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瞭望•五中全会|习近平的强国愿景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2021-03-06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 年10 月26 日至29 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鞠鹏摄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没有国家富强,就没有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就是强国梦

◆ 现代化强国不是单一的经济指标,而是“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

◆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济指标仍然是最基础的。我国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的强国愿景

文 | 戚义明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

  

  历史常常以惊心动魄留下深刻印记,也常常以波澜壮阔写下厚重篇章。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全球性危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带领全党全国交出了一份感天动地的优异答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总体即将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即将如期完成之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不仅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还研究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行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

  

  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中国共产党人一步一个脚印、奋斗永不停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赢得更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进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国新时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我国发展历史方位发生的重大变化,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任务。

  

  建设现代化强国与民族复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将之概括为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没有国家富强,就没有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就是强国梦。

  

  近代以来,为了完成民族复兴的第一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完成民族复兴第二步——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的中心课题。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命运,就这样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实现民族复兴与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成为同一历史进程的两个不同侧面。

  

  改革开放之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者相生相伴,是历史任务与理论实践主题的有机统一。党团结带领人民破除阻碍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民族复兴伟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用“三个意味着”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其中首要一条就是: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这正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角度说的。从这个角度说,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展现,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报告还用“五个是”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任务,其中两条是: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这清楚地表明,新时代就是强国时代,就是复兴时代。

  

  从推进民族复兴伟业角度说,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一方面,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但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全面实现现代化仍然任重道远。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强国目标内涵全面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这一战略安排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的战略安排,意味着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时间提前了15年。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逐步提出分“三步走”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第一步,在20世纪80年代内,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的战略安排,意味着“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三步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整整提前了15年。这主要是考虑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国家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以目前的良好基础和发展势头,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有把握的。

  

  新的战略安排,还意味着现代化内涵的全面提升。在提前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新的战略安排提出新的更高目标,即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现代化强国,首先要求是经济强国,同时它又不是单一的经济指标,而是“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

  

  强国必须有强大的制度优势作为保障支撑。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家制度的竞争。新的战略安排在现代化强国目标体系中,首次引入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即: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被国内外一些学者形象地称为中国的“第五个现代化”,反映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基于这一考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次全会不是研究单项改革,而是研究全面系统改革,就是着眼于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系统总结,提出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工作要求。

  

  强国必须有强大的文化力量作为深厚根基。强国之强,不仅体现在物质文明上,更体现在精神文明上;不仅体现在硬实力上,更体现在软实力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的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到本世纪中叶,精神文明全面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还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里的文化强国具有两层涵义,一是要在文化上强,即文化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涵;二是通过文化来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力量。

  

  强国必须是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的有机统一。强国不仅要体现在综合国力的提升上,更要体现在全体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上。新的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这既是实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体现。

  

  强国必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新的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一新目标在原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涵基础上,加上“美丽”两个字,进一步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美丽中国”。

  

  此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还要求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要求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共圆民族复兴梦想,要求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人类美好未来,要求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引领强国新征程。对于这些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作过重要阐述。

  

推动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个综合性指标,但经济指标仍是最基础的,发展仍然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经济虽然规模很大,但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我国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经济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这是我国经济的阿喀琉斯之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党的十八大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面向未来,要继续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必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不平衡在于城乡区域不平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深入实施这些重大战略,同时加大力度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造性提出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创造性提出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拓展了我国经济发展空间。

  

  面向未来,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作为。开启强国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理清思路、认真谋划,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向着强国和复兴目标奋勇进发。LW

  

刊于《瞭望》2020年第44期


延伸阅读

☞ 瞭望•五中全会|“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怎么做?

☞ 瞭望•五中全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 瞭望•五中全会|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护航“十四五”

☞ 瞭望•五中全会|“十四五”,美丽中国如何建设?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 五中全会释放未来中国发展重要信号

回复“五中全会”/“十四五”,阅读|瞭望“十四五”系列报道|


长按上图,订阅《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史湘洲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喻千桓


如有收获,请点一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