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中区东单元教育公建配套项目方案设计
张江中区东单元教育公建配套项目曾获同济设计集团2016年度“建筑创作奖”二等奖(点击蓝字查看获奖名单),项目用地位于张江中区D-6-2地块,中学用地位于地块东北侧,小学用地位于地块西南侧。地块总用地面积约64212平方米,其中一期小学用地约2424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575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5527平方米,二期中学用地约371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2564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6247平方米。
| 项目概况及周边环境描述 |
场地条件分析
✚ 有利因素 - 景观河流
规划中将有河流从用地东南侧穿越,是校园建筑一个重要的朝向选择因素。
▬ 不利因素 - 规划道路穿越
依据规划,建筑基地未来有16 米宽城市道路穿越,设计时需考虑预留道路用地并满足退界要求。该道路占地约2823 平方米,加之附带考虑的道路退界,严重影响到中小学的实际用地面积。
▬ 不利因素- 基地形状不规则
本地块用地朝向及形状均不规则,其主要道路与正南北朝向存在40°左右的偏角,同时地块本身存在若干难以利用的尖角。结果导致场地使用效率降低。
▬ 不利因素- 南侧高架退界
本地块东南侧有高架道路通过,对校园存在噪声影响。按照中小学设计规范,高架道路两侧80 米距离内不能布置教学用房。高架退界总面积约6580 平方米,使实际用地进一步缩减,严重影响场地内的建筑布局。
▬ 不利因素- 东侧高压走廊
本地块东南侧有现状高压走廊,其中一座高压电线塔距离本用地边界仅有14 米距离。对校园景观及学生家长心理均有一定影响。
场地综述
由于各方面的限制条件,导致本案的实际用地相当局促,其中小学实际用地面积仅为22922 平方米,初中实际用地面积仅为31917 平方米,均小于上海市普通中小学的标准用地。因此,在用地紧张、场地利用效率低下的条件下,设计必须采用适当的方式加以应对。
| 设计概念及方案意向 |
依据基地的现实情况以及对中小学校园建筑的理解与儿童心理及活动的特点,基本形成了本项目的设计理念与基点,并在接下来的历次方案调整中贯彻始终。
建筑单元模式
将传统的平行鱼骨式教学楼布局变为围合的内院式布局,可以塑造更为内向、更具认同感的教学空间。
同时相对于传统的平行式室外空间,内院式布局的模式可以营造层次更加丰富的室外空间,提供多种类型的活动场所。
景观布局概念
依据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地块内景观布置总体采用园林式景观布局。依据各部分场地的特征及主要活动内容,分别采用阵列式、自由式等林木种植。树木在提供遮阳、遮蔽噪音与灰尘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空间特点,营造宜人的环境。
场地内还采用缓坡式地景,结合建筑底层架空空间、二层屋顶平台等景观元素,形成连续的、流动的整体绿化生态环境。
地块南侧的河流也为场地提供了生动的借景。
空间个性及氛围
建筑需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目标,营造不同的空间特征与氛围。除却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之外,仍需考虑学生交流、交往、运动、游戏等各类活动需求,注重学生心灵与个性的成长。
| 建筑设计方案 |
总体布局
建筑总体采用围院式布局,建筑之间通过连廊与屋顶平台相互连接,在营造多层次、流动性、富于变化的室外空间的同时,形成多种类型与个性的景观空间,增强空间的识别性与适应性,提高学生及教师的归属感及认同感。
30班小学:本项目中,小学200 米环形跑道及运动场地设置于基地西南角,平行于外部道路设置。校园内主要分布四个功能区,其中1#生活与体育活动楼靠近学校主入口及操场设置,2#综合楼位于环科路沿街设置,3#教学楼为沿河围院。1、2、3#楼通过连廊相互连接成为整体,并相互围合成为入口广场内部游憩院落。4#变电站及垃圾房单独设置。
36班初中:初中地块300 米环形跑道及运动场地位于基地东侧,靠近河流与高压走廊。校园内主要分布五个功能区,1#综合楼位于主入口西侧,2#生活及体育活动楼沿街及靠近环形跑道设置,3#专用教学楼与4#教学楼靠近河流设置,各体量之间通过连廊相互联系成为整体,1、2、3#楼共同围合成为主入口空间,3、4#楼各自围合有独立院落。5#变电站及垃圾房独立设置。
▲ 功能分析图
建筑造型
❶ 建筑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矩形功能体量,共同组成主体功能平面。三个功能体块通过连廊与平台相互联系,高底错落的布置方式形成了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建筑天际线。
❷ 在整体色调达到统一和谐的前提下,利用活泼明快的色彩作为修饰,极大的丰富了建筑的造型语言,并且增强了特定功能空间的可识别性:
底层局部外立面采用灰色混凝土作为主要立面材料,稳重大方。
教学楼主体立面为浅灰色,局部装饰有银灰色穿孔铝板,各层回廊顶板采用简洁明亮的色彩,增强校园建筑的明丽氛围。各建筑的半室外楼梯采用略有差异的外饰面色彩,标识出流动性的交通空间。
❸ 本案对建筑立面的处理追求简洁明快现代的效果,各功能空间则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进行开窗处理,连廊及庭院的部位采用落地大窗,充分建立庭院内外的空间交流,体育活动室则考虑到通风和采光的需求采用中旋可开启玻璃窗进行围合。
❹ 图书阅览室结合屋顶庭院绿化设计,使建筑空间更加生动,并且渲染了室内空间的特殊氛围。
▲ 30班小学剖面图
▲ 36班中学剖面图
★ 建筑设计团队:张斌、周蔚、袁怡
| 你可能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