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年4000万吨,全球第一,中国最能吃辣的省是?

阿信 中信出版 2023-02-15

在吃辣这件事上,恐怕太阳系之内,中国人已经难遇敌手。

今年,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一项上海瑞金医院的研究成果,其中的一张“中国人辣味喜好地图”显示,祖国山河已经被辣椒彻底染红,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全民食辣”的时代


中国人吃辣究竟能有多疯狂?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早在2017年,我国辣椒的种植面积就已经超过了3000万亩,占全国蔬菜种植总面积的12%、世界辣椒播种面积的40%,产量达4000万吨,是世界第一大辣椒生产国与消费国

2019年,我国各类蔬菜种植面积(单位:万亩)

而根据《2018全国调味品行业蓝皮书》,2018年我国辣味调味品占所有调味品销售额的30.88%,辣椒产值超700亿,连续十多年居蔬菜产业之首

辣椒,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蔬菜之王”

不过,对吃辣早就已经见怪不怪的中国人,最近却因为新闻中一条并不重要的插曲吵了起来——湖南人年均消费辣椒100斤


好好的,为啥独独要显摆湖南人吃了那么多辣椒?!于是,辣椒,瞬间燃起了中华大地的攀比斗志

所以,中国人吃辣到底哪家强?

谁是第一个吃辣椒的中国人?

要想搞清楚今天的中国哪个省份的人最能吃辣,就得先弄清楚,是谁才把“辣椒”引入了中国人的食谱。

辣椒是最初生长于南美洲地区的古老植物,距今至少已有7000年的历史。

不过追根溯源,辣椒真正进入全球视野,还是在15世纪末哥伦布第二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那会儿


据说当年哥伦布抵达西印度群岛后,遇见的是一种名为“cascabel”的绿色圆形辣椒,这种辣椒尺寸和铜铃相似,由于哥伦布之前并未见过辣椒,所以误以为自己见到的是一种新型胡椒品种

这也是为什么,在英文中,辣椒要被叫做“chili pepper”的原因。

但欧洲人实在没有吃辣的天赋,例如,英国作家莉齐·克林汉姆曾在《咖喱传奇:风味酱料与社会变迁》一书中提到:

人们并未将辣椒当做新的香料,而仅作为一种好奇的观赏植物。”


随后辣椒随着葡萄牙贸易船队一路漂洋过海,到达印度、东亚等地区。

但辣椒的命运实在悲催,到达中国的第一站就选在了和欧洲同样讨厌辣味的广东,它的用途注定也只能和英国一样:

关于辣椒的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明代杭州高濂所写的《遵生八笺》中:

“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不把辣椒当食物看也就算了,明代的士大夫们还把它变成了一种“污污”的植物,这就相当过分了。

比如,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在全剧最关键的转折《冥判》这一出戏里,用39种花比喻了传统社会一个女人一生中要经历的种种阶段。 


可辣椒花,偏偏被用来隐喻了圆房这个阶段

“凌霄花,阳壮的咍;辣椒花,含笑花,情要来……”


辣椒的“改邪归正”,还要等到100多年后。

现在可以查到的最早出现食用辣椒的记载,出现在康熙时期的贵州,例如,《黔书》中就提到“椒之性辛,辛以代咸”,康熙六十年的贵州《思州府志》里也提到“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所谓“海”,就是说这种“椒”是从海洋上来的,这也是现今川渝地区以“海椒”称呼“辣椒”的由来。

由于辣椒价格低廉、滋味十足,富含维生素又便于晒干储藏,半个小指头大小的干辣椒就足够让人吃下两大碗饭,而且还有杀菌功能,加了辣椒的菜肴能保存更长时间,其他佐餐菜肴都不如它经济实惠。

于是,辣椒以贵州为核心,向周围的江西、湖南、四川普及,也由此奠定了今天中国食辣“四巨头”的基本格局


而“辣”也得以作为一种味觉形容,进入文学作品之中。

比如,《红楼梦》里面,王熙凤被贾老太太戏称为“我们这里一个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外号“凤辣子”,已经是乾隆年间的事了。

吃辣四巨头,究竟谁才是老大?

