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小别离》到《北京折叠》,贫富差距这道「坎」到底有多深?

2016-08-29 朱小兰 中信出版集团



中国当代的科幻作家似乎特别钟爱“三”这个数字,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国际科幻大会“银河奖”的获得者王晋康的《三色世界》,而这次是国际最高科幻奖项“雨果奖”的获得者郝景芳《北京折叠》里的“三度空间”。


《北京折叠》小说封面

 

其实从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诞生之始,科幻这个词就紧紧围绕着残酷而冷峻的现实世界而展开,《弗兰肯斯坦》的创作者,著名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一生充满了不幸和恐怖,终生为死亡所缠绕,这些全都被表现在她的作品当中,所以说,科幻文学中的最高成就者,往往不是最富于想象力的那一位,而是能揭示出最隐秘现实的那一位——郝景芳的成名再次印证了这一判断。


《北京折叠》作者,“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


《北京折叠》就是我们能感受到的对现实之境的诚意叙述,它的魅力在于用很简单、很纯粹的隐喻带来强效共振。想象力是一把锋利的刀子,划开小说的外壳,呈现出一个变换、撕裂、被重构的清醒王国:


“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隔离,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

 

将时间作为一个可量化的物体,重新定义它的分配法则,以此来代表被割裂的三级社会阶层,这一致命之击会让你内心急剧撕扯:原本生而为人,都知晓“财富”和“健康”是从你诞生伊始就充满了各种差异性的,有的人拥有的多,而有的人拥有的少,但唯一一个对于所有人皆公平一致的分配,就是“时间”。因为不管你是贫穷或富有,是健康或疾病,每一天的24小时都是毋庸置疑属于你的,实打实的。但《北京折叠》则颠覆了这一设置,创立了一个50年的新纪元,搭建了一个人类社会发展新的组织架构:阶层与阶层之间赤裸裸的对立与不融合,经济生活上彼此不自知的巨大差异和无法僭越的鸿沟……



你问我什么叫鸿沟,阿信笑笑不说话……

 

这一点是细思恐极的!每个人读到此处,都会强烈感受到这份恐惧,就好比自从《北京折叠》获奖之后,评论者一眼看穿的犀利真相:“它并不是一部科幻小说,更确切地说,更像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纯粹的‘反乌托邦式小说’”。折叠的岂止是北京、上海、深圳?


目光所及,严酷的社会现实就摆在我们面前:随着中国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阶层的固化越来越严重,不管是资源的分配还是政策的红利,下层社会分到的蛋糕越来越小,收入差距的扩大使社会阶层间矛盾加大,成为暴戾心态或消极心态滋生的温床,并导致社会维稳压力不断攀升。过大的收入分配差距还可能导致社会阶层对立、仇官仇富、社会价值观混乱、诚实劳动受到轻视等一系列的负面效应。



在各种影视作品中,富人与穷人的强烈差距,都曾引起过网友的关注。

 

矛盾累积,隐患叠加——这个时候更需要冷静的思考、清醒的判断:中国的现状怎么样?中国的未来怎么走?从现在到未来之间,我们究竟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毫不夸张地说,生活在中国的我们面临着各种“坎”。而“中国的坎”这个概念也应运而生。知名经济学家贾康先生提出了这个形象的概念,并对中国现状提出警示:“世界的局,中国的坎:历史考验在即,陷阱必须跨越!”

 

什么是中国的坎?其实与我们人人息息相关。近到贫富之坎、收入之坎、生存之坎,远到创新之坎、国民心理之坎、国家之坎。贾康先生这样分析道:

  

中国和拉美地区在历经较长时期的经济高速发展后,在经济社会中却出现了相似的负面问题: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劳动市场结构性问题显著、腐败和钻体制空子的现象层出不穷等。这其中,尤其是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近年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之一。



 

