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众读 | 邵飘萍,独自飘零,身似浮萍

2017-09-08 众读 众读

据说,93.88%的知识分子都关注了众读

你是不是其中之一?


邵飘萍

冯玉祥对他有过这样的评价

“飘萍一枝笔,抵过十万军”

在民国的报人中

他确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物

一生从事新闻事业,屡有建树

尤以“敢言”名于时,不畏强暴

为弱者吐不平之气

直至死于屠刀下,也在所不惜

他追求进步

称得上是一个正直的、有正义感的

能代表一代报人风貌的卓绝之士

他,就是邵飘萍


1884年,邵飘萍生于浙江金华

自幼喜欢读书,14岁时便中了秀才

后来因受戊戌变法的影响

他丢弃了“子曰诗云”的一套

改而攻读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

1905年,邵飘萍从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后

在金华一个中学里任教

他为《申报》写通讯

对新闻事业的兴趣更加浓厚起来

他看到报纸颇能影响人心

便认定它是救国的有力工具

发展进步的新闻事业

可以成为救国的一种途径

从此,他便成为一名“新闻救国”论者


五四运动时期的邵飘萍


1912年,邵飘萍离开金华到杭州

与报人杭辛斋合作,开办《汉民日报》

后被袁世凯电令封闭

他被迫逃往日本,入法政学校读书

回国后,他任《北京特别通讯》的主笔

以其内容丰富和真实生动

受到国内舆论界重视

引起各家报纸效法

后又在北京创办《京报》

他在《创刊词》中说

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

是即本报之所为作也

他在自己的编辑室大书“铁肩辣手”


《京报》


在创刊《京报》之初

邵飘萍积极参与新闻教育工作

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业务课导师

主张新闻知识应列为国民普通知识之一

中学以上的学校都应开设新闻课程

大学应设立新闻系

1918年《京报》开始创办副刊

它与《觉悟》(上海《民国日报》副刊)

《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

及《晨报副镌》并称为民国“四大副刊”


邵飘萍《新闻学总论》


邵飘萍认为,报业要有秉持客观公正

以事实为本位的专业作风

要成为“社会的耳目”“国民的喉舌”

具有“最普遍的指导国民之效果”

他在《新闻学总论》一书中曾说

提倡报纸专业化

是想通过经济独立推动报业独立

使之不依赖任何党派或组织

而成为真正自由的报纸

他以报业独立品格为基础的办报思想

就是要保证相对的独立性

与政府、资本保持一定的距离

1925年,《京报》馆自筹资金

在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魏染胡同建成新馆

这是当时北京新闻界唯一的自建馆社

颇以舆论界中流砥柱自命

后因多次声讨北洋政府的不当行为

1926年时,邵飘萍不幸被害

1928年在邵夫人汤修慧的主持下

《京报》恢复出版

但因时局动荡,《京报》时停时出

于1937年7月终刊


在邵飘萍的身上体现了

中国第一代新闻人的矛盾性

既谋求新闻媒体的“社会公器”职能

又不舍浓重的“书生报国”

“文人论政”的传统士大夫情结

既追求新闻自由和记者的专业理想

又不自觉地陷入各种政治派别

和思想力量的复杂纠葛中

与其说他是一位

 “西风渐进”时代风云中的职业记者

不如说他是集报人、学者

和政治家三种角色于一体

坚持中国文化传统又被西方

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深深影响的新闻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022oxpepq&width=500&height=375&auto=0

故事中国 | 民国风骨“铁肩辣手”邵飘萍


01

铁肩辣手邵飘萍

02

乱世浮沉“雨”打“萍”

03

邵飘萍与三个女人的旷世情缘

04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05

邵飘萍”笔刺”三大军阀


王国维 | 赵元任 | 陈寅恪 | 陈垣 | 吴宓

叶嘉莹 | 顾准 | 老樹 | 許知遠 馮唐

季羡林 | 曹禺 | 巴金 | 茅盾 | 冰心

牟宗三 | 冯友兰 | 熊十力 | 马一浮 | 章太炎

张悬 | 秦晖 | 柴靜 | 理想国 | 陈晓卿

刘慈欣 | 刘仲敬 | 许倬云 | 贾樟柯 | 馬世芳

顾城 | 梁左 | 太宰治 | 穆旦 | 余英时

高华 | 许政扬 | 赖声川 | 杨显惠 | 林夕

誠品書店 | 草间弥生 | 法拉奇 | 方文山 | 杨绛

余光中 | 梅贻琦 | 曹文轩 | 北岛 | 秦明


还有五篇深度文章,带您深度了解邵飘萍背后的故事,欲知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本公众号发布的图片及文章链接均来源于互联网,仅用于分享交流使用,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原作者表明其身份要求本公众号停止使用该图片及文章链接,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