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斓纷呈——馆藏古代漆器展 | 展览
-展览开始时间-
2020年10月23日
-展览地点-
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漆器馆
———————————————
浙江省博物馆在2012年接受香港曹其镛先生夫妇168件的古代漆器后,一跃成为海内外古代漆器收藏的重镇。随着孤山馆区漆器艺术馆的开馆,“重华绮芳——宋元明清漆器艺术陈列”常设展自2014年6月开幕以来,广受海内外漆器专家和学者的肯定与欢迎。曹其镛先生夫妇捐赠古代漆器还有80余件深藏于库房,同时近几年馆里陆续征集20余件组重要的宋元明清漆器,由此,浙博依托这些重要的馆藏,举办《斑斓纷呈——馆藏古代漆器特展》,漆器艺术馆将以新的风貌展现在观众与专家的面前。
特展以曹其镛先生夫妇捐赠古代漆器和近几年收藏的漆器为主,沿袭漆器展厅原有的展陈结构,以时代为经,技艺为玮,分为“素彩兼备——宋元漆器”“千文万华——明代漆器”“异彩缤纷——清代漆器”三个部分,期间穿插介绍中国古代漆器的相关知识,呈现了宋元以来的辉煌而精湛的漆器工艺。
此次特展将从库房精选曹氏藏漆60余件,这批重要的收藏深藏于库房,久未于观众蒙面,工艺门类涵盖一色漆、雕漆、螺钿、戗金等非常珍贵。特展将遴选宋元以来漆器工艺的精品,如宋元四季花卉凤凰纹椭圆盒、明黑漆嵌螺钿花卉纹漆盒、宋元剔犀如意纹葵形盘、南宋黄漆攒地戗金云狮纹盒等多件重器。
此次特展共计展出87件组古代漆器,展览开始时间为10月23日。特展期间将邀请国内漆器领域专家展开研讨,是继2015年《仍存曹家》曁国际漆器研讨会之后,浙博举行的又一场漆器界的盛事。
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天然漆的国家。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出土物中,均有比例很少的精美漆器,表明早在远古时期,漆器即伴随浙江先民初始的脚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进入文明时代,漆器制作与时俱进,日臻精美。楚汉漆器瑰丽神奇,谱写了这一时期漆器工艺的灿烂篇章。两宋时期,诸艺毕备,种类齐全。浙江漆器再领时代风骚。温州、杭州,南北呼应,形成两大生产中心。浙漆誉称“天下第一”。异彩纷呈的漆器行销全国,更在首都汴京和临安的繁华地段开铺设号,成为达官显贵者追慕的高档消费品。元代漆艺承前启后。杭州与嘉兴皆是著名的漆器产地,嘉兴西塘更是名家辈出,张成、杨茂以雕漆著称,彭君宝以戗金、戗银闻名。他们的作为,不仅成就了元代在漆器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且为明清两代宫廷漆艺的精进和辉煌树立了标杆,奠定了基础。
香港曹其镛夫妇,搏击商海,情系桑梓;雅好收藏,独钟漆艺。重华绮芳,叹为观止。化私为公,春秋大义,山高水长,后继有人!特辟陈列,襄其盛事。
第一单元
素彩兼备——宋元漆器
漆工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至唐宋元时期门类已基本齐备,一色漆、描金、堆漆、雕漆、戗金、螺钿等都已发展比较成熟。雕漆的出现,金银平脱、堆漆等技法的成熟,使得唐代漆器装饰华丽精美。五代时期漆器制作中心南移,江浙成为漆器的主要产地。至两宋时期,民间作坊日渐兴盛,其中以温州、杭州漆器最负盛名。宋人提倡简约的审美哲学,注重漆质本身的光泽,质朴无文的一色漆与雕饰华美的戗金、雕漆、堆漆和螺钿等交相辉映。元代雕漆一枝独秀,杭州戗金漆器、苏州雕漆、福州剔犀漆器以及吉安庐陵螺钿漆器均闻名于朝野。
宋末元初 剔红凤穿牡丹纹椭圆盒
盒黄漆素地,其上剔刻花纹,盖面为凤穿牡丹纹,器身为花鸟纹,花有莲花、茶花、栀子、牡丹、菊花等。该盒用漆不厚,然漆质坚实,剔刻细致,凤凰的羽毛、绶带鸟的羽毛纤毫毕现,花蕊、花瓣、叶脉生动自然。该盒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刀法流畅,藏锋清楚,磨制圆润,花纹纤细精致,与《髹饰录》对于宋元时期剔红的记载 “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吻合。
北宋庆历二年(1042) 檀木识文描金经函
1966年瑞安仙岩寺慧光塔出土
长40厘米 宽18厘米 高16.5厘米
通体髹朱漆雕花纹,盒内及盒底髹光亮的黑漆地。盖面圆形开光内饰献宝图,西洋人推着载满宝物的车和赶着驮满各种珍奇异宝的大象前来献贡的场景,大象上面驮着插着如意的宝瓶,有“太平有象”的美好寓意。进宝题材是清中期非常流行,寓有乾隆以来太平盛世、万国来朝的含意。
第二单元
千文万华——明代漆器
明代是中国漆器工艺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期,漆器生产遍及全国,浙江嘉兴、安徽新安、江苏苏州、扬州以及云南等地均为漆器生产的重要地区。明初,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以御用监专门督造生产皇家御用漆器,使官民制作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使髹饰工艺品种日臻完善。明晚期除了雕漆外,填漆、螺钿等种类也非常流行,填漆与戗金技法结合,形成新的品种——戗金填漆,深深地影响了之后此类漆器的发展。明代漆器以雕漆、戗金填漆、描金彩漆、螺钿等为常见,并出现多种漆器工艺集于一器的做法,绚丽多姿,富于变化,迎来了漆器的“千文万华”时代。
