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系影片,为何风光不再?
再过不到两周,一年一度的美国奥斯卡金像奖即将盛大开场。但在内地,今年奥斯卡的声量,却实在寥寥。
症结在于,今年奥斯卡系影片中,引进内地公映的,实在没有几部。尽管今年最佳影片提名数量,已经达到了10部这一规定上限,但内地引进的只有《阿凡达:水之道》一部,且本片是同步北美公映,引进与以奥斯卡为核心的颁奖季并无关系。其他奖项中,也仅有入围技术、动画类奖项的《黑豹2》《穿靴子的猫2》《新蝙蝠侠》等4部得到了引进机会,同样,这些影片的引进也与颁奖季无甚关系。
而在最终未入围今年奥斯卡,但也在颁奖季有一定声量的影片中,内地引进的也仅有《达荷美女战士》和《困在心绪里的儿子》两部。前者上周刚刚官宣确定引进,等待定档。后者则已于上周五,通过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上映,目前票房尚未破百万,甚至不及导演引进内地的前作,曾拿下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的《困在时间里的父亲》首日的150万票房。
回顾往昔,奥斯卡系影片曾不乏与内地的蜜月期,但这样的时光,显然已成为旧事。那么,今年颁奖季的主力影片为何消失在内地?此外,今年的奥斯卡系影片在北美同样票房惨淡,关注度一般。颁奖季,为何风光不再?
自1994年,以《亡命天涯》领衔的十部进口分账大片,正式开启了内地引进片分账制度以来,美国进口片终于获得了成规模进入内地市场的机会。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引进内地的美国电影仍以商业大片为主,其中确实有《泰坦尼克号》《指环王》三部曲等在奥斯卡备受肯定的影片出现,但这些影片的引进,与其之后在奥斯卡的风光显然并无关系。不过,同期不少奥斯卡系影片则通过盗版碟、网络资源等形式被内地观众所接触,也让奥斯卡在内地拥有了一定的潜在影响力。
这份影响力在2009年《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身上,获得了初次变现。本片大概是内地首部因颁奖季而引进,也成功吃到颁奖季红利的影片,其在当年奥斯卡荣获10项提名,最终拿下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8项大奖,可谓风光无限。
获奖一个月后,影片于内地公映,并在宣传时主打“奥斯卡宠儿”的招牌。最终,这部并无内地观众熟识明星,也无大场面,而且早已流出盗版碟、网络资源的文艺片,竟然取得了5400万票房,在当年内地票房总榜上闯进前30名,表现极为不俗。
《贫民窟》既让内地片商看到了奥斯卡对票房的加成效应,也大幅度提升了奥斯卡在内地的影响力。此后,也就时常有奥斯卡系文艺电影被引进内地公映。但这些影片在票房上,并未都延续了《贫民窟》的好表现。
究其原因,还是在影片引进的窗口期上。《贫民窟》在奥斯卡颁奖一个月后就内地公映,尽管当时已经盗版满天飞,但对观众来说还算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但此后大多数奥斯卡系影片,是以买断批片的形式引进,在引进流程上耗时较久,因此往往引进窗口期也较长,也就失去了奥斯卡本身影响力对宣传的加成。
比如2011/2012两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国王的演讲》《艺术家》,尽管都拿到了最终大奖,但其登陆内地的时间,距离颁奖已过去了一年左右,感兴趣的观众早已看过资源,获奖带来的影响加成也已消耗殆尽。最终两片票房均在五百万上下,表现低迷。
而2012年颁奖次日就公映的《战马》,2013年颁奖后三天公映的《悲惨世界》,尽管都不是当年奥斯卡的大赢家,却真正吃到了奥斯卡的影响红利。最终,两部影片分别取得1.18亿和6300万的票房,尤其后者作为内地市场不太感冒的歌舞片,能有此票房较为不易。
这也就意味着,想做奥斯卡生意的内地片方,最好能在选片、引进流程上有一定的提前规划能力。2016年的《荒野猎人》,就是依靠精准规划,成为了奥斯卡系文艺片中,内地表现的佼佼者。
影片押中了内地观众熟知的“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冲奥多年终圆梦的话题点,荒野冒险求生的题材也有一定吸引力,且颁奖三周后就得以公映,也尽量避免了资源释出的影响。最终影片斩获3.77亿票房,大幅刷新了颁奖季影片的票房纪录。
