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反恐:亟需形成长效机制

2015-12-29 文/严帅 瞭望

▲ 11月14日,人们在美国纽约的华盛顿广场公园参加集会悼念巴黎系列恐怖袭击事件遇难者


其一,釜底抽薪,斩断恐怖主义的资金链

■ 其二,强化边境防控,遏制“圣战”分子的跨国流动

■ 其三,推进网络反恐,阻断恐怖主义流毒扩散

■ 其四,携手共举,实现有效的国际合作

■ 其五,标本兼治,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

■ 此为瞭望“2015国际观察报告”之一,整组报道见文末【阅读原文】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


  在即将过去的2015年,以“伊斯兰国”为首的国际极端组织势力继续在全球多个地区蔓延扩张,并掀起前所未有的恐怖袭击浪潮。面向未来,针对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的不断加剧,国际反恐亟需携手共举、对准靶心、标本兼治,逐渐形成防范打击恐怖主义的长效机制。

  

  其一,釜底抽薪,斩断恐怖主义的资金链。2001年“9·11”事件后,在美国的积极推动下,国际社会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打击恐怖融资的机制,有效地削弱了恐怖组织募集和跨境转移资金等问题。当前,这套机制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显然无法有效应对在资金上基本“自给自足”的“伊斯兰国”。该组织通过倒卖石油、强征“税收”、绑架勒索等方式每年非法获利近30亿美元,足以支撑其暴恐活动的各项花销,甚至还能有盈余。因此,当务之急是堵住“伊斯兰国”的财路,尤其是着力打击其石油的生产、销售和运输等各环节,使其丧失“造血”能力。

  

  其二,强化边境防控,遏制“圣战”分子的跨国流动。虽然国际社会自2014年开始就显著加大了对外籍“圣战”分子问题的打击力度,但是成效不彰,在伊拉克、叙利亚参战的外籍“圣战”分子人数仍在不断增加,其数量已经从2014年的1.8万人、来自80多个国家,增加到2015年的2.5万人、来自100多个国家。因此,虽然国际剿恐力量在伊、叙已经击毙了1万多名恐怖分子,但恐怖组织的有生力量并未有太大折损。

  

  为此,各国需继续加强针对性打击行动,通过立法、情报共享和执法合作等,防止极端分子出境参战;作为外籍“圣战”分子主要过境通道的土耳其也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切实管理好土叙边境。此外,对于回流母国的“圣战”分子,各国需做好教育转化工作,使其重新回归社会。

  

  其三,推进网络反恐,阻断恐怖主义流毒扩散。当前,“伊斯兰国”、“基地”组织等各类暴恐组织利用社交网络媒体、网站、论坛等平台大肆进行宣传招募、思想传播、资金募集和活动策划等等,互联网已成为恐怖主义赖以生存的“氧气”。以“伊斯兰国”为例,它将社交网络媒体“玩转”到了极致,其在推特、脸谱、优兔等各种社交网络媒体上都非常活跃,甚至还研发并推出了专属的社交应用程序,其暴恐思想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蛊惑了数十万甚至更多的年轻人。要打赢反恐战争,就要打好以互联网为主战场的虚拟战争,逐步遏制并清除恐怖组织在互联网上的存在。

  

  其四,携手共举,实现有效的国际合作。今年以来,虽然各国纷纷加大反恐力度,增加各项投入,但由于各国利益诉求不同,国际反恐未能形成合力。不仅如此,反恐还沦为美、俄和中东地区国家等进行地缘政治利益争夺的工具,形成了美俄沙特为首、各自为战、相互争夺的三大反恐联盟,导致国际反恐内耗严重,效力大打折扣。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空前,美等西方国家需摒弃在恐怖主义问题上的双重标准以及利用反恐谋私利的企图,承担起国际反恐的主要责任,携手各方共同反恐。

  

  其五,标本兼治,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在国际反恐行动中,军事打击等强力措施是遏制恐怖主义扩张蔓延势头的必要手段。但是在采取军事手段时应注意降低其产生的负面效应,如美国的无人机空袭行动击毙了少数恐怖分子,也造成大量平民伤亡,结果适得其反,“越反越恐”。同时,国际反恐行动应着力通过经济、政治、社会、宗教、教育、文化等手段消除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

  

  国际恐怖主义不断升级换代,其在组织形态、袭击模式、暴恐目标等方面均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因此,国际反恐正变得更加紧迫与复杂,面临着“标”难除、“本”更难“治”的局面,而只有国际社会同仇敌忾、群策群力、有的放矢、多措并举,方才能够逐步遏制和消除恐怖主义之患。LW

   

刊于《瞭望》2015年第52期

点击【阅读原文】↓,可得整组报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