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晚,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发布通告称,当日北京市朝阳区发现肺鼠疫确诊病例,一夜之间就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但好在,相关病人已经接收到了妥善的救治,相关的防疫工作也正在展开。对于网上传言北京又有鼠疫新增病例,北京市卫健委于14日晚发布通告,称专家对两名来自鄂尔多斯市的就诊患者进行了综合判断,排除鼠疫可能。截至目前,北京无新增病患。此前两名鼠疫确诊患者,一名病情稳定,另一名病情仍然危重,略有好转,正在进行对症治疗。
鼠疫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瘟疫”,它曾经毁灭过古希腊、攻占了拜占庭,带来了黑暗的中世纪,而鼠疫最后一次大爆发,则是在100多年前的中国。
辛亥革命前期,在我国东北大地上就曾经爆发过一场规模空前的鼠疫,造成了巨量额度伤亡。67天后,随着伍连德博士的到来,来势汹涌的鼠疫就被彻底扼杀,而也宣告了这个文明古国的卫生防疫事业正式开启了现代化之路。
哪怕不那么了解医学的人,也一定听过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解放军202 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这些大名鼎鼎的医院。这些医院或者机构的前身都是由一位曾经为近代中国医学的发展做过巨大贡献的医生——伍连德创建的。
伍连德字星联,他是193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之一,是第一个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
那天两个皮毛贩子从俄国来到满洲里,投宿在一家叫作“魁生元”的小旅馆里。当天晚上,这两个人开始发高烧、剧烈地咳嗽,并大口大口地咯血,第二天人就死了,身上还布满了瘀斑。又过了两天,和他们同住一家客栈的另外两位旅客也病了,旅店老板不久后在客房里发现了他们的尸体。你或许已经意识到了,这是一场触之即死的烈性瘟疫,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引起当时摇摇欲坠的晚清政府的关注。
1911年冬天在鼠疫隔离区工作的全副武装的医务人员。
不到两个月,这场瘟疫沿着中东铁路,经过海拉尔、齐齐哈尔,到大庆,到哈尔滨,到长春,再到奉天(今天的沈阳),朝着北京如野火燎原般地迅速蔓延开来。这个时候,再无能的清政府也必须倾全国之力遏制瘟疫。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曾经在西方做过传染病研究的伍连德医生临危受命,被清政府任命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来到疫情最严重的哈尔滨的第三天,伍连德在地下室秘密解剖研究因为瘟疫死亡的尸体,显微镜下的发现让他大惊失色。
鼠疫杆菌
但是鼠疫主要是通过老鼠传染给人的,而这个时候的东北大地已经天寒地冻,很少有老鼠活动,疫情怎么会传播得这么快?伍连德推测,这是一种新型鼠疫,在人和人之间通过呼吸道传播,所以传播速度如此之快。门前堆积的死者棺材,随处可见。
在东北,一到冬天家家户户都是门窗紧闭,因此,只要家里有人感染,全家都在劫难逃。当时的哈尔滨是全国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正面临灭城之灾。
在人类历史上,很多瘟疫在早期根本无法治疗。比如天花、霍乱,2003年发生在中国的SARS,近些年非洲的埃博拉病毒,再比如这场鼠疫。治疗鼠疫的特效药——链霉素是在1943 年才有的,也就是说,伍连德当时根本无药可用。当时,无论是百姓还是行政长官,对传染病可谓一无所知。
老百姓只知道发生了瘟疫,能逃走的都逃走了。不能逃走的,家里有了病人,一般都隐瞒不报,或者到了晚上偷偷地把病危的病人扔在街上。地方长官对于疫情防控也根本没有经验,在瘟疫突然到来的时候根本无力防控。当时的防疫之难可想而知。肺鼠疫的传染源是感染了鼠疫的病人或者尸体,所以伍连德让士兵挨家挨户搜查,一旦发现病人,就立刻送到防疫医院,还要用生硫黄和石炭酸给病人待过的房屋消毒。
集中焚烧的棺木
他克服重重阻力对尸体进行处理,先是用炸药炸出一个掩埋尸体的坑,然后每100 个尸体堆成一堆,浇上煤油,对尸体进行焚烧、掩埋。肺鼠疫是主要通过飞沫在人和人之间传播的。为了切断肺鼠疫的传播途径,伍连德采取了减少人员流动和隔离的方法。他从长春抽调了1160 名士兵进行交通管制,不让任何人穿越封锁线。
