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1点·夜听】张宁:情归故里  “惠”聚伊人

张旭 黑龙江共青团 2020-08-31


这里是黑龙江哈尔滨

这里是冰城阿什河街9号

每周日晚21点

黑龙江共青团陪你一起夜听


听山听水
听故事
品文品人
品青春

21点

夜 听


点击聆听故事

植根龙江沃土,聆听奋进力量。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听山听水听故事 品文品人品青春。这里是黑龙江共青团微信公众号每周日晚原创栏目《21点·夜听》。本期主播是黑龙江省依安县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中心的张思达,今天为您带来的是中国人民银行伊春支行张宁的文章《情归故里 “惠”聚伊人》。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


情归故里  “惠”聚伊人

—写在高三·七班毕业20周年聚会之前

文/张宁  曾用名/张旭

大学毕业后的一个偶然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工作,在伊春了此余生。父母后来也搬过来,房子选择在老一中的对面。所以,几乎每天都要从一中的门口路过。说心里话,我一眼都不想多看,主要是对高中最后一年(重读)炼狱般的时光,充满抵触与恐惧!

这种感觉,葛丹、炳文、燕子、雪峰等人应该不会有,高中时代匹配了他们的聪慧与努力,为日后发展积淀了不可或缺的知识资本和成长动能,学习即是回忆;英杓、海峰、黄涛、石头等人应该也不会有,高中时代铸牢了亲如兄弟的情谊,集聚了独立闯荡的勇气,快乐即是回忆。可惜啊!本人智力中等、资质一般,在学习阶段属于既学不好,也玩不起的人。

所以,总有一种冲动,想把喜忧参半的高中经历从记忆库中删除。“咔嚓”一剪子,剪断往事。

可是,能剪断吗?

——无法剪断的,是对老师的留念。

记得2001年第一次领工资,当日即请惠老师吃饭,师恩难忘。妻子曾疑问:你有过那么多老师,为什么偏偏对惠老师如此敬意。我的回答很简单:没有一个老师能像惠老师那样,真心的对我们好。

这是高三·七班的集体印记。

他从不势力,平等待人。谁都是他的学生和孩子,从不因权贵而高看谁,也不因成绩而低看谁。他想把睿智者推向巅峰,更想把溺水者挽救于危澜。毕业后接触了很多高三·七的人,对惠老师,除了感激就是悔憾,唯独没有责备与抱怨。如此评价,实属不易。

他从不服输,尽力而为。第一次当班主任、第一次由生物老师当文科班班主任、第一次由生物老师讲授化学课程并且让文科班的化学会考100%通过……回想当年,学校真够为难他,而他从没因此为难他的学生。一路走来,风雨同舟,花开满地。

他从不矫形,坦诚如故。进教室,总是用衣襟擦干眼镜,憨态可掬;收班费,一张50元的假钞,他自己承担;踢足球,他是第11名“男生”球员,像一个将军一样在争议中“护犊子”;风雪夜,他提着一个烧瓶,与高三·七的每个人都喝一杯,醉酒当歌,“杀他个干干净净!”。

一个人一生中会经历许多老师,有些能敬称为“师”,而有些只能引以为“资”,惠老师理应属于前者。所以,黄涛会长提出“‘惠’聚伊人”这个口号,筹委会成员都赞同。20年前,老师的一言一行是如此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价值取向和成长历程;20年后,我们该向他问候、向他致敬、向他汇报。让他看看当年亲手栽下的种子,是如何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高中如此久远,往事如烟,我又想剪断她。

可是,能剪断吗?

