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置地而生 | 金坛市图书馆

建筑设计二院 同济设计TJAD 2020-09-01
来自专辑
TJAD图书馆建筑

金坛市地处长江文明和吴文化的发源地,长江文明源远流长、细腻生动,吴文化清秀斯文、谦逊温和。“金坛市图书馆”作为市级文化地标性建筑,如何才能担负起“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的重任,如何才能传达出吴文化细腻隽永的抽象美感?设计师将建筑在地性的表达与图书馆的功能巧妙结合,给出了一个美妙的答案。



项目位于金坛市滨湖新城市民广场中轴线东侧,与其对称布置的为城市规划展示馆,二者一左一右,隔空组成一个整体。项目所处的基地环境为城市的新城区,原有自然地貌肌理几乎被人工网格化的城市格局所抹去。如将项目现状所处的城市格局抽离审视,与中国当代新城发展大潮中的多数案例并无二致,所谓建筑在地性(locality)已被简单的以效率为主导的城市规划法则掩盖。


建筑学的在地性表现为对建筑所在地气候、地理、历史、人文、工艺技术的关照。金坛图书馆在规划阶段即被预设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被寄予成为地标建筑的厚望。本项目作为文化建筑,如何使金坛吴文化的在地性得以建筑表达,成为设计的主要切入点



形态格局


图书馆作为新城区的最早建成的项目之一,唯一的参照物是的北面方正庄重的市府办公大楼。而四周皆为城市公共空间,需考虑的观看角度为全方位甚至从办公楼高层的鸟瞰视角也必须考量。在多轮比对之后最终采用南北走向的长方体完形体量。


但设计在关注新建图书馆建筑与已建成的市政府办公楼城市序列连续性的同时(也是一种在地性的体现),尝试在简单理性的长方形建筑体量上探求一种抽象的吴文化的在地性表达。


 图书馆露台(远处为市政府办公楼)


金坛地处长江文明和吴文化的发源地,长江文明源远流长、细腻灵动,吴文化清秀斯文、谦逊温和。为传达出吴文化中这种细腻隽永的抽象美感,设计对既定的长方体造型进行了指向性的深化:


 一个方形单体化解为3片横向体量,避免在办公主楼前显得更加压迫;

➁ 错动的体量自然形成平台和覆盖空间,前者为读者提供不同于传统图书馆封闭式环境的休憩空间,后者使得广场和馆内之间增加了半室外的城市灰空间,同时为局部室内使用空间遮挡了直射阳光。

 形态抽象,错动体量根据内部功能而厚薄不一,大跨度的悬挑充满力量感,简单原始的形体具有当代立体构成感,而且随着观看角度的改变,构成形式也随之变化。


图书馆的整体体量造型灵感来源于叠放书籍的抽象与提取。采用简洁有力的横向线条将建筑划分为三层立面四层功能的使用空间。并将书页的机理用建筑的语汇体现在建筑的整体立面上,通过分析演绎成为建筑造型的开启扇和石材部分。


  设计理念


在建筑立面用材和尺度上同时兼顾基地建筑群体的统一性,选用了与市政府办公楼一致的石材,虚实比例上也与主楼元素协调一致。


  主入口立面

 

 

空间构建


天然的湖光山色,和谐的水乡环境,加之吴人长期偏安一隅,得以修养生息、修身养性。文化的生态化取向培养起了吴人温良、平和、安祥的性格。外柔内刚是吴地民风习性的典型性征。这种内外反差而又内在和谐的建筑空间典范便是江南园林。


参照这一典型文化传统及空间构建模式,图书馆的方案推进并非单向度的从外而内或者从内到外,而是内外纠缠相互限制相互借力。对于内部空间,建筑师钟爱天光,但是不受控制的阳光对阅读并无益处。根据功能需求,将办公、专家阅览、研究室等内部用房置于顶层,挖出3处虚空,形成与两层通高的3个光庭以及与之相伴的露天花园。阳光在经过一个楼层的深度后,过滤为柔和的光线到达三层开放式的阅览大空间以及跌落式的中央大厅;露天花园为内部人员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同时身处二层三层的读者也能以非日常的角度观赏到此空中花园。


