行合伙人菲利普·科尔马6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美联储日前降息50个基点并不是应对疫情的正确工具,政府应该为新冠病毒检测买单,让符合症状的人都得到检测。
不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美联储在3月份的例行议息会议上再度降息75个基点的概率达100%,再度降息100个基点的概率为45.8%。鉴于当前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为1%至1.25%,这意味着市场认为美联储有可能将利率降至零的水平。
美国银行预计,美国经济仍将出现U型走势,不过下降幅度将更深,今年前三个季度美国经济将分别增长1.5%、1%和1.4%。
瑞银集团财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资官马克·黑费尔在9日发布的报告中说,后市可能继续给市场带来利空的因素包括新冠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和限制措施的实施,油价暴跌冲击债券市场,以及收益率曲线扁平化令金融市场环境收紧。这些潜在利空因素和投资者的去杠杆很可能会使市场近期继续波动。积极因素开始显现不过,黑费尔认为,多个方面出现的积极进展可能会改善预期。中国和韩国防控疫情的进展显示,疫情可以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得到控制,低油价和低房贷利率随后可能刺激消费,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采取相互协调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此外,债券收益率下跌将提升股票估值吸引力。
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9日表示,由于标普500种股票指数2月份最高下跌13%,该指数的远期市盈率从18.9倍的高点回落到16.5倍,为2019年8月的水平。随着标普500种股票指数公司股息收益率达到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2.5倍,股票相对债券的吸引力达到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最高值。
油价崩盘的博弈与冲击
文/新华社记者 徐超
国际油价6日创下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后,8日一度下跌约30%,进一步创下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最大跌幅。本轮暴跌缘于沙特阿拉伯与俄罗斯就原油限产谈判破裂,导致主要产油国同盟瓦解,进而引发全面价格战。 多家媒体推断,这将显著影响金融市场乃至地缘政治。油价为何短期遭遇崩盘?产油国打着哪些算盘?后续影响如何?一系列问题成为外界追问焦点。内幕:俄沙分歧加剧
《华尔街日报》8日披露,因担忧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原油需求,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最近数周积极游说俄罗斯加入新的限产计划。
沙特官员说,2月早些时候,穆罕默德推动父亲、沙特国王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致电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寻求俄方合作。普京最初找理由推托来电,最后同意与沙特国王萨勒曼通话,但拒绝承诺实施新的限产计划。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本月5日提议主要产油国额外减产,并把现有减产计划时限从3月底延长至今年年底。
6日,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联合部长级会议。双方减产磋商因俄方态度坚决而宣告破裂。后果:油价大崩盘