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俄国控制的东清铁路相继停驶。他在山海关设立了检疫所,凡经此南下的旅客都要停留5天,接受隔离观察。伍连德还设计了一种成本极低、易推广使用的简易双层纱布囊口罩——在两层纱布中间放置一块吸水药棉,戴上它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断病毒传播。同时他又将防疫医院分为疫症院、轻病院、疑似病院几种,按照病情的轻重程度收治病人。这样一来,在为不同病情的病人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阻断了交叉感染。由于接触到病人就容易被感染,所以当时所有的中国人都是易感人群。
这种口罩造价低廉,制作方便,民众纷纷带上了口罩,因此死亡率也大大降低。
伍连德发明口罩,对感染人群以及疑似感染人群居住的房屋和环境进行消毒,将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进行隔离,对因肺鼠疫死亡的尸体进行焚烧和掩埋处理,同时进行交通管制,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防止易感人群和传染源接触,直接或者间接地保护了易感人群。在伍连德推行的这种科学、规范的防控措施下,不到4 个月的时间——1911 年3 月1 日,肺鼠疫死亡人数零报告,防疫总部内的人们人声鼎沸,相拥而泣。这是中国第一次以科学手段有效遏制疫情蔓延的成功案例,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依靠科学手段,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传染病的典范。有6万人在这次鼠疫中丧生,但是在当时的中国,这已经是个奇迹了。
一个月后,“万国鼠疫研究会”在奉天召开,11 个国家的代表出席大会,伍连德任大会主席。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在中国本土举办的世界学术会议。2 年后,伍连德在世界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论文《旱獭与鼠疫关系的调查》,以发现肺鼠疫、战胜肺鼠疫扬名天下。
电影《卡桑德拉大桥》里也有医生消灭鼠疫的情节设定,但那是1974年的电影了。
这个案例也在防控不明原因、烈性、极速扩散的传染病方面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治疗普通疾病,首先要准确了解病因、病原体、发病机制。机制研究得越透彻,治疗效果也就越好。
鼠疫这场致命的瘟疫是如何通过黑家鼠和跳蚤传播的。
在突如其来的烈性传染病面前,如果能迅速找到病原体,无疑对整个疫情的控制非常有利。伍连德第一时间找到了鼠疫杆菌,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在危急的时候,现实可能不允许我们在完全了解病原体之后再采取行动。所以在面对病原体不明的烈性传染病时,我们需要迅速判断疾病的传播途径——是通过飞沫等造成的呼吸道传染,还是通过食物、饮水系统造成的消化道传染病。
鼠疫导致的致命症状
如果是通过飞沫传播,那么我们应该借鉴伍连德的案例,按照切断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方法进行管理。传播途径不同,群体防控的重点也不同。一旦明确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就到了防控的第二个层面:迅速实施科学的防控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将病人按照感染者、可疑感染者和病情严重进行分类隔离,既减少了相互传染,避免了疫情扩大,同时也可以对感染者悉心照护,这也体现了在重大疫情面前医学的关爱。
1937年日军大举入侵中国,他在上海的住所,被日军飞机投下的炸弹炸毁。最后他不得已,带着家人返回马来西亚槟榔屿,在那里开设诊所,悬壶济世。
伍连德用肉身之躯,阻遏了中国肺鼠疫的进一步蔓延,他当时采用的防控措施,在今天依然适用于各种烈性传染病的控制,他是中国检疫、防疫的先驱者之一。上面这个故事来自新书《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这本书是这次双十一热销榜的Top 10。
北医三院重症医学科(ICU)工作近20年的薄世宁医生,把深奥的医学专业知识用“显”而不“浅”的方式表达出来,系统讲述了医学如何走到了今天,解释了医学的本质是什么,医学关键技术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这本书告诉我们关于癌症、冠心病、衰老、疫苗、脑死亡......的事实,短时间构建医学认知体系,当面对常见的疾病和问题时,能清楚地知道如何和医生、医院配合寻找治疗方案,能更高效地和医生交流。
-End-
编辑:楚旂
2019.11.16
更多经典书单和深度好文
欢迎关注「中信出版集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