 ◎ 公共空间


 绿化空间


图书馆建设规模不大,单中心的中庭交通组织模式最为高效,而上述的顶部3处虚空处理、阶梯状空间以及迂回转折的路径化解了单中心的单调,使得主要交通空间可观可游可留。



路径


吴地崇学重教,人才辈出。古代苏、锡、常以及杭、嘉、湖等地,进士、状元等联袂而至。在现代,则成为教授之乡、科学家摇篮,国学大师、文学家、艺术家、经济学家、政治家、外交家等层出不穷,成为一方文化热土。


传统阅读一般理解为功利性阅读、深阅读,是沉思冥想式的思维。随着时代的进步,能随时随地满足阅读的愿望是人们对阅读的梦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时间间隔划分越来越小,微阅读、泛阅读、移动阅读等阅读方式出现。这种方式的最大特点是不受限:时间、地点、介质都不受限,满足人们的阅读享受,达到互动。


图书馆采用以书为径的自主式漫游式阅览。图书馆没有严格区分的的阅览区和交通区,各种空间相互贯穿、不同形式相互交错,柔和多变的光线相互交织,沿交通空间形成一条连续的阅览带,给读者创造了一种与以往传统图书馆完全不同的空间体验和心理感受。


  中庭生成过程

  

  中庭

 


 书山

 


表皮


在地性是地方(或邻里/社区)与它者之间冲突和协调的产物,其理想的状态是,在地性的概念和当地的传统文化相连接的同时带有新的创造性,并且对国际文化的发展变化持开放态度。


吴文化是一个开放性文化系统,它的发展是不断吸纳异质文化的结果,显现出一种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历史上,对中原文化的引入吸收,显现了其包容性。临海型的地理区位,工商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孕育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经世致用在近代主要表现为学、用结合,积极主张以实用的知识与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实业。这些在地性因素使吴地很早以来就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碰撞磨合带。


同时,在当今的全球化世界,不能去除全球性来讨论在地性的问题,个体也能够在全球的现代化进程中继续生存并获取意义。对所谓当代吴文化而言,这个过程将成为一种重塑的互有进退的文化疆界。


  表皮构造


因此针对本图书馆,并未选取通常所谓建筑材料在地性的策略,沿用或改造地方传统建材,反而采用 了“全球化语言”的花岗岩+玻璃幕墙体系。外立面材质、颜色与办公主楼相近,与之形成呼应,而横向线条又使二者区别。横向肌理根据南北和东西采取微差的处理方式:东西面采用一个长条梯形模块,进行上下左右镜像之后构成了微妙的“褶皱”,而南北面顺应东西面的分隔线生成粗细变化的横线,表现书页的肌理、意象。再一次,表皮的形式继承了在地性的操作原则,以一种抽象又具有某种可以言说传播的象征含义进行了金坛吴文化的在地性呈现。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金坛市图书馆

项目地点:金坛市滨湖新城市民广场

建成时间:2017年5月

设计单位:TJAD 建筑设计二院 

建筑面积:9393.2平方米

项目总负责人:任力之

建筑设计:任力之、汪启颖、陈向蕾、潘凌飞、王铮

结构设计:阮永辉、孙伟

给排水设计:刘瑾、桂学明、周璀巍

暖通设计:沈雪峰、董文宵

电气设计:金海、徐国彦、刘昱、朱辉

建筑摄影:章鱼建筑摄影工作室



点击阅读TJAD更多文化项目


长按关注“同济设计TJAD”

地址:上海四平路1230号

网址:www.tjad.cn      

投稿联系:5wk@tjad.cn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TJAD文化建筑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