在研究社会贫富差距的时候,通常把最穷的10%人口和最富的10%人口作为比较对象,观察各自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可以想见,在收入绝对平均的情况下,人口的百分比与收入所占百分比应相同,而如果最穷的10%人口所占收入相比于最富10%人口所占收入越低,那么这个社会的贫富差距就越大。中国的数据显示,最低10%人口所占收入的百分比仅为1.6%,最高10%人口所占收入的百分比则为34.9%。这意味着,发达国家最低10%与最高10%人口所占收入的差距为10倍左右,而中国的这一差距则为20倍甚至更多,足见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严峻性。然而,不仅如此,早在2007年,王小鲁等学者就曾指出,如果以家庭而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用城镇20%的高收入家庭和农村20%的低收入家庭数据做比较,那么最高和最低两组之间的差距竟有55倍之多。

 

收入差距衡量的是财富流量的不平等,收入差距会沿着流量变化的方向累积,进而导致居民间财富不平等的扩大。而且因为累积效应,越富裕的人群储蓄和投资能力越强,从而使得财富存量不平等的扩大速度通常快于收入不平等的速度。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一看郝景芳笔下的“三度空间”,五百万人享用第一空间,余下的七千五百万人生活在第二和第三空间,换算成我们好理解的数字,就是不到10%的人口拥有了50%甚至更多的“时间”,90%以上的社会财富以及社会资源。我们离这个折叠时空,还有多远?


热播剧《小别离》,展现了环境各异的家庭对待送孩子出国留学的不同态度

 

如果你对这个贫富之坎、收入之坎、生存及发展之坎还不好理解,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最近在几大卫视播出的、由黄磊和海清主演的“热剧”《小别离》


有点心酸的是,可能就像《北京折叠》里写到的对第一空间充满无限憧憬的第二空间子民秦天一样,直到去了第一空间实习,才顿时觉得自己二十年以来拼尽全力、不敢有一丁点差池的生活,竟是如此地可笑、可叹。作为现实世界里“七千五百五万人”之一的我们,也是看了这电视剧才醍醐灌顶、如梦初醒:原来早在很久以前,第一空间的富一代们就已经做过的出国留学or留在国内的选择题,现在正成为第二空间的那些“中产们”绞尽脑汁想要寻觅最佳答案的选择题。


《小别离》引发了微博上一个最热门的全民大讨论——“穷,就不配接受好的教育么?”


中国当下的这批新中产们,要么是费尽千辛万苦挤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又在就业大军中拼得头破血流才好不容易从第三空间跻身第二空间的,他们曾为了能扎根于自己所在的阶层而拼尽全力,现在也就不得不焦虑自己的孩子们的未来——因为他们绝不允许自己的下一代失去留在第二空间的机会,唯有让其接受精英教育,不断向上,铸成精英格局,防止下堕,才能保证祖孙代代安享第二空间的位置无虞啊。

 

这就是当下中国的国民心态和社会现实之一斑。当“第三空间”的人们还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时,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帮你转换了空间,让你从中窥见这个世界上另外两个空间的人们的正在进行时和将来进行时——那么近,又那么远。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剧照

 

有一条道路是我作为一个研究者看来最值得看重、最可操作、有可能花费较小社会代价实现较平稳转轨过渡而最终完成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借鉴‘美国进步时代的启示’,在‘建设公共财政’导向下,从各方难以拒绝的‘加强和优化管理’的角度切入,这样社会震动和代价可能比较小,属改良式介入,但公共资源配置上,必然要在承认公民权力平等和政治权力制衡前提下,对预算、税收等实行越来越规范、透明的理财民主化、法治化,进而以政府理财的民主化、法治化,拉动和促进经济、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法治化。——贾康《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从热门电视剧到获奖小说,谈论的都是这道直指国民生活现状并且攸关国家命运的“中国的坎”,正说明社会正迎来转型“攻坚克难”时期的反思大热潮、探索大热潮。世界之所以对“被折叠的北京”这么感兴趣,无疑从中可以窥见的是外界对中国发展前途的热切围观态势,是如拉美等发展中国家那样陷入瓶颈期无法自拔,还是像英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一样成功跨越陷阱,完成飞跃?

 

从《小别离》到《北京折叠》,再到《中国的坎》,我们的思考带领我们一起展望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小团圆。

 

【推荐阅读】


《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贾康 苏京春 著 | 中信出版集团 2016年8月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购买信息


-End-


编辑:赵佳然 2016.08.2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