——无法剪断的,是对同学的留念。

有时候觉得留在家乡也是一种幸福,你可以看见很多回家的同学,分享他们的朴素过往;也可以走出去作为客人,倾听他们的人生得失。在毕业后的同一时点上,每个人都在复制“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的故事。实际的道路绝非充满诗意,其背后是异地的辛劳、清苦的落寞、果敢的奋斗、迷失的痛彻……演绎了不同的人生故事。尽管路途和结果不尽相同,但作为同学中的一份子,你总能从他人身上审视、反思和修正自己的生存之道,从而印证了只有同学才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遇见。

我们共同经历了求学的艰辛。几年前和燕子等人聚餐,她说她高中的英语笔记像个艺术品,可见其英语之好绝非浪得虚名。我也有一种感受,工作15年,大学的专业课早就忘的一干二净,而高中的古文仍然能如数家珍。哎!教育真是悲哀。我们拼命的考大学,结果真正留下来的知识,却是在大学之前学到的。这也反衬出高中炼狱般的求学经历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烙印。

我们共同经历了生活的苦乐。还记得绿皮火车上的酣睡吗?从林业局到市里区区百十公里,却要开好几个小时。要学会抢座、学会防贼、学会在五营那个“天下第一站”的地方停车四十分钟的等待。还记得食堂的饭菜吗?炒甘蓝和海带炖冻豆腐,天天如此。还记得寝室管理员王老太吗?女生用手电筒学习和男生点蜡打五十K,都会面临同样的待遇——骂你个狗血喷头。还记得那个满口喊着“业务”的照相师傅吗?后来很多人因为照相发了大财,他至今还是骑着自行车孤单的跑。还记得华丰牌方便面吗?伴着滚烫的烧饼和妈妈的炒咸菜……当年求知的渴望和青春的恣意让你从未觉得什么是苦,一切皆在快乐中燃烧!

我们共同经历了情感的打磨。芸芸众生中,从政者争权、经商者夺利、为学者求名,我们通常是很难找到心灵相通、坦诚互助的朋友。而在高中阶段,同学之间没有利益冲突,三年磨合奠定了类似的价值观和认同感,三年时光也足以让你了解每个人的人品、个性、胸怀和能力,这个时候的“哥们”或“闺蜜”,很容易结下终身难忘的友谊。当然,一些男女同学之间也会滋生纯洁的情愫,期间可能会有满足与迷茫、波折与遗憾,但终将会在时间的长河中释怀。

如烟的往事、已逝的青春,我想再一次剪断记忆。

却发现,廿载春秋,自己一直处在记忆中。

毕业20周年,是人生的一个渡口,我们需要在这个渡口做一次集体的回头。

——情归故里、“惠”聚伊人!

谨以此文

致敬伊春市第一中学惠亚平老师

小编说

这里是冰城哈尔滨,这里是阿什河街9号。今天的故事,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栏目制作人与本文作者相识却不相熟,但一直以“张老师”称呼作者,因为常常拜读其文章,更折服其精神气质。据悉,这是张宁老师写于三年前的一篇旧文,也是其内心始终的情结。你我一生,是否也遇到过像“惠亚平”一样的老师,是否也有动人的同窗故事。烙黄的青春终将离去,而最美的时光,注定是每个人最朴素和最本初的模样!祝福惠亚平老师身体安康,致敬天下所有为人师者。

晚安,好梦。下周,再见。



黑龙江共青团《21点·夜听》栏目投稿


原创稿件

如果你对生活有一些小感慨,如果你经常遇到一些小确幸,如果你愿意分享出来,欢迎联系我们。期待您的来稿!


主播招募

如果你热爱播音和朗读,你想让声音温润180万龙江团员青年,请将音频作品发给我们,成为龙江共青团的主播,用声音传递你的力量。


投稿至

微信号“wuzhiyong7936”


●听

根植龙江沃土 青年奋进力量

每周日晚21点 准时开听


-End-

请点击

【21点·夜听】| 我的大高个奶奶

【21点·夜听】| 杨晶:难忘的青春岁月

【21点·夜听】| 158的“小矮个”和185的“傻大个”



文本校审 | 冯赞  栏目制作 | 武智勇

作者 | 中国人民银行伊春市中心支行 张

首发平台 | 微信号“裴德峰的记忆—永远的财九七”

本期主播 | 省依安县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中心 张思达

图文编辑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李思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