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魔幻的2022求增长,你需要察觉的5大信号

HBR-China 哈佛商业评论 2023-06-30

这是实战商业周1/7文章

今年还有增长吗?

过去的三年里,我们不断地问企业这个问题。

以前,人们会把增长停滞的原因归咎于疫情,但如今,疫情的大规模影响逐渐褪去,增长的焦虑却只增不减。因为不少企业发现,危机的浪潮掩盖了许多变化的信号,而当大潮退去之后,这些变化显现出来,它们构成了当下中国市场的真实样貌,变化已经发生,新常态已经形成,但不少企业并没有做好准备。

以前,不少企业认为,只要挺过去,未来便是一片坦途。但如今,企业发现,洪水退去,世界已经变了样。

新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挖掘变化的信号,重新调整战略战术去追求增长。本文就通过近年来《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对众多企业的持续走访,总结出了市场上的5大新增长信号与行动建议,送给挑战新世界的商业勇士。


   信号一   

从追求快速增长,到追求可持续的增长
从整体商业环境来看,确定的低增长时代已经到来。此时,许多企业的增长目标也从追求增速,转变为追求增长的可持续性。在此次商业周的访谈中,多家企业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那么,什么是可持续的增长?如何衡量增长的可持续性?

资生堂是明确将可持续写进公司战略的,其明确提出公司的增长战略已经从追求高速增长,转向追求可持续增长。为此,企业也改变了评估增长的方式,除了关注GMV等财务指标,更需要关注品牌健康度,看品牌在整个消费者旅程上运营的是否健康。

可以看到,可持续增长其实与长期主义理念不谋而合,追求的是长期增长的确定性。腾讯也倡导着类似的理念,腾讯广告行业销售运营总经理、腾讯智慧零售商务副总裁范奕瑾提出,在当下的危机中,许多企业追求短期见效,快速收益,但要提升长期增长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应用科学手段、把握关键节点,提升增长的确定性。

   信号二   

从探索边界,到稳固核心
增长的焦虑往往会让企业情不自禁地变得勤劳,希望通过勤奋耕耘带来收获。但实际上,很多时候企业的努力、内卷,并不能带来增长,反而平白提升了组织维护的成本。

媒介传播机构群邑就分享了他们的观察,称近几年很多企业开始大量做代理商的活儿。其初衷或许是希望亲手把控,减缓焦虑。但这样的思路本身其实是存在漏洞的:如果在快速增长的时代,企业希望把握每一个边际机遇,那么大举投资还相对合理,但当增长甚至生存已经成为问题的时候,这样的做法就分散了企业本就有限的人力物力。很可能的结局便是增长失焦,无效内卷。

与之类似的是,企业在营销中会关注过多的指标,看销量、看人群、看互动、看新客、看私域留存……陷入既要、又要、还要的怪圈。并不是说这些目标无法同时达成,只是这样的目标设定并不经济合理,每项指标都要做好的结果,往往是大幅抬高成本。

比如,很多企业追求新客数量,但目前某些企业在电商平台获取一位新客,甚至要透支其未来2-3年为企业带来的收益。这时,企业是否还有必要将新客数量作为重要的KPI加以考核?这样的做法是否真的有助于实现整体的增长目标?

其实,在如今的大环境下,比较合理的做法是战略聚焦,而非战略扩张,企业更应关注如何提升服务消费者的核心能力,也更应聚焦核心增长指标,用更经济的方法,进行增长投资。

   信号三   

从覆盖触达,到心智扭转
在营销层面,以往,企业很习惯于看前链路数据,比如触达、曝光、点击等,n+ reach是品牌广告投放中典型的战略原点。但实际上,这并不是营销的最终追求,reach与最后的心智转化,销售转化之间也很可能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很难形成多触达、多转化的结果。

有这样一个案例,某企业在某一形式的广告投放中,点击率下降了55%,但同期的心智扭转提升了36%。那么,企业应该如何评价这样的广告点位?很多营销操盘手会建议企业不要过分在意营销的前期指标,比如曝光、点击,而要着重关注心智扭转、销售转化等更后期的指标。

