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七:学长带我去教会

2017-10-21 李新宇 生命季刊

(请击点图片上方蓝色的生命季刊,选择关注,您就会每天收到生命季刊播发的文章)


学长带我去教会

——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七

 

文/李新宇(水利系1985级)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本文为“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五,请点击阅读见证集前言及一至六:


1.你所不了解的——清华大学的信仰渊源!

2.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一:当我走到尽头……

3.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二:一个“清华土著”的信仰之旅

4.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三:我的信仰历程

5.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四从迷失到献身

6.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五见证:清华才女蒙恩记

7.清华校友信仰见证集之六:基督之光改变了我的心


我叫李新宇,1985年从四川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学习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1990年本科毕业,推荐进入水利系90级研究生班(水研90);于1991年转入提前攻博,就读于水利系博士班,师从董曾南教授,从事明渠的紊流结构研究。1995年,我从清华博士毕业后旋即赴美,到印第安纳州的圣母大学(Notre Dame)机械及航空工程系继续博士生研究,因为我想在湍流方向做点成绩出来。到美国后不久,在当地华人教会的帮助下,通过阅读福音书,感受到耶稣基督的伟大,明白自己是一个罪人,需要神的救赎,于1996年的复活节受洗归于耶稣基督的教会。

 

初次接触圣经

 

作为一名80年代的大学生,一事件对我的一生影响很大。在大学的最后一年(1990),我感到特别压抑,因为从心里不愿意参加学校每周五的政治学习,更不愿承认自己被人所利用。这种抵触情绪后来就反映在签写毕业留言上,我和其他几位同学写了一些较为敏感的话,被一位老师看到后,就告到了系里。当党委书记知道我已经被保送读研后,他很不高兴,就说:你不值得人民再培养啦。但既然你要读研,我们还有机会教育你。毕业典礼完后,我就去了成都,刚好一位同班同学的派遣证没有到他的单位,我们俩就决定去佛教圣地峨嵋山玩一次。峨嵋天下秀,真是名不虚传,在名山大川里散步,心里很舒畅,但同时也看到庙里的和尚们为晚上出租御寒的大衣而斤斤计较,一点也没有慈悲为本的胸怀。在下山的路上,遇到不少信佛的善男善女,长途跋涉来峨嵋朝圣,但我没有从他们身上看到喜乐,常常看到的是无奈和失望。

 

当我回到清华开始研究生学习时,东欧国家已经发生巨变。开学不久,研究生组的老师就要求大家写有关东欧变化的心得,当然他们的期望,是每个人照着人民日报社论的调子,批判一通资本主义自由化,也许就可以顺利过关,但我的反感情绪还在,我就从辩证唯物论外因和内因的关系出发,再加上在图书馆的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中读到的有关齐奥塞斯库一家的腐败文章,想表明东欧的巨变不是外部的和平演变,而是内部的腐败所致。可以想像,这篇文章又让系研究生组的老师很恼火,这门课就得了研究生课程中最差的成绩。我这种心里的苦闷一直持续到1991到1992年。

 

当我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后,我的精力大都在做实验,整理结果,读参考书和发表文章上。我用实验室的忙碌来掩盖自己内心的空虚。到了1994年,由于出国留学政策开始松动,我的几位留京的同学都在准备GRE和TOEFL,为出国蠢蠢欲动。这种留学大潮,让我本来暂归平静的心掀起了波澜。我一方面加快论文进度,一面晚上抽时间去准备出国考试。为了完成博士论文,我有时需要赶夜车,因为晚上办公室安静,也没有其他研究生来共用计算机。90年代中期,清华的教师办公室是几位老师共用,抽屉里的文具和资料一般也都不上锁。

 

有一天夜里,当我输入论文很疲倦时,我就看到一位老师的抽屉里有一本小书,拿出来一看,是英文的圣经,信主后才知道那就是所谓的基甸本圣经。这位老师曾经是访问学者,到过美国的爱荷华大学水力学实验室,也许这圣经就是她从美国带回来的。我打开一看,首先读到的是用几十种语言翻译的约翰福音3:16:神爱世人,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我当时读了,有一些感触,心想这位神够伟大,把独生子赐给了人除此之外,我更多是迷惑,啥是永生?长生不老有什么用?就这样,在我为写论文熬夜期间,我断断续续地看了一点马太福音,对经文和内容并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

 

初次接触教会

 