不过今天的“辣”和清朝那会儿的辣,早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辣椒在全中国餐桌上的流行,也不过是最近三四十年的事。

但不管怎么讨论,在辣椒的普及之路上,贵州,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始祖级别的存在

毕竟,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真正打开他们“食辣”的人生大门的,正是有着“国民女神”之称的“老干妈”。


贵州的辣椒,在制法上也冠绝诸省:煳辣椒粉、干辣椒粉、油辣椒、泡辣椒……但无论怎样,“辣”在贵州最终也还是要归结到一种更为古老的口味上——

以至于有人说,加入了酸的辣,辣得并不纯粹。

贵州酸汤鱼

要想享受比酸辣更上一层的舌尖上的双重刺激,我们还得求助于川渝地区的麻辣

重庆人,一天三顿离不开辣椒

早上吃辣,中午吃辣,晚上还要吃辣。吃火锅,红汤锅嫌不够辣,在外面裹一层辣椒面,然后,里面再裹一颗泡菜椒


重庆人就连做个蛋糕,也要是火锅的形状:


而同为巴蜀地区的成都,和重庆吃辣的能力不相上下。

就拿火锅来说吧。辣椒面+小米椒+原汤,是川渝火锅油碟的正确打开方式:


四川人对辣的偏执,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宠物:

图片来源:知乎用户@脆桃嘎嘣脆

在综艺节目《中餐厅》中,王俊凯和白举纲,两个川渝地区人民,给法国人做中餐。他们口中的一点都不辣,在法国人看来是“super spicy”。

王俊凯一脸错愕地说:“我一颗辣椒也没放啊,难道豆瓣酱也算辣的???


但真正凭借吃辣椒C位出道的省份,还是湖南,这点应该没啥争议👇


如果你跟湖南人一起吃过饭,就会知道他们都是骗子

“四川人说不辣,你最多被辣到怀疑人生,湖南人说不辣,那是要你命。”

湖南人不是天生能吃辣,但是他们为了吃辣可以不要命


网上曾流传着一组动图,简单粗暴地展示了湖南人的吃辣能力。
川渝人吃辣,是白饭配辣椒:

而湖南人吃辣,是辣椒就白饭。隔着屏幕,都感觉到阵阵辣意袭来.......

在湖南,微辣,是一门玄学

毕竟,臭豆腐、剁椒鱼头一点都不辣,辣椒炒肉也得用那种特别辣的辣椒做才有辣味儿,可不是青椒炒肉丝那种玩意儿


以至于有人说,作为一个外地人,去湘菜馆子里即使要了微辣,会被辣到怀疑人生,终于体会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历史意义


但一说起辣的排名,江西的存在感就低到了让本地人万分悲愤的程度

事实上,如果说湘菜是击穿胃部的子弹,那赣菜就是瞄准整条消化道的汽油弹。

有顶级老饕讲,江西的特点就是:很辣,四川人吃了会流泪,湖南人吃了会忏悔

通常情况下,江西最常见的小炒肉就能干翻一大批自命不凡的川渝老大哥。以至于在江西,厨师会不无挑衅地说:“早说你是四川人呐,我少放一点辣椒。”


据说,在江西,只有一道菜,那就是辣椒炒一切


万绿丛中两片肉,才是江西辣椒炒肉的正确打开方式:


川菜之辣,七分辣在菜名,三分味在麻椒。

湘菜之辣,九分辣在汤底,一分辣在嘴巴。

赣菜之辣的精髓,十分全在菜里。干辣椒、辣椒粉、鲜辣椒、小辣椒、朝天椒,但凡能叫得上名字的辣椒都能在江西人的家常菜品中看到。

在江西人眼里,能吃三瓶老干妈的人根本不算能吃辣,老干妈那是属于直接被归为鸡精类的调味品,能干嚼一整筐朝天椒的人才叫“真汉子”



关于吃辣,本世纪最大的“冤案”

都说,世界上有两种辣,一种叫辣,一种叫广东的辣。

广东的辣就是跟你客气客气、意思意思。作为“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广东人,却倒在了辣椒的淫威之下。

还记得,2018年台风“山竹”侵袭广东一带,超市被抢购一空,唯独辣椒无人问津,剩下速食酸辣粉、藤椒味儿方便面孤零零躺在货架上的情景吗?


