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唱个反调,为观影迟到的人辩护!

2017-06-24 廖阿猫 文慧园路三号

撰文丨廖阿猫

视频丨张一条、廖阿猫

 

上影节看了许多场电影,无论上座率如何,我发现大家的观影习惯都很好——尽量不打扰别人。比如葛格在影院里睡觉就从来不打呼噜,也没有趁机靠到漂亮妹子肩膀上假睡。

 

迟到其实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无论是电影节需要转场还是普通院线简单迟到,我觉得都可以被理解。出门在外,谁都有可能遇到点急事嘛。

 

今天我们的视频就想讨论讨论,如果看电影这件轻松娱乐的事情,突然变得很正经严肃认真起来,会是什么情况


新的一期“一条视频”,献给大家: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51706yrta&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今年的北京电影节和上海电影节我有幸都参加了。对比院线电影,我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大家对电影会更加尊敬。电影放映结束后,很多迷影人都会自发地大声鼓掌,让我不禁眼眶湿润。

 

当然,偶尔也会有一两个冒失鬼,在大家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突然闯进来,弯着腰跑来跑去,寻找着自己的座位。有时我看到他们狼狈的样子,也会会心一笑——原来大家都是会被世俗的琐事缠身的普通人啊。

 


今年2月份我参加了一次桃桃观影团《爱乐之城》专场,有幸在这部影片还未在院线上映的时候先睹为快。看过往期桃桃观影团的评价,无一例外都在讲的就是:观影秩序非常好,观众素质非常高,全程没有一个人玩手机、吃东西、讲话……于是,对于这次观影,我有点小压力,但又不禁有点小期待。

 

果不其然,观影当天,全场座无虚席。我坐在中间靠后排的位置,目光所及之处,没有看到人吃东西,也没有听到有人讲话。看到大家都特别专注地观影,我兜里本来揣着一颗椰子糖,也没好意思掏出来吃。

 


放映结束后,影评大佬们以自己擅长的领域角度分析了这部电影的优劣之后,就进入了粉丝互动环节。有一位粉丝举手问道:“我们什么时候会开放艺术院线?因为我看到这一次的观影氛围不是很好,有些人迟到了,有些人在吃东西,还有人看电影中途会把手机掏出来刷……”

 

虽然在那场观影中,她说的几个现象跟我都没沾上边,但不知为什么,听了她的话,我感到本来就有些压力的观影,好像变了味儿一样。虽然我不是被指责的人,但也似被拉着教训了一通,脸上有些辣辣地疼。

 


一方面,我个人有一点愚见:影院本身就是有出售零食饮料爆米花的。这就意味着,看电影可以是一个很放松很开心的过程。我参加过几场比较特别的观影,主办方为了做到惊喜特别,还会给到场的观众发一些棒棒糖、夹心脆之类的小东西。如果这样,那是否也意味着,包括制作电影的这一方,他们也期待着整个观影的过程是轻松舒适的?

 

另一方面,我觉得出门在外,谁都有可能遇到一些着急的事情。也许来的路上堵车啦,也许相约一起来看电影的朋友迟到啦,也许出门没估好时间啦……迟到一场电影,不应该被过度指责。


迟到的观众,他们也已经承受了他们应受的“惩罚”——不能完整地欣赏整部电影

 


在电影院里,我也遇到过一些令我难以忍受的情况:有些人迟到了,还理直气壮地大步走进来,甚至打开手电筒寻找位置,大声呼唤同伴;也有些人在电影院里掏出一些味道很浓郁的食物,勾引得我食指大动,无心观影。


这些人,应该受到批评和指责:因为他们影响了其他观众的观影体验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观影受影响的体验,是在北京《异星觉醒》的点映会上。当时电影还没有开始,观众陆续进场。因为影厅比较暗,很多人都把手机调成电筒模式,照着地面寻找自己的座位排号。其中就有很多支电筒光,不打在地上,而是高高的往观众席照,晃得我以为自己要瞎掉了。

 

所以我认为,最不尊重别人的行为,是影响了别人而不自知。

 


过度地用条条框框去要求其他观众,或许有些过于严肃了。毕竟周总理也说过:严以待己,宽以待人。在有原则底线的情况下,多几分理解,多几分体谅,是一种行走江湖的大智慧


而对于冒失的观众来说,也应该考虑到老祖宗的箴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我们有什么特殊情况的时候,也应该尽量让自己不要影响到其他人的观影体验,毕竟大家都是掏钱买了票的,任谁被打扰了都会有脾气。

 

大伙儿看电影,和和气气、开开心心的,好不好?好!!!


 由此回顾一条专栏

01|02|03|04|05

06|07|08|09|10


推荐 | “文慧园路三号”公号有偿向各位电影达人约稿。详情见:求贤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到达哔哩哔哩,参与弹幕大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