因此,之后引进奥斯卡系影片的片方,开始越来越注重窗口期问题。2017年的《爱乐之城》赶在颁奖前两周+情人节档期公映,2018年的《三块广告牌》《水形物语》,2019年的《绿皮书》《波西米亚狂想曲》也都在不超过颁奖后一个月的时间内公映,均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尤其2019年《波西米亚》在艺联专线发行的情况下,仍取得了近亿票房,《绿皮书》则砍下4.8亿,至今仍是奥斯卡最佳影片得主的内地最佳票房战绩。
同时,奥斯卡系影片的引进数量也有显著提升,2017-2020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电影中,每年都有50%左右(4-5部)影片引进内地。且这几年来,一些未获得最佳影片提名,但也在颁奖季有一定声量的影片也得以公映。尽管不是每部影片都有不错票房,但这些影片明显提升了内地市场进口片类型的丰富度,也让颁奖季与内地真正进入了蜜月期。
2020年,内地引进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电影中,原本有《1917》《小妇人》等4部影片定档于颁奖后三周内上映,数量之多,窗口期之短,都创下历年之最。且这几部影片都是当届热门作品,如按照原定时间公映,应该都能取得不错成绩。
但遗憾的是,疫情突然袭来。4部影片中,有一部最终直接上线网络,3部在影院刚复工后上映,票房都比预期值大打折扣。当时没人能想到,这也成为了颁奖季影片在内地衰落的开始。
2021年,由于当届最佳影片获得者陷入的舆论风波,当年的颁奖季在内地未能掀起声量,而奥斯卡在内地的关注度也从此大减。2021/202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电影中,均只有一部引进内地公映,其中引进事宜直接与颁奖季相关的,只有《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一部,而这也是近三年来引进的唯一一部获得奥斯卡提名的文艺片。
究其原因,还是与疫情后的全球电影市场大环境相关。2021/2022年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影片中,有不少影片由于疫情,不得不转为在流媒体直接上线,或是线下线上同步首映,而奥斯卡也无奈放宽了入围条件,允许在流媒体首映的影片参与评选。
疫情造成的市场环境震荡,让这些体量较小的影片丧失了通过影院发行的机会。就算在影院有所复苏之后,宝贵的发行机会也更多留给了大制作,毕竟,此时的市场容错率太低,对于影院和片方来说,更急需也更容易收回成本、带来盈利的大制作,显然才是发力的重点,而颁奖季影片带来的市场丰富度,此刻并不在考虑范围内。
这两年的颁奖季影片,在出品地美国都落到了如此境地,对于同样处于市场震荡期的中国来说,情况只会更加惨淡。尤其这两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引进内地的进口片总数量本就大幅减少,许多大制作甚至都未能引进,更别提颁奖季的这些小体量电影了。而奥斯卡自身于内地影响力的衰落,也导致其难以为影片提供太多宣传加成。
此外,众多影片选择于流媒体上线后,网络高清资源就会第一时间释出。而影片如若引进,在当时档期难以提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很难保证较短的窗口期,也就极易受到资源的冲击,这也让影片引进内地的票房前景更为暗淡。从各种角度看,对于正勒紧裤腰带的内地片商们来说,引进颁奖季影片都已不再是一门好生意。
从影片类型和题材的角度上说,近几年的颁奖季影片,也与内地观众的口味有一定区别。较为迷影向、导演私人向的传记片,是这几年越发怀旧的奥斯卡重点青睐的对象。但迷影传记片较为文艺的气质,导致影片受众基本只能局限在影迷群体。这些影片的内容在内地缺乏情怀,豆瓣评分也只能说是一般,如果引进,难以撬动更高票房。
今年奥斯卡大热门,迷影传记片《造梦之家》
与女性、非裔美国人、LGBT等群体社会议题相关的影片,同样是这几年奥斯卡的重点表彰对象。这些议题在当下的美国有较高讨论度,推动此类影片发展,也是以左派为主的好莱坞,近年致力于完成的使命。
但由于社会语境不同,这些影片的议题在内地难免有些水土不服,也就难以引起太大声量。此外,此类影片经常流于议题堆砌,却在影片质量上有所缺憾,对于作为局外人的内地观众而言,就更难以给出优异评价,也就让影片失去了通过口碑推动票房的可能。
