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透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解码医改的“天长样板”

2017-08-30 高维荣 健康界

摘要

作为四个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之一,天长市在全国范围内成为医改“样版”引发了示范效应。玉汝于成,以构建医共体为特色的天长,医改的逻辑是什么?背后的推动力又是什么?

来源:健康界 作者:高维荣


医改,正在悄然引起天长市医疗发生奇妙的变化。


双园村卫生室55岁的村医张必金不必再为养老而忧,汊涧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孙友和忙着接待县级医院转诊的病人,市人民医院的专家医生开始走出“家门”频频下乡坐诊……更重要的变化是,十里八乡的居民,终于可以放心选择在县域内看病。


变化非一朝一夕而就。面对县域医疗曾经的普遍困局,天长市从2012年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来,直至2015年着手组建县域医共体,本着“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的原则,全面盘活基层医疗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分级诊疗格局,“趟”出医改的“天长样板”。

难题:看病难“待解”


过去一些地方的公立医院由于体制、观念等诸多原因,逐利性凸显,公益性渐失,加之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突出。天长市作为全国百强县,在医疗上同样存在着“缺医少药”“百姓看病难且贵”等问题。


天长市市委书记金维加对此毫不避讳。他谈到,在医改前天长市存在着医生乱开药、重复检查、过度医疗等状况,造成群众看病负担较重,县域医疗困境倒逼医疗体制改革。


除此之外,对于天长市而言,医改的迫切性还在于,亟待通过医改来缓解即将“崩盘”的医保基金。


天长市地处江苏腹地,距南京75公里,距扬州不足50公里,两地的三甲医院达到40多家,天长成了地区医疗“洼地”,超过两成的天长患者会选择扬州、南京两地就医。


“病人外转,费用也在向外流。”金维加说,以胃癌根治手术为例,在天长市的医院治疗总费用约为1.95万元,按照新农合报销标准基金承担1.37万;而南京市大医院的治疗总费用达到8.6万元,按比例基金需承担3.7万元。患者跨县域就诊,给医保基金增加负担之大可见一斑。据统计,医改前天长市跨县域就医患者约占患者总数两成,约占用医保基金30%以上。


雪上加霜的是,医改前几年,天长市医疗费用支出年均增长20%,不仅远高于天长市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幅,而且也高于市医保基金筹资金额17%的增幅,造成医保基金愈加紧张。


“不改革,医保基金就有崩盘的危险。”金维加如是说。


2012年,天长全面启动了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改革内容包括探索现代医院的管理制度、建立医院运行新机制、转变医疗管理模式与医保的付费机制、完善人事绩效薪酬分配制度等。


尽管早期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正如许长松所言,县域卫生状况还存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医疗技治水平不高、病人无序就医、医保基金保障不足、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且“问题比较突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有鉴于此,随着安徽省卫计委于2015年进行顶层设计部署,天长市进而着手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改革试点,旨在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资源,破解基层医疗资源匮乏、服务能力薄弱、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局。


措施:医共体“破题”


天长市以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天康医院(民营)为牵头单位,联合全市14家镇卫生院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2所村卫生室,组建3个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


“现在把它们整合成一家人,在一个锅里吃饭。”金维加如此形容天长的医共体建设。


医共体依托县级医院,建立起区域HIS、影像、检验、心电、病历等五大中心,实现医共体内部信息互通、检查结果互认。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还可以通过远程信息平台,由医共体牵头医院专家第一时间提供及时会诊指导。


医共体内,医师可以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大型医疗设备统一管理、共同使用;为发挥中医药特色,对基层医疗机构统一配送中药饮片,提供中医设备。


金维加介绍,为了避免医共体局限于表面化、松散化,天长还积极探索医共体内部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机制,组建紧密型医联体。


医共体各级医疗机构秉承双向选择、优势互补、自愿结合的原则,明确各自功能定位;县级医院医生深入基层,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与镇卫生室医师、村卫生室村医结成“一师对二徒”的关系,共同服务县域居民,打造“服务共同体”。


新农合基金实行按人头总额预付,交由牵头医院统筹管理,年底结算。超支由县级医院承担,结余由县级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按照6:3:1比例进行分配。倒逼医共体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构建利益共同体。


医共体的重点是建立分工协作机制,推进分级诊疗。天长确定县级公立医院122种、镇卫生院50种确保收治病种目录,明确县级医院41个下转病种和15个康复期下转病种清单,建立上下转诊绿色通道,合理分流患者,行成有效的“责任共同体”。医共体成员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人员培训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强化对口帮扶,牵头医院在人才、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等方面,加大对基层医院支持服务力度。实现“管理共同体”。


天长市人民医院院长许长松介绍,县级医院与周边三甲医院结对,建立合作关系,筑牢“大病不出县”的防线,“不仅减轻了患者负担,还提高了本地区医院、医生接诊能力。此外,医共体还结成“1+1+1”师徒关系396对,县级医院派出医技科室专家下驻镇卫生院,定期开展专家坐诊、查房带教和手术会诊等服务,将小病留在基层。