明 黑漆嵌螺钿人物花草纹四重盒
盒通体髹黑漆嵌五彩薄螺钿纹饰。盖面为山石人物纹,两位老者对谈,树石皆用细小的螺钿拼嵌,人物以钿片裁形,人物脸部、衣服纹饰皆以毛雕的手法体现。盒盖边、器壁均以卷草花卉纹装饰,卷草弯曲流畅,五彩斑斓,显示了非常高超的薄螺钿镶嵌技术,正好与《髹饰录》记载薄螺钿做法吻合:“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织如画为妙”。
明晚期 剔红携琴访友图小砚屏
曹其镛先生夫妇捐赠
通体髹朱漆,正面屏心在天、地、水三种锦纹上,压雕有一幅携琴访友图;背面屏心以斜方格花卉纹为锦地,上雕有文进题诗,其下有“雍”“德”两方印章。屏风座雕刻龟背纹为装饰。砚屏源起于宋人爱石之风,以石为屏风,与笔格、砚台等皆是文房中所用之物。元明以后不限于石质,诸如瓷、木等,恰如此屏,形体小巧,当为文房用品。
第三单元
异彩缤纷——清代漆器
至清代各种漆器工艺品种已齐备,尤其是乾隆时期,多种漆器工艺技法巧妙地融合与创新,将我国的漆器艺术推向了又一座高峰。乾隆时期雕漆的成就最为突出,几乎涵盖了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漆器生产出现宫廷制造、地方承办和地方制造并存的局面,共同发展,各地制漆业日益活跃,苏州雕漆、扬州镶嵌、贵州皮胎、山西款彩、福州脱胎等,精品迭现,异彩纷呈。至清后期,随着国势的衰颓,漆器工艺与其他工艺一样,逐步衰退。
清中期 剔红山水人物纹葵瓣式盒
曹其镛先生夫妇捐赠
通体髹朱漆雕花纹,盒内及盒底髹光亮的黑漆地。盖面圆形开光内饰献宝图,西洋人推着载满宝物的车和赶着驮满各种珍奇异宝的大象前来献贡的场景,大象上面驮着插着如意的宝瓶,有“太平有象”的美好寓意。进宝题材是清中期非常流行,寓有乾隆以来太平盛世、万国来朝的含意。
清 剔红大吉葫芦瓶
曹其镛先生夫妇捐赠
通体施朱漆,满雕缠蔓葫芦纹。瓶口、足部以仿青铜器的蕉叶纹为装饰,瓶身上下各有四个圆形开光,内分别刻有“大”“吉”二字。形制与纹样、文字皆为大吉大利、子孙万代之意,瓜瓞绵绵的葫芦题材因其吉祥美好的寓意,在清代非常流行。
百花齐放
清代漆器上花卉图案装饰非常有特色:一是花卉的品种非常多,诸如牡丹、菊花、莲花、桃花、西番莲等,各种花卉集于一器,可谓是百花齐放;二是出现了“冰梅”“落花流水”“枫叶秋虫”“玉兔秋香”等花卉与动物的新颖组合,与传统的“瓜瓞绵绵”“喜相逢”“凤穿牡丹”“绶带鸟”等并存;三是呈现方式丰富多样,有单枝、数枝、折枝花、团花、满花,几乎不见大花。满花以单一花朵密布在器物上,既是主纹,也是地纹,这种装饰手法是清中期雕漆所独有的。
吉祥如意
寓意吉祥如意的纹样,如“八宝”“暗八仙”“福寿”“龙凤瑞兽”等传统纹样,在清代漆器上都有采用,遵循“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传统。其中“寿春宝盒”这一主题在清中期比较特殊,得到乾隆的皇帝的喜爱。“春”,寓意青春,春字开光内的寿星是南极仙翁,又称“老人星”,是神话传说中的老寿星。春”字下面的聚宝盆堆满了珍宝,洋溢着吉祥喜庆的气息。
以诗入画
清代漆器上的山水人物题材除了延续传统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外,更多的是注入文学的意味。乾隆皇帝饱读诗书,文学修为极高,因此大量运用文学题材作为装饰,以诗入画。一是描绘文人日常闲适的生活,如携琴访友、坐卧山林、探梅舞鹤等,畅游于天地,寄情于山水;二是直接从古典中选取,如“李白醉酒”“高山流水”“羲之爱鹅”“米芾拜石”等,化实为虚,寄托心物,表达文雅的趣味。
后记
漆器是中国的又一项伟大发明。漆器就是在竹木器等的表面髹上一层天然漆,使日常的生活用具更加美观耐久。这种创造和智慧,来源于我国古人最初的生产实践和生活经验,它们的历史比陶器还要古老而久远。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中国漆器传承延续,开拓创新,及明清之际,更是千文万华,登峰造极。近代以降,传统的漆器工艺走向式微,而化学油漆依然与人们的日常起居须臾不离。与玉石、青铜、陶瓷、金银等传统工艺不同,漆器乃是有机物质构成,易腐朽难保存,从而影响了今人对其绚烂昨天的应有认识。漆器无疑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元素。籍此宋元明清漆器艺术陈列,让广大观众亲近这一件件历劫犹存的漆器珍品,进一步增强人们对保护古代文物、发扬传统工艺的意识和信心!
展览 信 息
展览开始时间
2020年10月23日
展览地点
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漆器馆
资料 | 浙博工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