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灵修:什么是“仆人意识”?
(请击点图片上方蓝色的“生命季刊”,选择“关注”,您就会每天收到生命季刊播发的文章)
今日灵修:愿我们都有“仆人意识”!
——诗篇119篇灵修系列之十六
文/王峙军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音频为作者本人信息;之后为黄滨姊妹小提琴/孙锺玲姊妹钢琴圣乐献诗“我曾舍命为你/领我到髑髅地”:
今日经文:求你用厚恩待你的仆人,使我存活,我就遵守你的话。(诗篇119:17)
在这一节经文中,诗人开始使用“你的仆人”这个词,来描述他和神之间的关系。此处的“仆人”,意即奴隶,或奴仆,是主人的产业,对自己的生命没有主权。
作者使用“仆人”这个词,所透露的信息是,耶和华神是他的主,掌管着他生命的主权(接下来的“使我存活”更说明了这一点);他是耶和华的奴仆,甘心降服在神的主权之下,愿意顺服神的命令。
在这一节经文中,诗人叫我们看见他(仆人)与神(主人)之关系的三个方面:
第一,仆人需要主人的“恩待”。“恩待”即善待,慷慨地对待。诗人知道神满有良善、恩典和怜悯,因此他可以尽情地求神以厚恩遮盖他。
第二,主人掌管着仆人生命的主权。所以诗人求神使他“存活”。这里的“存活”,不是因贪生而活,而是希望靠着神的恩待,活得有目的、有意义。
第三,仆人要遵守神的命令。诗人呼求耶和华慷慨地待他,赐给他生命气息,他好“遵守”神的话。这是他“存活”的目的和意义。
亲爱的弟兄姊妹,当我们借着这节经文,了解了仆人与主人之关系的三个方面后,我们就需要开始培养我们自己的“仆人意识”了。
在新约圣经中,我们看到,使徒保罗正是这样一位充满“仆人意识”的基督的仆人。在罗马书1:1-4中,他说他保罗是“耶稣基督的仆人”,而基督是“我们的主”。为什么保罗会看自己为基督的奴仆?为什么保罗愿意选择这样的生命形态?
因为保罗知道,他是耶稣基督用宝血所买赎的,所以他是基督的“奴仆”,而且他的主为了救他脱离罪恶与死亡,就曾经“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
以耶稣基督为主,就是让主的性情成为他保罗自己的性情,让主耶稣的主权彰显在他生命、生活的每一个层面。
如果主耶稣自己都愿意照着父的旨意“虚己”,取“奴仆的形象”,那么保罗岂不更应该效法基督,甘心以自己为基督的奴仆吗?
保罗的这种“仆人意识”,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基督徒的“仆人意识”。保罗的这种作仆人的心志,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基督徒的心志。
省察我们自己,我们会发现,我们中很多弟兄姊妹还没有这种作仆人的意识。在他们看来,仆人就是“下人”,“仆人意识”是他们的肉体本能中要抗拒的意识,他们的生活目标还没有完全被神的道扭转,还是一副要“吃得苦中苦,要做人上人”的雄心大志。
还有的人,好像是有了“仆人意识”,但却没有真正地把“仆人意识”活在自己的生命中。他们也常常以“不配的仆人”自诩,但真到了要作仆人服事人的时候,就退却了;或者是他们做了一些服事后,就等待着弟兄姊妹的夸奖和赞扬,如若得不到自己期望中的名利和称赞的时候,就开始脱去“仆人”的外衣了。
我们还常常看到教会中有各种“领袖培训”,但是鲜有看见“仆人培训”的课程。其实,作仆人,才是更需要培训的啊!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自己的“仆人意识”呢?
1.我们需要重新来到主的十字架前,思想我们的恩主是如何为了我,而“取了奴仆的形象”的;思想主的教导: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可10:43-44)请注意,作主的仆人,是在作众人的仆人的过程中,来实现的。
2.祷告求圣灵感动你有一颗顺服的心和感恩的心。你感谢主为你的舍命牺牲,你愿意以顺服的心回报主的大爱,你立志要按主的教导去行,愿意成为主的仆人及众人的仆人。这样甘愿顺服主、服事主,甘愿服事众人的行动,就是“仆人意识”的表现。
3.你可以与教会的牧师或长执同工分享你的心志,并请他们为你代祷,帮助你学习作“仆人”。过一段时间你就可以与他们分享一下自己操练做仆人的收获,请他们继续为你祷告。
希望上面的建议,对你成为一个蒙神喜悦的仆人,有所帮助。
祷告:亲爱的主,你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但为了把我们这些罪的奴仆救赎出来,自己却“取了奴仆的形象”。既然主用宝血买赎了我们,主啊,求你叫我们愿意顺服在你的主权之下,成为你合用的仆人。荣耀归主!奉基督的名,阿们!
王峙军牧师 生命季刊主编,生命团契总干事。
本文为作者诗篇119篇系列灵修文章之十六,请阅读:
=============
如果您是在朋友圈中看到这篇文章,请点击手机屏幕的右上角,然后“查看公众帐号”,点击“关注”即可。
您若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回应或评论。“生命季刊微信平台牧师团”将为你解答疑惑。
生命季刊微信公众号:cclifefl
生命季刊网页:https://www.cclifefl.org/
击点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看到生命季刊的视频短片及文章。
使用苹果手机的读者,您若愿意支持生命季刊微信文字事工,请按住下面的本刊微信专用二维码,然后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为本刊奉献: