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招而不聘?就业难有新苗头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 纸面上招聘、休眠式生产、保守性储员,多地企业用工出现新苗头
◆ 就业寒冬下,多数劳动者就业信心不足、职场压力激增,伴随就业流动性下降,易引发一系列劳资纠纷
◆ 在熬冬状态下,扶贫车间的抗压能力最薄弱
◆ 休眠式疗法治标不治本,困难企业要熬过寒冬,需建立就业缓冲带和增长极
原题《用工寒冬催生“招而不聘”新苗头》
《瞭望》新闻周刊采写记者丨黄浩苑 孙清清 谢樱 汪伟 董建国
“招而不聘”纸面上招工、“休眠式”生产熬冬、保守性储员、普遍降薪、裁员减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粤、闽、辽、豫、湘等多地调研发现,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各国失业率飙升,我国经济虽然已率先复苏,但由于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多地企业仍面临生产困境,用工意愿和规模下降,求职难度加大。
为解决就业问题,多地受访企业和研究者建议,需多渠道建立缓冲带减少失业震荡,并加大力度振兴经济和拉动消费,为吸纳就业创造新的增长驱动力。
▲ 4月26日,职工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焊接车间进行焊接作业 许畅摄/本刊
减负熬冬:招而不聘 保守储员 停招裁员
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记者在多地调研发现,春节后招工旺季遇冷,出现招而不聘、保守储员、停招裁员等用工新苗头。
在多地就业统计报告中,出现与就业体感相反的“怪数据”,大量空缺岗位虚席以待。例如,外贸依存度达140%的广东东莞正在艰难过冬,但记者发现,截至4月10日东莞人社部门共发布18.8万个岗位需求信息,达成就业意向人数仅1.77万人,仍有17万个岗位待消化。
除去统计口径、技术、时效等原因,反差数字的出现,实际上是部分企业招而不聘,招聘需求停留在纸上,招聘数据存在一定失真。
广东东莞虎门镇一家大型服装企业门口,“大量招聘”的标语引人注目。但该企业自疫情发生后已基本停止招工。“打着招聘广告是想对外表示,企业目前还能运转。”企业执行董事说,现在处境艰难,若到5月底无好转将停产停招。
相反,目前有真实招聘意愿的企业,用人倾向呈现保守性储员多于生产性扩招。在不减少用人规模的前提下,倾向招聘高素质人才,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鞍山迈格钠磁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民营稀土永磁传动产品生产企业,近三年销售业绩年均增幅30%以上。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张仕元说,今年招聘规模与去年持平,但结构上有重大调整,扩大了机械设计人才、专业管理人才招聘范围和规模,而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岗位则全部停招。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招聘需求只减不增、停招裁员减负成为困难企业熬冬的普遍选择。由于主动裁员需支付赔偿金,大部分企业采用隐性裁员的方式,如末位淘汰机制或半停产鼓励工人自动离职。
长沙一家外贸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处于停工停产状态,为了熬过困境只能裁员。”这家用工300人的企业不断裁员,淘汰原则是“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效率低的员工先淘汰”。
哪怕是生产状态良好的企业,同样存在生产性裁员隐忧。记者了解到,制造业为定制型生产,目前订单多为年前签署,新增订单停滞,若完成手头订单而情况无好转,也将陷入停工停产的困境。
福建莆田的一家鞋业出口代工企业用工2000多人,公司负责人说,现在完成的主要是去年的海外订单,预计能生产到上半年。随着海外疫情扩散,最近两个月没有新增的大额订单。现在公司用工稳定,但现有订单生产完之后,如果公司接不到新订单,就有可能降薪裁员。
制造业潮汐订单的生产方式,催生了劳务派遣等临时性用工现象,受疫情影响,劳务市场主要出现以小时工计酬的聘用行为。
记者在东莞市多个镇区的马路招聘市场发现,按小时为工作周期的临聘方式取代过去常见的以日、周、月为周期的聘用方式。东莞街头一家劳务公司的工作人员说:“能挣一个小时的钱就赶紧挣,形势不好,如果订单有变,或许今天的饭钱都没着落了。”
就业寒冬:裁员降薪与劳资矛盾叠加
随着困难企业裁员减负,这场就业寒冬对劳动者造成显著影响。记者调研发现,多地劳动者的就业信心降低,职场压力激增,就业流动性下降,易出现劳资纠纷。
在经济压力的传导下,求职压力跨圈层传递,求职难从无技能劳动者向上蔓延,部分行业中层管理者也面临被裁。
53岁的湖南益阳市民熊国富,原供职于一家科技公司。公司主要做苹果手机玻璃屏,疫情期间很多订单被取消,公司因此裁掉了部分员工。入职2年,每月能赚5000元的熊国富,现在四处找工作却发现工作难找,“孩子在上大学,学费、生活费开销不小,50多岁的人失业再就业,真是难上加难。”
朱彬之前任职于湖南一家酒店,酒店行业受疫情影响大,原本就经营困难的公司已经倒闭了。朱彬说,公司有的分店被转卖,留下了部分服务员,作为管理层的她被迫离职。虽然有酒店管理经验,但朱彬仍然找不到工作。
就业市场环境遇冷,人员流动性大大减少,保住现有工作岗位成为劳动者的普遍共识。东北一家民营重型机械设备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去年同期企业离职率达30%,今年仅5%,现阶段转岗、跳槽再就业机会少,离职率不高,岗位需求也少。
同时,降薪成为未被裁员劳动者的普遍状态。由于企业采取低产、缓产、无薪休假等“休眠式”疗法,多数员工的薪酬也相应减少。除复合型人才、尖端人才、紧缺人才等关键性人才外,基础岗位整体薪酬缩水。
记者在东莞采访时了解到,2月复工之初,企业预计劳务派遣市场工价超过23元/小时,2019年劳务市场最高工价约为26元/小时,但4月份工价跌落至12~16元/小时,约为东莞四五年前劳务报酬水平。
在普遍裁员、薪酬缩水的叠加下,各地劳资纠纷更为复杂、易发。受疫情影响,不可控因素增加,劳动者和企业之间利益博弈激烈,岗位不匹配和失业风险易引发集体维权现象。
佳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工厂,位于东莞市石牌镇。为了赶3月订单,该工厂紧急聘请劳务派遣公司招聘大量临时工,工价比正式员工高出很多。随着企业员工陆续返岗、新职员正式入职,企业将订单主要安排给正式员工,被停工的派遣工人出现聚众维权的情况。
裁员压力之下,劳动纠纷数量随之增多。近期,湖南一家金融借贷企业裁减数十位业务销售人员,被裁员工感到不满,正向劳动仲裁机构提起申诉:“公司依据什么标准裁员,我们需要讨个说法。”
休眠疗法:低产缓产与无薪休假
招聘市场上,企业招聘意愿不强、用工门槛提高等现象,与困境之下企业出现低产、缓产、无薪休假的“休眠式”生产,以及有单不敢接的生产状况直接相关。
湖南邵阳,有100多家以出口俄罗斯、欧美、非洲市场为主的假发、貂皮生产企业,用工总数达3万人以上。受国际疫情影响,海外市场假发销售量急剧下降,企业减产70%。一位企业负责人说,4月份开始就没有接到新订单,为了维持运转、稳住人员,企业只能低水平生产储备产品。
河南省驻马店市一家家具外贸公司库存积压货值达2000万元,经营压力大。该公司负责人说,2月底企业复工时有140多名工人,但因国外客户暂停出货,4月初生产又暂停了,现在厂里有40多人,其他工人只能停发工资放假。
同时,海外市场不确定性让多数外贸企业陷入“有单不敢接”的困境。2月以来,受冲击的外贸企业经历了从“有单没人”到“有人没单”的困境,如今是从“盼订单”转向了“不敢接”,处境更为艰难尴尬。
玩具企业是福建泉州、晋江的出口大户。晋江一家玩具企业总经理说,外贸客户通知企业暂缓生产或延迟发货,经过协商,沃尔玛等客户同意先支付一些货款,货物暂存中国。不过,因多国货币贬值,客户采购成本大幅增加,有的宁愿不要定金,也不愿意进货。“仓库里堆满了做玩具的原料塑料米,最近两周价格一跌再跌。”这位总经理说,原料转化成产品和商品的链条中断,囤积考验企业成本耐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熬冬状态下,扶贫车间的抗压能力最薄弱。依托扶贫车间实现就业脱贫的贫困群众,多数人技能基础弱、劳动效率低,一旦车间停工,他们极易出现因疫返贫的情况。
河南省滑县焦虎镇赵庄村制衣厂,是当地代工外贸订单的扶贫车间。制衣厂负责人杜双艳说,春节复工后,工厂10天完成了1万件外贸订单,但接着就停工了,贫困群众也因此无工可做。
治本之策:急需缓冲带和增长极
“休眠式”疗法治标不治本,短时间能缓解生产经营的阵痛,但企业要熬过寒冬,更好地存活下来,需要各方力量探索治本之策。接受采访的人士建议,熬过这场就业寒冬的关键在于,要为就业提供缓冲带和增长极。
一方面,多位受访的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建议,多渠道多手段建立缓冲带,最大程度减少失业震荡。
第一,应允许通过集体协商方式,讨论员工工作与工资安排。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建议考虑减缓2020年最低工资上调。同时,疫情结束后允许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适当延长工时,补救生产损失。
第二,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金对个体劳动者的救济作用。当前,部分劳动者个体申请失业保险金程序复杂,门槛较高。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都阳说,应灵活使用已积累的失业保险基金,减小失业对劳动者的福利损失。
第三,提供更为有效的再就业转岗技能培训。东莞市技师学院院长刘海光说,地方职业院校应提供与本地产业需求缺口相衔接的培训计划,“浅表面”“大而全”式的培训模式,难以实现转岗再就业的技能要求。
另一方面,为就业创造新的增长驱动力,振兴经济和拉动消费是解题关键。
东北一县级市正在研究将政府、事业单位的闲置固定资产打包,以此作为抵押为陷入困境的民营企业融资,但此举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受访的地方干部说,“我们不能逼银行贷款,但也不能不救民企,只好想办法盘活政府闲置资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认为,随着消费理念的变化,消费者偏好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得到培养。当前,要及时捕捉不断提升的新型消费需求,比如保健类产品、体育健身活动、改善家居卫生和环境的装修,以及更具私密性的交通工具等,都可能形成新的消费热点,由此可能带动产生出新的就业机会。LW
刊于《瞭望》2020年第19期
延伸阅读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史湘洲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唐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