就算整座城都没吃的,广东人也绝对不吃辣椒!这是“广东人最后的倔强”。

但这无疑是本世纪,中国饮食史上最大的“冤案”

早在2013年6月,《健康时报》、新浪健康推出过一期《中国城市食辣报告》,从地域分布、人群特征、习惯特点等方面梳理了我国城市人群食辣的基本情况。

在地域分布上,北京(24.4%)、广东(19.1%)、江苏(12.4%)、浙江(8.5%)及山东(7.7%)排前五位,而不是公认的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等几个“辣省”。


在北京人最关注的菜系里,川菜和湘菜占了四成

比如北京土著爱去的夜宵圣地簋街,就是一条以麻辣小龙虾和辣火锅为主的餐馆街。据某火锅店老板统计,每吃两三桌辣锅,才有一桌客人选择鸳鸯锅。


为什么在广东、上海、北京这样传统上根本就不怎么吃辣的地方,如今辣味却越来越流行呢?

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曹雨在《中国食辣史》一书中分析认为,吃辣之所以能在当今C位出道,一是受到生活节奏加快的影响,二是吃淡味的成本越变越高

图片来源:《中国食辣史》

中国近30多年来,城市化加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一二线城市之中,新进入城市的移民需要通过社交来建立社会关系,而吃饭是中国人建立关系的最传统和便捷的手段,辣味菜肴是相对便宜的,也是移民能够消费得起的食物

另外,关于中国人对辣椒越来也上瘾,还有一种基因学上的解释。华大基因CEO尹烨在他的新书《生命密码2:人人都关心的基因科普》中就提到:

“辣椒的辣味主要来自辣椒素。辣椒素与口腔内的TRPV1蛋白通道结合,产生一种类似高温灼烧的感觉,这种灼烧感会使大脑产生“身体受伤”的错觉,从而分泌能够安抚情绪、振奋心情的内啡肽,让人心情愉悦。”

嗜辣的人吃辣椒时“越吃越爽”就是这个原因。



关于吃辣,还有很多“误区”。比如,吃辣并不会让你长痘,目前并没有权威研究表明吃辛辣食物本身对青春痘是否有直接影响。

另外,辣椒也是个好同志。它的维生素C含量超过柠檬、柑橘,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胡萝卜素、钙、铁……


而根据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一项持续八年,覆盖50万中国人并发布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一两天就吃一顿辛辣食物的人,死亡率比不常吃辣的人低14%。

所以,在吃辣越来越流行的今天,你是否已经做好准备,接受这样一个观点,即,微辣,才是和你做朋友最后的底线?

参考资料:
[1]Zhao Z,Li M,Li C,et al.Dietary preferences and diabetic risk in China:A large-scale nationwide Internet data-based study[J].Journal of diatetes,2019.
[2]曹雨,《中国食辣史》,北京联合出版社,2019.
[3]吃辣可能上火,也可能消炎?环球科学,2019.10.19.
[4]吃辣之后会变得更爱运动.科研圈.2019.12.13.

#今日份福利#

你会无辣不欢吗?你觉得中国最能吃辣的省是哪个?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阿信将pick 2位读者,随机送出中信好书一本。

对每种食物的历史、起源发展
名人轶事等进行细致梳理
一本简明食物历史书


用有理、有据的科学知识
纠正我们原本以为正确的常识




-End-
编辑:楚旂
2020.9.6
更多经典书单和深度好文
欢迎关注「中信出版集团」公众号


「在看」,给阿信加鸡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