这其中的难点在于,以往,前后链路数据的打通是相对困难的,很难形成直接的关联。为此,企业也会通过数据中台、CDP、Data Lake的建设,尝试融汇各平台、各端口的数据能力,但这依旧是个相当复杂的数字工程。

不过,转机正在出现:腾讯等大型平台本身具有前后链路打通的能力,因此,其推出的归因模型可以更直接有效地呈现“品效销”三环的因果关联。而惠普能够直接了解到广告带来的心智扭转数据,也正是因为对此类平台数据能力的应用。

   信号四   

从产品先行,到品牌先行
过去几年的新消费浪潮中,我们看到了不少网红产品的快速涌现和成长。但如今,当初的网红不断“翻车”,真正能够形成品牌沉淀下来的屈指可数。

事实上,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环境中,消费者的品牌忠诚会受到影响。安永此前发布的报告就显示,疫情之后,超过60%的消费者愿意尝试白标商品,即代工贴牌的商品。因此,他们可能不断在各种便宜好用的网红商品之间切换。

但他们并非毫无忠诚可言,品牌可持续性、信任感、社会责任等,对于消费者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也就是说,消费者两极化状态愈发明显,他们既看重便宜好用,又看重品牌价值。在这两极的状态中,相信没有人会想成为随时可被代替的所谓网红,这就需要企业从最开始便注重品牌建设,不断累积忠诚。

实际上,近年来许多成熟品牌也在不断推出新品,但它们的策略往往是品牌先行的:首先做好品牌定位,固化品牌的角色和使命,形成品牌人格。第二步才是产品层面的沟通和价值传递。第三步再到推动转化与购买。或许对于一些初创企业来说,这样的流程略显缓慢,但要追求可持续的增长,企业终将回归这条价值创造的路径。

   信号五   

从多元尝试,到科学投资
最近发布的The CMO Survey显示了一个有趣的数字,在2021年8月和2022年2月,营销人员预测,传统广告支出分别会增加1.4%和2.9%。而在过去长达十年的调研中,这一数字一直是下降的。

流量成本的上升,无孔不入的数字广告让一些消费者感到厌倦都是其中的原因,也有部分企业希望利用传统媒体的威信,提升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可信度。

虽然CMO们尝试的初衷可被理解,数字广告有了很多问题,那我们就回到传统方法试试看。但从底层逻辑上看,当消费者几乎活在线上,企业重回传统广告的做法多少显得不那么合理。

实际上,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一套科学的投资方法。它能够告诉企业怎样的流量投资是划算的,怎样的广告形态不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甚至有可能形成心智扭转和销售转化。而这也是许多媒体平台正在着力投入的重点。

近年来,国内各大媒体平台纷纷推出了营销科学模型,帮助企业进行营销效果的分析、营销投入的优化。以腾讯RACE为例,其不仅能够呈现曝光、互动、转化、忠诚等各层的数据效果,还可以呈现广告对消费者心智的影响,或根据预期的销售结果倒推投放策略供企业参考。

在数字技术不断进化的当下,更多科学方法的涌现,将帮助企业提升投资回报,更好地拥抱确定、可持续的增长。

在这里,我们只是简单总结、呈现实战商业周系列访谈中企业输出的观点。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内,我们将陆续推出多家企业、代理商、平台的访谈内容,详解商业新世界中的新逻辑与新增长。欢迎持续关注。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 实战商业周

2022年上半年,增长的焦虑再度来袭。众多企业纷纷探寻穿越艰难时刻,实现增长突围的方法。为此,《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推出“实战商业周”系列,采访多家企业的C级别高管,呈现企业的增长突围实践,探寻穿越艰难时刻的增长方法。

商业周第一季,我们将采访来自零售、美妆、消费电子等领域的高管们,特别是营销与数据负责人,看他们如何突破创新、降本增效,用更科学的方法提升营销效果,提升增长的确定性。


刘玥 | 文

刘玥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新媒体中心策划总监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联系方式

投稿、广告、内容和商务合作

newmedia@hbrchina.org



公众号ID:hbrchinese长按二维码,订阅属于你的“卓越密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