产油国限产联盟实质性解体后,沙特宣布30多年来的最大降价措施。沙特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7日就下月交付的原油向亚洲、欧洲和美国等地区客户提供史无前例折扣,原油价格每桶下调6至8美元。 同时,沙特计划下月将石油日产量提高到超1000万桶水平。沙特官员说,在必要情况下,沙特甚至可能把日产量提高到创纪录的1200万桶。 一些市场分析师认为,沙特正发动一场“全面价格战”,着眼点由“限量维持油价”调整为“增量保市场份额”,令市场预期发生重大转变。当前,国际油价同时承受三方面压力:一是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已显著遏制原油需求;二是沙特主动大幅降价,可能引发产油国跟随,竞价更激烈;三是沙特大幅增产原油,加剧供需失衡。 《金融时报》援引能源分析师鲍勃·麦克纳利的话报道,原油市场正遭遇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糟糕的基本面,“需求崩溃和供应激增同时出现,非常罕见……油价崩盘才刚刚开始”。 高盛8日预估,年初还在每桶66美元的油价今年二三季度可能跌至每桶30美元,甚至不排除今后数周内短暂下滑至20美元的可能。策略:大国各有算盘
此次原油市场动荡涉及沙特与俄罗斯的不同战略考量。按照美国彭博新闻社的说法,俄罗斯拒绝限产意在向美国页岩油产业宣战,沙特增产降价意在通过短期阵痛促使产油国重回谈判桌。
消息人士说,俄方在产油国部长级会议上明确表示不再限产,认为在需求萎缩之际,限产只会让美国页岩油产业渔利。俄罗斯过去数年限制原油产能,让美国页岩油趁机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俄罗斯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主任亚历山大·登金认为,俄政府“决定牺牲‘欧佩克+’以遏制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并惩罚美国扰乱”俄欧间北溪天然气管道二线项目。“当然,激怒沙特可能有风险,但这是俄罗斯当前的策略——各种利益的弹性再平衡。”
《金融时报》认为,沙特显然有意惩罚俄罗斯,佐证之一是它对欧洲市场的降价幅度最大,而欧洲是俄罗斯的主要原油出口市场。
彭博社推断,沙特的策略可能是以最快、最突然的方式给其他产油国造成最大痛苦,迫使它们回到谈判桌并同意减产,随后迅速降低产量以扭转供需格局。影响:地缘余波待显
不少分析师认为,沙特的增产策略能否促使俄方妥协仍是未知数。原油供给及价格走势的剧烈波动如果持续,将对全球经济乃至政治格局产生影响。
“这样的事件可能比贸易摩擦更具全球冲击力,因为石油涉及到世界经济的太多方面,”欧亚集团能源、气候和资源总监罗西泰什·达万告诉彭博社。
经济方面,委内瑞拉、伊朗等财政状况不佳的产油国预算将进一步萎缩;美国页岩油产业将遭受2014年以来的第二次冲击;油价长期走低甚至可能减缓向可再生能源的过渡,进而阻碍各国气候政策推进;油价对通货膨胀影响广泛,可能令全球央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努力更加复杂化。
政治方面,原油市场动荡带来更多疑问:财政收入骤减,一些产油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稳定是否恶化?美国已由原油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势必受到油价暴跌冲击,力挺能源产业的特朗普政府将如何应对俄方动作?失去能源共同利益束缚后,俄罗斯与沙特在中东的地缘政治分歧是否激化?
今天,是油比水便宜的日子,却是金融市场哀鸿遍野的一天。一
3月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与俄罗斯的减产谈判破裂。俄罗斯表示,每天只能减产100万桶,但OPEC这一数字是150万。
谈判“不欢而散”后,OPEC主力国沙特阿拉伯打响了“石油价格战”。其大幅调降了售往欧洲、远东和美国等市场的原油价格,折扣幅度为20年来最大。
具体来说,沙特将4月份卖给亚洲的原油定价,以每桶4-6美元的幅度进行下调,而同期销往美国的原油每桶下调7美元。
同时,沙特对外透露,该国4月原油产量将超过1000万桶/日,甚至会达到1200万桶/日的纪录水平。
消息放出后,国际油价暴跌幅度达到30%,创下自上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其中,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每桶31.02美元,WTI原油(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跌破28美元/桶。
有人将油价与水价做对比,发现一桶原油按30美元计折合人民币约188元,同样容量的农夫山泉售价却基本超过了200元。
事情还没完。石油因参与期货交易而兼具金融属性。当油价急剧下跌,金融市场的震荡便开始了。
3月9日早盘,富时中国A50指数、日本东证指数、港股恒生指数、菲律宾股票指数等全球多个股指跌声一片,国内期市亦在开盘近乎全线飘绿。
美国股指及期货市场也出现了惊人的跌幅。3月9日晚间,美股三大指数开盘全线重挫。标普500指数跌7%,触发熔断机制,美股三大股指全部暂停交易15分钟。道指跌逾7%,跌超1900点;纳斯达克指数跌7.2%。美股科技股开盘重挫,苹果跌近9%,亚马逊、Facebook、奈飞等跌近7%。
“对市场而言,原油已成为比冠状病毒更大的问题。”金融咨询公司Vital Knowledge的创始人亚当•克里萨弗利(Adam Crisafulli)直言。
很难想象,这一切居然都源于开篇提到的崩盘的减产谈判。
仔细想想,减产原本是产油国当下最理性的做法。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原油需求放缓,油价受到抑制。WTI原油年内下跌32%,布伦特原油则下跌31%。许多华尔街人士预计,欧佩克将进一步减产以提振油价。
那么,谈判为什么不成功呢?我们需要复盘一下谈判前发生了什么。
2018年12月,OPEC和以俄罗斯为首的非OPEC产油国签署减产协议,减产规模为120万桶/日,以10月份原油产量为基准,从2019年1月起开始执行。
2019年7月,OPEC与OPEC+各国决定将继续执行2018年12月做出的日减产120万桶的决定。2019年12月,OPEC+决定在2020年第一季度额外减产50万桶/日,沙特则称自愿额外减产40万桶/日。
2020年3月6日,俄罗斯拒绝减产,减产谈判破裂。此后沙特原油价格暴跌。
中信建投化工分析师郑勇认为,在减产执行方面,沙特最为积极,且减产执行率颇高;俄罗斯在执行减产时反而不是很积极,恰在此时,美国的原油产量不断走高。“典型的囚徒困境,美国持续增产抢占全球份额,俄罗斯已不再愿意牺牲份额支撑价格。”
此时,沙特的降价、扩产举动,无疑是对俄罗斯拒绝减产的惩罚。
“欧佩克(OPEC)达成了减产的共识。俄罗斯对此表示反对,并表示从4月1日起,每个产油国都可以自由调整本国的石油产量。因此,沙特也在行使自己的权利。”一位熟悉沙特石油政策的人士表示。
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似乎都在采取冒险战略,以获取短期优势,但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教授林伯强看来,此举无疑有“负气”之嫌。
“疫情冲击经济,冲击原油需求,国际油价已经跌至低位,这个时候双方就减产进行博弈,真是挑了一个很差的时机。如果双方不尽快回到谈判桌前,油价下探至20美元不是没有可能。对于沙特等产油国来说,低油价侵蚀了维持这些国家政府预算的石油收入。”
金联创原油高级分析师奚佳蕊补充指出,目前沙特的原油成本大约为10-20美元/桶,而俄罗斯去年公布的成本数据为45美元/桶,推算当前成本约为40美元/桶,油价40美元已经是俄罗斯能够承受的较低价位了,至于美国,能够承受的最低价位在40-50美元附近。
大宗商品市场最具影响力的银行之一高盛(Goldman Sachs)3月8日将布伦特原油第二和第三季度价格预期下调至每桶30美元,并警告称,未来几周可能会跌至每桶20美元。
“当油价较长时间处于各国可承受的临界点的下方,势必会推动他们主动回到谈判桌前。”奚佳蕊称。
行文至此,只剩最后一个问题。油价今后会怎么走?
OPEC联盟决定在3日18日召开一场联合技术会议,继续商讨有关问题,这意味着磋商的大门还没关闭。
“这场会议会是关键节点。要是减产协议达成了,预计油价很快翻升40美元/桶上方;若不成,则继续低位运行,但降到20美元甚至十几美元一桶也就算到底了。这时候,沙特、俄罗斯双方都非常有意愿‘讲和’”。林伯强称。
“在沙特阿美未完成境外股票发行前,沙特很有可能继续带领OPEC联盟推进减产,力保原油价格落在60美元/桶上方。”金联创首席研究员钟健称。
这里,还有一个重要角色不能忽视,那就是美国。钟健认为,30美元左右的极端价位是所有产油国均无法承受的,也是华尔街的金融资本不能接受的。在钟健看来,真到关键时候,美国政府“该出手时还会出手”,努力推动斡旋。
延伸阅读
全球能源会否转向买方市场
文/陈文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本文刊于《瞭望》新闻周刊2019年第51期,但在当下仍旧具有阅读价值,推荐以飨读者
◆ 石油有可能从稀缺性、战略性,带有经济武器、地缘政治属性的独特商品,回归到商品的本质属性◆ 能源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会导致全球经济格局,特别全球治理格局发生演化
当今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哪些变化?全球能源格局正经历哪些重大转型?全球能源治理将如何调整?
变局一:全球能源从总体短缺转向总体供过于求
从长周期看,全球能源将从总体上的短缺状态转向总体供过于求,世界原油需求增速将逐步放缓。 国际能源署今年11月13日在巴黎总部发布《世界能源展望2019》报告预测,在2040年前全球能源需求将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远低于2018年2.3%的增长水平。随着能效更高的汽车和电动汽车进一步普及,预期全球原油需求或在本世纪30年代触顶。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显示,从2012年开始,全球能源需求呈疲弱状态,预测到2035年全球将产生36%的能源增量。同期全球GDP的增量为17%,也就是能源总的增量大于GDP增量1倍以上。 这意味着,能源总体上将会呈现供大于求的发展趋势。 英国石油公司(BP)2019年2月发布的《BP世界能源展望》报告认为,从2017年到2040年全球能源的消费将有所增加,到204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约1/3,而增长部分的2/3由印度、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贡献。 亚太地区最主要的能源进口国是中国和印度。中印也是排全球前两位的能源需求国。这是能源格局一个重大变化。以往第一大能源需求国和进口国是美国,整个全球交易中心、市场侧、需求侧中心都在北美,而现在需求侧在亚太地区,而且其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人均能源消费较低的国家。 这样的发展趋势就有可能使石油从稀缺性、战略性,带有经济武器、地缘政治属性的独特商品,回归到商品的本质属性,即通过交易、交换实现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因此,能源供求总趋势的这种变化,将会使需求方在未来的能源市场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能源价格走势的决定性力量,甚至最后将掌握市场主导权。这是我们展望未来能源市场发展趋势时必须关注的一个变化。变局二:能源结构调整加快
能源供给侧调整从来没有停止过,总的趋势是化石能源占比不断下降,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上升,煤炭和石油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下降最快。当前,能源供给侧结构调整加快,而且不断深化。全球能源结构正向着多元、低碳、清洁、高效、安全的方向演进。
能源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会导致全球经济格局,特别全球治理格局发生演化。
比如煤炭,全球煤炭的储量已经从20世纪末的1万亿吨下降到目前的0.9万亿吨。过去十年煤炭满足了几乎50%的全球能源的增长。石油部分替代煤炭经历了几十年,目前石油在全球能源中占比33%。
天然气正在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递增。未来的天然气增长将快于石油的增长。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报告指出,到2030年天然气将取代煤炭,成为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能源。
到2050年,煤炭、油气、非化石能源将出现三分天下的局面,供给侧结构将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未来能源需求增量的95%会是清洁能源,其中锂电池等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
据BP预测,可再生能源年均增速将达到6.6%,快于其他所有的能源。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发电量中的占比将达到16%,将提供全球三分之一的发电增量。
核电、水电、生物质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比如潮汐能、太阳能,都蕴藏着巨大的储量。这些可再生能源到2035年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达到23%,其中太阳能占比将比2016年增加8倍,风能将增加4倍。
变局三:供给西移 需求东移
能源生产和需求的地域也发生了重大调整。总体上看,能源生产和需求呈现供给西移、需求东移的特征。 供给方越来越向主要以美国为首的北美地区西移。2018年9月,美国天然气和石油的日产量超过了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成为生产能力最强大的国家。2019年9月,美国首次成为石油净出口国。 与此同时,美国的页岩气革命等技术进步使能源开发成本大幅下降,页岩气价格由前两年的每桶高达75美元左右降到了每桶50~65美元,一些地方最低已降到每桶15美元,在价格上极具竞争力。加之美国的产量又超过了沙特和俄罗斯,因此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在全球极具竞争优势。 2035年之后,欧美对能源需求将处于停滞状态,中国、印度成为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加上日本、韩国等几乎全部靠输入、也就是购买能源支撑经济发展的国家,到2035年以后,亚洲地区将成为全球石油天然气消费和贸易中心。 2018年3月,中国推出人民币原油期货,这是全球能源期货市场的大事件。英国布伦特原油期货市场原来占全球原油期货市场的份额为60%,2018年末降到了52%。美国纽约原油期货市场占全球原油期货市场的份额从38%下降到2018年末的32%。目前,中国的人民币原油期货市场份额已达到了14%。 中国正在原油定价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稳定锚”作用。美国能源革命发生后,中国正在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保障进口渠道畅通和原油价格稳定事关中国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是中国的重大国家利益。随着中国在原油进口市场话语权的增大,中国也在主动谋划参与甚至主导国际原油定价。变局四:油价将在震荡中总体走低
近几十年来,油价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由于石油美元的捆绑,还有地缘政治、经济、军事、战争等因素的影响,石油成为价格大起大落、最不稳定的一种特殊商品。 1973年10月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油价急剧上涨,从1973年10月的接近3美元/桶上升到13美元/桶。这是第一次大的石油危机。 1979~1981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时,油价一度上涨到36.83美元/桶。 随着非欧佩克(OPEC)产油国原油产量的增长以及节能和替代能源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中期,石油的价格下跌到每桶10美元左右。 1986~1997年,布伦特原油均价在14.3~20美元/桶的水平区间波动。只是在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时,出现短期大的涨落。 1997年以来,受亚洲金融危机、需求下降以及OPEC增产影响,油价下降到1998年12月的9.25美元/桶的最低价。但从1999年3月开始,油价一路上涨,在2008年7月创下接近150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纪录,并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又戏剧性地下挫到40美元以下。 2016年底以来,国际油价渐趋稳定。2017年、2018年石油价格在一定的区间宽幅震荡,最高点达到86美元,最低点达到40美元。 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削弱了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速和原油需求的预期,中长期看,这仍将持续打压油价。 美银美林发布的报告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已经对石油需求带来显著影响,从2018年第三季度到2019年第二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平均增幅为72万桶/日,显著低于2011年至2017年140万桶/日的平均增幅。 在过去三个季度,OECD石油需求已经出现收缩,同比减少了20万桶/日,非经合组织石油需求同比增长了90万桶/日,比此前四个季度仅减少了10万桶/日。 如果没有非政治因素、军事因素影响,石油价格将在震荡中总体走低。但自2018年5月美国宣布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以来,中东地区局势紧张,石油价格又处于大起大落状态。一旦中东出现大的危机,石油价格可能还会出现大的震荡。变局五:石油结算体系将发生重大变化
为保持霸权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绑定了石油。世界上所有的石油交易都必须用美元结算。美国还主导了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SWIFT成立于1973年,覆盖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1.1万多家金融机构。 由于美国的大国信用损耗,美元的信用受到质疑。美国对伊朗的石油制裁和禁运,使得更多国家绕过美元结算体系,开始建立独立于美元的结算体系,加速了全球新的结算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2014年,俄罗斯开始开发自己的支付服务和货币转账系统“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旨在应对俄方银行被切断与SWIFT支付系统联系的风险。目前俄罗斯已有416家公司和机构加入。 自2015年10月上线以来,中国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CIPS)已有31家直接参与者,875家间接参与者,其中亚洲676家(含境内380家),欧洲104家,北美洲26家,大洋洲18家,南美洲16家,非洲35家。 2018年9月,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与德、法、英三国外长共同提议,建立旨在帮助欧洲企业与伊朗进行贸易时绕开SWIFT的“特别目的工具”(SPV)。2019年1月,德、法、英三国外长宣布成立“贸易往来支持工具”(INSTEX),作为落实SPV的政策工具,保障欧洲与伊朗的合法贸易往来。2019年11月30日,又有比利时、丹麦、芬兰、挪威、荷兰和瑞典六国加入INSTEX结算机制。加强全球能源治理
上述5大变化将给全球能源治理带来重大挑战。 一是加强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建设。当前全球能源治理呈现高度“碎片化”,既有各种全球能源治理机制缺乏有效协调,面临全球性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无法满足构建新型全球能源治理格局的需求。 一方面,OPEC采取的用产销来平抑石油市场价格的机制将会失效,造成全球性的市场失灵,应加大全球能源供给侧的资源配置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 另一方面,现有的全球能源组织主要做能源研究、能源预测,应该在联合国之下成立一个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以应对全球性能源管理的政府失灵。 二是高度关注供给需求变化所引发的南北关系调整,抓住能源格局调整契机,提高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发展中国家是需求方,但没有定价权,将来中国、印度作为最大的能源需求方,应积极争夺定价权、主导权,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三是加快建设独立于美元的结算体系。当前,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仍达62%,但全球去美元趋势已经显露,建设独立于美元的结算体系面临重大机遇,应积极推进和加快这一过程。 IMF官员今年6月表示,将根据特别提款权机制推出一个类似比特币的全球数字货币IMFCoin,旨在取代现有世界储备货币美元。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在公开场合也表示正在进行数字货币系统开发和测试。据报道,日本也正在研究和主导建立一个能绕开美元,类似于SWIFT的全球加密货币支付体系,并可与包括伊朗在内的国际市场在石油等商品领域进行交易。LW延伸阅读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史湘洲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喻千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