据了解,牵头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享有经营权、管理权和分配权,对基层医共体成员的人事、财务、业务等进行统一管理;明确医保基金审核、补偿、结算工作也交由牵头医院。由医管会对医共体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医共体牵头医院财政拨款、院长年薪等挂钩。

关键:一把手“拍板”


天长“医共体”建设风风火火,各项医改政策全面纵深推进,其成效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但天长在医改实践中消除利益羁绊、打破旧格局的种种举措,绝非看起来那么轻松。


曾有人问金维加天长医改的关键是什么,他思量一番总结了三点:“书记、县长真重视,卫计委主任真钻研,医院院长真想改。”


尤其第一点至关重要。在外人看来,天长医改能够破除诸多制约,打消无数质疑和反对声的秘诀,关键在于天长“书记、县长真重视”。


落实到行动上,天长市在成立医改小组时,实行双组长制,由市委书记金维加和市长朱大纲共同担任组长,联手抓医改。县政府一把手全程参与到部署任务、把关方案、协调矛盾、监督过程、总结经验等医改的各个方面。市长朱大纲还担任公立医院医管会主任一职。


由此带来的便利之处在于,一旦遇到医改中很多棘手的问题,“一把手”可以直接拍板解决。


2015年元月,刚刚担任天长市委书记的金维加,在调研医改时发现,本已于2012年就明确施行的“院长年薪制”,一直没有兑现,得到有关部门的回答竟是“院长觉得太高,不好意思拿。闻后,金维加直接打电话给财政局长、卫计委主任,责成执行,结果一周后院长年薪制就打卡兑现。


众所周知,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养医后,必须从粗放式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加强医院财务核算和监管。2012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中,已明确提出探索设立公立医院设立总会计师,作为改革试点,天长市却一直“提而未做”。因为“有关部门”认为,没有特殊情况不设立总会计师,卡住没有下文 。2016年8月份,金维加在市委常委会上要求,按照医改方案严格执行,“组织部门很快在市财政部门内推选了合适人选


其实,天长市在推进医改过程中,遇到的类似阻挠还有很多。难怪金维加感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没有书记、县长的真正重视,是解决不了的!”


除了市政府一把手主抓医改,天长市还要求基层镇、村两级“一把手”也要全力支持医改。据统计,由各个镇政府出钱,为卫生院增加投入超过400万元,用于医疗基础设施改造、添置设备等;村书记积极协调,帮助村卫生室解决用地难等问题,极大推动了天长市医共体的建设。

攻坚:破藩篱“放权”


医改是一个从政府到医院的系统工程,尤其政策的落实终究要靠医疗服务的主体医院执行。而对于多数医院而言,推行“医改”却是顾虑重重,如何让医院院长心甘情愿推行医改,则是医院落地医改的关键。


天长市开出的药方就是对医院“放权”。


为提高医院院长积极性,在执行院长年薪制的基础上,政府下放六项权利到医院,包括人事分配、内部机构设置、副职推荐、中层干部聘任、收入分配、年度预算执行,给医院充分的自主权。


当然,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天长市建立医共体之时,虽然市政府重点强调要厘清卫计部门与医共体牵头医院的责任、权利关系,但当时在卫计部门下放卫生院、卫生室等管理权到医院的问题上却遇到了阻扰——卫计部门担心把权利下放到医院,医院管不好。


国务院体改司专家专程到天长来暗访、评估后,明确指出天长市存在的问题——“放权不放手,放手不放心”。


针对此,天长市制定了新的办法。由市卫计委制定牵头医院的权责清单,明确将新农和基金的审核补偿结算交给牵头医院,同时赋予牵头医院对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机构人事、资产、院务、财务、信息化等方面的管理权限。


“实际上就是一些部门恋权!”金维加说。相对应的,在县域就诊率、药占比、医疗费用增长率和医共体类的医保基金支出的占比方面,则由市卫计委对牵头医院进行考核。


改革并非只需要政府“放权”给大医院,大医院同样要分出自己的“奶酪”。


天长市医共体,实行新农合按人头总额预付,使医院、卫生院、村卫生室由竞争变成合作,但由于镇、村两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薄弱,如何建立紧密型的医共体的问题一直悬而未解。


2016年,天长市人民医院拿出1000万,市中医院拿出800万,建立基层人员培训基金、基层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基金、基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基金和实行中心卫生院院长年薪制(15-20万),全面推进一体化进程,将大医院对于基层的投入形成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医疗服务能力。


“咱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怎么给到下面去。”天长市医院有人员曾表示。“尽管推行之初,在医院内部遇到阻力,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医院渐渐真正把医共体内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做成自己的一家人、一体化来做。”金维加说。


