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守护文化根脉,悉心浇灌非遗之花

陈丽萍 海口网 2023-09-06



气势磅礴的麒麟舞和虎舞、精致有趣的椰雕、神灵活现的龙塘雕刻、旋律悠扬的海南八音、热闹非凡的府城元宵换花节……在海口,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大地丰富着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在传承中成为海口的城市文化印记。(来源:海口日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当前,海口拥有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0个省级非遗项目和19个市级非遗项目,内容涵盖了特色节庆活动、戏曲、音乐、舞蹈、食品、建筑、手工技艺等多个方面。


保护是最好的传承,传承是最好的保护。近年来,人们对非遗的关注度、喜爱度、参与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非遗文化渗透我们的生活。实践证明,非遗不能仅停留于静态保护阶段,要将它们充分融入人们生活和地方产业,唯有让非遗“活”起来,才能为其注入持久生命力,实现长期可持续的传承与发展。海口广泛开展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活态传承实践,使得各类非遗的文化底蕴、时代价值及社会功用得以充分展现。例如,将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古声古色的军坡节、活灵活现的海南公仔戏、温婉动听的八音器乐;将非遗保护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修旧如旧的水巷口特色商业步行街、遍地开花的海南老爸茶;将非遗保护与研学教育相结合,精雕细琢的糖画技艺、国色天香的黄花梨雕刻技艺等。海口重点突出非遗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联系,让非遗充分融入美好生活,在新时代背景下,生动呈现出地方本土的独特价值和鲜明特色。


探索“非遗+”新路子,飞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随着大众文化审美的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重点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才能充分释放非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潜力。对此,首要是厚植非遗人才沃土,推动青年创新型人才成为保护非遗的强劲动能;其次,非遗保护要见人、见物、见生活,广泛运用直播、短视频等媒介展开宣传,把握市场潮流,拓展消费渠道,探索开展“非遗+”新路子;再者,要积极促进非遗与节庆、文创、景区等相结合,拉近非遗文化与寻常百姓的距离,让非遗的文化功能与经济效益相得益彰,迸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巩固“非遗之花”成果,助力精神文明建设。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有利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秀英区东山镇,东山草编技艺非遗人成立东藜禾丰草编工坊,开设培训班,免费教授村民学习制作草编工艺品;龙华区非遗进校园,让中小学生爱上非遗文化,还依托文博会推动非遗文创产品走出岛外;琼山区花卉大世界和琼洲文化风情街、海南省戏曲传承活动基地成为展示非遗文化的重要载体,府城元宵换花节更是成为省级重要非遗文化品牌;美兰区大致坡琼剧文化节努力成为一张新的非遗文化名片等。


保护非遗文化遗产是一项坚持不懈的工作,也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活动,更是一项继往开来的文化事业。海口满怀自豪坚定的使命感,在传承非遗文化中推进创新,营造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非遗保护的认知,这对于一座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封面图来源于海口日报资料图,图文无关

来源:海口网

者:陈丽萍

责任编辑:冯定辉、方瑜莹

审核:钟小耿

值班编委:林婧

监制:陈肖梅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