1995年8月,我来到印第安纳州的圣母大学继续读书。从芝加哥的O’Hare机场坐车到大学校园时,已是夜深人静。那时候没有电子邮件,我没有跟中国留学生会有任何联系,对美国大学一无所知的我,认为开学总会有迎接新生的组织吧?可惜到了校园一看,四处一片漆黑,一个人影也没有。正在发愁时,有一辆车开到车站,车停后,里面是一位中国学生,他说他来接另一位新生。他看到我的困境,就主动提出到他的公寓住一晚,第二天他可以带我去报到。我上了他的车,发现他有些面熟,一问才知道他(黄雅悯,现在芝加哥北郊牧会)和我同在清华19号楼住过。他乡遇故人,是人生一大快乐。初次出国的那种不安心情,一下就得到很大的安慰。到了他的住处,他下了面给我吃,吃面之前,他说让我们祷告。这让我很吃惊,我想他怎么来美国就成了教徒?开学后由于忙碌,我除了需要搭车买菜外,很少主动去找雅悯。

 

学校开学不久,北美已是秋天。有一天晚上,同在校园宿舍的几位中国同学告诉我,晚上有教会牧师来探访我们住在校内的中国学生。出于礼貌,我晚饭后就加入了他们的谈话。牧师和师母把他们刚从密西根州摘回来的苹果分给我们几位学生,然后问起我们的起居是否适应,也问到我们有没有去过校园查经班。我听到他们开始讲信仰,就有些不耐烦。我就起身要离开,说:我来美国的目的就是念书,做点真正的科研,对信仰(基督教)不感兴趣。说完,就拿着书包去了图书馆。在那之后,随着课业越来越紧,我很少跟教会接触,偶尔去一次教会,也是跟着黄雅悯学长,等着教会敬拜一完,就上他的车去买菜。虽然雅悯知道我对教会没有兴趣,但他从来没有拒绝我搭车买菜的请求,他总是有求必应,这让我又惊讶又羡慕,是什么力量让他可以常常助人为乐?

 

福音本是神的大能

 

来到美国后的第一学期飞快地过去了,印第安纳的冬天很早悄然来临。一夜之间,白雪覆盖大地。圣母大学所在城市南本德(South Bend)因着密执安湖的影响,大雪纷纷而至。转眼就到了圣诞假期,诺大的校园,在秋天的橄榄球赛季热闹非凡;而在假期却几乎空无人烟。有车的中国学生也离开校园去探亲访友,校园的宿舍仅剩几位跟我一样的无车的新生。在百无聊赖之中,我想到读一下圣经,因为学生团契曾经送过我一本新约圣经。当我打开福音书之后,我竟然被福音故事所吸引,好像有点爱不释卷。当我读到耶稣宣称祂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时,我不禁问道:祂到底是谁?竟有如此胆量,作出这样貌似狂妄的宣告。当我读到耶稣在十架上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我被耶稣这种忘我的精神深深打动,有谁可以在自己被钉十架时,却想着去原谅那些钉的人呢?耶稣这种宣称和行为,远远超出我可以想像和接受的,因为这不是常人的举动。当我读到这些记载时,我想到几年前在峨眉山跟寺庙里的和尚接触,想到我曾经向往过的道家,这些宗教的创始人中,没有哪一个可以或者愿意去为别人的罪接受死亡,因为他们自己也不过是冥冥众生中的一名追寻者。

 

就这样,我很快地把四本福音书阅读了一遍,然后又慢慢地回味和思想。我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懦弱的罪人,比如说90之后,我很难再有那种为民请命的雄心,心里盘算的是如何早早逃离;我虽然渴望对自己有高的道德标准,但常常是痛苦地挣扎而没有办法完全行出来,比如为了出国,我与其他同学多少次冒名签推荐信?大家都脸不红,心里也不内疚,视之为小事一桩。经过几天的读经和思想,我拨通了华人教会牧师的电话,我告诉他,我想信主受洗。牧师和黄雅悯弟兄很快就带我做了决志祷告,我也开始有规律去教会听讲道,并上主日学和受洗课程,之后,我于1996年的复活节受洗归入基督。

 

至今,10多年过去了;回忆当年的受洗,更深体会到福音本是神的大能把我从罪中拯救出来成为一个新造的人。感谢主。


李新宇 清华大学水利系1985级

==========

如果您是在朋友圈中看到这篇文章,请点击手机屏幕的右上角,然后查看公众帐号,点击关注即可。

您若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回应或评论。生命季刊微信平台牧师团将为你解答疑惑。

生命季刊微信公众号:cclifefl

生命季刊网页:https://www.cclifefl.org/

击点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看到生命季刊的视频短片及文章。


使用苹果手机的读者,您若愿意支持生命季刊微信文字事工,请按住下面的本刊微信专用二维码,然后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为本刊奉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