市场环境与影片内容的双重转变,导致近几年的颁奖季影片与内地渐行渐远。然而,在美国,颁奖季也同样面临着危机。
颁奖季文艺片在北美的票房衰落,在今年成为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
疫情前,颁奖季文艺片大多起码能在北美保住两千万美元票房,动辄也能达到四五千万甚至1亿美元左右的成绩。但在今年,北美评价良好,在本届奥斯卡堪称热门的《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和《造梦之家》,票房却仅在1500万美元左右徘徊。前者远逊于导演前作《三块广告牌》5450万美元的成绩,后者更是创下了斯皮尔伯格这位著名导演职业生涯最差的票房成绩之一。
而对于今年其他热度更逊的颁奖季影片来说,1000万美元票房都成了遥不可及的门槛,要想单靠票房收回成本,基本毫无可能。
《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但对于依靠大IP的大制作影片来说,2022年的北美市场已然接近全面复苏。以7.18亿美元拿下北美票房年冠的《壮志凌云2:独行侠》,直接冲进了北美影史票房前五名,亚军《阿凡达:水之道》则以目前6.65亿美元的成绩,位居北美影史票房第八。事实上,2022年的北美票房前十名全部都是IP系列影片,前20名中也仅有5部是原创电影。
疫情后,北美票房的马太效应越发显著,大IP影片表现极为抢眼,原创电影则声量寥寥。这显然是疫情造成的发行倾斜带来的后遗症:观众本就对大IP影片有更高热情,近年来的观影习惯更是被影院、片方对大制作的支持重新塑造。大家越发希望走进影院观看的,是一部必须要在大银幕上欣赏大场面的大制作,而体量相对小的原创电影,则或许可以留给流媒体。
《壮志凌云2:独行侠》
这样的发行、票房倾斜,则加速了美国电影工业本身的资源倾斜,更多资源流入大制作——尽管其在无尽的衍生、平行宇宙中已经越发模板化,也就导致了电影产业原创力的进一步衰退,让观众更加对原创电影失去信心,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尽管像颁奖季文艺片这样的原创电影,在今年已经大多重新获得了回到影院发行的机会,但其对于观众的吸引力却大不如前。颁奖季影片面临的危机,本质上是美国原创电影面临危机的一部分。
此外,疫情期间世界局势的变化对观众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颁奖季影片失宠的一大原因。有北美票房分析师认为,颁奖季影片往往气质较为严肃,情绪也偏向负面,尤其近年来影片对女性、种族、LGBT等社会议题越发关注,话题也就越发沉重。但这对于已经每天被疫情、俄乌战争、种族冲突等负面新闻包围的观众来说,已然不堪忍受。
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女人们的谈话》
观众越发希望回归熟悉的,已然与自己建立情感关联的系列影片新作,而不愿耗费情绪,与一个原创故事产生新的连接。观众希望在主题乐园般的爆米花电影中避世,而对与当下社会情绪有更强关联的影片失去了耐心。
但这也不必苛责观众,只能说在这样一个时代,愉悦,本就是一种稀缺价值。从这项维度考虑,一部系列影片新作带给观众的,哪怕是奶头乐般的片刻欢愉,也强过一部颁奖季影片带给观众的反思与压抑。对于主打迷影、怀旧的颁奖季影片来说,其遥远的,向上求索的情怀,显然也不如一段五彩斑斓的历险来得痛快。
202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不要抬头》
此外,随着颁奖季影片所代表的立场,越发朝美国左派的女性、非裔美国人、LGBT等群体身份政治倾斜,其在客观上也难以博得整个美国的集体认同。尤其在特朗普造成的美国社会分裂余波未散的情况下,颁奖季影片大多天然失去了一大块受众。奥斯卡的评选标准,也就不再是能被大多数观众集体认同的金科玉律,颁奖季的光晕已然散去,其折射的正是时代的认同分裂。
随着颁奖季影片的声量由于上述几点原因而越发消沉,美国观众对奥斯卡的关注程度也大不如前。近年来,颁奖典礼的收视率逐年下降,直到去年才因为威尔·史密斯掌掴主持人的惊天一巴掌而有所回升,而这件事本身,便成为了这个混乱时代的最好注脚。
所以,颁奖季的风光不再,自然有其自身原因,但恐怕更多是大势所趋。颁奖季面临的危机,也是电影产业本身面临的危机,甚至本质上正是这个时代所遭遇精神危机的一个注脚。而一个奖项,显然难以超越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