医改涉及社会保障、财政投入、人事编制、价格机制、流通体制等多方面,医改难就难在权利、利益的调整。“医改若要取得成效,需要破除部门利益藩篱。”金维加不止一次提到。


深化:建机制“持续”


天长医改作为一个“一把手”强力主导的医改模式,医改的“持续性”也曾受到质疑。


金维加说,天长医改并非简单的政府加大投入,而是凭借自身长期主动探索,侧重于改革机制。“而好的机制是有生命力的。”在金维加看来,天长医改能够持续并深化下去的关键也在于,建立了一个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机制。


首先,天长建立起合理财政补偿机制,让医院发展有保障。明确了“专项+定向”的财政补偿方法,将县级公立医院政策性亏损、离退休人员经费、重点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列入财政预算;对于基层建设、人才引进等给予财政补助。


2016年合计投入2800万,并将医院医改前形成的债务3525万元纳入政府性债务统一管理和化解。形成“发展靠政府,运行靠自身”的良性运行机制。


其次,建立政事分开机制,让医院能“自主”。改革管理体制,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将相关职能部门的办医权利收归医管会统一决策,改变了多去“九龙治水”的弊端,形成办医主体明确,部门政策协同,决策科学高效的机制。另外,完善现代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充分落实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将权利全部下放到了医院。


第三是建立科学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医务人员动力。市医管会对县级公立医院进行绩效考核,把控制医疗费用和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社会满意度等作为主要量化指标,引导医院将收入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倾斜,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挂钩。医院内部落实岗位目标绩效工资制度,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目前,县级公立医院职工基础性绩效工资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达到4:6,医院职工绩效工资差距在1000-3000元/月,职工工资占业务支出比例市医院为39.2%,中医院为34.5%。


天长还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在医共体内实行总额预付包干,同时推行按病种付费、临床路径下按病种付费“浮动定额”等多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现控费提质的目标。在国家规定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大病救助的基础上,天长市又建立了重特大疾病医疗救治基金制度。“患者最高获得60万的补偿。”金维加介绍。


据了解,天长还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编制周转池制度,安徽省编办确定天长市两所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规模为932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周转池规模为42名。“这相当于给天长医院凭空增加了974个编制名额。”金维加说,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可持续性保障,解决了医疗机构人才短缺的问题。

成效:三方共赢


医改至今,天长市交出这样一份答卷:2016年县级医院可治疗病种达到2254种,比2012年增加357种;新增省级以上重点专科7个。乡镇卫生院可治疗病种达到90种,比2012年增加40种。县域就诊率达到92%以上,基层卫生院同比就诊人次增加11%,医疗收入增加10.29%。


两所公立医院实行全员聘用,按需设岗、竞聘上岗。医改以来,共招录医疗技术人员330名,引进硕士生45名,甚至还有1名博士。通过对现有基层全科医生进行轮岗培训,基层全科医生数量达到84名。


“总体而言,县域医疗整体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金维加表示。


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医务人员收入也得到保障。2016年天长市财政拨付4605万,足额安排县级公立医院运行的各项经费,对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薪资实行定向补助。据许长松介绍,2016年医务人员人均收入比医改前增长78%。


为稳定村医队伍,天长市拨付村医补助资金815.8万,让张必金们的收入得到保障。并花费300余万元,为498名村医购买基本养老保险。对于符合条件的到龄退出村医,也给予一定补助。


金维加谈到,天长医改的最终目标是患者得实惠,降低居民治疗费用。2012年10月,全市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2016年6月,两所公立医院耗材又实行零差率销售,药价比医改前下降30%;2016年,天长县级公立医院住院病人补偿比达到70%,较2015年提高10个百分点,住院病人人均自付费用减少331元。


为提升服务质量,天长市同步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和按病种付费。此举在堵住医疗浪费的同时,保证了医疗服务质量不缩水。同时加强政府对于医疗机构医疗行为监督监管,建立起满意度第三方评价制度。据统计,2016年患者满意度达到93%。


值得一提的是,医改后天长市的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也得到提升,县域外就诊新农合基金占比下降了5.5个百分点。2016年医保基金结余180万,医保基金由超支局面实现“逆袭”。


天长医改发展到现阶段,成效有目共睹,但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医共体与医共体之间的信息化协作需要加强,二甲水平的县级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还需提升。汊涧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孙友和则真切希望乡镇卫生院编制多起来,好好发展,职工待遇争取追上县级医院。


目前,天长市县级医院正积极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入到创“三甲”的行列;镇卫生院也在积极开展二甲医院创建,争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卫生室村医们则继续深入家家户户,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签约率……


这片土地上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未来依旧充满想象。


(本文系健康界原创,转载需授权。商务咨询:010—82736610—8877)


更多新闻

安徽天长:闯出来的医改经验 才更可复制

民营医院牵头组建医共体 会成为县级医改潮流吗

国家卫计委赴15省市督查  医联体建设纳入督查重点


点击阅读原文 上传你的医院宣传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